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IrO_2-Pt电极电化学降解酸性橙II染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峰 李文奇 +3 位作者 冯传平 于莉君 赵超 郝桂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80,共4页
研究采用Ti/IrO2-Pt电极为阳极,对酸性橙II染料废水进行电化学降解研究。讨论了电解质、电流密度、溶液pH等工艺条件对酸性橙II降解的影响,对污染物的电化学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重复试验和电极表面形态比较等手段对电极耐用性进... 研究采用Ti/IrO2-Pt电极为阳极,对酸性橙II染料废水进行电化学降解研究。讨论了电解质、电流密度、溶液pH等工艺条件对酸性橙II降解的影响,对污染物的电化学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重复试验和电极表面形态比较等手段对电极耐用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以氯化钠为电解质有助于酸性橙II的快速降解;加大氯化钠添加量和电流密度能缩短降解时间,但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引起溶液中氯含量的流失;中性pH更有利于酸性橙II的降解。电化学降解过程中,Ti/IrO2-Pt电极可将各种中间产物无选择性的同步矿化。在氯化钠浓度为0.005 mol.L-1、电流密度10 mA.cm2、初始pH为6.8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50 mg.L-1的酸性橙II在30 min内被完全降解,电解2 h后TOC去除率达到4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IrO2-pt 电化学 酸性橙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C^N)Pt^(II)Q 型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新 李瑛 蒋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97-1802,共6页
在B3LYP/LANL2DZ水平上优化了三种(C^N)PtIIQ型配合物基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频率计算,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体模型(PCM)计算了目标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值与文献报道值相似.... 在B3LYP/LANL2DZ水平上优化了三种(C^N)PtIIQ型配合物基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频率计算,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体模型(PCM)计算了目标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值与文献报道值相似.计算结果表明这三种(C^N)PtIIQ型配合物在可见光区都有强度较大而且宽的吸收峰,它们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跃迁具有ILCT(配体内部电荷转移)和部分MLCT(金属向配体的电荷转移)的特征,不同于PtIIQ2型配合物在多数情况下表现出的ILCT的跃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t^ⅡQ型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极化连续体模型 吸收光谱 能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镀铂主盐在涡轮叶片Pt/Al涂层上的应用
3
作者 郭旭虎 张春涛 +1 位作者 高安丽 余娟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168,共7页
电化学镀铂制备的Pt/Al涂层是延长涡轮叶片热端部件使用寿命的最重要技术,其中铂配合物是铂镀层中铂的来源,铂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直接影响电化学镀铂工艺,本文通过综述氯铂酸盐、磷酸氢四氨合铂、二亚硝基二氨合铂、羟铂酸钾、... 电化学镀铂制备的Pt/Al涂层是延长涡轮叶片热端部件使用寿命的最重要技术,其中铂配合物是铂镀层中铂的来源,铂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直接影响电化学镀铂工艺,本文通过综述氯铂酸盐、磷酸氢四氨合铂、二亚硝基二氨合铂、羟铂酸钾、硫酸二亚硝基铂酸钾等5类常见铂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作为电化学镀铂主盐在铂镀层上的应用,以期对铂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与铂镀层的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有深入的理解,特别关注获得的铂镀层在热障涂层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配合物 化学结构 电化学镀铂工艺 铂镀层 pt/Al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萘甲酸/1,10-菲啰啉共同构筑Mn(II)配合物的合成及固态发光
4
作者 任娜娜 江旭滢 +3 位作者 宋合兴 史福林 王雅茹 孙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6-1783,共8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萘甲酸(HL)与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碳酸锰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双核锰配合物[Mn_(2)(L)_(4)(phen)_(2)(H_(2)O)_(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萘甲酸(HL)与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碳酸锰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双核锰配合物[Mn_(2)(L)_(4)(phen)_(2)(H_(2)O)_(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6989(5)nm,b=1.17586(5)nm,c=1.66830(9)nm,α=107.074(5)°,β=96.167(5)°,γ=106.901(5)°。不对称单元由一个锰离子、两个2-萘甲酸根、一个1,10-菲啰啉和一个水分子组成,Mn(II)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两个不对称单元之间通过羧基氧原子桥接形成双核分子,双核结构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2D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最大发射波长为416 nm(λ_(ex)=302 nm)。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能够稳定到117℃,之后开始失水(失水量为3.18%),脱水之后的结构能稳定到223℃,之后有机骨架开始坍塌。Hirshfeld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Mn(ii)配合物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2-萘甲酸 荧光性质 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t/巯基丁二酰胺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干宁 王鲁雁 +2 位作者 李天华 王峰 江千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20,共6页
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Pt固定在巯基丁二酰胺铜(II)自组装金电极(Au/CuL)表面,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电极(Au/CuL/nanoPt).分别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表面红外光谱(FT-IR)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电极... 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Pt固定在巯基丁二酰胺铜(II)自组装金电极(Au/CuL)表面,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电极(Au/CuL/nanoPt).分别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表面红外光谱(FT-IR)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CuL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并对H2O2的还原具有电催化作用,纳米Pt可以显著增强这种催化性能.在30℃、0.02mol·L-1PBS缓冲液(pH=6.0)中检测H2O2,在0.00125-0.16mmol·L-1浓度范围呈现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0(信噪比为3),检测极限为0.3μmol·L-1.该电极对H2O2电流响应灵敏度高(0.312mA·cm-2·mmol-1·L)、检测迅速(4.3s)、稳定性好(对46μmol·L-1和2.8mmol·L-1的H2O2连续测10次,变异系数分别为3.1%和3.9%;保存70d后对10μmol·L-1H2O2的响应为初始响应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t修饰电极 巯基丁二酰胺铜(ii) 电催化还原 H2O2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η^2—C60)[Pt(PPh3)2]8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大典 庄焱 +4 位作者 吴振奕 杨士烑 林永生 詹梦熊 郑兰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367-1368,共2页
Metal complex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η2-C60)[Pt(PPh3)2]8,has been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XPS spectra as well as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bond... Metal complex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η2-C60)[Pt(PPh3)2]8,has been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XPS spectra as well as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bonded Pt(PPh3)2 to C60 is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膦 铂配合物 合成 碳60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联吡啶Pt(Ⅱ)、P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制氢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素芳 徐全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4-690,共7页
把电子受体苄基紫精引入到多联吡啶中,设计合成了新型三齿多吡啶配体[HC∧N∧N(PhMV2+Ph)],并以其合成了新配合物[C1Pt{C∧N∧N(PhMV2+Ph)}](ClO4)、[C1Pd{C∧N∧N(PhMV2+Ph}](PF6)2。用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证实所得... 把电子受体苄基紫精引入到多联吡啶中,设计合成了新型三齿多吡啶配体[HC∧N∧N(PhMV2+Ph)],并以其合成了新配合物[C1Pt{C∧N∧N(PhMV2+Ph)}](ClO4)、[C1Pd{C∧N∧N(PhMV2+Ph}](PF6)2。用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证实所得合成产物与设计结构一致;利用UV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光谱性质,两种配合物在可见光区有MLCT吸收;采用三组分的"S-R/D/C"体系,对配合物[C1Pt{C∧N∧N(PhMV2+Ph)}](ClO4)2的光解水制氢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ClPt{C^N^N(PhMV2+)}](PF6)2及没有实现敏化剂与电子中继体MV2+直接连接的四组分体系ClPt[C∧N∧N(PhCH3)]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光敏剂与电子受体共价连接的Pt(Ⅱ)多吡啶类配合物,制氢效果并没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吡啶配体 pt(ii)配合物 Pd(ii)配合物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制备高合金化Pt-Ru/CMK-3催化剂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伟 曹洁明 +7 位作者 陈煜 刘劲松 曹喻霖 房宝青 何建平 唐亚文 杨春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94-2397,共4页
通过低温络合反应制备了高分散高合金化的Pt-Ru固溶体,并将其均匀地担载在有序介孔碳CMK-3上,以形成二元复合金属催化剂.XRD谱图表明,fcc结构的Pt原子部分被hcp结构的Ru原子取代形成置换固溶体,而且几乎没有未形成合金的Ru存在.TEM和XR... 通过低温络合反应制备了高分散高合金化的Pt-Ru固溶体,并将其均匀地担载在有序介孔碳CMK-3上,以形成二元复合金属催化剂.XRD谱图表明,fcc结构的Pt原子部分被hcp结构的Ru原子取代形成置换固溶体,而且几乎没有未形成合金的Ru存在.TEM和XRD研究结果表明,Pt-Ru/CMK-3催化剂中Pt-Ru合金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7nm,且具有良好的均一度.还研究了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并与E-TEK公司同类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t-Ru/CMK-3催化剂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和抗CO中毒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同类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C pt-Ru/CMK-3 络合反应 介孔材料 甲醇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云开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覃小锋 王核 +6 位作者 钟锋运 周府生 胡贵昂 李广宁 谢凌锋 周开华 潘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桂东南中新元古界云开岩群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一系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通过对云开岩群角闪岩相变质带(十字石-蓝晶石带)中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的PT轨迹的系统研究显示,其包括了由早期绿片岩相变质阶段(M1)→峰期角... 桂东南中新元古界云开岩群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一系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通过对云开岩群角闪岩相变质带(十字石-蓝晶石带)中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的PT轨迹的系统研究显示,其包括了由早期绿片岩相变质阶段(M1)→峰期角闪岩相变质阶段(M2)→近等温降压变质阶段(M3)→近等压降温变质阶段(M4)→晚期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5)五个阶段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云开地块北缘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岩群 变质作用pt轨迹 斜长角闪岩 桂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杰颖 胡寒梅 田玉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63-72,共10页
评述了钌 (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光敏化剂、电致化学发光、多核配合物、超分子型配合物。
关键词 钌联吡啶配合物 衍生物 光敏化剂 电致化学发光 光电功能材料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OFDM信号PAPR的低复杂度PTS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进祥 吴新春 +1 位作者 毛志刚 周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6-333,共8页
为了改善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峰均比(PAPR)性能,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部分传输序列(PTS)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备选信号的特点,需要搜索的相位因子向量个数从64减少到16而没有峰均比(PAPR)性能的损失,从而减少了相位因子搜索时间.然后采... 为了改善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峰均比(PAPR)性能,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部分传输序列(PTS)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备选信号的特点,需要搜索的相位因子向量个数从64减少到16而没有峰均比(PAPR)性能的损失,从而减少了相位因子搜索时间.然后采用分组的概念,重新分配旋转因子乘法的操作时间,使用基于路径的常数乘法器代替复数乘法器,从而降低硬件消耗.与4个完整的基23单路径延迟反馈IFFT相比,文中的IFFT单元的复数乘法器、复数加法器和寄存器的硬件消耗分别降低了58.8%,28.6%和75.6%,并且,不需要ROM存储旋转因子.此外,由于所需相位因子向量的特点,PAPR优化单元中的硬件消耗能够被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峰均比 部分传输序列法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状冠醚配合物:[{Na(18-C-6)}_2(H_2O)]_n[M(SCN)_4]_n(M=Pd、Pt)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德中 宋兴民 +4 位作者 窦建民 刘颖 王大奇 雍伟 郑培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97-700,共4页
The reactions of 18-crown-6with Na 2M(SCN)4(M=Pd,Pt )were studied and the complexNa (18-C-62 (H2O) nPd(SCN)4 n and complex2Na (18-C-6) 2 (H 2 O nPt (SCN) 4 n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X-ray diff... The reactions of 18-crown-6with Na 2M(SCN)4(M=Pd,Pt )were studied and the complexNa (18-C-62 (H2O) nPd(SCN)4 n and complex2Na (18-C-6) 2 (H 2 O nPt (SCN) 4 n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X-ray diffra ction analysis.The complexes belon g to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 1 /n with cell dimensions,1:a=1.05734(7),b=1.42250(10),c=1.47762(10)nm,β=107.5330(10)°,V=2.1192(2)nm 3 ,Z =2,D calcd =1.460g·cm -3 ,F(000)=964,R 1 =0.0406,w R 2 =0.1264and2:a=1.05985(19),b=1.4237(3),c=1.4744(3)nm,β=107.096(3)°,V=2.1264(7)nm 3 ,Z =2,D calcd =1.690g·cm -3 ,F(000)=1028,R 1 =0.0292,w R 2 =0.0859.In the solid state,the comp lexes1and2show an one-dimensnal chain ofNa (18-C-6)狚 2 (H 2O)2+ complex cations andM(SCN) 4 2- (M=Pd,Pt )complex anions bridged by Na-N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链状冠醚配合物 18-冠-6 晶体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O为载体的Pt催化剂的正己烷临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锡尧 袁京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制备了以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Pt催化剂,并考察了它在氢存在下的烃类转化反应性能,表明此类催化剂具有比一般的Pt/Al2O3更好的正己烷脱氢环化和异构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更低的氢解反应活性。分别制备... 制备了以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Pt催化剂,并考察了它在氢存在下的烃类转化反应性能,表明此类催化剂具有比一般的Pt/Al2O3更好的正己烷脱氢环化和异构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更低的氢解反应活性。分别制备了以H2PtCl6、Pt(NH3)4(OH)2和Pt(NH3)4Cl2为浸渍剂的催化剂,其中以用Pt(NH3)4Cl2和Pt(NH3)4(OH)2制备的催化剂的脱氢环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正己烷 铂催化剂 脱氢环化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秀欣 刘艳 +3 位作者 赵海波 孙世玲 刘春光 仇永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2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但存在较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但存在较强的供体-受体(D-A)相互作用;NH3被羰基(CO)取代后,Ru-C间形成了稳定的σ-π配键,降低了受体的空轨道能级.噻吩环的增加增大了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利于分子内电荷转移,使配合物的极化率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明显增加.结合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发现,电荷转移过程中,对体系二阶NLO系数贡献较大的是配体内电荷转移(ILCT)和配体间电荷转移(LLCT)跃迁,羰基引入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使配合物[RuII(CO)5L]2+比对应的配合物[RuII(NH3)5L]2+的β值增大约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吡啶Ru(ii)配合物 电子结构 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乙酸-钴(II)-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DNA结合属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德论 余章龙 +5 位作者 高彩 丁应涛 林海彬 倪建聪 王庆华 汪庆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8-666,共9页
以羟基乙酸(GA)和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单核钴(II)配合物,Co(GA)2(phen)·2H2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分析结果表明... 以羟基乙酸(GA)和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单核钴(II)配合物,Co(GA)2(phen)·2H2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8.122(3)nm,b=24.214(7)nm,c=9.085(3)nm,α=105.290(14)°,β=109.843(5)°,γ=90.00°,晶胞体积:V=680.7(9)nm3,晶胞内结构分子数Z=4,最终的偏差因子:R1,wR2分别为0.0463,0.1294[I>2σ(I)]。中心钴离子分别与两个羟基乙酸及一个邻菲咯啉配体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通过经典的嵌插方式与DNA结合,二者的结合常数Kb为3.8×104L·mol-1。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表明,在过氧化氢(H2O2)的存在条件下,配合物能对质粒体超螺旋DNA产生切割作用,具有化学核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 ii)配合物 晶体结构 嵌插作用 化学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基纳米TiO_2-CNT-Pt复合电极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褚道葆 冯德香 +1 位作者 张金花 李晓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CNT-Pt(Ti/nanoTiO2-CNT-P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粒径5~10nm)和碳纳米管(CNT)结合形成网状结构,Pt纳米粒子...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CNT-Pt(Ti/nanoTiO2-CNT-P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粒径5~10nm)和碳纳米管(CNT)结合形成网状结构,Pt纳米粒子(平均粒径9nm)均匀地分散在纳米TiO2-CNT复合膜表面.循环伏安及计时电流测试表明,Ti/nanoTiO2-CNT-Pt复合电极具有高活性表面,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Pt载量为0.32mg/cm2时,常温常压下甲醇氧化峰电流达到480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碳纳米管 铂纳米粒子 甲醇电氧化 复合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欣 潘清江 +2 位作者 李明霞 张红星 唐敖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03,共4页
为了探究取代基对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MP2和CIS方法分别对配合物[Pt(trpy)C≡CC6H4R]+[trpy=2,2′,6′,2″-Terpyridine;R=NO2(1),Cl(2),H(3),CH3(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 为了探究取代基对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MP2和CIS方法分别对配合物[Pt(trpy)C≡CC6H4R]+[trpy=2,2′,6′,2″-Terpyridine;R=NO2(1),Cl(2),H(3),CH3(4)]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了这些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磷光发射光谱以及它们的跃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NO2的强吸引作用以及在C≡CC6H4NO2部分可能存在的电子共振结构,化合物1的最低发射可以指认为Pt—C≡C→trpy(3MLCT/3LLCT)的跃迁,并且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π→π*(C6H4NO2)跃迁的贡献,而化合物3和化合物4由于含有给电子基团,因此其最低发射仅仅是来自于3MLCT/3LLCT的跃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时都能有类似的π→π*跃迁性质.对于化合物2,Cl是仅次于NO2的吸电子取代基,但是由于缺少电子共振的贡献,它的跃迁性质却与化合物3和4相同.另外,激发态几何相对于基态几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与实验上所观察到的较小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pt(Ⅱ)配合物 电荷转移 激发态 从头算 含时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胺和不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金超 龚钰秋 +2 位作者 郑小明 崔景荣 杨梦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4,299,共4页
合成了6种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配合物cis- [Pt(CH3NH2 ) 2 I2 ](1) ,cis- [Pt(C2 H5NH2 ) 2 I2 ](2 )和cis- [Pt(—NH2 ) 2 I2 ](3)以及不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配合物cis- [Pt(CH3NH2 ) (NH3) I2 ](4) ,cis- [Pt(C2 H5NH2 )(NH3) I2 ](... 合成了6种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配合物cis- [Pt(CH3NH2 ) 2 I2 ](1) ,cis- [Pt(C2 H5NH2 ) 2 I2 ](2 )和cis- [Pt(—NH2 ) 2 I2 ](3)以及不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配合物cis- [Pt(CH3NH2 ) (NH3) I2 ](4) ,cis- [Pt(C2 H5NH2 )(NH3) I2 ](5 )和(cis- [Pt(—NH2 ) (NH3) I2 ](6 ) .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不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好于其相应的对称胺的二碘合铂(II)配合物,载体基团环己胺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药效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Ⅱ)类配合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 II类分子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泉红 彭景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MHC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 T淋巴细胞 ,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HC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 ,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 (BLS)等。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II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 MHC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 T淋巴细胞 ,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HC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 ,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 (BLS)等。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II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RFXAP和CIITA。其中 ,前三个是RFX复合物的亚基 ,RFX是一种结合于所有MHCII类基因启动子上的泛式表达的因子。CIITA是MHCII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 ,其严密调控的表达模式决定了MHC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特异性 ,及能否被诱导且在何种水平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 表达调控 研究进展 调控因子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欣 孟烜宇 +2 位作者 李明霞 潘清江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9-1242,共4页
化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1)在OLED材料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利用密度泛函(DFT/Lanl2dz)方法计算了它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最低能吸收和三态磷光发射均来自... 化合物[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Pt(Ⅱ)(1)在OLED材料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利用密度泛函(DFT/Lanl2dz)方法计算了它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最低能吸收和三态磷光发射均来自于[L(Phenoxide lone pair)→π*(imine)](LLCT: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和[Pt(5d)→π*(Schiff base)](MLCT: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的混合电荷跃迁.另外,计算得到了该配合物在气态中的激发态几何结构.通过在不同的溶液中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现该化合物没有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说明溶液极性对光谱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pt(Ⅱ)配合物 电荷转移 激发态 从头算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