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大连市既有住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文婷 朴正浩 +2 位作者 张玲玲 王洪羿 周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伴随着生活圈的不断收缩,住区逐渐成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既有住区的建成环境却往往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研究以大连市既有住区建成环境为对象,基于扎根理论采用拍照、测绘、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 伴随着生活圈的不断收缩,住区逐渐成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既有住区的建成环境却往往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研究以大连市既有住区建成环境为对象,基于扎根理论采用拍照、测绘、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结合文献梳理,分析了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研究认为住区建成环境现状问题主要体现于无障碍设计缺失、规划缺失以及管理缺失。这些问题均导致了老年人生活品质下降,且主要体现于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安全感需求、卫生需求以及社交需求。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进行建成环境改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导致老年人生活品质下降背后的动因,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统筹优化。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是一项综合的指标,通过建成环境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提升,但只有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协同作用,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品质 老年人 既有住区 建成环境 需求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叙述性偏好法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倩 王德 朱玮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5,共8页
借鉴已有经验,以上海杨浦区为例探索叙述性偏好法在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与离散选择模型的拟合,得到各要素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好;权重值比较发现,便利性和安全性要素... 借鉴已有经验,以上海杨浦区为例探索叙述性偏好法在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叙述性偏好法调查与离散选择模型的拟合,得到各要素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好;权重值比较发现,便利性和安全性要素相比舒适性要素对居住环境质量影响更大;舒适性要素中的环境负荷要素和安全性类要素条件降低时,维持居住环境质量不变需要的其他要素补偿更大。对不同人群的评价结果比较发现,低学历、女性、老年人、低收入等人群对影响日常生活的基本要素(如医院距离、噪音水平等)更加敏感,在基本要素水平降低时维持原居住环境水平需要的补偿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性偏好法 居住环境质量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品质及其制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魏宗财 甄峰 秦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应对住房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严峻的住房担负问题,中央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但政策实施成效,特别是保障房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15年对广州11处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基于与城市工作PO... 为应对住房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严峻的住房担负问题,中央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但政策实施成效,特别是保障房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15年对广州11处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基于与城市工作POI核密度的分析结果匹配发现,保障房住区在空间和社会双重孤立的区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不宜人的居住环境,难以与低收入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部门间低效的沟通、不稳定的土地来源成为阻碍保障房供应和住区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制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品质 保障房住区 制度因素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质量和环境负荷的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评价体系(Ⅰ)——居住环境质量(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晓予 欧阳金龙 +1 位作者 沈婷婷 葛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31-234,共4页
居住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然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也一直在增加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文中同时考虑居住区的环境质量(Q)和居住区环境负荷(L),建立了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价可持续... 居住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然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也一直在增加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文中同时考虑居住区的环境质量(Q)和居住区环境负荷(L),建立了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价可持续居住区环境.Q部分是构建安全、健康、舒适、便利和社区性的人居环境;L部分是环境对居住和社区生命周期的影响.文中选择中国发展最快的、并给其他城市地区带来巨大影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来评价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作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文中给出了在杭州和上海进行的针对居住环境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在后续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居住区环境负荷(L)的指标部分以及权重的确定.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改善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 评价体系 居住环境质量 居住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协调视角下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曲衍波 董晓珍 +1 位作者 平宗莉 关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52-262,共11页
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表现,综合开展农村居民点质量评价、全面改善质量障碍要素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优化农村要素配置的基础。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从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品质相互协调的视角界定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表现,综合开展农村居民点质量评价、全面改善质量障碍要素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优化农村要素配置的基础。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从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品质相互协调的视角界定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内涵并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变异系数修正的弹性系数法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等偏高,人居环境品质和农村居民点利用综合质量则中等偏低。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类型表现为中等质量主导、高质量次之、低质量偏少,对应着从脱钩F弱型、脱钩T弱型、正向挂钩F强型、负向挂钩F弱型、正向挂钩T强型、负向挂钩T弱型、正向挂钩T-F同强型、负向挂钩T-F同弱型的村庄数量依次降低。3)平谷区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的障碍要素主要体现在规模强度、空间布局、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4个维度,从高质量到低质量利用类型,障碍因素数量增多、作用程度逐渐增大。4)平谷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在“整体化、集约化、人本化和善治化”战略导向下,按照“高质量利用类适当优化、中等质量利用类同步调控、低质量利用类系统整治”策略,分类有序地推进农村居民点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 质量评价 人居环境 分类施策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自然通风对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烨 武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获得理想的自然通风方式,以改善寒冷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空气品质、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季自然通风中的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室外环境参数、人工调节方式对室内环境参数及空气品质的... 为获得理想的自然通风方式,以改善寒冷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空气品质、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季自然通风中的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室外环境参数、人工调节方式对室内环境参数及空气品质的影响特征;针对舒适与健康的双重要求是寒冷地区住宅冬季通风的主要矛盾这一特点,分别采用临界温度、热舒适性、排污效率、人工调节便捷性等指标对不同方案的通风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18℃的临界温度可保证采暖所需的热能最低值,同时也有利于抑制甲醛、氨等的释放及挥发速率;各房间的热舒适性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即本文所列举的这4种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牺牲房间的热舒适性,只是稍微有些偏凉。方案6的排污效率最高,为88%,方案8次之,方案3最低。这与方案6中两进风口关于回风口对称布置,室内平均空气龄最短有关;4种方案具有相同的人工调节便捷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方案6为本文最佳通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与空调工程 住宅 自然通风 热环境 空气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杜宏武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14-19,共6页
根据对珠江三角洲 1 6个商品住宅小区所做的居民问卷调查 ,应用模糊评价理论对这些小区做了综合评价研究 ,并建立了居民评价模型 ;同时应用德尔菲法对珠三角 31位专家做了问卷征询 ,获得了评价珠三角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初步评价模型 .... 根据对珠江三角洲 1 6个商品住宅小区所做的居民问卷调查 ,应用模糊评价理论对这些小区做了综合评价研究 ,并建立了居民评价模型 ;同时应用德尔菲法对珠三角 31位专家做了问卷征询 ,获得了评价珠三角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初步评价模型 .通过两者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环境质量 居住环境 综合评价 住宅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辽宁住宅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鲍继峰 郑万海 赵淑红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论述提高住宅设计水平对改善辽宁省住宅现状的重要性,对当前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住宅 设计质量 环境设计 套型 居住行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申琳 孙茹雪 +2 位作者 刘海燕 孙佳慧 李华军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8,59,共9页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协调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测度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耦合协调...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协调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测度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展开评价及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民生活条件准则层,具体表现为饮用水和住房状况共同制约了人居环境质量水平的提高。(2)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呈“以京津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分布,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3)河北省整体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较大,36.37%的地区处于拮抗阶段,人居环境的各子系统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态势;处于高度耦合阶段地区有石家庄、唐山等。说明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具有一致性。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的整治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合理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生态宜居美丽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空间分异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乡老年人住宅夏季室内环境调查与实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碧霞 李琼 +4 位作者 吉野博 唐培傑 柳宇 长谷川兼一 键直树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广州夏季高温高湿,基于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环境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116名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并对5户典型城市及5户典型农村65岁以上居民住宅的夏季室内环境进行了对比实测研究,测量每户住宅的客厅,卧室和卫生间的温度... 广州夏季高温高湿,基于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环境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116名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并对5户典型城市及5户典型农村65岁以上居民住宅的夏季室内环境进行了对比实测研究,测量每户住宅的客厅,卧室和卫生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及CO2、CO、PM2.5、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研究表明,广州农村住户夏季主要使用风扇降温,仅有约三分之一住户同时使用空调,而城市住户均使用空调,大部分住户同时使用风扇;广州农村住户夏季室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城市住户低0.8℃,平均相对湿度比城市住户高21.6%;通风较差的住户室内CO2浓度相对较高,所有实测城市及农村住户的CO、PM2.5的浓度都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极限值;广州城市住户的室内外PM2.5浓度及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总体高于农村住户。广州农村老年人住宅应加强防潮处理,城市老年人住宅应加强通风换气,优选环保家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热环境 室内湿环境 老年人 住宅 空气品质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环境品质优化下的中国社区规划演变研究——以广州市保障房社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莫海彤 魏宗财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共6页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对社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引,也是国外社区规划的魅力所在。国内的社区规划长期聚焦于对物质空间的刻画,但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居住环境品质关注度的提升,社区规划正逐步转型,...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对社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引,也是国外社区规划的魅力所在。国内的社区规划长期聚焦于对物质空间的刻画,但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居住环境品质关注度的提升,社区规划正逐步转型,但转型程度尚有待探索。以广州市早期及新建成的保障房社区为例,从居住环境品质的角度对规划实施成效及公众参与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保障房社区规划的制度设计与技术标准均有提升,规划编制与实施也更多地吸纳公众的意见。为社区规划的转型与社区共同缔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品质 社区规划 保障房社区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欣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9-54,共6页
基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特点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 ,运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了居住区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 AHP模型 ,... 基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特点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 ,运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了居住区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 AHP模型 ,并通过实例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 层次分析法 AHP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居住环境的标准
13
作者 吕夏青 《南方建筑》 2004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认识只有概念,没有客观标准的情况,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结合地方实际,尝试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的高品质居住环境标准体系。
关键词 居住环境 标准 城市建设 房地产开发 城市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湾花园”外部空间设计的多元化──浅谈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志宇 朱玲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8-55,共8页
以被国家认定为“2000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示范小区”的北海市银湾花园设计为例,从外部空间的形态与层次、围合与界定等方面,阐述了室外空间设计的有关理论.为居住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居住区 规划设计 外部空间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环境问题札记
15
作者 李群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3-28,共6页
人居环境问题涉及广泛,但当前重点仍在住宅及住宅的套型面积上。文中结合人的社会、生理需求对今后住宅的发展提出了“建一、发二、控三”的建议指标,并从使用者的“语义”、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住宅 面积 标准 居住环境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