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3
1
作者 金珺 陈泰伦 +2 位作者 赵苑婷 尹西明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社会—技术—环境”的体制视角,阐释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实现高效协同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逻辑和过程逻辑。研究发现,产业“双转型”需要以“双转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围绕“双转型”场景开展“双转型”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绿色模式、品类、赛道与业态的涌现。从过程来看,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开始于产业创新范式“双转型”,经过场景驱动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最后以“社会—技术—环境”体制的转型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演发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双转型”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为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场景驱动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社会—技术—环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场景驱动技术创新:爱博诺德2010—2024年纵向案例研究
2
作者 金镭 赵媛媛 尹西明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4,共14页
政策和实践界对场景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日益重视,但理论界对如何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驱动,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机理研究仍然较少,尤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 政策和实践界对场景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日益重视,但理论界对如何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驱动,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机理研究仍然较少,尤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学界鲜有关注其如何以场景驱动破解资源约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逆袭。基于爱博诺德公司2010—2024年从初创企业到行业领军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解析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场景驱动创新实现技术与场景互促并进,从而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突围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资源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场景驱动创新的前提条件,并由此将经典过程视角下场景驱动创新框架转化为“场景驱动—资源拼凑—技术创新”的突破路径。聚焦中小企业动态化资源拼凑问题,打开了场景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跃迁的理论“黑箱”,拓展了场景驱动创新理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驱动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 资源拼凑 专精特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能否通过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宏亮 胡国富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2,共12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理论,其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历史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通过对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理论,其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历史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通过对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且高管的数字化背景在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边际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企业探索具体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管数字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动能:理论逻辑与战略路径
4
作者 薛美慧 丁明磊 尹西明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9,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文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使命新要求,从国家创新体系、全球科研范式变革出发,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抉择,分析以国家...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文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使命新要求,从国家创新体系、全球科研范式变革出发,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抉择,分析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采用国际比较法梳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此为牵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未来要进一步把握场景驱动创新机遇,加快数智赋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式创新,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质生产力 国家创新体系 场景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5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4
6
作者 柳学信 曹成梓 孔晓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国竞争背景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袁野 曹倩 +1 位作者 尹西明 陈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44,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提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市场导向—场景驱动”三维理论框架,进一步集合AI产业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案例,提炼出加快培育先导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揭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和路径,为国家和各地区高效协同统筹布局产业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新质生产力 企业创新 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场景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型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西明 苏雅欣 +2 位作者 陈泰伦 陈劲 李纪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5,共11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新一代AI浪潮席卷全球,已然成为产业革命新机遇、国际竞争新焦点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如何把握数智化新机遇,加速推动AI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成为国家竞争优势建构的关键。然而,现有研究多关...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新一代AI浪潮席卷全球,已然成为产业革命新机遇、国际竞争新焦点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如何把握数智化新机遇,加速推动AI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成为国家竞争优势建构的关键。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AI的治理及其使能价值,鲜有学者针对实践困境,探索适用于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创新体系新模式。本文结合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扎根中国AI产业实践,论述场景驱动型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架构和特征,提出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创新飞轮构建与生态培育的逻辑和进路,为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AI创新生态,加速AI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进而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驱动创新 人工智能 创新生态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企业加速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36
9
作者 尹西明 钱雅婷 +1 位作者 武沛琦 陈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如何推动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数据要素的供给、流通和使用仍存在卡点堵点,突出表现为缺少有效的生态连接主体和价值共创机制。平台企业是数据要素向生产力转化、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如何推动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数据要素的供给、流通和使用仍存在卡点堵点,突出表现为缺少有效的生态连接主体和价值共创机制。平台企业是数据要素向生产力转化、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力主体,但鲜有研究关注到平台企业如何发挥资源、技术与场景等优势,以新机制加速数据要素向重大场景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本研究立足于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新要求和短板痛点,基于场景驱动创新理论,系统论述平台企业牵引多维场景和多元主体构建数据要素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主体,推动形成数据要素“收-存-治-易-用”价值链良性循环,加速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理论逻辑。进一步,结合典型实践提炼总结平台企业构建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转化“生态飞轮”的4个实践路径,旨在以平台企业这一新质主体,探索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数据要素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释放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价值,赋能千行百业万企场景创新,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平台企业 场景驱动创新 数字经济 创新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型数智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7
10
作者 尹西明 武沛琦 +1 位作者 钱雅婷 陈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共14页
数智技术及其在海量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如何超越单点技术线性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数... 数智技术及其在海量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如何超越单点技术线性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数智技术创新,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基础性议题。本文结合数智技术特征与创新范式跃迁,以场景驱动创新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场景驱动型数智技术创新的理论与过程逻辑,提出了企业主导、场景驱动数智技术“模仿复用-内部扩散-产业辐射-能级跃迁-原创引领”的实践进阶模型。进一步,以数智技术创新领军企业的典型实践为例,解析了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微观市场主体,企业如何以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智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跃迁过程中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本文拓展了数智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范式研究,也为企业和决策部门把握数智技术创新规律,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速数智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场景驱动创新 先导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题共答:创新联合体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机制研究——以之江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冰梅 尹西明 +1 位作者 陈劲 孙德强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7,共14页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创新联合体驱动人工智能领域智能计算等“大国智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过程机制。本文立足数字时代科技自立...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创新联合体驱动人工智能领域智能计算等“大国智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过程机制。本文立足数字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需求,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创新联合体视角,以智能计算领域用创新联合体形式培育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江实验室为例,采用探索性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资源汇聚-主体协同-人才激励-成果转化-生态融通”多维度深入分析了之江实验室及其牵头“创新联合体的联合体”驱动智能计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过程和机制保障,并进一步提炼了创新联合体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的“同题共答”理论框架和机制。本研究作为首个以国家实验室为研究对象的纵向单案例学术研究,为数字时代瞄准国家使命,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人工智能+”行动落地、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计算 数字经济 创新联合体 关键核心技术 场景驱动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实践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春艳 李东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从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依据、作用机制、实践路径的多重维度理解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复杂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历史依据是系统考察人类社...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从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依据、作用机制、实践路径的多重维度理解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复杂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历史依据是系统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的历程及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历史演进;作用机制阐发了现代科学技术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提供新动能、新要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的内在机理;实践路径回答了高新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模式与路径,揭示高新科技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要素重塑实现更高层级跃升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历史依据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新质生产力:理论基础、核心框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天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金融维度出发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塑造经济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的关键一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要深入反思“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过程中传统金融生产力的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金融维度出发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塑造经济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的关键一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要深入反思“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过程中传统金融生产力的不足,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打造全新的金融动能。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因地制宜发展金融新质生产力的主线,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出发,深化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模式,打造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具有差异化特征的“约束—激励”模块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新质生产力 金融强国 “五篇大文章”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感知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覆盖协议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孟凡治 王换招 何晖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2-779,共8页
本文研究在没有节点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证节点采用联合感知模型且节点通信范围多级可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质量和连通性.给出了在节点随机部署方式下,网络覆盖质量和网络连通性与工作节点个数、监测区域面积和节点性能... 本文研究在没有节点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证节点采用联合感知模型且节点通信范围多级可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质量和连通性.给出了在节点随机部署方式下,网络覆盖质量和网络连通性与工作节点个数、监测区域面积和节点性能参数的关系;设计了一个选取最少工作节点保证网络覆盖质量和网络连通性的调度控制算法(SCA),该算法力求选取出的工作节点位置分布均匀并且网络整体能耗分布均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感知模型比采用二进制感知模型保证网络覆盖质量需要的工作节点更少.SCA不仅有效地提供满足应用期望的覆盖质量和连通性,而且减少了能量消耗,实现了能耗负载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联合感知模型 覆盖质量(qoc) 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质量的云模型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鹏 鄢余武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02-1604,1614,共4页
协调系统的协调状态复杂多变,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尚缺少评价协调质量的有效方法。为此,采用云模型,通过对定性的协调状态语言描述进行定量不确定转换,建立了系统的协调质量基准模型和协调状态模型,反映了协调状态的改变对协调质量的影响... 协调系统的协调状态复杂多变,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尚缺少评价协调质量的有效方法。为此,采用云模型,通过对定性的协调状态语言描述进行定量不确定转换,建立了系统的协调质量基准模型和协调状态模型,反映了协调状态的改变对协调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质量的云模型评价方法,解决了协调系统的协调质量评价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云模型评价方法能有效地评价系统的协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质量 qoc qoc指标体系 云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控制系统中基于模糊反馈的消息调度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祖欣 王万良 +1 位作者 雷必成 陈惠英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9-1232,共4页
在网络带宽受限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系统响应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设计了一个共享通信网络的模糊反馈调度器.该调度器采用模糊最大优先调度算法对网络消息发送的优先级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定义了一种归一化控制质量衡量指标来评价多回路系... 在网络带宽受限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系统响应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设计了一个共享通信网络的模糊反馈调度器.该调度器采用模糊最大优先调度算法对网络消息发送的优先级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定义了一种归一化控制质量衡量指标来评价多回路系统的控制性能.在此评价方法下,对三种不同调度算法在不同随机时延序列下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调度算法优化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并在不确定运行环境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控制系统 消息调度 模糊反馈调度 控制质量 模糊最大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视域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素质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唐松林 邹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8,共5页
在"城市—现代"和"乡土—历史"两种不同的语境中,乡村教师分别被贴上了"低素质者"和"高素质者"的标签。前者虽然迫使乡村教师瞄准现代与未来世界的科学前沿,获取新知识与技能,提升自我现代品质... 在"城市—现代"和"乡土—历史"两种不同的语境中,乡村教师分别被贴上了"低素质者"和"高素质者"的标签。前者虽然迫使乡村教师瞄准现代与未来世界的科学前沿,获取新知识与技能,提升自我现代品质,但导致了其"低素质"、低社会地位、低社会责任感与低自信心的恶性循环;后者虽然存在乡村教师与现代文明隔膜的危险,但乡村教师可以头顶"高素质者"的光环,以中国乡土社会与文化精英的角色,安身立命,享受人生,服务社会。两种语境具有融通的可能性:抚慰生命是两种语境的交汇之点,回归内心是两种语境的融通之基,联结现代与乡土是两种语境的融通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现代”语境 “乡土-历史”语境 乡村教师 教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中基于唤醒机制的覆盖洞修复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胥楚贵 邓晓衡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6-1518,共3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因能量耗尽或环境破坏而失效导致产生覆盖空洞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唤醒机制的定向最远非活跃邻节点优先覆盖洞修复策略(DFNFP)。该方法通过覆盖洞边界节点从其邻接表中选择距离其中心最远的非活跃节点替换失败...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因能量耗尽或环境破坏而失效导致产生覆盖空洞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唤醒机制的定向最远非活跃邻节点优先覆盖洞修复策略(DFNFP)。该方法通过覆盖洞边界节点从其邻接表中选择距离其中心最远的非活跃节点替换失败节点,并激活替换节点达到修复覆盖洞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较好的网络覆盖质量,充分利用了能量资源,延长了网络的生存周期,且在修复空洞的所需平均时间和能耗方面,DFNFP优于最佳匹配节点策略(BF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洞 覆盖质量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中间件的上下文质量管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笛 王俊 贲可荣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计算技术逐渐向普适计算技术演化,从而达到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的最终目标,为用户提供普适的智能化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地连续监测、捕获与解释环境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计算技术逐渐向普适计算技术演化,从而达到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的最终目标,为用户提供普适的智能化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地连续监测、捕获与解释环境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来确保精确的上下文感知性。很多研究者已先后投身于上下文感知的普适应用的研究工作中,但大多数往往直接针对原始上下文进行处理,没有考虑上下文质量(QoC)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件的上下文质量管理框架,即通过上下文的质量门阈管理、重复与不一致的上下文丢弃等不同层次的控制机制,为上下文感知服务和应用用户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上下文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适计算 中间件 上下文质量 上下文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Web Service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牟玉洁 曹健 +1 位作者 张申生 张建宏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共6页
服务质量的描述和计算评价是服务描述、选择和运行监控的重要部分。目前 Web Service 服务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实现层的运行性能保障,而对用户更加重视的应用层服务质量则没有完整的描述和处理方法。本文分析 Web Service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描述和计算评价是服务描述、选择和运行监控的重要部分。目前 Web Service 服务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实现层的运行性能保障,而对用户更加重视的应用层服务质量则没有完整的描述和处理方法。本文分析 Web Service 服务质量综合性、模糊性、动态性和可配置性等特点,建立基于可配置综合模糊评价指标体系的扩展的 Web Service 服务质量模型,并提出基于服务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动态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性能 服务描述 综合模糊评价 上下文 WEB SERVICE 服务质量 质量模型 扩展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