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瘟拮抗木霉筛选与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1
作者 王赛雅 刘佳 +4 位作者 白辉 连浩然 张梦雅 李志勇 郝志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谷瘟病是未来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郄马试验站谷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 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谷瘟病是未来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郄马试验站谷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最优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与Tef1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盆栽试验明确菌株对谷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谷子根际土壤样品中共筛选到菌落形态具有木霉典型特征的菌株24株,其中KE-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好,对谷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灰霉的抑菌率分别为42.86%、44.44%、57.89%、53.33%、60.00%和42.22%。综合形态特征及Tef1序列分析结果,最终确定KE-1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用哈茨木霉孢悬液进行谷子灌根后,谷子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对谷瘟病菌防效达到55.56%。哈茨木霉菌株KE-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在谷瘟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生防菌 谷子 谷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诱发条件下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舒 陈其志 +2 位作者 吕亮 杨小林 喻大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选用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88份,分别在崇阳、远安、武汉三地进行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未发生稻瘟病,崇阳、远安两地88个品种除武运粳7号外几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98.86%。抗稻瘟病的早、中晚稻品种... 选用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88份,分别在崇阳、远安、武汉三地进行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未发生稻瘟病,崇阳、远安两地88个品种除武运粳7号外几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98.86%。抗稻瘟病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4份和23份,分别占参试品种的45.16%和40.35%。崇阳、远安、武汉三地综合分析显示,88份水稻品种中抗纹枯病品种13份,占参试品种的1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抗性 稻瘟病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梁斌 彭绍裘 +5 位作者 肖放华 黄费元 陈勇 刘二明 戴陆园 余腾琼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以 B40、Tetep为感、抗稻瘟病对照 ,在全国 4个病区病圃 (云南保山、湖南烟溪、辽宁丹东、广东从化 )采用自然诱发 ,鉴定了 74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结果表明 ,感病对照 B40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严重度、病斑叶面积率、穗颈瘟发... 以 B40、Tetep为感、抗稻瘟病对照 ,在全国 4个病区病圃 (云南保山、湖南烟溪、辽宁丹东、广东从化 )采用自然诱发 ,鉴定了 74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结果表明 ,感病对照 B40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严重度、病斑叶面积率、穗颈瘟发病率均表现高感 ;抗病对照 Tetep分别为 1级、4级、5 .5 %和 4.79% ;Moroberekan前 3个指标分别为 3级、3级和 1.2 % ,其穗颈瘟发病率较高 ,达到 12 .0 %。云南地方稻种中 ,毫弄早、毫玉浪、大白谷等 3个品种在这 4个指标上表现抗病 ;在这 4个病圃中 ,它们对稻瘟病的抗性比 Tetep和 Moroberekan更强、更稳定 ;毫马粉、孟先大白谷等 2个品种在前 3个指标上表现抗病 ,但感穗颈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资源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地方品种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瘟病菌毒力基因的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95
4
作者 周江鸿 王久林 +2 位作者 蒋琬如 雷财林 凌忠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6-651,共6页
用我国育成的 6个近等基因系和IRRI 日本合作育成的 2 4个单基因系 ,对来自我国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福建、广东和云南 10个省的 32 2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毒力基因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 用我国育成的 6个近等基因系和IRRI 日本合作育成的 2 4个单基因系 ,对来自我国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福建、广东和云南 10个省的 32 2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毒力基因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稻瘟病菌株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毒力基因 ,其中Av kh+、Av z +、Av z5+和Av 9(t) +的出现频率低于 2 0 % ,Av a(1) +、Av a(2 ) +、Av i+、Av 7(t) +、Av 3+、Av b +、Av kp+、Av ks(1) +、Av ks(2 ) +、Av ta(1) +、Av ta(2 ) +、Av t+、Av sh(1) +、Av sh(2 ) +、Av 19(t) +及Av km +的出现频率高于 5 0 % ;吉林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和云南省尚未发现含有Av 9(t) +的菌株 ,四川省、广东省和云南省尚未发现含有Av kh+的菌株 ,福建省尚未发现含有Av z+的菌株 ,浙江省尚未发现含有Av zt+和Av z5+的菌株 ,其余 2 5个毒力基因在各稻区均有分布 ;我国稻瘟病菌群体的毒力基因在南方籼稻区和北方粳稻区的出现频率 ,与相应抗病基因的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稻瘟病菌 毒力基因 基因组成 地理分布 近等基因系 单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亚玲 靳学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2年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采集的57个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6群10个生理小种,即ZA17、ZA49、ZB1、ZB19、ZB25、ZC9、ZD1、ZD5、ZE1和ZF1生理小种,其中ZD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36.8%。生理... 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2年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采集的57个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6群10个生理小种,即ZA17、ZA49、ZB1、ZB19、ZB25、ZC9、ZD1、ZD5、ZE1和ZF1生理小种,其中ZD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36.8%。生理小种的组成由1996年商世吉报导的4群7个生理小种发展到6群1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也由ZE1转变为ZD1。其中ZA17、ZA49强致病型的生理小种开始出现。所鉴定出的10个生理小种对4个粳稻鉴别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地域较近的地区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群体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4
6
作者 游春平 肖爱萍 +1 位作者 李湘明 唐祥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19-521,共3页
将稻叶和种子浸在NB培养液中 ,并研碎成匀浆液 ,用接种环挑少量匀浆液在NB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 ,获得 35 6个菌株 ,分别将它们接种于NB培养液中 ,振荡培养 3d ,并利用它们的培养液对稻瘟菌分生孢子进行萌发抑制试验 ,最终获得具显著抑制... 将稻叶和种子浸在NB培养液中 ,并研碎成匀浆液 ,用接种环挑少量匀浆液在NB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 ,获得 35 6个菌株 ,分别将它们接种于NB培养液中 ,振荡培养 3d ,并利用它们的培养液对稻瘟菌分生孢子进行萌发抑制试验 ,最终获得具显著抑制作用 (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 82 .5 %和 10 0 % )的 2个拮抗菌株。按照伯杰手册进行严格的鉴定 ,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和短小芽孢杆菌 (B .pumil 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水稻 拮抗微生物 筛选 鉴定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技术持续控制稻瘟病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学谦 廖华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18-422,共5页
2002—2005年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在四川省18个市(州)113个县累计推广145.9×10^4hm^2,选用杂交稻和播稻品种搭配组合517个。结果表明,间栽播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播稻下降56.97%,病情指数下降66.38%,... 2002—2005年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在四川省18个市(州)113个县累计推广145.9×10^4hm^2,选用杂交稻和播稻品种搭配组合517个。结果表明,间栽播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播稻下降56.97%,病情指数下降66.38%,控制有效率在22%~97%之间。间载杂交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杂交稻下降28.95%,病指下降37.09%,控制有效率在32%~57%之间。其中杂播品种最佳组合为黄壳摇×川香优2号。竹丫谷×宜香优1577。4年水稻的平均复合产量为9598kg/hm^2,比净栽杂交稻提高产量7281kg/hm^2,增长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间栽 生物多样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抗稻瘟病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培富 翟虎渠 +3 位作者 张红生 陆志强 陈志谊 王法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薄稻和黑壳子粳分别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和回交,获得F1、F2、BC1世代和部分F3家系,在3~4叶期用喷雾法分别接种ZA49和ZG1小种,根据抗、感分离比例,推断薄稻和黑亮子粳对ZG1... 将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薄稻和黑壳子粳分别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和回交,获得F1、F2、BC1世代和部分F3家系,在3~4叶期用喷雾法分别接种ZA49和ZG1小种,根据抗、感分离比例,推断薄稻和黑亮子粳对ZG1和ZA49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两个抗病品种的抗病基因间呈非等位关系。进一步将两个抗病品种与三个含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F-98-7(Pi-km)、F-124-1(Pi-ta)和F-145-2(Pi-b)杂交,根据F1和F2接种结果表明,两个粳稻地方品种与上述三个材料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是不等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遗传 稻瘟病 抗性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虫共生菌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辛智海 邱礼鸿 +2 位作者 崔龙 颜珣 庞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2,共4页
用菌块移植法初步测定了3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选出9株对纹枯病菌,7株对稻瘟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再用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了这2组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菌核或分... 用菌块移植法初步测定了3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选出9株对纹枯病菌,7株对稻瘟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再用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了这2组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菌核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筛选出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都有较强抑菌活性的YNa111和YNd173等菌株。YNa111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的生长有强烈的抑菌活性,稀释40倍的发酵液24h的抑菌率为100%,160倍时为82%。菌株YNd173的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稀释5倍和10倍时的抑制率分别为88%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杆菌 稻瘟病菌 纹枯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芬 刘邮洲 +3 位作者 于俊杰 聂亚锋 陆凡 刘永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509,共5页
采用平板测定法和盆栽试验结合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从江苏省南京市、丰县、泗阳县等地的50份稻田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得到1 015个细菌分离物,共获得45株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其中10株... 采用平板测定法和盆栽试验结合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从江苏省南京市、丰县、泗阳县等地的50份稻田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得到1 015个细菌分离物,共获得45株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其中10株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曲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及水稻白叶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对5种水稻病原菌平均抑制率在45%以上)。水稻苗瘟的盆栽防治效果表明:拮抗细菌T429和T392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4%和61.1%。结合理化特性和16S rDNA鉴定,T42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392隶属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拮抗细菌 筛选 防治效果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1995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志恒 俞孕珍 +5 位作者 魏松红 朱桂清 吴芷君 刘玉涛 杨瑞文 李雪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共4页
1991~1995年5年间,共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249个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28个生理小种,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F群和ZD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及粳型小种强致病类群出现频率增加... 1991~1995年5年间,共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249个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28个生理小种,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F群和ZD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及粳型小种强致病类群出现频率增加,弱致病类群频率下降。1985年导致中丹2号水稻抗瘟性丧失的ZA61小种1995年又重新出现,前几年表现优势的ZG群小种1995年暂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应用技术及防效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星 周明国 +2 位作者 张传清 傅峰 张永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应用技术与导致药剂防效下降的因素。三环唑喷雾或浸根处理对稻瘟病都有显著防效,浸根处理优于喷雾处理;喷雾或浸根处理后5d内表现较高防效,持效期达10d;三环唑处理3d后再次喷雾处理,不但可以提...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应用技术与导致药剂防效下降的因素。三环唑喷雾或浸根处理对稻瘟病都有显著防效,浸根处理优于喷雾处理;喷雾或浸根处理后5d内表现较高防效,持效期达10d;三环唑处理3d后再次喷雾处理,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还可使持效期延长至15d;在稻瘟病菌尚未侵入稻苗时用10μg/mL三环唑喷雾处理,防效达81.3%,在稻瘟病菌完成侵入后再用三环唑处理,10μg/mL药剂防效仅为35.6%。若水稻叶片有伤口,三环唑对稻瘟病则失去防效。药剂喷雾后1h内降雨会导致防效显著下降,3h后降雨则对防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三环唑 药剂应用技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与抗药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星 张传清 +2 位作者 陈长军 祁之秋 周明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在室内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采自4个省区的130株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460 2±0.011 4)μg.m l-1,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将敏感性测定获得的EC50值最低的菌株DY2,WM15,GY13与EC50值最... 在室内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采自4个省区的130株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460 2±0.011 4)μg.m l-1,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将敏感性测定获得的EC50值最低的菌株DY2,WM15,GY13与EC50值最高的菌株WM17,GY6,GY15在药剂选择压下进行转代培养,经10代测定,各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三环唑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星 周明国 +1 位作者 张永慧 傅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研究了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的测定方法,确定了保绿培养基的成分,建立了抗药性测定的标准化模型。4叶I心期将稻苗在三环唑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根处理36 h,剪取稻苗叶段插于100 μg/mL苯并咪唑+0.5%水琼脂保绿培养基上,用孢子含量为105个... 研究了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的测定方法,确定了保绿培养基的成分,建立了抗药性测定的标准化模型。4叶I心期将稻苗在三环唑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根处理36 h,剪取稻苗叶段插于100 μg/mL苯并咪唑+0.5%水琼脂保绿培养基上,用孢子含量为105个/mL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保湿培养8 d后调查结果,计算EC50值。该测定方法与小苗测定相比较结果更加稳定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三环唑 抗药性 测定方法 水稻 稻瘟病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志华 侯建虎 +2 位作者 周小毛 柏连阳 曹娅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916-17917,共2页
[目的]筛选5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为田间有效防治稻瘟病及商品化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商品化杀菌剂对湖南省稻瘟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商品化杀菌剂春雷霉素、多菌灵、三乙膦酸铝、... [目的]筛选5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为田间有效防治稻瘟病及商品化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商品化杀菌剂对湖南省稻瘟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商品化杀菌剂春雷霉素、多菌灵、三乙膦酸铝、异稻瘟净、稻瘟酰胺的EC50值分别为10.78、181.72、167.83、46.72和7.19 mg/L。春雷霉素、多菌灵、三乙膦酸铝、稻瘟酰胺的毒力指数分别为433.40、25.71、27.84和649.79。[结论]稻瘟酰胺对稻瘟病菌的毒力最强,优于春雷霉素、多菌灵和三乙膦酸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杀菌剂 EC50 毒力指数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志恒 俞孕珍 +7 位作者 朱桂清 魏松红 刘霆 孙国才 吴芷君 张凤清 盛广华 王文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1-243,共3页
1998年秋在辽宁省14个县区的水稻产田和试验田中96个品种(系)上采集的115份稻瘟病标样中,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出74个单孢菌株。经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上进行鉴定,74个单孢菌株划分为7群18个生理小种;其中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D群... 1998年秋在辽宁省14个县区的水稻产田和试验田中96个品种(系)上采集的115份稻瘟病标样中,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出74个单孢菌株。经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上进行鉴定,74个单孢菌株划分为7群18个生理小种;其中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D群和ZF群;同1997年相比,ZD群小种稳中有降,ZF群小种又有上升,重新成为优势种群;1985年导致中丹2号水稻抗瘟性丧失的ZA_(61)小种再度出现;ZG群小种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又显上升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7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志恒 王经纬 +3 位作者 杨红 魏松红 赵玲玲 于淼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5,共4页
2005~2007年,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171个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40个生理小种。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A群和ZF群,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类群出现频率增加,弱致病类群的粳型小种出现频率下降,ZG群小种2006年暂时未见。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成活率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松红 刘文合 +2 位作者 俞孕珍 杨家书 刘志恒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降低愈伤组织的成活率。猪瘟病菌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的毒害作用,可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到,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趋于严重。可引起水稻愈伤组织细胞质壁分离、线... 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降低愈伤组织的成活率。猪瘟病菌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的毒害作用,可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到,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趋于严重。可引起水稻愈伤组织细胞质壁分离、线粒体双层膜与嵴模糊、线粒体空泡化、质膜断裂等受害情况。不同抗性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受害程度,感病品种较抗病品种对稻瘟菌毒素敏感,细胞结构受破坏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毒素 愈伤组织 成活率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演变及主栽品种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新法 徐静 +2 位作者 林再卿 陶荣祥 孙漱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1991~1993年从温州稻区11个县(市、区)55个不同品种上采集481份稻瘟病标样,分离到354个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鉴定,共检出7群23个小种,ZB群小种的分离频率较高,为80.23%,优势小种... 1991~1993年从温州稻区11个县(市、区)55个不同品种上采集481份稻瘟病标样,分离到354个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鉴定,共检出7群23个小种,ZB群小种的分离频率较高,为80.23%,优势小种为ZB1、ZB9和ZB13。与1981~1984年的小种普查结果相比,小种类型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温州稻区主栽品种病标样上分离的小种看,不同品种上的小种组成有差异,品种和小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亲和性关系。对温州稻区11个主栽品种的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汕优10号和辐籼6号的抗性较优,总体抗谱在76%以上,其他品种的抗谱均较差;多数主栽品种对优势小种的抗谱低于总体抗谱水平,该稻区的优势小种ZB1、ZB9和ZB13对主栽品种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选育或引进抗ZB群,尤其是ZB1、ZB9和ZB13。小种的品种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演变 品种 抗病性 水稻 温州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0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志恒 刘雯雯 +3 位作者 杨红 田玲 王晓旭 桑海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群ZF群出现频率基本稳定,ZE和ZG群小种3年间均未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