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匹配负载固态平板Blumlein线的初步设计与输出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迎鹏 祁建敏 叶明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19-2427,共9页
为满足强流介质壁加速器对高倍压比脉冲形成线的研制需求,设计了一种非匹配负载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Blumlein线)。首先使用电磁仿真程序研究了平板Blumlein线各参数对输出脉冲宽度的影响,设计并研制了4种形成线进行实验验证;其次利用仿... 为满足强流介质壁加速器对高倍压比脉冲形成线的研制需求,设计了一种非匹配负载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Blumlein线)。首先使用电磁仿真程序研究了平板Blumlein线各参数对输出脉冲宽度的影响,设计并研制了4种形成线进行实验验证;其次利用仿真与实验结合,分析了层叠Blumlein线输出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对多级Blumlein线的输出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薄平板形成线在非匹配负载工作状态下的耦合作用影响显著,是导致层叠Blumlein线输出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对向堆叠结构可有效降低耦合作用、提高波形质量,对向堆叠的20级层叠Blumlein线在1 V输入下可输出峰值33 V、脉宽154 ns的长脉冲,平均倍压比大于1.6,波动±3%的平顶占比37.3%。多级Blumlein线的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S型平板Blumlein线在多级叠加下具有较好的非匹配负载输出性能,可满足强流介质壁加速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壁加速器 固态脉冲形成线 非匹配负载 Blumlein线 耦合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脉冲形成线的1.0 MV 100Hz紧凑型Tesla变压器的研制 被引量:23
2
作者 康强 常安碧 +2 位作者 李名加 孟凡宝 苏友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1-454,共4页
介绍了紧凑型Tesla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电压1.0 MV、重复频率100Hz的Tesla变压器和阻抗40Ω、宽度40 ns的脉冲形成线(PFL)进行了一体化结构设计。用Tesla变压器的两个同轴开环铁芯作为PFL的内外导体,将传统的形成... 介绍了紧凑型Tesla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电压1.0 MV、重复频率100Hz的Tesla变压器和阻抗40Ω、宽度40 ns的脉冲形成线(PFL)进行了一体化结构设计。用Tesla变压器的两个同轴开环铁芯作为PFL的内外导体,将传统的形成线结合在Tesla变压器中,从而脉冲发生装置具备了体积小、效率高、性能稳定等特点。设计的紧凑型Tesla变压器在CHP01电子束加速器上实现了对600 pF的PFL单次充电电压达到1.3 MV、重复频率100 Hz、平均电压1.15 MV的技术指标,该变压器在其额定电压和频率下的连续运行时间达到5 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LA变压器 脉冲功率 脉冲形成线 一体化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建华 钟辉煌 +4 位作者 舒挺 张建德 刘金亮 冯加怀 周相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91-1194,共4页
分析了螺旋线脉冲形成线脉宽加宽的原理,利用程序对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到的脉宽表达式吻合较好,并可以给出螺旋线中筒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加工了一套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并开展实验研究... 分析了螺旋线脉冲形成线脉宽加宽的原理,利用程序对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到的脉宽表达式吻合较好,并可以给出螺旋线中筒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加工了一套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并开展实验研究,解决了绝缘支撑耐压问题,得到充电电压550 kV,二极管电压500 kV,电流28 kA,半高宽128 ns的脉冲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介质 螺旋线 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 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形成网络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庆峰 高国强 +2 位作者 刘庆想 张政权 胡克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5,共5页
采用陶瓷无感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设计了一种低阻抗高储能密度的中等高压脉冲形成网络。该脉冲形成网络采用无感陶瓷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每一个电容器的容值为1.7 nF。电容器采用相对介电常数较高的钛酸钡作为材料,单个电容器的直径为6... 采用陶瓷无感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设计了一种低阻抗高储能密度的中等高压脉冲形成网络。该脉冲形成网络采用无感陶瓷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每一个电容器的容值为1.7 nF。电容器采用相对介电常数较高的钛酸钡作为材料,单个电容器的直径为6 cm、高度为4 cm,该电容器在变压器油中的工作电压可以达到50 kV。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单线型中等高压脉冲形成网络可在1Ω的匹配负载上获得半高宽220 ns,前沿为40 ns的高压脉冲,能很好满足脉冲功率系统小型化的应用要求。实验研究还表明,设计的低阻抗Blum-lein型脉冲形成网络,在工作电压为44 kV时可在2.5Ω的低阻抗负载上获得脉宽230 ns,前沿约为50 ns的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脉冲形成线 脉冲形成网络 陶瓷电容 低阻抗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功率装置中电容分压器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卫兵 傅贞 +4 位作者 王玉娟 顾元朝 计策 李洪涛 丰树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9-43,共5页
为了测量脉冲功率装置形成线和传输线的电压,设计和标定了自积分电容分压器和V-dot探测器。在电容分压器结构设计中,重点叙述了降低结构电感、削弱局部高电场以及保持灵敏度一致的方法。电容分压器采用在线标定,标定用电阻分压器安装在... 为了测量脉冲功率装置形成线和传输线的电压,设计和标定了自积分电容分压器和V-dot探测器。在电容分压器结构设计中,重点叙述了降低结构电感、削弱局部高电场以及保持灵敏度一致的方法。电容分压器采用在线标定,标定用电阻分压器安装在电容分压器相对于轴线对称的位置,以减小对探头位置电场分布的影响。对阳加速器水传输线、脉冲形成线和PTS单路样机中储探测器的标定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积分电容分压器还是V-dot探测器,只要取值合适,同时在结构设计中注意分布参数的控制,就都可以响应前沿为几十ns至接近μs量级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自积分电容分压器 V-dot探测器 标定 水传输线 脉冲形成线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Tesla型的螺旋脉冲形成线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潘亚峰 宋晓欣 +4 位作者 彭建昌 王利民 朱晓欣 张喜波 李鹏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49,共3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Tesla型的结构紧凑的高电压周期性纳秒脉冲发生器方案,其中一段通过内置高耦合Tesla变压器充电的螺旋脉冲形成线的结构参数为:外筒半径20cm、螺旋线导体半径18cm、螺旋角60°。采用PIC软件模拟分析考虑螺旋线导体厚... 设计了一种基于Tesla型的结构紧凑的高电压周期性纳秒脉冲发生器方案,其中一段通过内置高耦合Tesla变压器充电的螺旋脉冲形成线的结构参数为:外筒半径20cm、螺旋线导体半径18cm、螺旋角60°。采用PIC软件模拟分析考虑螺旋线导体厚度时横电磁波的传输过程,并讨论了Tesla内磁芯的引入及内磁芯的大小对波传输的影响,引入半径7.5cm的内磁芯后,慢波系数变化不大(约2.6),输出脉冲平顶波动10%。模拟结果表明,从波传输的角度而言,这种结构的脉冲发生器方案是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型 延迟线 脉冲形成线 脉冲功率 特斯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可重复运行的高功率纳秒脉冲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庆峰 高国强 +2 位作者 张政权 刘庆想 胡克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6-960,共5页
讨论了一种低阻抗、高储能密度、可输出中等高压的百ns脉冲形成技术,其输出波形质量较好;采用磁感应电压叠加技术将该脉冲形成装置输出的中等高压脉冲叠加到应用需求的高电压高功率脉冲。研究表明单个感应模块可在2.8Ω的负载上获得脉... 讨论了一种低阻抗、高储能密度、可输出中等高压的百ns脉冲形成技术,其输出波形质量较好;采用磁感应电压叠加技术将该脉冲形成装置输出的中等高压脉冲叠加到应用需求的高电压高功率脉冲。研究表明单个感应模块可在2.8Ω的负载上获得脉冲宽度为220ns,前沿为50ns的中等高压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纳秒脉冲源 Marx发生器 脉冲形成线 脉冲形成网络 TESLA变压器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高功率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固态脉冲形成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洪涛 刘金锋 +7 位作者 袁建强 王传伟 刘宏伟 赵越 王磊 杜军 谢卫平 赵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06-2910,共5页
固态化是脉冲功率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综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在大功率固态脉冲形成线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基于铁电陶瓷及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固态脉冲形成线绝缘强度、脉冲放电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结果。对基于铁电陶瓷... 固态化是脉冲功率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综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在大功率固态脉冲形成线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基于铁电陶瓷及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固态脉冲形成线绝缘强度、脉冲放电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结果。对基于铁电陶瓷及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固态脉冲形成线的脉冲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铁电陶瓷 玻璃-陶瓷复合材料 脉冲形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脉冲形成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曹绍云 谭杰 +3 位作者 范植开 胡克松 吴勇 侯玺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6-1048,共3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长脉冲功率源研究的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该形成线主要是将铜带绕在绝缘衬筒上形成螺旋形结构,以蓖麻油为介质,匝数为3.5匝每m,充电时间为1μs,负载为电子束二极管。给出了形成线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以及实验研究结... 设计了一种用于长脉冲功率源研究的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该形成线主要是将铜带绕在绝缘衬筒上形成螺旋形结构,以蓖麻油为介质,匝数为3.5匝每m,充电时间为1μs,负载为电子束二极管。给出了形成线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以及实验研究结果。在300 kV脉冲功率源上得到的脉冲延迟为200 ns,特征阻抗约100Ω,形成的脉冲半高宽为180 ns,前沿15 ns,平顶宽度150 ns。实验证明该螺旋脉冲形成线结构能够有效地延长形成脉冲的宽度。最后分析了开关电感、充电时间以及螺旋形结构对形成线输出脉冲前沿及平顶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主开关电感是形成较陡的脉冲前沿的关键,获得好的脉冲波形应选择适当的充电周期,螺旋形结构容易导致色散产生,需要选取适当的螺旋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螺旋脉冲形成线 特征阻抗 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绕式螺旋形薄膜介质脉冲形成线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法伦 秦风 +4 位作者 卓婷婷 甘延青 罗光耀 龚海涛 金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9-662,共4页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了一种卷绕式螺旋形薄膜介质脉冲形成线,并且对绝缘材料、电极材料的选择依据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块化卷绕式脉冲形成线,研制的重复频率脉冲方波产生器采用4个开关同步触发四级形成线模块,从而实现多模块的电压串联叠...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了一种卷绕式螺旋形薄膜介质脉冲形成线,并且对绝缘材料、电极材料的选择依据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块化卷绕式脉冲形成线,研制的重复频率脉冲方波产生器采用4个开关同步触发四级形成线模块,从而实现多模块的电压串联叠加,以达到产生高压的目的。开关采用气体火花间隙开关,每级开关及充放电采用电感隔离。研制的脉冲产生器输出电压220kV,脉冲宽度182ns,前沿50ns,可10Hz重复频率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方波 Blumlein线 薄膜介质 脉冲形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高压脉冲形成线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连胜 陈德彪 +5 位作者 张篁 刘星光 石金水 李劲 章林文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11-1114,共4页
为了实现高压脉冲形成线小型化,开展了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研究。实验研究了两种作为储能介质的固态材料的高压体击穿特性、沿面闪络特性和频率响应特性,一种是特种复合材料,其相对介电常数在50-250之间,另一种是功能陶瓷,其相对介电常数... 为了实现高压脉冲形成线小型化,开展了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研究。实验研究了两种作为储能介质的固态材料的高压体击穿特性、沿面闪络特性和频率响应特性,一种是特种复合材料,其相对介电常数在50-250之间,另一种是功能陶瓷,其相对介电常数在200-1 000之间。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两种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特种复合介质固态脉冲形成线试验电压为3 kV左右,输出电压脉冲半高全宽(FWHM)可以达到58 ns;功能陶瓷介质固态脉冲形成线的试验充电电压超过120 kV,输出电压脉冲半高全宽为92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紧凑脉冲形成线 特种复合介质 功能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线径螺旋线长脉冲产生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亚峰 彭建昌 +3 位作者 宋晓欣 苏建仓 王利民 朱晓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97-2900,共4页
提出了双路输出的螺旋脉冲形成线(PFL)结构,该结构内置用于充电的高耦合变压器,在螺旋PFL的两端各自输出一个脉冲,副路匹配输出时主路输出脉冲波形具有良好的平顶品质,主路输出脉冲能量占储能的大部分,解决了Korovin提出的螺旋PFL充电... 提出了双路输出的螺旋脉冲形成线(PFL)结构,该结构内置用于充电的高耦合变压器,在螺旋PFL的两端各自输出一个脉冲,副路匹配输出时主路输出脉冲波形具有良好的平顶品质,主路输出脉冲能量占储能的大部分,解决了Korovin提出的螺旋PFL充电问题。对比分析双路输出的螺旋PFL与SINUS-700/130两种技术路线,结果发现双路输出的螺旋PFL改善了输出脉冲的平顶质量,输出功率提高29%,但是副路输出占用11%的储能,不易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线 变压器 长脉冲 脉冲形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小秋 施小斌 +4 位作者 许鹤华 徐行 李官保 郭兴伟 罗贤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0-1288,共9页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E_(λ-UL)),并以RE_(λ-UL)最小为原则,对双探针热流计的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探针脉冲强度(q)、温度测量误差(ΔT_m)和探针长度(L)组合下,都存在最佳探针间距(Best_r),使得RE_(λ-UL)降到最低;(2)随着q增大或ΔT_m减小,Best_r逐渐增大;(3)当q、ΔT_m及探针半径(a)都给定时,Best_r与探针长度(L)呈线性正相关;(4)当a=1.0 mm,且q、ΔT_m分别取为628.0~1100.0 J·m^(-1)、0.5~1.0 mK,若L在20.0~42.0 mm之间时,则Best_r在18.0~30.0 mm之间,此时介质热导率相对误差上限可控制在5.5%以内,同时测量温度可在6 min内达到最大值,即脉冲加热开始后,温度测量只需约7 min,便可满足介质热导率的求解,这比目前常用的Lister型热流计所需海底测量时间缩短8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 结构优化 双探针脉冲法(DPHP) 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MV同轴-三平板型水介质自击穿开关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明鹤 王勐 +6 位作者 王玉娟 计策 李洪涛 关永超 杨自祥 谢卫平 丰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6-500,共5页
在1 MV水介质自击穿开关降压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脉冲功率装置的水介质输出开关,设计的最高运行电压为4 MV,放电电流600 kA。4 MW水介质自击穿开关为同轴-三平板结构,由输入输出电极、预脉冲屏蔽板和连接部件组成。在结构设计中拟... 在1 MV水介质自击穿开关降压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脉冲功率装置的水介质输出开关,设计的最高运行电压为4 MV,放电电流600 kA。4 MW水介质自击穿开关为同轴-三平板结构,由输入输出电极、预脉冲屏蔽板和连接部件组成。在结构设计中拟使用电流线圈测量每个通道的放电电流,用开关前后传输线上靠近开关端的D-dot测量开关的输入输出电压。对开关间隙进行了2维和3维静电场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差别较大,3维静电场分析应该更接近实际电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输出开关 去离子水 预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z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劲 李欣 +7 位作者 刘小平 张良 赵军平 黄子平 戴光森 石金水 章林文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5-729,共5页
采用串联单传输线、并联Blumlein脉冲形成线和高重复频率固体开关等技术路线开展了MHz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研究。利用串联单传输线获得了幅度约200 kV,时间间隔约500 ns的双脉冲。利用并联使用的Blumlein系统和特殊设计的汇流/隔离网... 采用串联单传输线、并联Blumlein脉冲形成线和高重复频率固体开关等技术路线开展了MHz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研究。利用串联单传输线获得了幅度约200 kV,时间间隔约500 ns的双脉冲。利用并联使用的Blumlein系统和特殊设计的汇流/隔离网络获得了幅度约275 kV,时间间隔约500 ns的三脉冲。利用并联MOSFET和感应叠加原理研制了6 kV/2.5 MHz固体调制器。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可以猝发MHz的方式输出高品质的高压脉冲串,可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合适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高压硅堆 脉冲形成线 MOSFET 高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谌怡 刘毅 +5 位作者 王卫 夏连胜 张篁 朱隽 石金水 章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研究了一种结构紧凑型的多级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放电时回路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利用PSpice模拟验证了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结果的影响,发现开关的导通电阻... 研究了一种结构紧凑型的多级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放电时回路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利用PSpice模拟验证了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结果的影响,发现开关的导通电阻是制约输出电压幅值的主要因素,开关的分布电感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大于负载分布电感的影响,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原理,利用XFDTD软件模拟了两级层叠Blumlein线的电磁耦合效应。开展了多级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陶瓷固态传输线和GaAs光导开关的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能够实现输出电压叠加,可用于产生ns量级脉宽的脉冲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固态传输线 GAAS光导开关 纳秒脉冲形成线 层叠Blumlein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壁加速器用固态脉冲形成线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谌怡 刘毅 +10 位作者 陈莹 王卫 夏连胜 张篁 潘海峰 吕璐 张文斌 朱隽 石金水 章林文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5-279,共5页
设计和研制了一种CaO-TiO2-Al2O3复合陶瓷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以期用于介质壁加速器。该脉冲形成线的几何参数为:陶瓷介质长度300mm,宽度15mm,厚度1mm;银电极长度280mm,宽度2mm。电性能参数为:相对介电常数约23.5,特征阻抗约26Ω,电长度... 设计和研制了一种CaO-TiO2-Al2O3复合陶瓷平板固态脉冲形成线,以期用于介质壁加速器。该脉冲形成线的几何参数为:陶瓷介质长度300mm,宽度15mm,厚度1mm;银电极长度280mm,宽度2mm。电性能参数为:相对介电常数约23.5,特征阻抗约26Ω,电长度约4.5ns,直流耐压场强大于20kV/mm,在μs量级上升时间的脉冲电压下绝缘强度大于25kV/mm。该固态脉冲形成线设计兼顾了光导开关的使用要求、高梯度绝缘子的设计指标、带电粒子束的输运及加速器的结构设计要求。结合GaAs光导开关,开展了固态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研究工作,在脉冲充电电压约25kV的条件下,固态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现脉冲电压输出约23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壁加速器 固态脉冲形成线 复合陶瓷 Blumlein脉冲形成线 光导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多脉冲调制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金亮 殷毅 +4 位作者 杨建华 陈冬群 冯加怀 周相 叶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27-1930,共4页
研制了能产生多脉冲的高功率脉冲调制器,该调制器由初级储能系统、带绕式变压器、水介质Blumlein线和场发射二极管组成。在场发射二极管上获得3个峰值功率大于20 GW,半高脉宽约60 ns,脉冲间隔约15 ms,电压约400 kV的高功率电脉冲。理论... 研制了能产生多脉冲的高功率脉冲调制器,该调制器由初级储能系统、带绕式变压器、水介质Blumlein线和场发射二极管组成。在场发射二极管上获得3个峰值功率大于20 GW,半高脉宽约60 ns,脉冲间隔约15 ms,电压约400 kV的高功率电脉冲。理论计算、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表明主开关恢复时间是影响调制器输出脉冲时间间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多脉冲 脉冲形成线 脉冲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Tesla变压器型纳秒脉冲源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磊 朱郁丰 +3 位作者 卢彦雷 乔汉青 夏文锋 樊亚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230,共5页
采用带有开路磁芯的Tesla变压器与单筒脉冲形成线一体化结构,研制了一台基于Tesla变压器的紧凑GW级纳秒脉冲源,该源包括一个40Ω脉冲形成线、内置Tesla变压器、初级电路及高压吹气主开关等,具有变比高、结构紧凑、能量传输效率高、便于... 采用带有开路磁芯的Tesla变压器与单筒脉冲形成线一体化结构,研制了一台基于Tesla变压器的紧凑GW级纳秒脉冲源,该源包括一个40Ω脉冲形成线、内置Tesla变压器、初级电路及高压吹气主开关等,具有变比高、结构紧凑、能量传输效率高、便于重复频率运行等特点。给出了脉冲形成线、Tesla变压器和主开关等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模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脉冲源输出电压大于200kV,脉冲宽度约8ns,可以在重复频率100Hz、平均输出功率1GW情况下稳定运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设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源 TESLA变压器 脉冲形成线 主开关 开路磁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超宽谱脉冲产生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巍 陈志刚 +4 位作者 张现福 杨周炳 丁恩燕 张晋琪 刘天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29-2932,共4页
介绍了纳秒传输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利用该原理设计了高功率超宽谱脉冲产生实验装置,通过电路模拟计算分析了实验装置的工作过程。结合1.2MV高压脉冲电源开展了实验,实验中对输出脉冲形状、输出脉冲功率和工作稳定性进行了调试,在2.7Ω负... 介绍了纳秒传输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利用该原理设计了高功率超宽谱脉冲产生实验装置,通过电路模拟计算分析了实验装置的工作过程。结合1.2MV高压脉冲电源开展了实验,实验中对输出脉冲形状、输出脉冲功率和工作稳定性进行了调试,在2.7Ω负载上获得输出功率大于30GW,脉冲宽度1.6ns,重复频率100Hz。系统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谱 高功率 源传输线 脉冲形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