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生态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制度组态——基于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光强 宋新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关系形成。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并存二元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破解农业迂回生产分工难和产业组织集聚难的作用,以数字生态及与之相适配的制度组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衍生与发展。基于此,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构建制度组态、数字生态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综合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利用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9—2022年面板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单个必要性分析表明,数字生态要素的有效协同是培育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分析表明,低数字能力与低数字经济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定性比较分析的条件组态充分性分析表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数字生态要素及其匹配制度要素的有效组合,实施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型和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型的组态路径。进一步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组态路径,着力推动工业颠覆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加强农业数字化与数字化农业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深化以新质生产关系为导向的农业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农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组态 数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及其适配组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健 曹执令 谢诗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3,共11页
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典范,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下亟需探讨的命题。首先,从... 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典范,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下亟需探讨的命题。首先,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概念模型;其次,从有效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协同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持续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3个维度解析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再次,以专精特新企业中的翘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解析数据要素、冗余资源和动态能力在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的组态效应,概括出四类能够催生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协同-突破型”、“感知-重构型”、“挖潜-牵引型”和“内驱-开拓型”,并使用典型案例进行验证性分析;最后,结合理论推演和组态分析结果提出实践启示。研究结论为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完善提供探索性分析思路,为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专精特新企业 新质生产力 涌现机制 适配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5家独角兽企业的fsQC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凤亚红 党沛铭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今,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出发,选取25家独角兽企业数据分析先进技术应用、研发能力、数字化水平、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今,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出发,选取25家独角兽企业数据分析先进技术应用、研发能力、数字化水平、创新能力、学历水平和劳动投资效率对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因素并不构成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对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对称性影响,要素之间以组态形式协同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揭示驱动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成因,以期为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组态效应 独角兽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碱性-质子交换膜混合电解槽的离网型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容量配置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衍会 李冠霖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未来绿氢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走工艺离网型的技术路线。为此,结合风力/光伏发电、碱性-质子交换膜(ALK-PEM)电解槽和储能设备,构建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对其多目标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密度峰值优化的近邻传播快速聚类算法得到风光联合出力... 未来绿氢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走工艺离网型的技术路线。为此,结合风力/光伏发电、碱性-质子交换膜(ALK-PEM)电解槽和储能设备,构建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对其多目标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密度峰值优化的近邻传播快速聚类算法得到风光联合出力典型场景;考虑ALK-PEM电解槽的特点,提出电解制氢单元的功率分配策略,结合风光耦合制氢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以减小系统成本、提高系统能量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目标,构建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模型,并采用多机制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混合电解槽制氢系统与混合电解槽-储能协同制氢系统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混合电解槽制氢系统,协同制氢系统中的储能设备能够实现对电解槽功率的补偿,使得ALK电解槽所占比重有所提升,显著降低电解槽的启停次数,单位制氢成本和弃风弃光率分别降低了8.76%、54.01%,系统能量效率和内部收益率分别提高了34.85%、13.58%,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碱性电解槽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风光耦合制氢系统 容量配置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路径——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5
作者 王锋正 刘曦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和技术经济范式理论,选取我国1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探讨数字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大幅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路径及其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单一数字化要素并不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促进高... 基于新质生产力和技术经济范式理论,选取我国1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探讨数字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大幅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路径及其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单一数字化要素并不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促进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字化组态路径有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型、政府—基建驱动型、政府—创新驱动型三种,呈现出数字政府协同其他数字化要素形成驱动合力的特征;导致非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字化组态有营商环境缺失型、政府独轮驱动型、市场独轮驱动型三种,呈现出数字政府未与其他数字化要素形成协同合力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组态 新质生产力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经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方法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亚玲 饶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路径,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各显成效;产业基础、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三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6个关键核心条件,其中“三链”协同是唯一一个在5条高组态路径中均未缺失的条件,表现出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本文为剖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动态QCA方法 多元组态路径 复杂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机制与组态路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小龙 张洁 +1 位作者 梁晨露 狄乾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以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QCA)考察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①实现高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 以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为样本,探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QCA)考察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①实现高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新质生产力任何单一要素都无法构成区域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条件。②新质生产力各要素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复合因果关系,包括3种组态路径:新质产业—生态环境—无形生产资料协同驱动型(H1)、劳动者意识—新质产业—无形生产资料协同驱动型(H2)和生态环境—物质生产资料协同驱动型(H3)。③各组态一致性水平在2016年和2018年均呈集体下跌态势,可能归因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滞后效应及经济形势的波动影响;组内覆盖度结果表明,组态H1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H2案例多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且多为2018年后的案例,H3案例多分布在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组态路径 动态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爱平 张建国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1-33,37,共4页
论述了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重点对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应用平台、NC和PC的通讯、应用软件的编制以及系统配置软件进行了研究 ,这是构建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关键问题。最后 。
关键词 COM组件技术 系统配置 开放式 数控系统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复杂性框架下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师迪文 程德俊 赖秀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0,共18页
企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目前关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的阶段,如何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是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框架,... 企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目前关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的阶段,如何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是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框架,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制度要素组态并提炼相应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存在3类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制度组合,分别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专业合作型”和“政府引导、社会关注、专业合作型”;第二,政府引导要素对于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起到重要的战略指引作用;第三,不同的前因要素组合通过压力与资源双重路径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第四,不同规模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路径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扩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研究,对政府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与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复杂性 科技创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及其对PC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翼清 赵平 王卫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烷基化纳米SiO_2/MMA孔液聚合物,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乳液聚合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_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炕基化纳...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烷基化纳米SiO_2/MMA孔液聚合物,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乳液聚合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_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炕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能大幅度提高PC的韧性、加工流动性及耐热性。同时对其增韧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纳米SiO2 MMA 乳液聚合物 pc 改性 研究 聚碳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结构表征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氢转化动态效率特性的工业园区氢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11
作者 陈云帆 艾欣 +3 位作者 王哲 胡寰宇 周帅 王昊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195,共12页
推动氢储能系统的发展是提升电网灵活性的重要举措。现有的容量配置模型忽略了电氢转化动态特性,难以保证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适用性。针对上述问题,考虑电氢能互相转化动态效率特性以及优化电解槽效率运行策略对氢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影... 推动氢储能系统的发展是提升电网灵活性的重要举措。现有的容量配置模型忽略了电氢转化动态特性,难以保证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适用性。针对上述问题,考虑电氢能互相转化动态效率特性以及优化电解槽效率运行策略对氢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影响,建立电-氢转化环节中电解槽的能量转化效率模型及氢-电转化环节中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模型,提出结合能量转化效率模型与优化运行策略的氢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模型,利用分段线性化逼近等方法求解模型的非线性问题。算例比较三季典型日下传统方案与该文所提方案的氢储能容量配置结果,分析表明,所提模型可提高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配置 氢储能 电解制氢 燃料电池 可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文慧 王一珺 陈丽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数字经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但出于区域资源禀赋异质性,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模式存在差异。以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基于组态理论研究了数字经济要素组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多条等效路径。研究发现:新型数... 数字经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但出于区域资源禀赋异质性,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模式存在差异。以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基于组态理论研究了数字经济要素组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多条等效路径。研究发现:新型数字技术对高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必要性,数字资源、数字产业、基础数字技术和数字环境均不可作为高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单一必要性条件。区域高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驱动模式有三类,分别是数字资源-数字环境主导下的数字产业驱动型、数字资源-数字产业双向主导型、数字资源-数字产业-数字政府三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组态视角 必要条件分析法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我国成品油价格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13
作者 冯笑含 张文松 +2 位作者 张睿 张雪 汪家源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2,共14页
考虑到我国成品油价格制定机制的复杂性和非透明性,通过扎根方法结合多源流理论框架,认为问题源流(经济走向、不可抗力)、政策源流(市场供需、政策调控)及政治源流(地缘政治、负面情绪)之间的交互与耦合会造成政策之窗的开启,从而引发... 考虑到我国成品油价格制定机制的复杂性和非透明性,通过扎根方法结合多源流理论框架,认为问题源流(经济走向、不可抗力)、政策源流(市场供需、政策调控)及政治源流(地缘政治、负面情绪)之间的交互与耦合会造成政策之窗的开启,从而引发我国成品油价格的调整。运用fsQCA方法探索六大因素之间的内在协同效应并绘制不同阶段下我国成品油价格影响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成品油价格长期走向受到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的共同影响,短期波动受到问题源流与政治源流的共同影响,而政策调控是稳定我国成品油市场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价格 扎根理论 多源流理论 组态视角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直流微网电解制氢系统控制与优化配置研究
14
作者 高诚 苏建徽 +3 位作者 瞿晓丽 解宝 陈愚琅 汪海宁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8,共10页
为实现光储直流微电网的柔性制氢以及提高系统的经济性,首先结合光伏阵列、储能电池和电解槽的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系统层面协调控制策略,以实现电解制氢装置“荷随源动”的柔性制氢。其次,在此控制策略的基础上,... 为实现光储直流微电网的柔性制氢以及提高系统的经济性,首先结合光伏阵列、储能电池和电解槽的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系统层面协调控制策略,以实现电解制氢装置“荷随源动”的柔性制氢。其次,在此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以系统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进行容量配置优化,并结合具体光伏制氢工程项目数据进行算例分析与经济性分析。最后,根据所提控制策略搭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电解槽 直流微电网 氢气生产 调度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束优化配置的PC梁桥长期变形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兴伟 庞兴 孙聚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6-480,共5页
针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普遍出现的长期变形过大的问题,通过对预应力钢束配置进行优化,降低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初始位移,进而减小过大的长期变形,达到挠度控制的目的.构建单位预应力的挠度矩阵,以挠度为控制目标,利用ANSYS进行钢... 针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普遍出现的长期变形过大的问题,通过对预应力钢束配置进行优化,降低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初始位移,进而减小过大的长期变形,达到挠度控制的目的.构建单位预应力的挠度矩阵,以挠度为控制目标,利用ANSYS进行钢束优化求解得到钢束最优配置.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挠度较恒载零弯矩法减小40%.利用ANSYS进行钢束优化设计的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长期变形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pc梁桥 优化设计 影响矩阵 挠度控制 钢束配置 悬臂施工 恒载零弯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零售平台下的制造商产品配置及定价策略
16
作者 陈敬贤 章琦 +1 位作者 夏焱 梁樑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238,共16页
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电商平台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众多品牌商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销售渠道与销售场景选择,同时也对制造商的产品生产、质量水平及销售渠道决策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两个异质的零售平台为研究对象,考虑存在单... 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电商平台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众多品牌商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销售渠道与销售场景选择,同时也对制造商的产品生产、质量水平及销售渠道决策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两个异质的零售平台为研究对象,考虑存在单一产品和差异化产品两种模式,研究制造商的产品配置、产品质量及价格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单一和差异化产品模式均有可能成为制造商的占优选择,并且制造商偏好通过扩大两个平台中产品间的异质性获益;单一产品模式下,产品在服务水平较高平台中的销售价格更高;在差异化产品模式下,当平台间服务水平差异较大时,制造商偏好将高级产品通过服务水平较高的平台销售,而当服务水平差异较小时,高级产品通过服务水平较低的平台销售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能提高制造商利润;差异化产品的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在偏好而销售价格主要与平台间服务水平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零售平台 产品配置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饲用高粱间作系统生产力对行比配置的响应
17
作者 王腾飞 王斌 +2 位作者 张译尹 马江萍 兰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9-1540,共12页
为明确青贮玉米与饲用高粱间作牧草生长对行比配置的响应,探讨间作系统生产力提升驱动效应机制及西北灌区青贮玉米-饲用高粱最佳间作模式,于2022—2023年在宁夏大学草学农垦茂盛公司牧草基地,基于带宽不变行比改变的目标,设置青贮玉米... 为明确青贮玉米与饲用高粱间作牧草生长对行比配置的响应,探讨间作系统生产力提升驱动效应机制及西北灌区青贮玉米-饲用高粱最佳间作模式,于2022—2023年在宁夏大学草学农垦茂盛公司牧草基地,基于带宽不变行比改变的目标,设置青贮玉米与饲用高粱5种间作行比[10∶2、8∶4、6∶6、4∶8、2∶10(10M2S、8M4S、6M6S、4M8S、2M10S)]及青贮玉米单作(SM)、饲用高粱单作(SS)共7个种植模式,对植株生长动态、干物质积累和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青贮玉米单作相比,10M2S、8M4S和6M6S均提高了青贮玉米灌浆期和收获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6.46%~28.18%和8.37%~13.81%;间作对饲用高粱播后60 d和80 d的影响较小,播后100 d提高了6M6S的干物质积累量,播后120 d(收获期)提高了6M6S、4M8S和8M4S干物质积累量,其中6M6S播后100 d和120 d干物质积累量较饲用高粱单作分别增加16.53%和33.16%;同时,各处理下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2年平均为1.08~1.38,土地生产力提高8%~38%,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显著增加了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2年平均较青贮玉米单作分别提高13.20%~41.93%和22.43%~53.33%,较饲用高粱单作分别提高6.73%~33.82%和0.34%~20.64%(除2M10S外),6M6S增产幅度最大。5个间作模式的补偿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增产主要由正的补偿效应驱动;LER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青贮玉米增产率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6M6S间作模式的增产优势效果显著,可作为西北灌区适宜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饲用高粱 行比配置 生产力 补偿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PC梁式桥下挠机理分析及钢束配置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兴伟 包龙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针对悬臂施工PC梁桥施工过程中恒载和预应力的弯矩叠加过程进行了分解和对比分析,揭示了悬臂施工PC梁式桥下挠机理,并总结恒载零弯矩法在挠度控制中的不足,据此提出新的钢束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新的钢束配置方法采用"大悬臂多配... 针对悬臂施工PC梁桥施工过程中恒载和预应力的弯矩叠加过程进行了分解和对比分析,揭示了悬臂施工PC梁式桥下挠机理,并总结恒载零弯矩法在挠度控制中的不足,据此提出新的钢束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新的钢束配置方法采用"大悬臂多配束,小悬臂少配束"的钢束配置形式,能保证大部分节段预应力弯矩可以抵消恒载弯矩,又能达到优于恒载零弯矩法控制跨中挠度的目的;将该法分别应用于主跨70 m刚构桥和主跨168 m连续梁桥,较原设计方案跨中挠度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pc梁式桥 钢束配置 恒载零弯矩法 挠度控制 下挠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厂锅炉尾气联产造纸用PCC新工艺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鑫 阳铁建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0,共3页
利用造纸厂锅炉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联合生产造纸专用轻质碳酸钙(PCC)的新工艺,既回收和减排了二氧化碳废气,又满足了造纸过程对无机填料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PC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弱碱性废水又可作为锅炉尾气脱硫剂和造纸... 利用造纸厂锅炉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联合生产造纸专用轻质碳酸钙(PCC)的新工艺,既回收和减排了二氧化碳废气,又满足了造纸过程对无机填料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PC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弱碱性废水又可作为锅炉尾气脱硫剂和造纸废水处理剂,使传统造纸过程与PCC生产过程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促使传统纸厂实现"三废"零排放或无害化排放的目标,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尾气 联合生产 造纸专用pcC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化工多稳态柔性运行策略的绿氨系统容量配置优化
20
作者 周家辉 仝冰 +3 位作者 王海鸣 徐钢 张润之 张健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60,共11页
在“双碳”背景下,电制氨技术(renewable power to ammonia,RePtA)因能规模化消纳可再生能源与绿氢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RePtA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具有明显波动性,这对哈伯-博世合成氨工艺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对此,提出了一种合成... 在“双碳”背景下,电制氨技术(renewable power to ammonia,RePtA)因能规模化消纳可再生能源与绿氢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RePtA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具有明显波动性,这对哈伯-博世合成氨工艺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对此,提出了一种合成氨离散多稳态柔性运行策略,并使用PSO-MILP算法建立了一个协同化工运行调度的容量配置两阶段优化模型,基于内蒙古某在建示范项目,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柔性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能。研究表明:离散多稳态柔性策略相比传统稳态策略,经济性大幅度提高,年收益可增加6715万元;相比完全柔性策略,合成氨工艺的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生产负荷波动率降低了78.16%。该优化模型可以兼顾RePtA系统的投资经济性与运行安全性,其成果有望为实际生产运行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合成氨 容量配置 协同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