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西安唐戴至德夫妇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昕 +2 位作者 张小丽 吴晓璇 张星(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0,F0002,共14页
2019年7月至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郭杜街道任家寨村南发掘古墓葬2座,其中编号为M1的墓葬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土圹砖室墓,出土器物50件(组),其中有墓志2合,确定墓主为唐代宰相戴至德和夫人博陵崔氏合葬墓。
关键词 陕西西安 唐墓 戴至德 宰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晚唐七绝的发展趋势:徒诗艺术的扩张和深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青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9,共9页
前人大多认为,相对于盛唐七绝的主气、讲究兴象风神,中晚唐七绝则是"以意胜"或"主意"的,这一看法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七绝从盛唐到中晚唐之流变的起点。七绝的由盛唐入中晚唐同时也是七绝体制本身从以乐府体为主向以... 前人大多认为,相对于盛唐七绝的主气、讲究兴象风神,中晚唐七绝则是"以意胜"或"主意"的,这一看法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七绝从盛唐到中晚唐之流变的起点。七绝的由盛唐入中晚唐同时也是七绝体制本身从以乐府体为主向以徒诗体为主的发展过程。相较乐府体,徒诗体更重视纯粹的语言艺术,所以徒诗艺术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绝句在题材上的扩张,并促使诗人更重意匠经营。中晚唐七绝"主意"或"以意胜"的特征,正是绝句中徒诗艺术不断增加之后导致七绝写作在题材和数量上激增的结果,由此形成七绝艺术在整体上平实、平浅乃至平庸化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反过来又加剧了徒诗体七绝创作中一直以来对造意的追求。上述两方面看似矛盾,实则是七绝体制内部矛盾运动的表现,并共同构成中晚唐七绝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七绝 盛唐七绝 徒诗体 乐府体 造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所运物品与南北经济交流 被引量:3
3
作者 薛瑞泽 王彦霖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以橘、茶为主要商品北运的民间贸易,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北方民众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大运河 粮食 漕运 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肃宗时期宰相政治探微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华全 《河北学刊》 200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唐肃宗朝的宰相政治具有人数多且更替频繁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肃宗即位前曾遭受权相的政治迫害 ,故即位后便始终抱有防止宰相专权的指导思想 ,并采取了种种限制和削弱相权的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实行 ,虽然杜绝了... 唐肃宗朝的宰相政治具有人数多且更替频繁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肃宗即位前曾遭受权相的政治迫害 ,故即位后便始终抱有防止宰相专权的指导思想 ,并采取了种种限制和削弱相权的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实行 ,虽然杜绝了宰相专权 ,但客观上又导致了宰相内部纷争不断、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宦官专权乱政等新的政治弊端 ,从而给当时“安史之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肃宗 宰相政治 宰相专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七律的功能发展及诗史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1,共6页
盛唐七律继承了武后、中宗朝七律用于宫廷应制的基本功能,同时又有所变化,开始在中下层文人的社会交往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诗体,且在艺术创作上开拓了典雅、清适、遒劲等多种诗美类型,使得七律摆脱了初唐时期审美风格上的单调局限。同时,... 盛唐七律继承了武后、中宗朝七律用于宫廷应制的基本功能,同时又有所变化,开始在中下层文人的社会交往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诗体,且在艺术创作上开拓了典雅、清适、遒劲等多种诗美类型,使得七律摆脱了初唐时期审美风格上的单调局限。同时,七律与盛唐诗坛的其他体式相比较,在体现时代气象和文人心态上一展所长,盛唐七律应制体能展示壮远开阔的盛世气象,并较之泛泛的君臣享乐主题更具人文内涵。此外,盛唐七律在体现当时普通文人的仕进渴望和功名意识上,也较为直接和直白。这些都揭示出盛唐七律独特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律 体式特征 盛唐诗风 诗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旅游体验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泓波 王家衡 刘龙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01-204,共4页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网络文本挖掘 大唐不夜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观念与隋唐政局的变迁
7
作者 吴海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1,共8页
历史观念常会主导社会上各类人物的实践活动,并由此构筑一定的历史事实。隋至唐初的四十余年间,大一统观念、天命观念和以史为鉴观念,对隋唐政局变迁的影响较为明显。大一统观念不仅推动隋统一大业的完成,而且造就空前辽阔的疆域与恢弘... 历史观念常会主导社会上各类人物的实践活动,并由此构筑一定的历史事实。隋至唐初的四十余年间,大一统观念、天命观念和以史为鉴观念,对隋唐政局变迁的影响较为明显。大一统观念不仅推动隋统一大业的完成,而且造就空前辽阔的疆域与恢弘的盛世。天命观念既是隋政权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凭借,也是隋王朝走向崩溃瓦解的重要诱因。以史为鉴观念是唐太宗即位后放弃依赖天命、注重人事的主动选择,君臣重视学习历史,对治国理政的讨论强调以史为鉴,“贞观之治”由此形成。同一时期不同的历史观念有可能形成合力,共同影响政局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同一种历史观念对政局的影响也会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天命 以史为鉴 隋唐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