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ratum to: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1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692-692,共1页
Because of an unfortunate mistake by authors,the Project(5227010679)of Foundation item was wrong.The corrected Project is shown as follows:Project(52271073).
关键词 adhesion performance electroless plating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nickel based composite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2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17-3531,共15页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ve anodic oxide film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studied by several surface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nanograin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were embedded into the anodic oxide film with pores of 0.1−2μm.Ag nanoparticles provided a catalytic site for the deposition of Ni-B alloy,and the Ni crystal nucleus was first grown in horizontal mode and then in cylindrical mode.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increased by 1.37 V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reduce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due to the subsequent deposition of Ni-P alloy.The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saligning of these micro defect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layers and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of the Ni-P alloy in the outer layer.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nodic oxid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 Ag+activation active anodic oxidation film growth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LESS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S OF Ni-Ti-Re ON THE SURFACE OF DIAMOND
3
作者 Guorong Hu Yexiang Liu +3 位作者 Jianhong Yang Kaihua Yang Fenglin Tang Jihong J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The coating of Ni W P was deposited as base layer, and then the composite coating of Ni Ti(particles) Re(rare earth) was deposited subsequently on the surface of diamond using electroless plating by adding 2... The coating of Ni W P was deposited as base layer, and then the composite coating of Ni Ti(particles) Re(rare earth) was deposited subsequently on the surface of diamond using electroless plating by adding 2~3 μm Ti particles and trace rare earth salt to bath solution. Ti particles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diamond were found by SEM and formation of TiC was verified by X 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fter heat treatment of the coatings in vacuum at 900 ℃. The bi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coated diamond and the metal matrix was improved effectively in the diamond composite based on metal 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electroless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S Ti particles RARE ear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surface modified SiCp reinforced Al-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11
4
作者 LÜ Pin-hui WANG Xiao-feng +2 位作者 DONG Cui-ge PENG Chao-qun WANG Ri-c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567-2577,共11页
The effects of SiCp surface modifications(Cu coating,Ni coating and Ni/Cu coating)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C particles with C... The effects of SiCp surface modifications(Cu coating,Ni coating and Ni/Cu coating)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C particles with Cu,Ni and Cu/Ni,respectively,was carried out by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SiCp/Al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ed sintering followed by hot extr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C particles plays an effective role,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type of surface coating,an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become stronger in the following order:untreated SiCp<Ni(Cu)-coated SiCp<Ni/Cu-coated SiCp.The Ni/Cu-coated SiCp/Al composites exhibit the bes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with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σUTS)and fracture strain(εf)of 389 MPa and 6.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at of untreated-SiCp/Al composites,theσUTS andεf are enhanced by 19.3%and 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 composite surface modification electroless pl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terfacial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层状复合板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及组织性能研究
5
作者 何寒 芦毅 +1 位作者 康敬邦 杨建军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以搅拌针分别插入铝板和镁板两种方式制备了铝镁层状复合板,通过建立响应面模型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并对优化后的铝镁界面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搅拌针从镁板插入的方式制备的铝镁层状复合板组织及性能最...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以搅拌针分别插入铝板和镁板两种方式制备了铝镁层状复合板,通过建立响应面模型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并对优化后的铝镁界面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搅拌针从镁板插入的方式制备的铝镁层状复合板组织及性能最佳,铝镁界面组织结合良好,两种材料机械互锁效应显著且力学性能更加优异。铝镁界面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特征,镁侧晶粒较为均匀,再结晶程度低于母材,焊核区的晶粒在〈0001〉||ND方向上呈现出择优取向。而铝侧平均晶粒尺寸从前进侧到后退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热影响区和热机影响区附近存在较大变化,再结晶程度高于母材,从热影响区到焊核区晶粒取向逐渐偏向随机分布。试样断裂位置在铝侧前进侧热影响区和热机影响区附近,这与界面铝侧晶粒位于滑移的软取向、晶粒尺寸的不均匀性、加工硬化效果的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层状复合板 搅拌摩擦加工 工艺参数优化 微观组织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激光预置铜层钛钢接头成形与组织
6
作者 朱明 祁先刚 +1 位作者 张宗智 石玗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88,共10页
钛钢复合板在爆炸成形过程中会产生局部未熔合等缺陷,目前采用电弧焊修复时精度、质量与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难点集中在钢表面铜过渡层的高质量制备方面.为此提出采用半导体激光同轴送粉的方法精确成形铜过渡层,并在铜层表面TIG熔... 钛钢复合板在爆炸成形过程中会产生局部未熔合等缺陷,目前采用电弧焊修复时精度、质量与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难点集中在钢表面铜过渡层的高质量制备方面.为此提出采用半导体激光同轴送粉的方法精确成形铜过渡层,并在铜层表面TIG熔覆钛层实现复合板的局部修复,采用半导体激光熔覆试验系统,分析了激光功率、送粉速率、扫描速度对铜层熔覆成形参数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在铜层表面继续TIG熔覆钛层,工艺优化后得到了成形良好的Ti-Cu-Fe接头并对接头进行了微观组织测试与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半导体激光可以实现铜层熔覆厚度的精确控制,厚度范围为0.236~0.462 mm;从Cu-Fe接头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可以发现,通过铜层厚度的控制,上表面区域的Fe元素含量明显减小,有利于减少脆硬的Fe-Ti金属间化合物生成;TIG堆焊钛层后,接头主要以CuTi2金属间化合物为主,接头平均抗剪强度为194MPa,接头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创新点:(1)通过半导体激光熔覆可以在钢基材表面实现铜熔覆层成形的精确控制(2)激光熔覆的Cu层厚度能满足TIG堆焊钛层对熔深的要求,接头以CuTi2金属间化合物为主,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Cu过渡层 激光熔覆 同轴送粉 熔覆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铜石墨烯添加量对NiFe_(2)O_(4)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雪芹 钱映 张志刚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以化学镀铜石墨烯作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石墨烯增强NiFe_(2)O_(4)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镀铜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对该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气孔率、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镀铜石墨烯可以有效... 以化学镀铜石墨烯作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石墨烯增强NiFe_(2)O_(4)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镀铜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对该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气孔率、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镀铜石墨烯可以有效提高NiFe_(2)O_(4)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当镀铜石墨烯添加量为3%时,材料的气孔率获得最小值2.30%,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71.03 MPa,强度剩余率为95.01%;添加适合的石墨烯可以改善相界面的结合强度,进而提升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NiFe_(2)O_(4)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化学镀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复合双极板辊压预成型工艺
8
作者 张子聪 郑俊生 +3 位作者 姚东梅 孟晓敏 李成欣 明平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217,共8页
石墨复合双极板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在燃料电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石墨复合双极板模压成型方法存在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将石墨/树脂混合粉料通过辊压机轧制成预成型板,然后快速模压成型,以简化工... 石墨复合双极板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在燃料电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石墨复合双极板模压成型方法存在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将石墨/树脂混合粉料通过辊压机轧制成预成型板,然后快速模压成型,以简化工艺操作并提升效率的预成型工艺方案。并通过优化辊压参数和添加辅助黏结剂,解决了预成型板压实不足和结构缺陷等问题,提升了工艺的可靠性和材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温度的提升和辊距的减小均可以提升预成型板的压实密度,添加PTFE作为辅助黏结剂能够有效改善辊压过程中的缺陷,但过量添加会对导电性和气密性产生负面影响,其最优添加比例为5%(质量分数)。与传统的直接模压成型相比,通过该方案制备的双极板尽管面内电导率略有下降,但抗弯强度提高14.2%,制备周期缩短至原来的42.9%,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复合双极板 辊压 工艺参数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镀温度对CuO@rGO/TiO_(2)复合光催化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爱莲 吴奕楠 +3 位作者 杨翟平 仇兆忠 巴什科夫·奥·维 徐家文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9-77,119,共10页
目的克服粉体TiO_(2)光催化剂回收困难、易团聚、催化活性受限等问题,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复合微弧氧化层,然后继续进行化学镀与水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 目的克服粉体TiO_(2)光催化剂回收困难、易团聚、催化活性受限等问题,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复合微弧氧化层,然后继续进行化学镀与水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等对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表面元素价态等进行表征;将亚甲基蓝溶液作为降解目标,评价了试验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TC4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呈典型火山口形貌,加入rGO使微弧氧化膜层孔隙率增加,微孔尺寸缩小,rGO/TiO_(2)复合膜层经化学镀-水热处理在表面原位生长出垂直于膜层分布的纳米CuO。rGO的加入提高了微弧氧化TiO_(2)膜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而CuO@rGO/TiO_(2)复合光催化涂层降解率随施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施镀温度为40℃时复合光催化涂层具有最高的降解率,达83.45%。结论膜层多孔结构和纳米片修饰为光催化反应增加了表面活性位点增强了光吸收能力,促进了电荷分离与传输,CuO、rGO和TiO_(2)多相共存产生协同催化效应。此外,利用微弧氧化、化学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以金属基体为载体,回收简单易行,降低了TiO_(2)光催化剂的成本,使其在污水的降解处理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镀温度 CuO@rGO/TiO_(2)复合光催化涂层 微弧氧化 化学镀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装备零件化学镀镍首件鉴定应用与研究
10
作者 江琛 王正波 +3 位作者 吴晟 吴嘉栋 吕洪超 史春波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122,共6页
首件鉴定在装备质量控制中应用广泛。在生产条件变化情况下,通过对首件(批)产品进行鉴定,以确定生产条件能够保证产品满足设计要求,防止产品出现批次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某装备涉及化学镀镍的零件开展首件鉴定,对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镀镍... 首件鉴定在装备质量控制中应用广泛。在生产条件变化情况下,通过对首件(批)产品进行鉴定,以确定生产条件能够保证产品满足设计要求,防止产品出现批次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某装备涉及化学镀镍的零件开展首件鉴定,对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镀镍生产过程控制进行了分析;对首件鉴定的有效性与充分性进行了研究,对首件鉴定工作中检查不充分等常见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路,为装备质量稳定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化学镀镍 首件鉴定 质量控制 特殊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卫嘉莉 刘飞 +2 位作者 袁德勇 刘晓鹤 董帅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0-133,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20 kHz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制备MAO膜层,随后在MAO膜层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 目的探究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20 kHz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制备MAO膜层,随后在MAO膜层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MAO及MAO/Ni-P膜层的表面/截面微观形貌和对应的元素组成分布,通过形貌特征分析镀镍层的形核机制,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P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了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随着频率的增加,MAO膜层上的微孔尺寸逐渐减小,致密度增加,当电流脉冲频率为20 kHz时MAO膜层耐蚀性最好,其腐蚀电流密度为3.51×10^(−7)A/cm^(2)。在不同电流脉冲频率的MAO膜层上进行化学镀镍后,0.5 kHz的MAO/Ni-P膜层的形态最好,其Ni-P膜层厚度为18.5μm。随着MAO电流脉冲频率的升高,后续镀镍层的厚度逐渐降低,20 kHz的镀层厚度仅为8.2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0.5 kHz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好,腐蚀电流密度最低,比单一MAO膜层低1个数量级,为6.53×10^(−8)A/cm^(2)。结论MAO/Ni-P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整体高于MAO膜层。提高电流脉冲频率增强了MAO膜层的耐腐蚀性能,但不利于化学镀镍层的形成。0.5 kHz的MAO膜层耐蚀性较差,但其MAO/Ni-P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电流脉冲频率 化学镀镍 MAO/Ni-P复合膜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肖荣诗 魏佳硕 +1 位作者 崔梦雅 黄婷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5,共14页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柔性传感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激光加工作为一种无需掩膜的柔性制造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非接触式加工、制造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在多种电介质表面实现金属功能图案的直接制造,近年来发...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柔性传感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激光加工作为一种无需掩膜的柔性制造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非接触式加工、制造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在多种电介质表面实现金属功能图案的直接制造,近年来发展迅速。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技术路线,分别概述激光刻蚀、选择性激光烧结、脉冲激光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液相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辅助化学镀6种激光加工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及它们在电介质表面加工金属功能图案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相应的技术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金属功能图案 激光刻蚀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脉冲激光沉积(PLD) 激光诱导化学液相沉积(LCLD)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LCVD) 激光辅助化学镀(L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ufacture of Precious Metal Products: Advancement and Prospect
13
作者 MOROZOVA L. E YASTREBOV V. A VASEKIN V. V.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21-123,共3页
A survey about OJSC "SIC Supermetal'" as a processor of secondary precious metal raw materials and a manufacturer of precious metal products for technical purposes,has been presented.Brief information ha... A survey about OJSC "SIC Supermetal'" as a processor of secondary precious metal raw materials and a manufacturer of precious metal products for technical purposes,has been presented.Brief information has been given about the basic technologies and materials used in production,including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platinum alloys and laminar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ous metals non-affinage processing dispersion-strengthened materials laminar composites solid-stamped orifice plates glass-melting apparatuses and bushings catalyst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304/Q235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组织性能研究
14
作者 潘全喜 刘志远 +1 位作者 王晓燕 张德远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采用焊条电弧焊以及埋弧焊工艺对TP304/Q235复合钢板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力学性能和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钢板复层TP304焊缝和基层Q235焊缝的显微组织分别为奥氏体+铁素体(伴有魏氏组织)和铁... 采用焊条电弧焊以及埋弧焊工艺对TP304/Q235复合钢板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力学性能和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钢板复层TP304焊缝和基层Q235焊缝的显微组织分别为奥氏体+铁素体(伴有魏氏组织)和铁素体+珠光体。复层TP304母材侧合金元素Cr、Ni的质量分数低于复层焊缝侧,随着距离复层母材位置的增加,Cr、Ni的质量分数表现出了缓慢上升的趋向,整体呈阶梯状分布。复合板接头抗拉强度处于TP304母材和Q235母材之间,且断裂位置为母材处。复层TP304侧焊接接头和基层Q235侧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趋势相似,表现为热影响区和焊缝金属的硬度值高于母材,且峰值都出现在热影响区内,分别为265 HV左右和440 HV左右。综上所述,在本次试验研究条件下,所得到的TP304/Q235复合钢板组织性能优越,保证了接头质量,为不锈钢复合钢板在化工生产和石油管道等领域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板 焊接工艺 元素分布 显微硬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化学镀铜对放电等离子烧结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浪 陈猛 +4 位作者 谭东灿 苏玉琴 钟钢 邹爱华 李志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通过化学镀方法得到镀铜石墨烯粉末,再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镀铜石墨烯粉末与铝粉混合,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通过化学镀方法得到镀铜石墨烯粉末,再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镀铜石墨烯粉末与铝粉混合,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并与质量分数0.1%未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均在99%以上;铝和铜发生反应生成了中间相Al_(2)Cu,但未有Al_(4)C_(3)界面相生成;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均优于未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随着镀铜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磨损质量损失和摩擦因数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镀铜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2%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硬度为74.7 HV,磨损质量损失和摩擦因数均最小,分别为0.0023 g和0.259,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 化学镀铜 放电等离子烧结 Al_(2)Cu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镁/铝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誉 王栓强 +1 位作者 雷航宇 雷晨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3-55,61,共4页
以爆炸复合制备的镁/铝复合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退火处理工艺对复合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板的力学性能,采用奥林巴斯GX51型金相显微镜和JSM-6510A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板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 以爆炸复合制备的镁/铝复合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退火处理工艺对复合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板的力学性能,采用奥林巴斯GX51型金相显微镜和JSM-6510A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板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及硬度均降低,伸长率比原始试样的高。退火保温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镁/铝复合板材的抗拉强度越低、伸长率越高、塑性越好。复合板材断口形貌表明,退火处理后铝侧韧窝增多,镁侧断口处的微裂纹消失,出现少量韧窝。退火处理改变了镁、铝两侧结合界面处过渡层的断裂方式,铝侧附近的过渡层出现大量撕裂脊,以韧性为主间有少量脆性断裂;镁侧附近的过渡层出现大量的解理面伴有少量韧窝,以脆性断裂为主间有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板材 力学性能 退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硼镀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雅鑫 袁炜 +3 位作者 刘圆敬 黄雄 刘丹 单大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2-44,共13页
化学镀镍硼镀层是通过化学镀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基材表面沉积的一种镍硼合金层。对近20年化学镀以及镍硼镀层的文章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介绍了典型镍硼镀层的沉积过程和不同还原剂下的沉积原理,探讨了还原剂与硼含量对工艺和性能的影响。... 化学镀镍硼镀层是通过化学镀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基材表面沉积的一种镍硼合金层。对近20年化学镀以及镍硼镀层的文章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介绍了典型镍硼镀层的沉积过程和不同还原剂下的沉积原理,探讨了还原剂与硼含量对工艺和性能的影响。相比传统制备工艺,如今镍硼镀层的工艺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近些年来,通过对绿色环保的新型稳定剂和无稳定剂镀液体系的探索、加速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合理使用、等离子体氮化等后处理方法的应用、多层镀层与复合镀层以及三元合金镀层的深入探索,化学镀镍硼的工艺研究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也在原本对耐磨、耐腐蚀性能需求较高的传统领域之外,拓展出了电子工业、特种材料工业等新兴领域。目前,在化学镀镍的所有镀层中,镍硼镀层的硬度最高,除这些传统性能外,镍硼镀层还具有高反射率、低电阻率和优秀的磁性能。综述了化学镀镍硼镀层在基础理论研究、工艺研究、性能及应用研究3个方面的成果与进展,指出了未来镍硼镀层的再处理再循环工艺、工业化、原料成本等在环保、技术、经济方面可能遇到的一些机遇、挑战和有待改善之处,展望了未来镍硼镀层研究的关注重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镍硼合金 文献综述 工艺研究 性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钢冶金复合直缝焊管制造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针对钛和钢不能用常规熔化焊方法直接焊接的问题,钛-钢复合材料的焊接多采用钛与钢互不直接相熔的接头形式。但对于采用在线自动焊装置焊接的直缝焊管而言,常规的管道焊接装置和焊接工艺无法完成其对接接头的施焊。本文介绍了钛-钢爆炸... 针对钛和钢不能用常规熔化焊方法直接焊接的问题,钛-钢复合材料的焊接多采用钛与钢互不直接相熔的接头形式。但对于采用在线自动焊装置焊接的直缝焊管而言,常规的管道焊接装置和焊接工艺无法完成其对接接头的施焊。本文介绍了钛-钢爆炸复合板经JCO折弯制管工艺成型,通过钛盖板预制,采用内伸自动焊装置对盖板双纵向缝同时施焊,实现钛-钢冶金复合直缝焊管对接缝的自动焊接。采用该技术制造的复合管各项检验与试验数据优异,样管剪切强度达到267 MPa,耐压试验压力5 MPa,达到合格要求,且质量符合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可为钛-钢复合管制造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直缝焊管 自动焊接装置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电叶片拉挤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9
作者 卫立江 邱锐磊 +3 位作者 王乾武 谢博武 李铭志 冯威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1,共6页
随着风电叶片的大型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拉挤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上成功应用,这是风电叶片制造工艺几十年发展历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挤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与生产效率及更低的制造成本,在制造风电叶片主... 随着风电叶片的大型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拉挤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上成功应用,这是风电叶片制造工艺几十年发展历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挤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与生产效率及更低的制造成本,在制造风电叶片主承力梁帽时,拉挤工艺几乎完全取代了使用了20多年的真空灌注工艺。为了梳理风电领域拉挤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拉挤板用原材料、拉挤板力学性能、拉挤板缺陷检测技术以及拉挤板梁帽灌注工艺方面综述了风电领域拉挤复合材料的专利申请与研究进展,旨在为复合材料与叶片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挤工艺 拉挤板 复合材料 风电叶片 梁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TiO_2化学复合镀层 被引量:46
20
作者 黄新民 吴玉程 +1 位作者 谢跃勤 宋皖英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0-32,共3页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纳米TiO2粒子涂层的工艺过程和涂层性能。结果显示超声分散再加上表面活性剂可以使TiO2粒子得到充分分散。所获得的Ni–P–纳米TiO2粒子复合涂层和Ni–P合金涂层相比具有更高的硬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镀层热处理...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纳米TiO2粒子涂层的工艺过程和涂层性能。结果显示超声分散再加上表面活性剂可以使TiO2粒子得到充分分散。所获得的Ni–P–纳米TiO2粒子复合涂层和Ni–P合金涂层相比具有更高的硬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镀层热处理后,Ni–P–纳米TiO2粒子复合涂层的硬化峰值出现在500 左右。化学镀Ni–P合金涂层的硬化峰值在40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槽液配方 化学复合镀 镀覆工艺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