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油分含量相关的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 被引量:17
1
作者 单大鹏 齐照明 +4 位作者 邱红梅 单彩云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2-957,共6页
利用Charleston ×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及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002年到2006年连续5年的大豆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共检测到11个控制油分含量的QTL,分别... 利用Charleston ×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及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002年到2006年连续5年的大豆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共检测到11个控制油分含量的QTL,分别位于第A1、A2、B1、C2、D1a、D1b、F、H和O连锁群上,其中2个表现为遗传正效应,9个表现为遗传负效应,另检测到15对影响油分含量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的QTL,解释该性状总变异的17.84%。发现9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贡献率达到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分含量 混合线性模型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QTL及其互作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立军 江玲 +4 位作者 刘喜 陈红 陈亮明 刘世家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产量因子千粒重和稻米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越光/Kasalath//越光BIL群体为材料,分析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相关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在2005年和2006年均呈极显著正相... 产量因子千粒重和稻米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越光/Kasalath//越光BIL群体为材料,分析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相关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在2005年和2006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35(P<0.001)。2年共检测到千粒重QTL11个,其中5个在2年重复检测到,5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千粒重上位性互作8对,7对与环境存在互作。垩白粒率QTL6个,3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互作9对,其中4对具有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比较分析发现3个主效QTL同时控制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表现,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同一亲本;1对上位性互作同时对千粒重和垩白粒率有相同的影响。一些与垩白粒率不相关的千粒重主效QTL,如qTGW-3c、qTGW-4a和qTGW-6b,可为育种所利用。对利用QTL定位结果进行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分子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重 垩白粒率 qtl 上位性互作 qtl×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稻穗部性状及籽粒碾磨品质的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霞 石瑜敏 +7 位作者 贾倩 徐琴 王韵 陈凯 孙勇 朱苓华 徐建龙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5-1185,共11页
利用优质恢复系测258为轮回亲本与粳型糯稻新品系IR75862杂交创制的BC1F7回交导入系群体,在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定位了产量相关性状(二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粒重和穗重)、粒型(粒长、宽、厚)和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 利用优质恢复系测258为轮回亲本与粳型糯稻新品系IR75862杂交创制的BC1F7回交导入系群体,在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定位了产量相关性状(二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粒重和穗重)、粒型(粒长、宽、厚)和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主效QTL并剖析其环境互作效应。双亲在穗实粒数、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及整精米率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各产量相关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和粒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多数产量及粒型相关性状与3种碾磨品质相关不显著。在南宁和三亚环境下检测到影响产量相关性状、粒型及碾磨品质的主效QTL共计57个,包括二次枝梗数6个,穗实粒数4个,穗总粒数、粒重和穗重各5个,粒长9个,粒宽7个,粒厚1个,糙米率4个,精米率5个和整精米率6个,分布在除第11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多数影响枝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QTL成簇分布,而且与影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QTL分布在不同染色体区域。在第2、第3、第4、第5和第6染色体上鉴定出影响穗粒数、粒重、粒型及碾磨品质的重要QTL,这些QTL在以往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被多次检测到。在第8染色体RM152~RM310区间鉴定到1个影响粒长和粒宽的新的QTL,能同步增加粒宽和粒长。鉴定出的这些稳定表达的QTL具有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价值。整精米率是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性状,其QTL的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对QTL的环境互作效应特点及其在品种标记辅助改良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与环境互作 导入系 碾磨品质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碳同位素分辨率的QTL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海波 吕学莲 +3 位作者 朱永兴 惠建 李树华 董建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43-1748,共6页
为了探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碳同位素分辨率(Δ)的遗传机理,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Δ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1)RILs群体的Δ值呈正态分布,Δ属于数量性状遗传。(2)共检测到11个主效Q... 为了探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碳同位素分辨率(Δ)的遗传机理,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Δ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1)RILs群体的Δ值呈正态分布,Δ属于数量性状遗传。(2)共检测到11个主效QTL,主要位于2B、3B、7B、1D和3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在10.83%~46.87%之间,有9个加性QTL(A-QTL)与环境发生互作,互作贡献率在1.02%~3.15%之间。(3)检测到5对影响Δ的上位QTL(AA-QTL),其中3对AA-QTL与环境发生互作,互作贡献率在0.86%~2.01%之间。(4)加性效应及贡献率大于上位性效应及贡献率,A-QTL与环境互作贡献率大于AA-QTL与环境互作贡献率,表明RILs群体中Δ遗传变异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控制Δ的主效基因作用较大,受水分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碳同位素分辨率(Δ) qtl 上位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娟 许剑锋 +4 位作者 龙艳 徐海明 孟金陵 吴建国 石春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5,共9页
菜籽饼是重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与饲料营养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为多数动物的半必需氨基酸。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 7回交构建的2套BC1F1群体,采用新创建... 菜籽饼是重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与饲料营养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为多数动物的半必需氨基酸。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 7回交构建的2套BC1F1群体,采用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遗传体系QTL定位软件和作图方法,对油菜籽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进行了种子胚和母体植株2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A1、A4、A7、A8、A9、C2、C3和C9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丝氨酸含量QTL、2个胱氨酸含量QTL和5个酪氨酸含量QTL,分别解释59.34%、29.66%和59.26%的表型变异。其中5个QTL属于主效QTL,均能解释10%以上的表型变异。全部QTL均具极显著的胚和母体加性主效应,其中3个QTL具显著或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在A4染色体上发现1个QTL簇,该区域存在3个控制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QTL。一些重要QTL以及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今后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半必需氨基酸 qtl定位 母体植株 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