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政策体系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大健 祝文龙 常梦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轨迹来看,其理论与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等三个方面。因为,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演进和我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百年俱进可以断定,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党...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轨迹来看,其理论与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等三个方面。因为,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演进和我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百年俱进可以断定,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最高价值尺度;从我党坚持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和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可以断定,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价值底线;从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初心和我党民族政策文本的根本遵循可以断定,坚持人民至上是我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终极价值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与政策体系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是《大学》次序,诚意最要”——论朱子《大学章句》“诚意”章的诠释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家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5,共8页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意与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贯穿起来,分别视为诚意之内核、体验、工夫,共同构成"诚意"这一有机整体。进而阐发诚意与致知、正心之知行、先后、主辅、轻重关系,展现了工夫的独立性与连续性。其三,朱子本章之解在不断突破自我的修改历程中进行,朱子长期以来只是将诚意与自欺联系,直至生命最后数年才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通贯诠释。总之,朱子紧紧围绕致知与涵养这一道德工夫对诚意作出的新诠,对"诚意"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哲学经典的诠释亦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大学章句》 诚意 自修之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问价值:礼治何以可能?——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的三重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少莲 黎红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在于儒家礼治思想本质上内蕴着"让"、"名"、"和"三重价值特质,它使得儒家的礼治大厦得以建构于... 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在于儒家礼治思想本质上内蕴着"让"、"名"、"和"三重价值特质,它使得儒家的礼治大厦得以建构于坚实的价值土壤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价值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认识、估价和研究“文革文学”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卫平 穆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0,128,共5页
"文革文学"由于产生于非正常的时代,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时代,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开采的富矿"。但"文革"是有文学的,尽管它的文学价值不高,但仍有研究必要。在中国文学史的链条... "文革文学"由于产生于非正常的时代,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时代,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开采的富矿"。但"文革"是有文学的,尽管它的文学价值不高,但仍有研究必要。在中国文学史的链条上,"文革文学"这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否则,文学的历史就出现了"断裂"、"断代",就是不完整的。研究"文革文学",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应该设身处地,还原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整理和发掘"文革文学",不能过度阐释、强制阐释。对于样板戏、《金光大道》、"地下写作"等都要辩证地分析,对于"文革"时期的"文学生活"资料也应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估价 “文革文学” 设身处地 辩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忠恕的理论疑点和实践难点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晋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它包含两个维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的理论疑点主要体现为主观主义的嫌疑,实际上,实行忠恕也讲求客观认定标准。实行忠恕需设身...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它包含两个维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的理论疑点主要体现为主观主义的嫌疑,实际上,实行忠恕也讲求客观认定标准。实行忠恕需设身处地,旨在倡导一种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恕 推己及人 公度性标准 验证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关中地区风景营造的本土理念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涛 刘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87,共4页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以隋唐关中地区之典型风景为研究对象,探析本土特有的风景建构传统、营造理念及方法。在具体阐述了风景营造之"寻胜""立意""营建""塑境"等特定举措后,提出本土风景营造...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以隋唐关中地区之典型风景为研究对象,探析本土特有的风景建构传统、营造理念及方法。在具体阐述了风景营造之"寻胜""立意""营建""塑境"等特定举措后,提出本土风景营造之关乎"人"的"观游"价值与"感悟"价值;并进一步从关中区域视野审视风景体系的构建方法,初步总结了本土风景营造的内在机理和地域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寻胜 立意 塑境 自然结构 文化结构 人居结构 地域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民本”思想的现代审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墨子是我国古代下层民众的典型代表,他从下层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符合其切身利益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本”倾向和现代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墨子 民本 民主政治 国家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羔羊全营养代乳粉对羔羊增重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魏荣安 范进江 +5 位作者 张永胜 何其宏 刘家平 马春萍 陈玲香 库木斯汗 《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为了研究羔羊出生后采取人工饲喂代乳粉溶液的效果 ,对 1 0日龄羔羊称重 ,以平均日增重与母乳组比较 ,用 t检验方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研究结果显示羔羊平均日增重试验组为 0 .0 97~ 0 .1 2 6kg,母乳组为 0 .0 71~ 0 .1 1 3kg,二者没有... 为了研究羔羊出生后采取人工饲喂代乳粉溶液的效果 ,对 1 0日龄羔羊称重 ,以平均日增重与母乳组比较 ,用 t检验方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研究结果显示羔羊平均日增重试验组为 0 .0 97~ 0 .1 2 6kg,母乳组为 0 .0 71~ 0 .1 1 3kg,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在生产中 ,代乳粉能替代绵羊母乳饲喂羔羊 ,对多胎品系羊的推广应用以及解决绵羊缺乳、少乳或无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营养代乳粉 羔羊 母乳 平均日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新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成武 张亚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5,44,共9页
党的二十大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民心民意的深刻认识和把握,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就和经验,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 党的二十大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民心民意的深刻认识和把握,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就和经验,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原则要求,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污名化解析与思考——基于传统儒家文化视角
10
作者 贺苗 李红英 +1 位作者 尹梅 辛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污名化现象进行调查,在解析污名内在本质的基础上,阐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即污名内容日益泛化、污名方式日趋多样化、污名风险日渐加剧。基于传统儒家文化视角,深入反... 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污名化现象进行调查,在解析污名内在本质的基础上,阐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即污名内容日益泛化、污名方式日趋多样化、污名风险日渐加剧。基于传统儒家文化视角,深入反思人们在重大灾难面前的认知态度和去污名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在全球一体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普世的伦理思想对于现代人正确审视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改善人们内在精神需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传统儒家文化倡导的仁民爱物的宇宙观,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人们反思公共卫生危机、推行人性治理、寻求美好生活的一面文化之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污名 去污名化 儒家伦理 仁民爱物 推己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三维摄像装置及理想籽粒摆放位置的研究
11
作者 任宪忠 雷溥 马小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3-46,共4页
为了实现从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对物料进行摄像,设计了适合较小尺寸物料的三维摄像装置。讨论了提取小麦籽粒粒形参数时籽粒的理想摆放位置,对摆放位置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图像旋转以消除摆放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 三维摄像 摆放位置 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风的现实主义:置身作为存在样式的开放
12
作者 文贵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现实主义对于胡风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文艺理论,更重要的是胡风生存的意义之源。“置身”表现为胡风在“烦”之境域中微末存在的生命感受和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伟大想象之间的冲突,成为胡风在战争年代坚持启蒙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置身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研究中的田野精神——以费孝通早期实地研究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亚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179,共12页
费孝通的早期社会思想中蕴含着值得今天社区研究借鉴的“田野精神”。费孝通在刚踏入社会学界时就坚持进入实地、求得真知的学术旨趣,在田野调查中重视“活”的社会文化,他还坚持保护社会、肩负为救中国而研究的使命感。在实地研究中,... 费孝通的早期社会思想中蕴含着值得今天社区研究借鉴的“田野精神”。费孝通在刚踏入社会学界时就坚持进入实地、求得真知的学术旨趣,在田野调查中重视“活”的社会文化,他还坚持保护社会、肩负为救中国而研究的使命感。在实地研究中,他与被研究者之间构建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即坦诚相对,具体包括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两方面意涵。这一调查关系,易祛除研究者的“我执”,增进对社会的科学认识。费孝通还得出了社会研究中一种文化上的设身处地的观点,这便是“体悉欣赏”,从而建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平等、互相尊重的文化关系,可见费孝通很早就走出了文野之别。其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是马林诺斯基的功能论和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他在实地研究中有机融合了二者,并提供了一种整全的定性研究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区研究 田野精神 设身处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粹纯 《广东园林》 2006年第z2期33-34,37,共3页
本文叙述了场地平整、种植放线和苗木种植这三道工序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施工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供绿化工程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 绿化工程 施工 场地平整 种植放线 苗木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探析
15
作者 刘晨晔 郑天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5-26,32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存在协同共进关系。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和文明形态变革,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原则是人民至上、发展要求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目标... 新质生产力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存在协同共进关系。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和文明形态变革,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原则是人民至上、发展要求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展路径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从多维度规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由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必然结果,新质生产力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就鲜明体现为两者核心要求之间的协同共进,并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动态均衡、命运与共的关键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更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破解人类文明进步难题上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16
作者 胡玉鸿 《法治研究》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标识性概念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得以型构的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等范畴凝练了法律本体、法律内容、法律价值的概念表达,从而成为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标识性概念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得以型构的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等范畴凝练了法律本体、法律内容、法律价值的概念表达,从而成为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人民至上将抽象的人民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将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利益作为保护的对象,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民性、人道性、包容性;美好生活作为中国新时代法律的基本面向,美好生活权代表着以民生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利束,规制着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超越个人应得、社会公平的复合型正义,它不仅及于主体、制度之间的公平,还包括城乡、地域以及事项上的公平。机会公平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之一,是与权利公平有所不同的价值理念,由此也使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标识性概念的内涵愈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性概念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人民至上 美好生活 社会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