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脏宜通”理论下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思路与方法
1
作者 宋玮 张钟艺 +1 位作者 贾波 沈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58,共4页
总结从“五脏宜通”理论整体辨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动脉粥样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认为该病乃五脏生湿、痰瘀胶结、酿毒损脉而发,其中五脏功能失调、湿浊内生为病理基础,秽浊痰湿入络、凝浊成瘀为重要环节,痰瘀胶结成块、毒损... 总结从“五脏宜通”理论整体辨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动脉粥样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认为该病乃五脏生湿、痰瘀胶结、酿毒损脉而发,其中五脏功能失调、湿浊内生为病理基础,秽浊痰湿入络、凝浊成瘀为重要环节,痰瘀胶结成块、毒损脉络为症结关键。治疗上以“通调五脏”为基本原则,多脏治疗,标本兼顾,以自拟化浊通脉饮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并配合祛痰浊、化瘀血、散结块之品,同时强调形神兼治、日常调摄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五脏宜通 津液 气机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心同治”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天地人三才”诊疗
2
作者 周凯龙 刘陆阳 +7 位作者 苏克雷 李汇博 孙月 顾晓通 梁帅 仲伟伟 杨漪 孙慧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199,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稳定期是决定疾病预后转归的关键。张仲景首创“心肺同治”之法,程玠基于前人经验提出“心肺同归一治”的学术思想,“肺心同治”是“心肺一体观”的具化,蕴含着深刻的标本兼治和既病防变思维。基于肺心经络相连,共司气血;肺心同位上焦,阴阳相应;肺心统于宗气,相系营卫的生理学基础,阐明肺心不足、痰瘀内生是COPD稳定期合并PH的核心病机,施以气血同调、温运阳气、培补宗气的“天地人三才”治法,以期为COPD稳定期合并PH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同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气血同调 温阳化饮 活血化瘀 天地人三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心肾相交”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相关性
3
作者 丁龙龙 刘华忠 +6 位作者 张洪健 张桂鑫 刘博 陈志健 田禾 王博 龚春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在我国先秦时期,《周易》提出“心肾相交”理论,认为心与肾以经络为通路,以气血津液神为表现形式,共同调节全身脏腑平衡,从而构成人体...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在我国先秦时期,《周易》提出“心肾相交”理论,认为心与肾以经络为通路,以气血津液神为表现形式,共同调节全身脏腑平衡,从而构成人体连贯有序的循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当前对于心系疾病,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与PMOP关系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加。因此,笔者拟从中医传统“心肾相交”理论,将CN和PMOP的现代研究有机联系起来,旨在明确CN与PMOP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为二者的临床治疗及现代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肾相交 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莹莹 郭海 +1 位作者 杨进 魏凯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液的耗损则是加剧气营转变的重要原因。火毒鸱盛是促进气营传变的始动因素,津液耗伤是加重气营传变的病理基础,清热保津是防治温病气营传变的必然治法,具体包括甘寒生津、咸寒清热、甘苦合化等法,对内科杂病及急重症亦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气分证 营分证 气营转化 津液 清热保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AT3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舌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蕾 李小茜 何建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3,NFAT3)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舌苔液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初步拟定该证候的诊断界值。方法收集CHF气虚血瘀证患者及...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3,NFAT3)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舌苔液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初步拟定该证候的诊断界值。方法收集CHF气虚血瘀证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舌苔液中NFAT3的含量。结果NFAT3在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舌苔液的含量为(481.40±103.0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舌苔液的含量[(237.90±156.50)pg/mL](P<0.01);且随着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舌苔液中NFAT3含量不断升高(P<0.01);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舌苔液NFAT3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927,P<0.01),与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r=0.806,P<0.01)呈正相关性,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性(r=-0.739,P<0.01)。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初步拟定舌苔液清中NFAT3诊断CHF气滞血瘀证的界值为363.37 pg/mL,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NFAT3能够反映CHF病情轻重程度,可为CHF气虚血瘀证提供客观化、量化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舌苔液 活化T细胞核因子3 诊断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宋亚丽 马艳苗 +1 位作者 胡桂芬 来晓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从密封箱子抽取带有数字的纸团,大...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从密封箱子抽取带有数字的纸团,大于等于54的号码为观察组,小于54的号码为对照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片、甲泼尼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和自我报告指数(ESSPRI)评分、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7(IL-17)、免疫功能(CD_(8)^(+)、CD_(4)^(+)和CD^(+)_(4/)CD_(8)^(+))、血清TLR4和NF-κ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目干涩、关节疼痛、口燥咽干、皮肤干燥、体倦乏力和唾液腺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目干涩、关节疼痛、口燥咽干、皮肤干燥、体倦乏力和唾液腺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SDAI和ES⁃SP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DAI和ESSPR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_(4)^(+)、CD_(8)^(+)、CD_(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_(4)^(+)、CD_(4)^(+)/CD_(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LR4/NF-κ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NF-κ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χ^(2)=4.096,P=0.043)。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能有效提高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降低ESSDAI和ESSPRI评分、改善TLR4/NF-κB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肺脾气虚 津亏 干燥综合征 TLR4 NF-κB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津液探析代谢组学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国英 吉万理 李庆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0,共4页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活动中,气血津液辨证因其辨证范围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谢组学可以从“微观辨证”的角度拓宽气血津液辨证的应用范围,提高临...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活动中,气血津液辨证因其辨证范围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谢组学可以从“微观辨证”的角度拓宽气血津液辨证的应用范围,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中医辨证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了实现中医证型的标准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气血津液辨证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气血津液证型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津液 中医辨证 代谢组学 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脏腑-骨痿”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黎征鹏 章晓云 +1 位作者 曾浩 高振罡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15-3022,共8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属于高转换型的骨质疏松症(OP),好发于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绝经后女性卵巢衰退,雌性激素和相关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骨脆弱增加,患者骨折风险增加。中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属于高转换型的骨质疏松症(OP),好发于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绝经后女性卵巢衰退,雌性激素和相关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骨脆弱增加,患者骨折风险增加。中医学认为,肾虚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肾精充足对于骨髓充养和骨密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行气,心血亏虚、胆气不足、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同样影响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脏腑 中医理论 发病机制 气血 津液 气机 气机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癌转化理论从气津分阶段论治恶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兴涵 于明薇 +5 位作者 杨雯靖 任俊逸 游佳凤 吴桐桐 张怀锐 杨国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0-1514,共5页
肺结节是局部的微小病灶,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中医学认为肺结节虽长在局部,但是全身气血津液代谢逐步失衡所致,这与“炎癌转化”学说的理念一致。基于炎癌转化理论从气津分阶段论治恶性肺结节,转化前期以化痰祛湿为主,转化中... 肺结节是局部的微小病灶,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中医学认为肺结节虽长在局部,但是全身气血津液代谢逐步失衡所致,这与“炎癌转化”学说的理念一致。基于炎癌转化理论从气津分阶段论治恶性肺结节,转化前期以化痰祛湿为主,转化中期需加大活血消肿之药的占比,转化后期需酌加攻癌解毒之力,结合患者的体质、证候予以益气、理气、化气之法且各有侧重,以延缓甚至阻断肺结节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恶性肺结节 炎癌转化 气津 分阶段治疗 动态理念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气血津液理论的皮肤屏障损伤与修复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赛赛 白彦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皮肤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屏障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多种皮肤病的发病与皮损屏障功能的损伤相关,皮肤屏障的修复却始终依赖于持续性外源物质的补充。中医自古有皮肤腠理卫外功能的理论,气血津液体系的正常... 皮肤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屏障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多种皮肤病的发病与皮损屏障功能的损伤相关,皮肤屏障的修复却始终依赖于持续性外源物质的补充。中医自古有皮肤腠理卫外功能的理论,气血津液体系的正常运转维持了皮肤屏障功能的稳态,其紊乱的相关机制是多种皮肤病发病的关键病机。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生理学以人体作为共同的认知对象,为人类健康谋福祉,二者一体两面,殊途同归。白彦萍教授作为岐黄学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皮肤屏障功能“砖墙结构”,提出以精和津液分别作为“砖块”和“灰浆”构成皮肤屏障的基本结构,血为皮肤屏障提供营养供给和排出代谢废物,气发挥主要的防御功能,精气血津液共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正常运转,形成“以精和津液为基,以血为养,以气为用”的皮肤屏障功能理论模型,并初步阐释其联络内外导致皮肤病伴随症状的理论依据,为皮肤病精气血津液层面的诊疗提供了更加详细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精气血津液 皮肤病 砖墙结构 中医药 经验传承 中西医结合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凯悦 常惠 +2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吴效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清热泻火 化痰行滞 养阴生津安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营卫辨证模型的内涵与逻辑管窥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萌 叶放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59-2463,共5页
围绕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黄帝内经》寓有多重理论模型,后世医家对此各抒己见,逐渐形成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虽视角不同,探讨的病机内涵各异,但本质上却是针对相同或相似的病理状态做出的... 围绕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黄帝内经》寓有多重理论模型,后世医家对此各抒己见,逐渐形成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虽视角不同,探讨的病机内涵各异,但本质上却是针对相同或相似的病理状态做出的规律总结。基于“气一元论”,将营卫看作人体的一个整体,试图构建营卫辨证模型,进而揭示营卫理论与气血津液理论、五脏理论、六经理论之间的关系。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均可以营卫理论模型概之,营卫辨证模型能够为中医辨证体系的完善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理论 辨证模型 五脏 气血津液 六经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系理论的疾病治疗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雪颜 田园硕 +3 位作者 王洋 秦雪颖 刘铁钢 谷晓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3-1987,共5页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基于膜系理论,可指导临床膜系疾病的治疗。外通性膜系是重要的祛邪途径,临床可采用汗、吐、下等方法,通过调畅外通性膜系的气津输布,以祛邪而出。内通性膜系是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其常见病理为气机郁滞、水液代谢异常等,可通过调理膜系气津输布治疗疾病。调畅膜系气津输布时,应重点关注少阳与中焦气机,以恢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全身膜系起源于肾,在膜系疾病早期注重顾护肾膜,可先安未受邪之地;在疾病中晚期调补肾阴肾阳,可治疾病之本,顾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系理论 治疗原则 祛邪 调畅气机 调畅津液输布 顾护肾膜 分消走泄 和解少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气虚证的血液动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光宏 姚伟 +3 位作者 沈雪勇 杨静 陶岳辉 陈尔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3-209,共7页
目的 心气虚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证 ,作者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和对血液 -组织液循环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研究心气虚的血液动力学模型 ,从血液组织液循环角度阐述中医心气虚的动力学机理。方法 通过对模型的计算与分析得到了心血管系统动力学... 目的 心气虚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证 ,作者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和对血液 -组织液循环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研究心气虚的血液动力学模型 ,从血液组织液循环角度阐述中医心气虚的动力学机理。方法 通过对模型的计算与分析得到了心血管系统动力学参数变化对全身气虚主要症状 -组织间隙水肿的影响规律 ,给出了心血管动力学参数与气虚水肿程度间的定量关系。结果 将理论计算结果与临床和动物实验气虚证研究的比较发现 ,本模型可以定量解释中医心气虚的生理病理学机理。当心血管系统的参数 (如血液总体积、外周阻力和心肌收缩特性等 )发生改变时 ,会引起组织液的体积增大进而会导致组织液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浓度的降低。结论 中医心气虚证中的气和组织液中营养物质浓度有密切相关 ,血液中的血浆和水过多地扩散到组织液间隙中会稀释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 ,使细胞的外环境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细胞的生理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运行 心气虚证 集中参数模型 循环系统 组织液流动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气血津液”学说与现代免疫学思想 被引量:29
15
作者 韩晓伟 马贤德 关洪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380-1381,共2页
针对中医"气血津液"学说,探讨其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与现代免疫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认为气血津液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诸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而且... 针对中医"气血津液"学说,探讨其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与现代免疫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认为气血津液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诸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而且还认为在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中蕴涵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津液”学说 免疫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气升降角度探析“水精四布”与糖尿病之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吉武 彭万年 赵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本文基于中医的传统经典理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强调天人相应,认为"阴平阳秘"是在"阳主阴从"主导下,因元气之升降而实现。惟一阳气充足才有人体精微物质如津、气、血、液等生化之源泉不息,提出阳气不足,升降失常是... 本文基于中医的传统经典理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强调天人相应,认为"阴平阳秘"是在"阳主阴从"主导下,因元气之升降而实现。惟一阳气充足才有人体精微物质如津、气、血、液等生化之源泉不息,提出阳气不足,升降失常是致病之根本,"水精不布"是糖尿病及并发症之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补益阳气,复其升降为权宜大法,通过助阳气化,水精得布,则糖尿病亦自消无迹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机 津液气血 升降理论 气机 元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益阳明津气对初老雌性大鼠卵巢Caspase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燕 王毅 +2 位作者 郭蓉晓 周淑芳 谭万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补益阳明津气”延缓初老雌性大鼠卵巢机能衰老的机理,并以此佐证中医传统经典理论“五七,阳明脉衰”在绝经前期生殖轴机能衰老中的重要影响。为促进绝经前期妇女健康,延缓绝经前期卵巢机能衰老,防治相关病症,提供-种... 目的:探讨“补益阳明津气”延缓初老雌性大鼠卵巢机能衰老的机理,并以此佐证中医传统经典理论“五七,阳明脉衰”在绝经前期生殖轴机能衰老中的重要影响。为促进绝经前期妇女健康,延缓绝经前期卵巢机能衰老,防治相关病症,提供-种新的研究与论治思路,并为研制相关方药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4~6个月龄雌性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0~12个月龄,I舛道细胞学表现动情期延长的雌性大鼠作为初老大鼠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1)益胃汤高剂量组;(2)益胃汤中剂量组;(3)益胃汤低剂量组;(4)己烯雌酚组;(5)模型对照组;(6)六味地黄丸组。灌药4周后,断头处死,取左侧卵巢用于检测卵巢Caspase3。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使卵巢Caspase3表达减少。结论:实验研究提示益胃汤具有抑制卵巢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其延缓卵巢机能衰老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阳明津气 动物实验 初老雌性大鼠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起阴气”浅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胜 秦竹 +1 位作者 熊洪艳 马凤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2-723,共2页
《神农本草经》称葛根能"起阴气"。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指出"起阴气"本义是指其具有治疗男性性功能失常,阳痿不育的作用。但明清一些医家又将其解释为生腾脾胃之阴以生津止渴,并从药物本身的性状、胃阳与脾阴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称葛根能"起阴气"。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指出"起阴气"本义是指其具有治疗男性性功能失常,阳痿不育的作用。但明清一些医家又将其解释为生腾脾胃之阴以生津止渴,并从药物本身的性状、胃阳与脾阴的关系、对脾胃阴津的影响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其机理。这些见解都有合理的成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但都为临床使用葛根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应正确学习前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起阴气 生津止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氏病的发生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焱 姚建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11-2613,共3页
桥本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及病理变化与桥本氏病的发生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医学认为,气滞、血瘀、痰凝是发病的主要机制,三者可单独或互为因果作用于人体,导致痰气搏结于颈前,发为桥本... 桥本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及病理变化与桥本氏病的发生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医学认为,气滞、血瘀、痰凝是发病的主要机制,三者可单独或互为因果作用于人体,导致痰气搏结于颈前,发为桥本氏病,文章主要阐述气血津液病变与桥本氏病的理论联系及对该病发生发展关系变化的影响,并将从气、血、津液三方面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病 气血津液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健康状态气血津液辨识法的毒瘾中医病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朝阳 苏志扬 +3 位作者 蔡美美 李灿东 黄世庚 吕京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毒瘾的中医病理因素分析。方法:应用课题组研究成果--气血津液状态辨识系统测试版开展毒瘾的中医病理因素研究,吸毒者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医病理因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公安... 目的:毒瘾的中医病理因素分析。方法:应用课题组研究成果--气血津液状态辨识系统测试版开展毒瘾的中医病理因素研究,吸毒者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医病理因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公安组与司法组在阴虚、血虚、阳虚、痰、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司法组的程度大于公安组。结论:痰是毒品成瘾的主要病理因素,虚实夹杂是毒品成瘾的证候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瘾 中医病理 中医健康状态气血津液辨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