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幼穗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培
范光年
方仁
桑建利
王玉秀
朱至清
-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1-396,共6页
-
文摘
冬小麦(综抗矮6号×泰山1号)F_1代花培H_1代纯系经幼穗离体培养建立的13—7管无性系获得一株R_0代种子,后代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其R_2、R_3代株高、抽穗期都呈一个正态分布、连续性变异,调查的几个性状在R_3代稳定率已达84.85—100%。已从稳定品系中选择出一批不同株高和高蛋白材料,其中4个品系比对照冀麦6号增产17.2—35.8%,2个品系比对照早熟3天,3个品系的千粒重比对照提高7.2—13.7克。
-
关键词
冬小麦
幼穗培养
无性系
育种
小麦
-
Keywords
Winter wheat
anther cultured pure line
Immature inflorescence culture
Somaclonal variation
-
分类号
S5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籼稻DV85衍生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 2
-
-
作者
张小明
郑柔
奚永安
童培银
赵学本
-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绍兴
-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13,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应用粳型广亲和系M503与籼型白叶枯病原始抗源DV85杂交,杂种F2代选择偏粳型的抗性植株进行花培,仅用二年半时间育成的粳稻衍生糸ZD92147和籼稻衍生系ZD92152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成株期抗白叶枯病的CBB3、CBB4杂交,其杂种后代用致病力较强的白叶枯病菌株93-1在苗期接种,经遗传分析认为它们均带有一对隐性的Xa-5全生育期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从而进一步证实作者提出的籼粳稻间转育白叶枯病隐性抗性基因的育种新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
关键词
白叶枯病
花培
抗性基因
衍生素
籼稻
-
Keywords
bacterial blight anther culture resistant gene derived line
-
分类号
S51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石刁柏花培品系后代农艺性状的初步研究
- 3
-
-
作者
韩佩来
祝明福
-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衡丰园艺有限公司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61-63,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
文摘
通过对石刁柏四个品种花药培养后代 38个株系的初步研究 ,考察产量与出茎数、茎长、茎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花粉植株间的分离较小 ,性状间相关性的可靠性大于品种间植株的相关性。 2 )产量与三个性状的相关性都很显著 ,但依次为 :出茎数 ,茎粗 ,茎长。出茎数与茎粗也相关密切。 3)在培育粗茎的基础上提高出茎数可以显著提高石刁柏产量。
-
关键词
石刁柏
相关性
农艺性状
花药培养品系
品种选育
-
Keywords
Correlation
anther culture derived lines
Asparagus
-
分类号
S644.602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利用玉米花培纯系选育杂交种花单一号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杨宪民
李素珍
陆杨朝
梁辉宏
-
机构
广西农校
-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5-318,共4页
-
文摘
花单1号是利用玉米花培纯系与常规自交系组配选育而成的一个单交种。1986—1987年参加广西玉米区试,名列第一。1988—1989年是广西玉米区试对照种,并被推荐参加西南7省(区)玉米区试。与此同时,在广西各地进行生产力鉴定和试种示范。试种结果表明,花单1号均比当地推广的杂交种增产。1992年,自治区农业厅把花单1号列为广西“八五”期间主要推广的杂交玉米良种之一。到目前为止,花单1号已在广西各地累计推广面积约7万亩。
-
关键词
玉米
花药培养
花培纯系
单交种
花83-2
花单1号
-
Keywords
Maize
anther culture
pure lines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Single cross Hua83-2
Huadan 1
-
分类号
S513.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