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0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ment of large-scale-regio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accuracy by transfer learning
1
作者 ZHANG Wen-gang LIU Song-lin +3 位作者 WANG Lu-qi SUN Wei-xin ZHANG Yan-mei NIE 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23-3837,共15页
Machine-learning methodologie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embraced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However,the considerable time and financial burdens of landslide inventories often result in persistent data scarci... Machine-learning methodologie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embraced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However,the considerable time and financial burdens of landslide inventories often result in persistent data scarcity,which frequently impedes the generation of accurate and informativ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this study compiled a nationwide dataset and developed a transfer learning-based model to evaluat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the Chongqing region specifically.Notably,the proposed model,calibrated with the warmup-cosine annealing(WCA)learning rate strategy,demonstrated remarkabl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particularly in scenarios marked by data limitations and when training data were normalized using parameters from the source region.This is evidenced by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values,which exhibi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f 51.00%,24.40%and 2.15%,respectively,compared to a deep learning model,in contexts where only 1%,5%and 10%of data from the target region were used for retraining.Simultaneously,there were reductions in loss of 16.12%,27.61%and 15.44%,respectively,in these in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limited cases transfer learn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chine learning normalization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source dom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arning企业应用之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明波 曲立 金春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67-71,共5页
在线学习(e-Learning)的企业应用在其出现的七八年间既经历过初期的繁荣,也经历了后来的萧条;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许多企业仍对在线学习持观望态度。从宏观层面论述在线学习产业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探讨全球经济状况... 在线学习(e-Learning)的企业应用在其出现的七八年间既经历过初期的繁荣,也经历了后来的萧条;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许多企业仍对在线学习持观望态度。从宏观层面论述在线学习产业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探讨全球经济状况与在线学习产业和市场的关系,再从微观层面分析在线学习的企业应用现状,并对在线学习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arning 在线学习 培训 非正式学习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驱动的e-Learning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蔚 姜强 +1 位作者 王朋娇 王丽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9,共6页
e-Learning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学习者特性、需求,适应性呈现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学习,有效促进学习目标达成。为实现e-Learning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该文采用基于知识推荐技术,同时基于本体技术创建学习者知识和知识资源,在... e-Learning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学习者特性、需求,适应性呈现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学习,有效促进学习目标达成。为实现e-Learning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该文采用基于知识推荐技术,同时基于本体技术创建学习者知识和知识资源,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实现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能够很好理解本体概念,愿意学习本体知识,同时认为本体驱动的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很有用,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增强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及优化学习过程。本文研究的意义:一是基于学习者特征讨论了合适的推荐技术;二是设计了学习者知识和学习资源的通用本体;三是为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设计了有效指导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个性化 E-learning 基于知识推荐 知识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情感交互功能的智能E-learning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晓萍 许允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3690-3693,共4页
分析了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问题。将模糊情感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构建了以Agent为核心的智能E-learning系统,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者情感识别;系统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构建在线学习评价系统,利用智能Agent及时捕捉学生在线学习... 分析了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问题。将模糊情感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构建了以Agent为核心的智能E-learning系统,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者情感识别;系统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构建在线学习评价系统,利用智能Agent及时捕捉学生在线学习时的情感信息和学习状态,并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状态和学习评价结果及时做出情绪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情感计算 智能AGENT 模糊数学 E-learning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E-learning管理研究
5
作者 孔羽尤 周文娟 《企业活力》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作为现代企业培训的主要方式,E-learning在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只有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企业E-learning的作用,让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功的同时... 作为现代企业培训的主要方式,E-learning在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只有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企业E-learning的作用,让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功的同时,实现共同的商业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米切尔评分法 E-learning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ained voting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5
6
作者 MIN Mengcan CHEN Xiaofang XIE Yongf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learning mechanism by researchers.However,its good performance is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hidden layer nodes.Wit...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learning mechanism by researchers.However,its good performance is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hidden layer nodes.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odes in the hidden layers,the computation cost is greatly increased.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ovel algorithm,named constrained voting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CV-ELM).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LM,the CV-ELM determines the input weight and bia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between-class samples.At the same time,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voting selection is introduced.The proposed method is evaluated on public benchmark datase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superior to the original ELM algorithm.Further,we apply the CV-ELM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uperheat degree(SD)state in the aluminum electrolysis industry,and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rate reaches87.4%,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existing state-of-the-ar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majority voting ensemble method sample based learning superheat degre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image 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efficient prediction of full-field stress maps in short fiber polymer composites 被引量:1
7
作者 S.Gupta T.Mukhopadhyay V.Kushvah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8-82,共25页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superior materials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of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to achieve enhanc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have eme...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superior materials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of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to achieve enhanc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have emerg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materials development with tailored mechanical properties.However,the complexity and heterogeneity of such composites make it considerably more challenging to have precise quantification of properties and attain an optimal design of structures through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In order to avoid the complex,cumbersome,and labor-intensiv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 approaches,a machine learning(ML)model is proposed here such that it takes the microstructural image as input with a different range of Young’s modulus of carbon fibers and neat epoxy,and obtains output as visualization of the stress component S11(principal stress in the x-direction).For obtaining the training data of the ML model,a short carbon fiberfilled specimen under quasi-static tension is modeled based on 2D Representative Area Element(RAE)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e composite is inclusive of short carbon fibers with an aspect ratio of 7.5that are infilled in the epoxy systems at various random orientations and positions generated using the Simple Sequential Inhibition(SSI)process.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pix2pix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model is robust enough to predict the stress fields in the composite for a given arrangement of short fibers filled in epoxy over the specified range of Young’s modulus with high accuracy.The CNN model achieves a correlation score of about 0.999 and L2 norm of less than 0.005 for a majority of the samples in the design spectrum,indicating excellent prediction capability.In this paper,we have focused on the stage-wise chro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NN model with optimized performance for predicting the full-field stress maps of th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specimens.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 robust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w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time and cost required to study and design new composite materials through the elimination of numerical inputs by direct microstructural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mechanics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Machine learning assisted stress prediction Microstructural image-based machine learning CNN based stres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matrix based indexing with color spectralhistogram for efficient image retrieval
8
作者 maruthamuthu ramasamy john sanjeev kumar athisayam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1122-1134,共13页
A novel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CBIR) algorithmusing relevant feedback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frameworkhas three major contributions: a novel feature descriptor calledcolor spectral histogram (CSH) to ... A novel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CBIR) algorithmusing relevant feedback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frameworkhas three major contributions: a novel feature descriptor calledcolor spectral histogram (CSH) to measure the similarity betweenimages; two-dimensional matrix based indexing approach proposedfor short-term learning (STL); and long-term learning (LTL).In general, image similarities are measured from feature representationwhich includes color quantization, texture, color, shapeand edges. However, CSH can describe the image feature onlywith the histogram. Typically the image retrieval process starts byfind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query image and the imagesin the database; the major computation involved here is that theselection of top ranking images requires a sorting algorithm to beemployed at least with the lower bound of O(n log n). A 2D matrixbased indexing of images can enormously reduce the searchtime in STL. The same structure is used for LTL with an aim toreduce the amount of log to be maintained. The performance of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approaches, the quantified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feature descriptor is more effectual than the existing feature descriptorsthat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CBIR. In terms of STL,the proposed 2D matrix based indexing minimizes the computationeffort for retrieving similar images and for LTL, the proposed algorithmtakes minimum log information than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CBIR) color spectralhistogram (CSH) short-term learning (STL) long-term learning(LTL) similarity meas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line Learning a Binary Classifier for Improving Google Image Search Results 被引量:1
9
作者 WAN Yu-Chai LIU Xia-Bi HAN Fei-Fei TONG Kun-Qi LIU Yu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99-1708,共10页
关键词 搜索结果 在线学习 二元分类 贝叶斯分类器 算法框架 训练数据 图片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rporating Prior Knowledge into Kernel Based Regression
10
作者 SUN Zhe ZHANG Zeng-Ke WANG Huan-Ga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5-1521,共7页
在一些,样品基于回归任务,观察样品是相当很少足够增进知识。作为结果,在样品和模型复杂性的数字之间的冲突出现,并且回归方法将面对窘境是否选择一个复杂模型。合并优先的知识是这窘境的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在这份报纸,一种优先... 在一些,样品基于回归任务,观察样品是相当很少足够增进知识。作为结果,在样品和模型复杂性的数字之间的冲突出现,并且回归方法将面对窘境是否选择一个复杂模型。合并优先的知识是这窘境的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在这份报纸,一种优先的知识被调查,把它合并到核的一个新奇方法基于回归计划被建议。建议优先的 knowledge based 核回归(PKBKR ) 方法包括二 subproblems:在函数空间代表优先的知识,并且联合这个代表和训练样品获得回归函数。为代表的步的一个贪婪算法和为加入步的加权的损失功能被建议。最后,实验被执行验证建议 PKBKR 方法,结果在那里证明建议方法能与适当模型复杂性完成相对高的回归性能,特别当样品的数字是小的或观察噪音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回归方程 机械学习 自动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提问:大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同学习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珊云 沈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8,共15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给传统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学生如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大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GAI,对学生与GAI的话语类型、提问水平、提...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给传统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学生如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大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GAI,对学生与GAI的话语类型、提问水平、提问策略以及自我报告进行编码分析,探究了大学课堂中学生如何与GAI进行协同学习。研究发现,在学生与GAI的对话中,学生是对话的发起主体,单个对话构成的对话单元居多,持续性的讨论较少。学生话语主要以初始提问、拓展提问和改述提问为主,评价和继续指令话语较少。同时学生提问的认知水平较低,以知识水平、理解水平提问为主,提问策略单一,较少使用角色提问、材料提问、方案提问等策略。在不同任务阶段、不同使用经验的学生与GAI的对话存在差异性,在任务后期人智之间展开更高频、更持续的互动对话,且提问认知水平更高、提问策略使用更熟练。使用GAI经验越丰富的学生产生更多的高认知水平对话。在呈现出不同话语特征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对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引入GAI整体上持积极态度但有所分化。学生普遍认为,GAI能够积极地辅助学习,具有回应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信息价值、处理多类任务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技术局限,引发对学生主体、学习评价和教育生态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提供提问训练、丰富提问场景、加强回答反思三个方面为进一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成性人工智能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对话 提问 项目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游戏的空间能力测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俊杰 石祝 沈科杰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空间能力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具有复杂性、多维度、内隐性的特点,使得利用计算机评价空间能力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准确、有效、大规模地测评空间能力,将使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方法探索学习者空间认知行为表现特征,并基于视频游戏环境研发空间能力隐形测评关键技术与工具。具体包括:1)构建空间能力内在表征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构建学习者空间能力行为表现模型;3)探索视频游戏影响空间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使用游戏引擎开发基于视频游戏的测评工具;4)使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框架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开发并部署能够推断和预测空间能力的测评算法;5)在实验室和真实课堂情境开展实证研究,验证测评工具有效性。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拓展和丰富空间能力相关理论,并为大规模数字化测评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游戏的测评 空间能力 多模态学习分析 游戏化学习 隐形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工程课程群贯通式实践教学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沛秦 伍江江 +2 位作者 李振 陈浩 熊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1,220,共6页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实践案例串联课程脉络,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上述策略,促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群 成果导向教育 自主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瑜 张其亮 王丽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2,共7页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深度学习理论指导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教学实施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案例生成、任务优化、逻辑验证与反馈迭代等智能支持。通过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主动性、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的适应性与创造力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该教学模式为工科教学智能化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项目式学习 人机协同 电气工程 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射反向学习机制的樽海鞘群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谦 翟豪 +2 位作者 潘家文 冯勇 李英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由于樽海鞘群算法(SSA)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算法收敛能力较差,为了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射反向学习的樽海鞘群算法rOSSA.算法根据折射反向学习在解空间中获得反向解,使搜索代理获得更多选择机会,增加算法找到更优... 由于樽海鞘群算法(SSA)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算法收敛能力较差,为了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射反向学习的樽海鞘群算法rOSSA.算法根据折射反向学习在解空间中获得反向解,使搜索代理获得更多选择机会,增加算法找到更优解的可能性.此外,在折射反向学习中引入概率扰动机制,通过概率扰动机制使搜索代理在迭代后期能够跳出局部最优,从而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最后,通过9个单峰、多峰、复合测试函数和一个工程计算问题将rOSSA与近年提出的一些主流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有效证明了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樽海鞘群算法 搜索性能 折射反向学习 概率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综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萱 吴志超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35,共22页
知识库问答旨在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用于模型推理,最终返回准确的答案.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研究成为焦点,涌现出许多新颖方法.从模型方法、数据集等不同方面对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 知识库问答旨在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用于模型推理,最终返回准确的答案.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研究成为焦点,涌现出许多新颖方法.从模型方法、数据集等不同方面对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研究进行梳理总结.首先对知识库问答的研究意义和相关定义进行介绍.然后按照模型执行过程从问句解析、信息检索、模型推理、答案生成这4个阶段阐述每个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典型解决方法,对每个阶段所使用到的共性网络模块进行总结.其次针对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方法的不可解释性进行分析梳理.此外,对不同特点的相关数据集和不同阶段的基线模型进行了分类介绍与总结.最后对基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库问答每个执行阶段以及该领域整体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库问答 信息检索 深度学习 大语言模型 阶段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循证赋能学习设计的系统模型与关键过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明娣 陈小涵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07,共8页
数智化时代,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的交互作用具有优化学习设计效果的潜力,数据循证得以支持并赋能学习设计变革。在此背景支持下,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之间究竟如何进行深度交互并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循证改进?针对该问题,研究分别从学习设计... 数智化时代,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的交互作用具有优化学习设计效果的潜力,数据循证得以支持并赋能学习设计变革。在此背景支持下,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之间究竟如何进行深度交互并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循证改进?针对该问题,研究分别从学习设计、学生发展以及教师成长三个视角探讨了数据循证赋能学习设计的多重价值,进而构建了数据循证赋能学习设计系统模型(Data-EDT),通过“证据系统”“学习设计系统”“智能技术系统”三重系统交互作用以展现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动态关系,并揭示了基于设计视角的落地关键过程:前期准备阶段为“教师与研究者协作共创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期实践阶段为“教师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设计实施过程”;后期反思阶段为“教师基于设计评估的自我深度反思过程”;终期生成阶段为“教师基于设计迭代的双重角色生成过程”,以此支持教师的循证学习设计实践,进而有效促进数智化时代的学习设计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学习分析 循证学习设计 系统模型 关键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云图数据多维特征融合的光伏功率预测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吐松江·卡日 吴现 +3 位作者 马小晶 雷柯松 余凯峰 司伟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94,共11页
针对传统光伏功率预测算法无法获取准确云层状态信息和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基云图与双流数据融合的光伏功率预测算法。首先,利用地基云图提供的精确云层状态信息,结合稠密光流法获取相邻帧图像间的时空特征与细节变化特征... 针对传统光伏功率预测算法无法获取准确云层状态信息和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基云图与双流数据融合的光伏功率预测算法。首先,利用地基云图提供的精确云层状态信息,结合稠密光流法获取相邻帧图像间的时空特征与细节变化特征。其次,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特征提取上的优势和残差网络在模型学习中抑制信息丢失上的优势,提升预测模型对光伏功率与图像数据间长期映射关系的学习能力。此外,引入注意力机制弥补模型训练过程中关键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地基云图与光流数据的加入为多云天气提供了更多时空特征。与基准模型相比,其晴天与多云情况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指标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指标分别降低了15.50%、11.65%、4.05%与5.15%,有助于充分利用云层运动状况来实现准确可靠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提升光伏电站调度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功率预测 地基云图 注意力机制 稠密光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策略的改进鹈鹕优化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智杰 赵铁柱 +3 位作者 李昌华 介军 石昊琦 杨辉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4-1197,1206,共15页
针对鹈鹕优化算法在寻优过程中存在的种群多样性降低、收敛速度下降、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融合多种策略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改进鹈鹕优化算法(improved pelic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OA)。首先,利用帐篷(tent)混沌映射和折射反... 针对鹈鹕优化算法在寻优过程中存在的种群多样性降低、收敛速度下降、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融合多种策略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改进鹈鹕优化算法(improved pelic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OA)。首先,利用帐篷(tent)混沌映射和折射反向学习策略初始化鹈鹕种群,在增加种群多样性的同时为算法寻优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然后,在鹈鹕逼近猎物阶段引入非线性惯性权重因子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引入樽海鞘群算法的领导者策略以协调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实验测试了单一改进策略的改进效果,并将IPOA与其他9种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各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和IPOA的优越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鹈鹕优化算法 帐篷混沌映射 折射反向学习 非线性惯性权重因子 樽海鞘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现实图景、逻辑理路与生态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国元 王佳怡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9,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潜能。为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技术应用于...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潜能。为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技术应用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效,指出其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丰富学生项目体验与发展学生高阶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揭示出技术功能与项目式学习目标的表层耦合、技术整合与项目式学习实施的生态断层以及教师在数字化项目式学习中的角色焦虑等现实困境。其次,从项目情境、项目脚手架、项目协作、项目评价四个方面厘清了从物理场域到虚实共生、从群体同步到精准适配、从线性层级到分布式网络、从主观判断到可视化分析的四重逻辑理路。最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了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别对应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理念、区域资源、数字化平台及实践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项目式学习 教学变革 技术整合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