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的原油稳定流程能耗优化研究
1
作者 田雷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61-66,共6页
为降低联合站内原油稳定流程的能耗水平,基于工艺模拟软件建立了汽提负压闪蒸原油稳定流程,以工艺能耗为指标,以稳定塔压力、稳定塔温度和汽提气流量为变量,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稳定塔压力与工艺能... 为降低联合站内原油稳定流程的能耗水平,基于工艺模拟软件建立了汽提负压闪蒸原油稳定流程,以工艺能耗为指标,以稳定塔压力、稳定塔温度和汽提气流量为变量,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稳定塔压力与工艺能耗呈负相关,稳定塔温度、汽提气流量与工艺能耗呈正相关;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当稳定塔压力为70 kPa,稳定塔温度为55℃,日汽提气流量为350 m^(3)时,工艺能耗最低;优化前后的工艺能耗从2266 kW降低为1538 kW,降幅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 原油稳定 稳定塔 工艺能耗 汽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肥料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彭志芸 刘小波 +6 位作者 杜勇利 廖霏霏 熊湖 夏魁 李之兰 苟才明 张德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52-55,64,共5页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0.909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程度较为可靠。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其中密度和肥料的互作效应达显著水平。根据统计频数选优,得到泽泻目标产量大于3300 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为密度14.69万~15.08万株/hm^(2)、氮肥219.10~234.50 kg/hm^(2)、磷肥124.80~150.00 kg/hm^(2)、钾肥152.55~179.55 kg/hm^(2)。[结论]合理的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均能有效提高泽泻产量,以密度增产效果最佳,氮肥次之,钾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小,在保障密度和氮肥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磷钾肥能达到泽泻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肥料 泽泻 产量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熏蒸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志娟 刘阳 +2 位作者 邢福国 梁俊平 刘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提高氨气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氨熏温度、氨气浓度、氨熏时间及玉米含水量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温度37℃... 为提高氨气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氨熏温度、氨气浓度、氨熏时间及玉米含水量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温度37℃、玉米含水量20%、氨气体积分数7.05%、氨熏时间96h,在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率的模型预测值为90.4%,实测值为92%,两者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毒素B1 氨气熏蒸法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5
4
作者 许晖 孙兰萍 +1 位作者 李善菊 张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8,共5页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亚麻籽油得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亚麻籽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0 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 min,超声波功率60 W。在该条件下提取三次亚麻籽油得率45.75%,提取率达9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破碎苹果皮渣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除杂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锦运 郭玉蓉 +3 位作者 董守利 段亮亮 仇农学 牛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4-277,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从冷破碎苹果皮渣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从冷破碎苹果皮渣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回归方程为:Y=7.5966+0.5336X1+0.4946X2+0.2298X3+0.3611X21+0.1914X22。冷破碎苹果皮渣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5.7h、提取温度为95.2℃以及料液比为1∶93,在此条件下可得最大提取率11.28%。采用HCl法可将多糖中蛋白质脱除80.2%,多糖损失率为9.7%;透析法对多糖脱色效果最好,透析后透光率可达到65.9%,提高了23.5%,多糖损失率仅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提取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脱蛋白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提取水溶性苹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文杰 郭玉蓉 魏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5-108,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苹果渣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苹果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苹果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频率分析法得到苹果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4℃、提取时间4.1h、料液比1:52(g/ml),在此工艺条件下苹果多糖提取率为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糖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伟静 吴广枫 +1 位作者 王强 周素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4,167,共5页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 为充分提取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深入和全面的评价其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以燕麦全粉为原料,研究在较低提取温度下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筛选出生理功能更为突出的β-葡聚糖及燕麦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在单因素(提取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确定各因素、水平对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经分析和验证,得到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12.5、时间3h、料液比1∶16(W∶V);在此条件下,燕麦全粉中β-葡聚糖提取率达到9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全粉 Β-葡聚糖 低温提取工艺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配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向培 李运起 +6 位作者 唐淑霞 李建国 曹玉凤 李秋凤 于合兴 李月娥 杨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53-475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合理配施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铵、过磷酸钙和氧化镁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肥料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硫酸钾>氯化铵>氧化镁... [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合理配施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铵、过磷酸钙和氧化镁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肥料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硫酸钾>氯化铵>氧化镁>过磷酸钙。其中,硫酸钾对苜蓿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硫酸钾和氧化镁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获得苜蓿干物质产量为19 224.6 kg/hm2以上的优化方案为硫酸钾163.235~181.679 kg/hm2;氯化铵155.877~174.258 kg/hm2;过磷酸钙566.177~632.924 kg/hm2;氧化镁30.060~33.6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苜蓿 干物质产量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疆 金红 +1 位作者 童应凯 韦东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5,共3页
对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乳酸链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成分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量的影响,通过DPS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 对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乳酸链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成分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量的影响,通过DPS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为蔗糖0.4%,蛋白胨1.2%,酵母浸出膏0.4%,KH2PO4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发酵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D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柳胺口服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吉丽 李冰 +5 位作者 司鸿飞 郭肖 朱阵 尚晓飞 周绪正 张继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15-2125,共11页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测定...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混悬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测定,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建立测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五氯柳胺混悬剂每100mL中含五氯柳胺3.2g,卡波姆974p 0.2g,十二烷基硫酸钠0.3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02g,焦亚硫酸钠0.4g。混悬剂沉降体积比为0.999,再分散性良好。五氯柳胺在18~100μ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制备的五氯柳胺混悬剂工艺简单,物理性状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柳胺混悬剂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梁英 何雯娟 韩鲁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芩多糖提取率为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黄芩多糖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条式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步功 李辉 +2 位作者 吴建民 孙伟 黄晓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针对现有马铃薯挖掘机作业阻力大、挖掘铲土薯分离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栅条式马铃薯挖掘铲,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分析了铲面倾角、挖掘铲长度、栅条间距对挖掘阻力的影响,得出挖掘阻力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挖掘阻... 针对现有马铃薯挖掘机作业阻力大、挖掘铲土薯分离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栅条式马铃薯挖掘铲,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分析了铲面倾角、挖掘铲长度、栅条间距对挖掘阻力的影响,得出挖掘阻力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挖掘阻力最小时的最佳参数是挖掘铲长度为48.13cm,栅条间距为5.37cm,铲面倾角为30.3°;影响挖掘阻力的因子由主到次为:铲面倾角、挖掘铲长度、栅条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挖掘铲 栅条式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优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伊宁红皮蒜鳞茎盘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瑞 唐明磊 +2 位作者 吴玉霞 高杰 熊祖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顺序是IBA>NAA>6-BA。其中IBA影响极显著,但其高浓度有负效应,在进一步实验时去掉了IBA,以降低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6-BA单因素影响显著,为正效应。【结论】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激素配比为:NAA浓度为1.799 mg/L,6-BA浓度为7.50 mg/L,在此条件下每个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平均值可达22.9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鳞茎盘 不定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香菇废菌棒蛋白质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海燕 刘青娥 +1 位作者 钟仙龙 肖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7-250,253,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为自变量,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量为检测指标,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统计分...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碱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为自变量,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量为检测指标,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统计分析,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11mol/L,浸提温度72℃,浸提时间104min,液固比47:1,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蛋白质提取量理论值为2.38mg/g,验证实测值为2.42mg/g,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04mg/g,说明所优化的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废菌棒 蛋白质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新疆白皮蒜鳞茎盘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瑞 唐明磊 +2 位作者 林辰壹 熊祖华 高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66-2272,共7页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结果】影响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BA水平及其组合。【结果】影响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顺序是NAA>6-BA>IBA。其中NAA与IBA交互作用影响显著,但其高浓度有负效应,在最高值预测时去掉了IBA,以降低NAA与IBA交互作用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6-BA单因素影响较其他因素明显,为正效应。【结论】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激素配比为:NAA浓度为2 mg/L,6-BA浓度为7.5 mg/L,在此条件下每个新疆白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大值为39.2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鳞茎盘 不定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1 位作者 李根泽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12.70X2+7.00X3-6.26X12-9.81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万~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万~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脲醛树脂合成工艺与胶合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书广 黄润州 +1 位作者 吴羽飞 卢晓宁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对改性脲醛树脂合成工艺与胶合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实验因素(终摩尔比、三聚氰胺加量、聚乙烯醇加量和浊点温度)对改性树脂胶合性能(胶合强度、预压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对改性脲醛树脂合成工艺与胶合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实验因素(终摩尔比、三聚氰胺加量、聚乙烯醇加量和浊点温度)对改性树脂胶合性能(胶合强度、预压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强度、预压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拟合的,可以很好地描述胶合性能的变化趋势。影响胶合强度、预压强度和甲醛释放量最显著的因素是终摩尔比,终摩尔比越大则胶合强度、预压强度和甲醛释放量越大;增加三聚氰胺用量有利于胶合强度的提高和甲醛释放量的降低,但不利于预压强度的提高。聚乙烯醇的用量增加对提高预压强度有利,但对甲醛释放量的变化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改性脲醛树脂 胶合性能 甲醛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解可溶性蛋膜蛋白制备多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艳华 马美湖 +2 位作者 蔡朝霞 李涛 李凤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研究蛋膜蛋白的利用,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进行单一酶解筛选实验,然后进行复合酶解实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水解度、氮收率为指标,研究酶制剂种类、加酶方式、复合酶比例、总加酶量... 为研究蛋膜蛋白的利用,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进行单一酶解筛选实验,然后进行复合酶解实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水解度、氮收率为指标,研究酶制剂种类、加酶方式、复合酶比例、总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及温度对制备多肽工艺的影响。综合考虑水解度和氮收率因素,最终确定复合酶解可溶性蛋膜蛋白制备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加酶量16000U/g,并以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配比为8:2先后加入;酶解时间为碱性蛋白酶2h、木瓜蛋白酶1h;pH值为碱性蛋白酶9.0、木瓜蛋白酶5.5;酶解温度为50℃。该条件下制备的蛋膜蛋白酶解产物水解度和氮收率分别为46.12%、8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蛋膜蛋白 复合酶解 多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骨胶原多肽提取前处理的脱脂脱钙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莹莹 罗爱平 +2 位作者 何光中 郎小琴 陈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64-68,共5页
将牛骨制备成骨泥为试验材料,对提取牛骨胶原多肽的前处理脱脂脱钙条件进行研究。比较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3种脱脂剂的脱脂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脱钙条件。结果表明:脱脂工艺最佳条件为无水乙醇作... 将牛骨制备成骨泥为试验材料,对提取牛骨胶原多肽的前处理脱脂脱钙条件进行研究。比较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3种脱脂剂的脱脂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脱钙条件。结果表明:脱脂工艺最佳条件为无水乙醇作为骨泥脱脂剂,骨泥与无水乙醇料液比1:20(g/mL)、150r/min振荡浸泡脱脂24h,骨泥脱脂率可达97.46%。骨泥柠檬酸脱钙工艺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浓度0.43mol/L、脱钙时间16h、料液比1:21(g/mL),脱钙率可达9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泥 脱脂 脱钙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温州蜜柑β-隐黄素工艺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志高 蒋国玲 +2 位作者 张萌萌 孙颖 郭丽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0,共5页
用微波辅助提取温州蜜柑皮β-隐黄素,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和水平,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对β-隐黄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温州蜜柑皮β-隐黄素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 用微波辅助提取温州蜜柑皮β-隐黄素,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和水平,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对β-隐黄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温州蜜柑皮β-隐黄素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频率分析法得到温州蜜柑皮β-隐黄素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微波时间184s,微波功率357W,在此最佳条件下β-隐黄素得率为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皮 β-隐黄素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