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g-specific AMPKα1 deficiency alters immune cell compositions in immune organs of mice
1
作者 RUAN Zhang YANG Wenjing +5 位作者 YU Tianli LI Pinxian ZHANG Shunhui LIN Caixia ZHENG Lingyun WANG Lijing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54,共14页
AIM:Regulatory T cells(Tregs)are a specialized subset of CD4^(+)T cells primarily involved i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s.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erves as a metabolic sensor that governs the differen⁃tiati... AIM:Regulatory T cells(Tregs)are a specialized subset of CD4^(+)T cells primarily involved i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s.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erves as a metabolic sensor that governs the differen⁃tiation,maturation,and immune functions of Tregs through metabolic reprogramming.However,the impact of AMPKα1(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AMPK)knockout specifically in Tregs on the host'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mains largely un⁃explored.METHODS:Histological changes in immune organs were assessed using HE staining.The types of immune cells and their relative population percentages in immune organs and blood were quantifi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in both AMPKα1flox/flox(AMPKα1^(fl/fl))mice and Treg-specific AMPKα1 knockout mice(AMPKα1^(fl/fl)Foxp3^(cre)mice).RESULTS: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the 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 in the bone marrow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dditionally,while the thymus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exhibited normal structure,both its size and the ratio of thymus weight to body w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led to a notable reduction in the total percentage of immature double-negative(DN)cells.Consequently,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derived from these DN cells also decreased,even though the percentages of DN1 and DN4 cells were higher in the thymus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Importantly,the proportion of Siglec-F+CD11b^(+)eosinophils in the thymu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resulted in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alongside a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mature CD8^(+)T cells.Similarly,the proportion of CD4^(+)T cells in the spleen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as elevated 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In contrast,the 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mononuclear cell proportions increased in the spleen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In lymph nodes,the medullary boundaries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ere blurred,and the lymphoid follicles were missing,a feature not observed in AMPKα1^(fl/fl)mice.Furthermore,the 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reduced the CD3^(+)T cell population,particularly the CD8^(+)T cell population,in lymph nodes.Although the mature Treg cell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was markedly in⁃creased.In contras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nulocyte populations between AMPKα1^(fl/fl)Foxp3^(cre)and AMPKα1^(fl/fl)mice.CONCLUSION:The populations of mature Tregs,CD8^(+)T cells and eosinophils in various im⁃mune organs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in mice with Treg-specific AMPKα1 knockout,suggesting a potential remodeling of the host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stimu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 regulatory T cells forkhead box p3 EOSINOpHIL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和闭锁小带蛋白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性价值分析
2
作者 刘亚东 叶素华 王志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和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1,ZO-1)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3... 目的 分析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和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1,ZO-1)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45例,稳定性斑块组89例,无斑块组69例。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清CD62p及ZO-1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价值。结果 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血清CD62p及ZO-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CD62p和ZO-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稳定性斑块组CD62p和ZO-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CD62p和ZO-1水平是影响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D62p和ZO-1预测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和0.838(P<0.01)。结论 血清CD62p和ZO-1异常表达可有效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闭锁小带蛋白类 老年人 脑梗死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株ROP16 I蛋白通过JAK-STAT3途径对MH-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李佳铭 党甜甜 +1 位作者 殷荷 赵志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 探究I型弓形虫RH株ROP16蛋白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ROP16 I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H-S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OP16 I的过表达细胞株。RT-qPCR和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效果,cck-... 目的 探究I型弓形虫RH株ROP16蛋白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ROP16 I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H-S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OP16 I的过表达细胞株。RT-qPCR和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效果,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及RT-qPCR检测p53、p21、CDK6、Cyclin D1、STAT3、p-STAT3(Y705)及JAK1蛋白或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ROP16 I与p-STAT3(Y705)在MH-S细胞中的亚细胞共定位。结果 ROP16 I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H-S细胞后可检测到ROP16 I蛋白及基因表达。cck-8检测发现ROP16 I可促进MH-S细胞增殖(P<0.01),提升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ROP16 I过表达可使MH-S细胞细胞周期G0/G1期降低,G2期、S期升高。相较于MH-S细胞组、MH-S-vector组,MH-S-ROP16细胞组p53及p21蛋白表达降低,CDK6、Cyclin D1、p-STAT3(Y705)及JAK1蛋白表达升高,p53及p21 mRNA表达降低,CDK6及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均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ROP16 I与p-STAT3(Y705)共同定位于细胞核及其周围细胞质中。结论 I型弓形虫RH株ROP16蛋白可激活JAK-STAT3途径,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缩短,G2/S期延长,促进细胞增殖,为揭示弓形虫的免疫逃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弓形虫肺炎防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16蛋白 MH-S细胞 细胞周期 STAT3 p-STAT3(Y7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中P_(53)、bcl-2及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欣鸽 李锋 +5 位作者 胡文浩 陶林 李洪安 蒋金芳 陈云昭 陈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5例髓母细胞瘤中Ki 6 7、P53 及bcl 2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在 2 5例髓母细胞瘤中 ,bcl 2和P5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2 % (18/ 2 5 )和 16 % (4/ 2 5 )。Ki 6 7阳性率平均为 (33.34± 4 .98) % ,其表达...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5例髓母细胞瘤中Ki 6 7、P53 及bcl 2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在 2 5例髓母细胞瘤中 ,bcl 2和P5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2 % (18/ 2 5 )和 16 % (4/ 2 5 )。Ki 6 7阳性率平均为 (33.34± 4 .98) % ,其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有关。说明在髓母细胞瘤中bcl 2蛋白与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蛋白质p53 蛋白质BCL-2 KI-67蛋白 基因表达 颅内肿瘤 发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 bcl-2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杨 张英俊 +3 位作者 杨会钗 王永军 王小玲 王永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bcl-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73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p53和bcl-2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P-gp、LRP、MRP+LRP、P-gp+p53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bcl-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73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p53和bcl-2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P-gp、LRP、MRP+LRP、P-gp+p53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腺癌组MRP、LRP、MRP+LRP、MRP+LRP+GST-π、MRP+LRP+P-gp+GST-π蛋白阳性表达高于鳞状细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P<0.05),MRP+GST-π共表达者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0.01),P-gp+p53共表达者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P<0.05)。鳞状细胞癌组P-gp、P-gp+p53、P-gp+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P-gp与p53、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MRP与GST-π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gp、LRP、MRP、GST-π、p53、bcl-2表达及其共表达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原发性耐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p5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囊腺癌PCNA、P53蛋白表达及AgNORs图像分析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娟辉 丁彦青 +3 位作者 周新力 孔欣 蔡俊杰 施玉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 研究卵巢囊腺癌组织中PCNA、P 5 3蛋白表达及AgNORs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以及彼此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真空负压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 95例患者的卵巢囊腺肿瘤组织 (其中恶性 5 4例 ,交界性 18例 ,良性的 2 3例 )的PCNA表达、P 5 3... 目的 研究卵巢囊腺癌组织中PCNA、P 5 3蛋白表达及AgNORs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以及彼此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真空负压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 95例患者的卵巢囊腺肿瘤组织 (其中恶性 5 4例 ,交界性 18例 ,良性的 2 3例 )的PCNA表达、P 5 3蛋白表达 ,行AgNORs染色并图像分析其数目 (NOR N)和面积 (NOR A)。结果 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的PCNA增殖指数 (PI)、NOR N和NOR A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囊腺癌P 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3 6 9%,其中浆液性为 6 6 6 7%,粘液性为 37 5 0 %,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CNA (PI) ,P 5 3蛋白及AgNORs (NOR N和NOR A)与囊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 ;PCNA (PI)与AgNORs(NOR N和NOR A)呈正相关 (r=0 732 ,r =0 6 84) ;PCNA表达强度与P 5 3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 (Rs =0 80 6 )。结论 PCNA与AgNORs及抑癌基因P 5 3之间呈正相关 ,P 5 3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增强囊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三者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腺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蛋白 AgNORs图像分析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法检测MDR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p53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苏丹 许沈华 +2 位作者 倪型灏 张谷 朱赤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00-902,共3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5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MDR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其中44例p5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食管癌组织中MDR1mRNA阳...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5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MDR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其中44例p5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食管癌组织中MDR1mRNA阳性表达率为35%(20/57),其中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表达为29%(8/2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表达分别为41%(12/2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临床Ⅱ期食管癌患者阳性表达分别为27%(8/30),临床Ⅲ-Ⅳ期阳性表达为44%(12/27),高于临床Ⅱ期患者的表达。食管癌患者MDR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程度无明显相关。44例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2/44),其中食管癌浸润至肌层,p53表达率为45%(5/11),肿瘤浸润至外膜,p53表达率为82%(27/33),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管癌患者p53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32例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中有10例MDR1mRNA表达阳性,它们之间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相关。结论:MDR1基因及突变型p53在食管癌组织中均有过表示,其表达可能与食管癌进展相关。在食管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可能并非受p53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法 检测 MDR1基因 食管癌 表达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MRP、LRP、P53及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志勇 余宏宇 +3 位作者 刘会敏 李玉莉 何金 孙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P53蛋白及c-erbB-2蛋白在术前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NSCLC癌组织及15例癌旁肺组织(距癌灶5 cm)中P-gp...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P53蛋白及c-erbB-2蛋白在术前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NSCLC癌组织及15例癌旁肺组织(距癌灶5 cm)中P-gp、MRP、LRP、P53及c-erbB-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P-gp、MRP、LRP、P53及c-erbB-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4%(51/78)、39.7%(31/78)、56.4%(44/78)、53.8%(42/78)及43.6%(34/78),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MRP和LRP蛋白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8和<0.001),LRP及P53蛋白表达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5和0.026);c-erbB-2表达与P-gp、MRP、LRP、P53均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0.401、0.519和0.341,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和0.002),P53与MRP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60,P=0.022)以及LRP与MRP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71,P=0.001)有相关性。结论:P-gp、MRP、LRP、P53及c-erbB-2这些蛋白的表达在NSCLC的多药耐药形成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 p53蛋白 C-ERBB-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P53蛋白水平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春华 迟永生 +2 位作者 沈志鸿 温加玮 艾宗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糖蛋白、P53蛋白水平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纳入标准的80例ALL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DCP化疗方案治疗,此外对照组加...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糖蛋白、P53蛋白水平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纳入标准的80例ALL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DCP化疗方案治疗,此外对照组加以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同时治疗前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P-糖蛋白及P53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的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BC水平显著下降,Hb、PLT、RBC水平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Hb、RBC、CD_3^+、CD_4^+、CD_4^+/CD_8^+、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53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治疗ALL疗效明确,能有效减少伊马替尼+化疗不良反应,降低P-糖蛋白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伊马替尼 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p-糖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和p53的协同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小岩 施作霖 李燕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 糖蛋白 (P gp)、拓扑异构酶 (Topo Ⅱ )、谷甘胱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 p5 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的相关性及其协同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36例术前未进...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 糖蛋白 (P gp)、拓扑异构酶 (Topo Ⅱ )、谷甘胱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 p5 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的相关性及其协同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36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 gp、GST π、Topo Ⅱ和p5 3的表达。 结果 :P gp、GST π和 p5 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 ,与生存率明显相关 (P <0 0 1)。Topo Ⅱ的表达与本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 gp、GST π和 p5 3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拓扑异构酶 蛋白质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p53和P-g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洪兰 舒红 姜卫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多药耐药性(MDR)表型是内在性或获得性耐药的标志,并且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而PTEN、p53、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耐药及预后有关。本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背景与目的多药耐药性(MDR)表型是内在性或获得性耐药的标志,并且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而PTEN、p53、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耐药及预后有关。本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PTEN、p53、P-gp表达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NSCLC术后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TEN、p53、P-gp在61例NSCLC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EN在NSCLC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53、P-gp在NSCLC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NSCLC组织中PTEN表达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有关,p53表达与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三者的表达水平均与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三者之间,PTEN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282,P<0.05),PTEN与P-gp、p53与P-gp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TEN、p53、P-gp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NSCLC的放化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TEN p53 p-糖蛋白 免疫组化 预后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基因T538C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山 卢永平 +3 位作者 李增健 刘强 姚旺 任媛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T538C(rs17563)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NSCL/P患者85个核心家庭(患儿及患儿父母)、55个非核心家庭(无...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T538C(rs17563)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NSCL/P患者85个核心家庭(患儿及患儿父母)、55个非核心家庭(无父、无母或无父无母)及18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标本中BMP4基因T538C位点多态性。结果:复杂疾病家系关联性遗传分析(FBAT)结果为P>0.05。基因型为杂合子(TC)的发病危险性是基因型为野生纯合型(TT)的1.599倍(P<0.05)。携带C等位基因患NSCL/P的危险性是不携带C等位基因的1.612倍(P<0.05)。结论:BMP4基因T538C的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NSCL/P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4 多态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 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政 翁敬锦 +5 位作者 兰桂萍 韦海明 覃扬达 覃颖 孙金杰 司勇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0%、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重组人p53腺病毒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肝细胞性肝癌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卓霖 马韵 罗虹 《广西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55-57,共3页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南宁地区居民中13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活检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8例有突变型P5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占HCC病例数64.3%。南宁地区某些县,如扶绥县是我国著名的HCC高发区,不但H...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南宁地区居民中13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活检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8例有突变型P5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占HCC病例数64.3%。南宁地区某些县,如扶绥县是我国著名的HCC高发区,不但HBV感染率高,而且是全国少有的AFB1高污染区,后者的作用不能忽视。与江苏启东和南部非洲HCC高发区一样,估计也会出现p53基因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肝细胞性肝癌 黄曲霉毒素B1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PCNA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沈丽佳 殷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对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口腔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进... 目的:对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口腔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白斑的表达率为52%,在口腔鳞癌的表达率为63%,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和肿瘤分级的增加,P53蛋白和PCNA的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P53和PCN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增殖和分化,显示从癌前病变到癌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口腔白斑 口腔鳞癌 口腔粘膜癌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miR-504通过TP53INP1调控胃癌细胞BGC-823的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真义 翁国武 +3 位作者 关李稳 周真真 王力雅 冯红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4-832,共9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504(miRNA-504)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G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三亚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qPCR检测组织中miR-504、肿瘤蛋白5... 目的:探究微小RNA-504(miRNA-504)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G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三亚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qPCR检测组织中miR-504、肿瘤蛋白53诱导型核蛋白1(tumor protein 53-induced nuclear protein 1,TP53INP1)mRNA的水平,WB法检测TP53INP1水平。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BGC-823细胞)、miR-504 mimic组、mimic-NC组、miR-504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miR-504 inhibitor+si-NC组、miR-504 inhibitor+si-TP53INP1组,qPCR检测细胞中miR-504和TP53INP1 mRNA的表达,MTT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Cyclin D1、E-cadherin、MMP-2、MMP-9)以及TP53INP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504与TP53INP1 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50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P53IN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miR-504和TP53INP mRNA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504 mimic组BGC-823细胞中miR-50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TP53IN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且细胞增殖率、划痕愈合率、侵袭入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数量,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转染miR-504 inhibitor能显著下调BGC-823中miR-504的表达、上调TP53IN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而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而下调TP53INP1的表达可明显减弱miR-504下调对BGC-82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P<0.01)。miR-504高表达能明显抑制野生型TP53INP1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miR-504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下调miR-504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TP53IN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GC-823细胞 miRNA-504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肿瘤蛋白53诱导型核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基因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志东 杨德昌 +1 位作者 黄莺 陈晓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DO-1,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取25例远癌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5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级、分期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DO-1,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取25例远癌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5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级、分期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转化有关,P53蛋白可作为肺癌预后估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肺肿瘤 p53基因 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GX074株P-M^(S20F)突变体构建及其生长特性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璟 李文芳 +3 位作者 陆丽莹 韦显凯 李晓宁 罗廷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2,共10页
【目的】明确狂犬病病毒(RABV)强毒株GX074的P蛋白和M蛋白第20位苯丙氨酸(Phe)替换至弱毒株r RC-HL的重组突变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特性,为P蛋白和M蛋白转录复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强毒株GX074的M蛋白第2... 【目的】明确狂犬病病毒(RABV)强毒株GX074的P蛋白和M蛋白第20位苯丙氨酸(Phe)替换至弱毒株r RC-HL的重组突变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特性,为P蛋白和M蛋白转录复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强毒株GX074的M蛋白第20位Phe替换弱毒株r RC-HL(GX074P)的M蛋白第20位丝氨酸(Ser),构建r RC-HL(GX074P-M^(S20F))突变体感染性c DNA克隆并拯救病毒。以重组突变体感染BSR/T7-9细胞,进行多步生长曲线测定,比较重组突变体与亲本毒株的生长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蛋白、P蛋白和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基因、P基因和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RT-PCR和测序鉴定,拯救的突变体r RC-HL(GX074P-M^(S20F))M蛋白第20位Ser成功替换为Phe。多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突变体在感染24、48、72和96 h后,病毒滴度均高于亲本弱毒株r RC-HL和对照弱毒株r RC-HL(GX074PM1),平均约为亲本弱毒株r RC-HL的10倍。在蛋白表达水平上,r RC-HL(GX074P-M^(S20F))毒株在感染48 h后,N蛋白和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亲本弱毒株r RC-HL(P<0.01),说明强毒株GX074的P蛋白联合M蛋白第20位Phe替换至弱毒株r RC-HL后,增加了突变体N蛋白和M蛋白表达。感染24和48 h后,r RC-HL(GX074P-M^(S20F))毒株N基因、P基因和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亲本弱毒株r RC-HL和对照弱毒株r RC-HL(GX074PM1)。【结论】强毒株GX074的M蛋白第20位Phe替换可提高病毒的增殖能力,同时增强病毒的复制与转录能力,M蛋白第20位Phe可能是影响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RABV) p蛋白 M蛋白 生长特性 反向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P_(53)C-erbB-2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19
作者 刘秋珍 脱朝伟 +2 位作者 吴泽全 常大鑫 王明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144-1145,共2页
目的 为探讨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 ,将 47例人胃癌标本移植裸鼠胃黏膜层 ,观察原位移植成瘤、侵袭和转移 ,对P53 、C erbB 2、raSP2 1癌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学特征。结果 从 4... 目的 为探讨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 ,将 47例人胃癌标本移植裸鼠胃黏膜层 ,观察原位移植成瘤、侵袭和转移 ,对P53 、C erbB 2、raSP2 1癌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学特征。结果 从 47例胃癌标本中筛选出人胃腺癌、鳞癌、鳞腺癌三株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对三种癌蛋白呈阳性表达 ,并与肿瘤生长方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超微结构观察移植瘤与来源人胃癌细胞相似。结论 此模型可用于胃癌的分子发病机理、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C-ERBB-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怡 刘晓秋 +1 位作者 高文信 戴兴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OLP) P53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癌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在 2 5例 OLP、2 0例鳞癌 (OSCC)中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1 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 OLP早期已出现 ,各组间 P53阳性表达...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OLP) P53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癌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在 2 5例 OLP、2 0例鳞癌 (OSCC)中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1 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 OLP早期已出现 ,各组间 P53阳性表达率间有显著性差异。2在 OSCC中其阳性表达率高达 80 % ,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1在 OSCC的形成过程中 ,抑癌基因 P53的失活可能参与调节作用 ;2 P53蛋白作为判断 OLP癌变的辅助性参考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