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固态发酵水稻秸秆产漆酶及其对染料的脱色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啸 蔡宇杰 +5 位作者 廖祥儒 张峰 刘家扬 袁小曼 马德丽 席艳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49,共10页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能以水稻秸秆作为底物和支撑物进行固态发酵并且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以水稻秸秆为基本培养基,漆酶活力为指标,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优化后的漆酶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0倍...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能以水稻秸秆作为底物和支撑物进行固态发酵并且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以水稻秸秆为基本培养基,漆酶活力为指标,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优化后的漆酶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0倍。所得漆酶在常温下对蒽醌类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亚胺醌类染料具有较强的脱色作用,其混合物也可被漆酶大部分脱色,在较高温度下,漆酶可将偶氮类染料部分脱色。此外,科学试验使用的工业废水样品中常见金属离子大部分对脱色作用没有抑制。因此,漆酶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催化剂,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水稻秸秆 固态发酵 合成染料 脱色 血红密孔菌 pycnoporus sanguin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SYBC-L12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漆酶及其对小麦秸秆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范晶晶 马德丽 +4 位作者 席艳茹 蔡宇杰 孙啸 管政兵 廖祥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以小麦秸秆为基本培养基质,漆酶活力为指标,对其培养条件--包括碳源、氮源、起始含水量和秸秆粒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得到了较佳产酶条件。在此过程中测定了发酵后还原糖的质量分数,探究了白腐菌在小麦秸秆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测定... 以小麦秸秆为基本培养基质,漆酶活力为指标,对其培养条件--包括碳源、氮源、起始含水量和秸秆粒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得到了较佳产酶条件。在此过程中测定了发酵后还原糖的质量分数,探究了白腐菌在小麦秸秆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测定了添加氮源发酵后的麦草秸秆与未发酵麦草秸秆的组成,并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小麦秸秆 固态发酵 还原糖 血红密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漆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敏 宋小双 +2 位作者 杨谦 刘桂丰 王玉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5-820,共6页
为克隆血红密孔菌 (Pycnoporussanguineus)漆酶基因 ,根据真菌漆酶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了 1对简并引物 .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出长 12 2 7bp的漆酶基因片段 .以此序列为基础 ,通过 5′及 3′RACE技术克隆出漆酶全长cDN... 为克隆血红密孔菌 (Pycnoporussanguineus)漆酶基因 ,根据真菌漆酶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了 1对简并引物 .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出长 12 2 7bp的漆酶基因片段 .以此序列为基础 ,通过 5′及 3′RACE技术克隆出漆酶全长cDNA序列 ,序列长为 190 2bp ,其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长分别为 5 1bp和 2 97bp ,开放阅读框长 15 5 4bp ,编码 5 18个氨基酸的蛋白 .该蛋白具有 4个铜离子结合区域 ,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 5 6 313 2 ,等电点为 5 5 9,其氨基酸序列与Pycnoporuscinnabarinus漆酶 (lcc3 2 )的同源性最高 ,为 96 % .以该cDNA编码区的两端序列为引物 ,PCR扩增得到漆酶的长度为 2 15 4bp的全长DNA序列 ,序列中包括 10个内含子序列 ,长为 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密孔菌 漆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7)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骆守鹏 范晶晶 +2 位作者 毛飞君 蔡宇杰 廖祥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3-1168,共6页
研究了一株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7)固态发酵产色素的提取条件及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木屑为基质固态发酵时色素产量最高;以甲醇为提取液,在35℃水浴下40 min后可从发酵后的培养物中最大化提取该色素... 研究了一株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7)固态发酵产色素的提取条件及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木屑为基质固态发酵时色素产量最高;以甲醇为提取液,在35℃水浴下40 min后可从发酵后的培养物中最大化提取该色素;所得色素溶液呈黄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30 nm,该色素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较好,常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固态发酵 提取 稳定性 血红密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火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培养基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田田 沈明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3-226,共4页
目的:借助MINITAB15.0,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火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三个主要因素,即麦麸、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此基础上... 目的:借助MINITAB15.0,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火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三个主要因素,即麦麸、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麦麸、葡萄糖和蛋白胨与漆酶活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发酵条件:麦麸2.5%,葡萄糖2.0%,蛋白胨1.2%,pH自然。此时,漆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30.66U/mL,与初始设计发酵培养基中(238U/mL)相比漆酶活力提高了38.9%。结论:首次利用数学统计方法优化了火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培养基,并建立数学模型,为该菌株漆酶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响应面法 PLACKETT-BURMAN 火红密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栓菌培养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鲁铁 图力古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3-128,共6页
对血红栓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血红栓菌固体基质上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值5、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并驯化栽培出了子实体;优化后血红栓菌摇瓶发酵条... 对血红栓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血红栓菌固体基质上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值5、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并驯化栽培出了子实体;优化后血红栓菌摇瓶发酵条件:最优培养基为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培养11 d,达到最大产量(24.18 g/L)。发酵罐培养以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10 L罐体装6 L,在温度20℃,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 h达到最大值16.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栓菌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液体发酵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密孔菌对刚果红脱色的共培养体系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慕庆峰 赵敏 钱程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5-100,共6页
在东北林区的4个自然保护区中采集、纯化得到34种野生大型真菌,对其氧化酶系进行了定性检测,从中选出6个白腐菌菌种进行染料脱色研究,发现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对4大类染料有高效广谱脱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限氮条件下... 在东北林区的4个自然保护区中采集、纯化得到34种野生大型真菌,对其氧化酶系进行了定性检测,从中选出6个白腐菌菌种进行染料脱色研究,发现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对4大类染料有高效广谱脱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限氮条件下培养5天,其对刚果红脱色率最高可达89.04%;添加微量元素改良培养基的实验表明,培养5天最高脱色率可达98.01%;在此基础上添加诱导剂,则对刚果红的脱色率显著降低,实验发现添加诱导剂愈创木酚是导致脱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用海藻酸钠固定血红密孔菌并对染料刚果红脱色5天,其脱色率达9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密孔菌 染料脱色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真菌漆酶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文寅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胡艳 李枝玲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比较了几种不同真菌DNA提取方法对血红密孔菌基因组的提取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真菌漆酶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总DNA为模板,扩增到一条长度为1084bp的DNA片段。通过BLAST比对,其基因序列与密孔菌属同源性最高... 比较了几种不同真菌DNA提取方法对血红密孔菌基因组的提取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真菌漆酶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总DNA为模板,扩增到一条长度为1084bp的DNA片段。通过BLAST比对,其基因序列与密孔菌属同源性最高,为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说明扩增的片段确为密孔菌漆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克隆 序列分析 血红密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NFZH-1的鉴定及其木质素降解特性(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年捷 翟华敏 王传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菌株自带介质可提高其漆酶降解木质素能力,因此自带介质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对漆酶的商业应用将起到促进作用。从南京山林地区分离出两株血红密孔菌NFZH-1和NFZH-2,并以杂色云芝为对照,研究了两株血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和木质素降... 菌株自带介质可提高其漆酶降解木质素能力,因此自带介质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对漆酶的商业应用将起到促进作用。从南京山林地区分离出两株血红密孔菌NFZH-1和NFZH-2,并以杂色云芝为对照,研究了两株血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和木质素降解特性。首先通过形态学特性鉴定了NFZH-1为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其次以愈创木酚为反应底物,平板接种菌株,培养5天,NFZH-1颜色圈较菌丝圈大,且颜色最深;经10天固态发酵,NFZH-1所产漆酶酶活高达23 600 U/g,且未检测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平板显色和固态发酵产酶结果表明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NFZH-1为漆酶高产菌株。麦草粉经菌株NFZH-1 30天降解,木质素降解率、综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56.7%和36.6%,表明血红密孔菌NFZH-1为选择性高木质素降解活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密孔菌 漆酶 介质 脱木质素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对血红密孔菌胞外漆酶活性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有小娟 刘家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43-45,53,共4页
研究了百草枯对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3)产胞外漆酶活性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对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百草枯能够提高漆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但对胞外漆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比对胞内抗氧化酶活性... 研究了百草枯对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3)产胞外漆酶活性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对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百草枯能够提高漆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但对胞外漆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比对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百草枯加入后,羟自由基活性和丙二醛的浓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说明对血红密孔菌产生了氧化胁迫,但菌株的抗氧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阻止氧化剂对菌体的氧化伤害。百草枯作为一种氧化胁迫剂,可以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有利于木质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密孔菌 百草枯 氧化胁迫 漆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和pH对血红密孔菌生长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艳通 侯典海 +5 位作者 杨晓 王福悦 赵亚烜 高媛媛 林维平 孙同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9-34,共6页
探究不同光照和pH对药用真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生长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光照条件组(14d光照、光照黑暗交替和黑暗)和4个pH组(pH3、5、7和9),并在菌种培养的第2、4、6、8、10、12和14天测定其生物量、... 探究不同光照和pH对药用真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生长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光照条件组(14d光照、光照黑暗交替和黑暗)和4个pH组(pH3、5、7和9),并在菌种培养的第2、4、6、8、10、12和14天测定其生物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红密孔菌在14d黑暗环境中有最大生物量和最强T-AOC活性。14d黑暗条件下更利于血红密孔菌的生长,其生物量于第10~14天大量增加,并于第14天达到最高值,为4.49g/L,生物量高出光照及更替条件近1.5倍。T-AOC活性在第12天最高,为25.10U/mL。14d黑暗培养环境下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较高。不同pH条件对血红密孔菌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影响不同。当pH为5时血红密孔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量于第10天最高,为7.12g/L。而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T-AOC则在pH7时第10天最高,分别为94.99%和64.34U/mL;pH7时次之。说明偏酸环境更能适宜血红密孔菌的生长,而中性及偏碱环境则有利于提高该菌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血红密孔菌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密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铁 李登 +5 位作者 朱园园 苏正娴 段鹏菲 陈怀中 刘宇 谢朝晖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6期52-58,共7页
在试验中探究了超声辅助时间、热水浸提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在血红密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并评估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其提取的最... 在试验中探究了超声辅助时间、热水浸提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在血红密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并评估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其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辅助时间15 min、热水浸提时间59 min、提取温度79.7℃、料液比1∶30,此时血红密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率为5.231%。且试验结果还表明血红密孔菌菌丝体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抑菌能力。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食用菌功能食品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密孔菌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