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ER、PR状态乳腺癌中AR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健 张旭 +4 位作者 田茹 刘艺 董红梅 郭瑞峰 梁化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AR在不同ER、P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在17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依据结果分组:(1)AR状态分组:AR阳性组和AR阴性组;(2)ER、PR状态分组:En组(ER、PR均阴性)、Ep组[ER和(或)PR阳性];(3)AR、E... 目的探讨AR在不同ER、P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在17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依据结果分组:(1)AR状态分组:AR阳性组和AR阴性组;(2)ER、PR状态分组:En组(ER、PR均阴性)、Ep组[ER和(或)PR阳性];(3)AR、ER、PR联合分组:En-AR+(En组且AR阳性)、En-AR-(En组且AR阴性)、Ep-AR+(Ep组且AR阳性)、Ep-AR-(Ep组且AR阴性),其中En-AR-又称为均阴性组,其他三组统称为部分或完全阳性组。不同分组方法比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p组AR阳性率62.8%(54/86),En组AR阳性率37.9%(33/8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AR阳性组体积小、核分裂少、组织学分级低(P<0.05);En-AR-组表现为核分裂多、组织学分级高(P<0.01),此外En组内AR阳性者核分裂少、组织学分级低(P<0.05),Ep组内AR阳性者临床分期高(P=0.000),En-AR+、Ep-AR+、Ep-AR-比较均无差异。结论AR在不同激素状态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不同,ER、PR均阴性乳腺癌表达AR者预后较好,ER、PR阳性乳腺癌表达AR者临床分期高。在选择针对性药物时应考虑到不同激素受体状态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雄激素 受体 雌激素 p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VEGF及其受体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袁瑞 乐爱文 +1 位作者 姚珍薇 耿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研究,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发病机制。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月经过少组(观察...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研究,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发病机制。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月经过少组(观察组)和正常月经组(对照组)患者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两组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孕酮(P)及睾酮(T),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VEGF、KDR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PRL、P及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ER、VEGF和KDR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5);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PR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VEGF和KDR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和ACTH在少年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祝明洁 姚晓虹 +1 位作者 成宇帆 虞文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分析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内分泌病因及调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该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例少年乳腺纤维腺瘤光镜下进行回顾性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行ER、PR和AC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60%(1... 目的分析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内分泌病因及调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该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例少年乳腺纤维腺瘤光镜下进行回顾性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行ER、PR和AC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60%(12/20)、PR95%(19/20)和ACTH45%(9/20)在纤维腺瘤中呈阳性表达。结论ER、PR和ACTH可能在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或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 ACTH 少年 ER pr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组织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回顾性观察 阳性表达 病理过程 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下调不全流产患者蜕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 被引量:26
4
作者 诸葛听 李斌 黄紫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9月自愿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早孕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妇女,随机分为4组:A、B、C组术前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 400 mg(100mg,bid×7d)、700 mg(50mg,bid×7d)、350 mg(25 mg,bid×7d),D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 5例。除D组直接行清宫术,其他组于停药后行清宫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半定量测定残留物中β-hCG及ER、PR水平。结果 4组β-hCG在绒毛滋养叶细胞胞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蜕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秩和检验(修正α=0.05):E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A组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β-hCG的表达影响不明显。对蜕膜细胞中的ER、PR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不全流产的作用机制之一。1 400 mg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不全流产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beta (βbeta -hCG)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列线图预后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莹 洪晏 +2 位作者 谢轶群 李曦洲 刘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前的临床实际需求。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35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将97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SCAD变量选择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协变量是否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非对数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临界值的合理确定、共线问题后,构建一个新的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传统免疫组化指标的Cox回归预后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其列线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通过比较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乳腺癌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组织级别、淋巴结转移、Ki67、PR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组织级别和淋巴结转移对风险比的影响呈对数线性关系,Ki67、PR和年龄对风险比的影响呈非对数线性关系,其合理临界值分别为Ki67(60%)、PR(20%)和年龄(55岁)。该模型术后1、3和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8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模型Gr?nnesby-Borgan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值为1.37、对应的P值为0.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通过改良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建立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能准确、直观、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传统免疫组化指标 列线图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力竭运动对大鼠卵巢ER、PR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付燕 熊若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4,121,共4页
将动情周期正常的24只SD雌性大鼠(3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模型组大鼠每日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直到其动情周期抑制,然后定量分析卵巢ER、P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 将动情周期正常的24只SD雌性大鼠(3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模型组大鼠每日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直到其动情周期抑制,然后定量分析卵巢ER、P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上ER、PR表达都明显降低。结论:长期力竭运动对卵巢ER、PR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卵巢颗粒细胞、黄体细胞上ER、PR的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月经失调 卵巢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P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红艳 罗颂平 +1 位作者 倪育淳 周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162-2163,共2页
目的:探讨肾虚型早期SA与PR的相关性,分析其中医肾虚证型规律,以揭示肾虚型自然流产的部分实质。方法:选择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清宫孕妇11例为实验组,设立非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清宫孕妇20例和正常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10例为对照组。运... 目的:探讨肾虚型早期SA与PR的相关性,分析其中医肾虚证型规律,以揭示肾虚型自然流产的部分实质。方法:选择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清宫孕妇11例为实验组,设立非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清宫孕妇20例和正常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10例为对照组。运用RT-PCR方法检测蜕膜PRmRNA的表达。结果: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PR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P<0.01),同时也发现其表达明显低于非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PR的表达(P<0.01)。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蜕膜PR低表达与肾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自然流产 蜕膜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 PR HER-2及Ki-67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何洋 赵伟鹏(综述) 佟仲生(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85-1188,共4页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Ki-67表达情况会有不同程度变化,这种变化机制是否会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定论。本文将就NAC对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雌激素 孕激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Ki-67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超 谢燕娟 +6 位作者 郑秀妍 沈西华 江滕 牛肖 贾薇 庞丽娟 邹泓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 目的检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R-B1、ER、PR、Ki-67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R-B1、ER、PR和Ki-67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7.6%(50/74)、61.6%(45/73),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27.3%(12/44)、40.5%(17/42)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49/73)、83.1%(59/71),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97.8%(44/45)、100%(42/42)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蛋白的表达与ER、PR、Ki-67之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表达随FIGO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R-B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R-B1的过表达可能参与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ER的低表达可能提示肿瘤分化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子宫内膜样癌 SR-B1 ER pr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乳腺癌C-erbB-2、ER和PR表达及预后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卫 陆肖玮 +1 位作者 丁云 毛锦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53-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 目的: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回顾性分析89例绝经组患者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学资料。结果:(1)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的C-erbB-2、ER、PR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绝经前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5),PR阳性率在C-erbB-2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无显著差别;绝经者中,C-erbB-2阳性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ER、PR表达均与组织分型无关(P>0.05);C-erbB-2的表达与组织分型有关(r为-0.022,P<0.05)。E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R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23,P<0.05);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05,P<0.05)。ER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r=0.100,P>0.05);PR与C-erbB-2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相关性(r分别为0.147、-0.605,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癌ER、PR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莉 李杰 +4 位作者 袁明刚 孔宁宁 刘战华 冯梅 于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ER、PR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LEICABOND-MAX型全自动免疫组化CompactPolymer检测系统检测PTC原发灶中的ER、PR的表达,对67例PT...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ER、PR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LEICABOND-MAX型全自动免疫组化CompactPolymer检测系统检测PTC原发灶中的ER、PR的表达,对67例PTC患者术后经大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67例PTC患者术中所见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和侵犯的情况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在Ⅰ、Ⅱ、Ⅲ、Ⅳ、Ⅴ、Ⅵ、Ⅶ区及锁骨上区的分布。研究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灶个数、局部侵犯、ER和PR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两组间ER、PR受体表达及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转移率的比较及影响ER、PR表达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7/67)和41.8%(28/67),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单区域颈部淋巴结转移25.37%(17/67),多区域转移43.28%(29/67)。转移淋巴结分布以IV区44.78%(30/67)和VI区34.33%(23/67)最常见,其余各区依次为V区25.37%(17/67)、III区20.90%(14/67)、II区17.91%(12/67)、锁骨上区11.94%(8/67)、VII区7.46%(5/67)、I区2.98%(2/67)。病灶大小,病灶个数是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以IV区、VI区最常见,其次为锁骨上区、V区和II区,肿瘤组织中ER、PR表达与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不能作为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盛薇 车向明 +4 位作者 单涛 崔熙娟 樊林 张倩 高希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未予任何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9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的... 目的分析乳腺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未予任何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9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比较c-erbB-2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绝经状况、腋窝淋巴结、ER、PR、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c-erbB-2的表达是否和预后相关。结果c-erbB-2的阳性率为23%。不同年龄组间c-erbB-2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特别是〈35岁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55岁组(P=0.006);肿块直径〈2 cm、2-5 cm和〉5 cm组间c-erb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肿瘤直径的增加c-erbB-2阳性率增高;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1~3个、转移〉3个组间c-erb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3个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ER、PR阴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高于ER、P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N分期中Ⅲ期c-erbB-2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指标中各组c-erbB-2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erbB-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1)。结论c-erbB-2过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年龄、ERPR呈负相关,与绝经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不相关。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时红 刘旺根 +3 位作者 杨丽萍 王蕾 王雪萍 王玎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等)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新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用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等)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新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用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雌二醇(E2)、黄体酮(Pt)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大鼠的乳头红肿、乳腺增大和显微小叶、腺泡、导管增生均显著轻于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雌二醇、乳腺组织中ER和PR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浆黄体酮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与改善血液流变、调节实验性大鼠性激素的血浓度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乳腺增生病 雌二醇 黄体酮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鹏辉 丁虹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5只,其余大鼠以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子宫肌瘤模型。分为模型组及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低、中、高剂量...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5只,其余大鼠以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子宫肌瘤模型。分为模型组及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低、中、高剂量(0.56,1.12,2.24 mg.kg-1.d-1,腹腔内注射)组各15只。正常组、模型组每只每天腹腔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共12周。末次用药后24 h将所有大鼠称重,酶标记单克隆抗体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随后处死大鼠,剖腹先观察子宫大体形状,剪取子宫称重,以子宫重量/体重(mg.g-1)计算子宫系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E2、P和血清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子宫重量明显增加,子宫系数变大,子宫平滑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升高。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E2、P及EGF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以2.24 mg.kg-1.d-1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结论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瘤机制可能为:①降低体内雌、孕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直接对抗孕酮活性并产生抗E2作用,从而使雌、孕激素效应显著降低,导致肌瘤体积缩小,子宫重量减轻,子宫系数变小;②降低血清EGF水平,抑制EGF-EGF-R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雌激素 孕激素 表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灿 张海娴 +3 位作者 李丽霞 唐丽玮 孙芳 崔广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15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TNBC组(12例)和非TNBC组(141例),比较两组超声及DOT图像特征...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15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TNBC组(12例)和非TNBC组(141例),比较两组超声及DOT图像特征。结果 TNBC组与非TNBC组的超声B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5.00%和8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62,P<0.05);TNBC组血红蛋白总量(HBT)、血氧饱和度(SO2)及DOT B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83.33%、83.33%,非TNBC组HBT、SO2及DOT B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49%、90.07%、9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0.000、0.536,P>0.05)。结论 TNBC在常规超声图像上无特征性表现,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结合DOT有助于提高TNBC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光散射成像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Ki67指数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理 赵大春 +3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赵佳琳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Ki 67指数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7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ER、PR、Cerb-B2、Ki67指数...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Ki 67指数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7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ER、PR、Cerb-B2、Ki67指数的表达特点,并结合临床病例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9例,ER阳性表达率77.8%,PR阳性表达率69.4%,Cerb-B2阳性表达率3.1%,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P>0.05)。ER表达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P=0.008),PR、Cerb-B2表达与肿瘤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中,ER、PR阳性表达率高,Cerb-B2阳性表达率低,是预后良好的一类乳腺癌类型,检测ER、PR、Cerb-B2和Ki 67,对指导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综合治疗有较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 雌激素 孕激素受体 Cerb-B2 Ki67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于红娟 夏桂成 傅友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 (ER、PR)及宫腔异常的情况 ,为研究此类不孕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在子宫内膜增生中晚期进行宫腔镜检查和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进行半定量分... 目的 探讨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 (ER、PR)及宫腔异常的情况 ,为研究此类不孕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在子宫内膜增生中晚期进行宫腔镜检查和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进行半定量分析 ,并与非黄体功能异常的不孕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15例观察组不孕患者的增生中晚期宫内膜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的P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间质细胞的ER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腺上皮细胞的ER 2组虽无显著差异 ,但观察组有降低趋势。宫腔镜检发现 ,此类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异常改变以宫内膜苍白、肥厚 ,局部呈息肉样增生最多见。结论 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的ER、PR含量明显降低 ,宫腔存在明显异常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 肾虚脾弱 子宫内膜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RM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利娟 阮祥燕 赵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Ki-67和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Ki-67和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评估PGRMC1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间乳腺癌组织标本6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乳腺组织标本30例(来自经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良性肿瘤周围1cm左右的正常组织,病理证实乳腺组织无异常者)。所有组织来源者在术前经空心针活检或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PGRMC1、ER、PR、Ki-67和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GRMC1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GRMC1表达率:乳腺癌组(68.3%)>乳腺良性肿瘤组(26.7%)>正常对照组(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表达率:乳腺癌组(58.3%)>乳腺良性肿瘤组(43.3%)>正常对照组(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表达率:乳腺癌组(66.7%)>乳腺良性肿瘤组(36.7%)>正常对照组(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PGRMC1的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OR=3.593,95%CI:1.131~11.418),与PR、Ki-67和Her-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PGRMC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PGRMC1的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PR、Ki-67和Her-2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KI-67 HER-2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pS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新华 姜军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94-2096,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pS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评估其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5例乳腺癌组织中pS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 teronereceptor ,... 目的 探讨乳腺癌pS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评估其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5例乳腺癌组织中pS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 teronereceptor ,PR)的表达 ,分析pS2蛋白阳性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ER、PR的关系。结果 pS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 3 3 %,其表达与病人年龄和病理类型有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 ,绝经前较绝经后、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较无转移者pS2阳性率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pS2蛋白表达与ER、PR有关 ,但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乳腺癌pS2蛋白的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的预后。pS2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合理指征 ,但pS2不能取代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S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病变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检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惠兰 刘敏如 姚先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5-147,I016,共4页
目的:研究外阴营养不良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了11例患者病变组织的性激素受体(SHR)。其中增生型4例,硬化苔藓型4例,混合型3例。并对其中8例进行了外阴未发病组织SHR对照。结果:(1)患者... 目的:研究外阴营养不良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了11例患者病变组织的性激素受体(SHR)。其中增生型4例,硬化苔藓型4例,混合型3例。并对其中8例进行了外阴未发病组织SHR对照。结果:(1)患者病变组织及未发病组织表皮各层及真皮层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阳性率;(2)患者病变组织及未发病组织基底层ER、AR无或少于表皮其它各层(均为P<0.01)。结论:客观说明了外阴是性激素的靶器官之一,为临床应用丙酸睾丸酮能缓解硬化苔藓型患者临床症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基底层SHR缺少,推测这是应用性激素不能完全治愈本病的主要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营养不良 雌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