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时期齐鲁武术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强 张胜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方法,对齐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齐鲁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统治者殊异的经营方略,从而形成因循守成而崇文重礼的鲁文化与务实革新而尚武的齐文化;儒家文化成为鲁文化的核心,对武术的伦理...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方法,对齐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齐鲁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统治者殊异的经营方略,从而形成因循守成而崇文重礼的鲁文化与务实革新而尚武的齐文化;儒家文化成为鲁文化的核心,对武术的伦理、民族与国家意识培育影响至深;兵学文化是齐文化的精魂,成为武术技击理论探索的渊薮;齐、鲁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一体化为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成为齐鲁武术乃至中华武术汲取理论养分的上源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鲁文化 齐文化 齐鲁地域 先秦时期 体育史 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齐鲁文化的特点及其诚信传统 被引量:20
2
作者 蔡德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7,共6页
齐鲁文化不是一个文化传统,而是两个文化传统。齐鲁文化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齐文化具有兼容性、变通性,是智者型文化;鲁文化具有单一性、守常性,是仁者型文化。齐鲁文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两个文化传统都重视诚信。齐鲁文化的诚信传... 齐鲁文化不是一个文化传统,而是两个文化传统。齐鲁文化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齐文化具有兼容性、变通性,是智者型文化;鲁文化具有单一性、守常性,是仁者型文化。齐鲁文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两个文化传统都重视诚信。齐鲁文化的诚信传统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诚信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体育文化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咸生 荆力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4,共3页
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对齐鲁两地域的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探讨齐鲁体育文化如何从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影响因子,齐国体育文化和鲁国体育文化如何整合和分异,齐鲁体育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等,对于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于实现东方... 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对齐鲁两地域的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探讨齐鲁体育文化如何从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影响因子,齐国体育文化和鲁国体育文化如何整合和分异,齐鲁体育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等,对于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于实现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齐国 鲁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琅邪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崇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6,共7页
由琅邪地区(山东半岛东南部)特殊的地理形势及人文环境孕育而成的琅邪文化,是一种兼得齐鲁文化之长的文化形态。它发端于先秦,正式形成于西汉,发扬光大于东汉、三国、魏晋,其影响一直延续至近代。琅邪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是民风的古朴敦... 由琅邪地区(山东半岛东南部)特殊的地理形势及人文环境孕育而成的琅邪文化,是一种兼得齐鲁文化之长的文化形态。它发端于先秦,正式形成于西汉,发扬光大于东汉、三国、魏晋,其影响一直延续至近代。琅邪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是民风的古朴敦厚然又不乏进取精神,二是学术思想的兼容性及学风的经世致用,三是谋略的深远与行动的谨慎,四是以家族为主的文化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邪 琅邪文化 齐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移民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3
5
作者 丁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87,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地区成为当时移民大潮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地区人口的大规模迁出和迁入,不仅对山东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发了当地文化风貌的重大变迁。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儒、释、道三教的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地区成为当时移民大潮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地区人口的大规模迁出和迁入,不仅对山东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发了当地文化风貌的重大变迁。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儒、释、道三教的发展流变及其地位的升降变迁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山东地区文化世家的外迁和佛教的冲击引发儒学传统的衰落。(二)山东地区文化世家的外迁和北方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促进了佛教在山东地区的蓬勃发展。(三)山东地区文化世家的外迁和佛教的兴起,使道教的发展较之佛教的发展相形见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东地区 齐鲁文化 移民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盐鲁豉”之美的历史钩沉及其文化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洪霞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我国古代较长时期里,从贵族到民间,以食盐和豆豉作为最简单有效的烹饪调味品。于是,便有了专用的盛装食盐和豆豉的共用器皿"盐豉共壶"。目前发现的几件存世出土"盐豉共壶"物件,上面都刻有"齐盐鲁豉"的... 在我国古代较长时期里,从贵族到民间,以食盐和豆豉作为最简单有效的烹饪调味品。于是,便有了专用的盛装食盐和豆豉的共用器皿"盐豉共壶"。目前发现的几件存世出土"盐豉共壶"物件,上面都刻有"齐盐鲁豉"的文字,证明在我国古代,齐鲁大地出产的食盐和豆豉是令无数人称道和赞美的食品。于是,"齐盐鲁豉"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了古代调味品的代表或象征,以至于在亲人死后随葬盛装调味品的器皿上都刻有"齐盐鲁豉"的字样,这也揭示了古代齐鲁盐豉的生产水平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盐鲁豉 盐豉共壶 调味品 文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齐鲁贵族迁徙关中考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俊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经过秦汉时期的10余次移民,大量的关东移民被迁入关中地区。在迁徙的人口中以六国贵族后裔为主体;六国贵族后裔中,齐楚两国是主体;齐楚贵族后裔中,齐国诸田是主体。同处于齐鲁文化圈内的齐国诸田再加上齐国诸姜、鲁、宋、邹、卫等国移... 经过秦汉时期的10余次移民,大量的关东移民被迁入关中地区。在迁徙的人口中以六国贵族后裔为主体;六国贵族后裔中,齐楚两国是主体;齐楚贵族后裔中,齐国诸田是主体。同处于齐鲁文化圈内的齐国诸田再加上齐国诸姜、鲁、宋、邹、卫等国移民人口在迁关中的移民中占了绝大多数。迁徙手段主要采取政令强迫,同时也以赐钱、赐物、赐田宅以及免除赋税等优厚的经济利益以诱惑;迁徙的目的主观上起到了增加关中人口、充实诸陵邑、加强对旧贵族势力控制的作用,客观上发展繁荣了关中经济,促进了东西部文化融合,尤其是奠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移民 齐鲁贵族 关中地区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研究的现代经验——以山东近现代文化研究为例
8
作者 魏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共5页
论文第一次对山东近现代文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首先分析了山东革命史、帝国主义侵略山东、山东义和团等热点问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考察了历史、人物、文学、民俗、艺术、教育、民间宗教等专题研究的得与失,最后... 论文第一次对山东近现代文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首先分析了山东革命史、帝国主义侵略山东、山东义和团等热点问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考察了历史、人物、文学、民俗、艺术、教育、民间宗教等专题研究的得与失,最后提出山东近现代文化的资料整理工作存在“旱涝不均”和伪史料等严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近现代文化 研究 齐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与齐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楠 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李白对齐文化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齐文化在李白诗歌中集中表现为三大主题:纵横捭阖的帝师王臣,倜傥任侠的布衣游士,以及燕齐海滨的神仙道术。李白的文化取向是盛唐士风和时代精神的映射。
关键词 李白 齐文化 鲁仲连 蓬莱 盛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齐鲁文化的鲁作家具设计特征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房西栓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6,共3页
鲁作家具的发展离不开齐鲁文化的滋养,沉淀了齐鲁大地多年的民俗文化和艺术精神,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阐述齐鲁文化的内涵,从选材、结构、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分析鲁作家具的设计特征,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对促进鲁作家具的... 鲁作家具的发展离不开齐鲁文化的滋养,沉淀了齐鲁大地多年的民俗文化和艺术精神,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阐述齐鲁文化的内涵,从选材、结构、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分析鲁作家具的设计特征,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对促进鲁作家具的继承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鲁作家具 取材 结构特征 造型与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