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监测数据的PMF源解析数据输入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明芬 商莹 +4 位作者 王镜然 周强 陈欣 王颜红 柴美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2-2431,共10页
为探究数据输入量的变化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以上海某工业区的大气重金属高通量监测数据为例,按不同数据量将监测数据分别输入至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中,通过考察模型中Q理论值(Qtheo)与Q计算值(Qt... 为探究数据输入量的变化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以上海某工业区的大气重金属高通量监测数据为例,按不同数据量将监测数据分别输入至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中,通过考察模型中Q理论值(Qtheo)与Q计算值(Qtrue)的接近程度、源分类以及源贡献与研究区污染源分布特点的吻合情况,分析数据输入量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域大气重金属污染受工业生产主导(64.44%),其次是扬尘(19.60%)和交通运输(15.96%)。通过对数据量的考察,发现输入量为60~120时能够得出研究区域的污染源数量与贡献率,但考虑到测试成本、获取数据的时间,认为输入量为60~80时,也能得出合理的源解析结果。短期高通量的分钟级数据集,有益于PMF模型输出高精密度、高时效性的源解析结果,是解决应急污染监控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大气重金属污染物 高通量监测数据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数据输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海涛 朱心宇 施加春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通过对最近10年间(2012—2022年)国内外文献资料检索分析,对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在环境污染源解析中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通过对PMF模型在不同受体和研究对象的污染源解析中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该模型应用存在的缺陷... 通过对最近10年间(2012—2022年)国内外文献资料检索分析,对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在环境污染源解析中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通过对PMF模型在不同受体和研究对象的污染源解析中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该模型应用存在的缺陷及其未来应用前景展望,可为将来更精准的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当前,PMF模型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大气和土壤等介质中的颗粒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源解析,而国外则相对更多集中应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发现PMF模型获得的源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法(PCA)、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和Unmix等方法不同,主要区别是对不确定性参数采用了不同取值方法,其次是对原始数据中的不确定性的反映存在不同。综上所述,PMF模型已经在大气颗粒物、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等的应用中相对广泛,但其在其他环境介质中的除上述讨论污染物以外的源解析中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解析 受体模型 pmf模型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M-PMF模型的物品推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江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期1-4,8,共5页
为了克服传统协同过滤推荐技术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CTM-PMF模型的物品推荐方法。在PMF模型的基础上,引入CTM模型,将PMF模型良好的推荐品质和CTM模型优越的物品表示方法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新物品推荐;通过引入用户兴趣因子,解决了用... 为了克服传统协同过滤推荐技术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CTM-PMF模型的物品推荐方法。在PMF模型的基础上,引入CTM模型,将PMF模型良好的推荐品质和CTM模型优越的物品表示方法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新物品推荐;通过引入用户兴趣因子,解决了用户对已购买物品的兴趣变化问题。在自建的物品数据集上,利用提出的方法、PMF模型、G-PLSA模型和UBCF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物品推荐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主题模型(CTM) 概率矩阵分解(pmf)模型 用户兴趣因子 物品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PMF:距离敏感的旅游推荐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伟 韩林玉 +3 位作者 张佃磊 任鹏杰 马军 陈竹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414,共10页
虽然目前旅游者可以利用Web搜索引擎来选择旅游景点,但往往难以获得较好符合自身需要的旅游规划.而旅游推荐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一个好的旅游推荐模型应具有个性化并能考虑用户时间和费用的限制.调研表明,用户在选择旅游景点... 虽然目前旅游者可以利用Web搜索引擎来选择旅游景点,但往往难以获得较好符合自身需要的旅游规划.而旅游推荐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一个好的旅游推荐模型应具有个性化并能考虑用户时间和费用的限制.调研表明,用户在选择旅游景点时,目的地与用户常居地的距离常常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旅行距离往往可以间接地反映了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于是,在贝叶斯模型和概率矩阵分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旅行距离敏感的旅游推荐模型(geographical probabilistic matrix factorization,GeoPMF).主要思想是基于每个用户的旅游历史,推算出一个最偏好的旅游距离,并作为一种权重,添加到传统的基于概率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中.在携程网站的旅游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基准方法相比,GeoPMF的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可以降低近10%;与传统概率矩阵分解模型(PMF)相比,通过考虑距离因子,RMSE平均降幅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推荐 推荐系统 概率矩阵分解模型 距离敏感 Geopmf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市清城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来源解析和健康评价:基于PCA和PMF模型的对比 被引量:17
5
作者 宁文婧 谢先明 严丽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0-484,共15页
本研究在中国东南部一个典型的快速转型工业城区采集了122个土壤样品。我们采用富集因子(EF)、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和人体健康风险模型(HHR)多种分析方法对研究区9种重金属(As、Co... 本研究在中国东南部一个典型的快速转型工业城区采集了122个土壤样品。我们采用富集因子(EF)、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和人体健康风险模型(HHR)多种分析方法对研究区9种重金属(As、Co、Cr、Cu、Hg、Ni、Pb、Ti和Zn)的污染特征进行评估,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矩阵分解(PMF)模型和地统计学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u、Hg、Pb、Zn存在明显富集,但研究区整体处于清洁状态。由于PCA和PMF模型对重金属聚类分组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故分别将9种重金属元素划分为两个来源和3个来源,以便互相验证元素划分的准确性。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值得注意的是,Hg元素带来的生态风险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对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在该研究区中,成人和儿童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但是我们发现儿童比成人在面对重金属带来的健康风险时表现得更敏感,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来源解析 主成分分析(PCA) 正定矩阵模型(pmf)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一次连续臭氧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齐一谨 刘洋 +3 位作者 何敬 倪经纬 王玲玲 龚山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66-2477,共12页
为探究夏季臭氧(O_(3))连续污染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贡献,对郑州市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O_(3)污染形势及其前体物与气象的关系,探究O_(3)和VOCs的污染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关键活性组分,重点利用比值法和正... 为探究夏季臭氧(O_(3))连续污染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贡献,对郑州市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O_(3)污染形势及其前体物与气象的关系,探究O_(3)和VOCs的污染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关键活性组分,重点利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受体模型研究了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①郑州市6月O_(3)污染具有浓度高、连续时间长及污染天数多等特点,在强辐射、高温、低湿和风速较小等不利气象条件下,高浓度VOCs与NO_(2)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O_(3)持续生成及累积,导致O_(3)连续超标且高值频发。②郑州市VOCs浓度为(74.7±29.1)μg/m^(3),组分中以烷烃、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羟基消耗速率(LOH)分析显示,VOCs中关键活性组分呈烯烃>OVOCs>烷烃>芳香烃的特征,活性物种为异戊二烯、乙烯、丙醛、丙烯、2-己酮、1-己烯和异戊烷等。③郑州市VOCs光化学初始浓度为82.5μg/m^(3),较观测值高7.8μg/m^(3),且下午比上午VOCs的光化学反应消耗明显。④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溶剂涂料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是此次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7.0%、26.6%和26.0%,其中溶剂涂料使用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是对O_(3)生成贡献最大的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7.3%和22.2%。研究显示,郑州市6月O_(3)连续污染主要由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促使较高浓度VOCs和NO_(2)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O_(3)连续超标且高值频发,因此亟需重点加强VOCs中关键活性组分的污染源减排,尤其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溶剂涂料使用源的管控力度,从而缓解O_(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羟基消耗速率(LOH) 比值法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林博白县富硒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
7
作者 李兆谊 赵晗 +1 位作者 李伟 赵子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8,共10页
为推动地方绿色富Se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北部连片农耕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72件,农作物样品水稻100件、玉米30件和荔枝42件,利用统计学以及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壤中Se和重金属元素的... 为推动地方绿色富Se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北部连片农耕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72件,农作物样品水稻100件、玉米30件和荔枝42件,利用统计学以及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壤中Se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博白县表层土壤富Se率为42.08%,As、Cd、Cu、Hg、Pb和Zn超标率低,Cr和Ni不超标,土壤质量满足地方发展富Se农业的要求。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富Se土壤主要分布在径口镇、博白镇、亚山镇、顿谷镇和旺茂镇,土壤Se、As、Cr、Ni、Pb和Zn高值区与泥盆系东岗岭组和志留系连滩组地层分布一致,Cd、Cu、Ni、Pb和Zn在三滩镇明显富集。PMF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和重金属来源包括自然源(Se、Cr和Ni)、矿业源(Cd、Cu、Pb和Zn)、大气沉降来源(Hg)和农业源(As),各组来源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29.52%、34.87%、23.15和12.45%。研究区水稻、玉米和荔枝的富Se率分别为90.0%、76.67%和2.38%,但水稻Cd超标率达24%,矿业活动是区域土壤Cd的主要来源,同时土壤整体呈强酸性~酸性,Cd的生物有效性高,导致水稻Cd含量较高。应加强工矿企业废渣、废水、废气排放的监管,开展土壤酸化治理或喷施富含Se元素的叶面阻隔剂,推动博白县绿色富Se水稻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8
作者 张海涛 蒋斌斌 +4 位作者 张海琴 李鹏 吴敏 郝经纬 胡瑜恬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30,共13页
【目的】煤矿地下水库具有储存和净化矿井水的功能,深入理解水库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是大规模开发矿井水处理技术的重要前提。【方法】以神东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为对象,通过对水库进出水水样采集测试与分析,结合离子比值法、多... 【目的】煤矿地下水库具有储存和净化矿井水的功能,深入理解水库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是大规模开发矿井水处理技术的重要前提。【方法】以神东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为对象,通过对水库进出水水样采集测试与分析,结合离子比值法、多元统计分析(包括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和正矩阵分解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水库水体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组分来源。【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与水库进水水质相比,出水处水体的固体悬浮物(SS)、电导率(EC)、溶解性总固体(TDS)、Fe^(3+)、Mn^(2+)等重金属指标明显降低,且沿着水流方向上Na^(+)、Cl^(-)含量逐渐增加,Ca^(2+)、Mg^(2+)含量逐渐降低,水化学类型由进库的Cl·SO_(4)-Ca型向出库的Cl·SO_(4)-Na·Ca型和Cl·SO_(4)-Na型转变。(2)水库内垮落岩石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其矿物成分包括石英、正长石、钠长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石膏和黄铁矿等,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主要包括矿物溶解(即岩盐、硅酸盐和石膏溶解)、阳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以及混合作用。(3)水库水体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F1)、离子的吸附和沉淀作用(F2)、不同水源的混合作用(F3) 3种因子控制,三者对水库水体离子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7.2%、22.0%和20.8%。(4) F1对Na^(+)、K^(+)、Ca^(2+)、Cl^(-)、SO_(4)^(2-)和HCO_(3)^(-)质量浓度的贡献率依次为86.9%、78.8%、79.2%、79.7%、74.0%、74.8%;F2对Fe^(3+)和Mn^(2+)质量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83.9%和70.3%;F3对Mg^(2+)质量浓度的贡献率为84.9%。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煤矿地下水库水质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优化矿井水处理技术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来源解析 pmf模型 煤矿地下水库 大柳塔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分析与受体模型的岷江水质特征与流域污染源解析
9
作者 任兴念 陈斯恺 +3 位作者 郭珊珊 高东东 王春 张涵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0,共9页
基于岷江眉山段地表水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阐明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机制,并将此作为辅助信息来优化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中的污染源解析过程,为污染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 基于岷江眉山段地表水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阐明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机制,并将此作为辅助信息来优化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中的污染源解析过程,为污染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主,各水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性;土地利用指标对水质指标的影响方式和强度不同,耕地、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工业GDP表现为对水质不利的因素,林地和草地为对水质保护有利的因素;污染源贡献依次为企业点源污染排放(23.13%)>农业面源污染(18.71%)>季节因素(16.67%)>生活污水排放(15.56%)>城市面源污染(15.26%)>自然源(1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流域污染 pmf模型 冗余分析 源解析 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模型和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海尼 牛冰慧 +1 位作者 文俊浩 王喜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4-1627,1659,共5页
时间序列数据是一种数据属性随时间变化的高维数据类型,反映了用户兴趣的动态变化。基于时序数据的推荐系统利用用户的行为时间提高推荐的准确性,但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推荐任务。矩阵分解方法是处理高维数据集时常用的降维方法。为... 时间序列数据是一种数据属性随时间变化的高维数据类型,反映了用户兴趣的动态变化。基于时序数据的推荐系统利用用户的行为时间提高推荐的准确性,但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推荐任务。矩阵分解方法是处理高维数据集时常用的降维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时序模型和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基于该方法,首先利用矩阵分解提取原始时序数据的特征,然后通过时序模型挖掘特征的趋势,最后根据预测的特征得到预测结果并进行推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与已有的推荐算法相比,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准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两个指标上均有较好表现,且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推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算法 概率矩阵分解 时序行为 行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用户信任度与相似度的推荐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毅 叶卫根 +2 位作者 戴鑫 宋威 周贤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首先,对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网络进行重构,突出社交网络中被很多用户信任的用户地位.其次,引入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区分目标用户与其信任用户之间的兴趣偏好.最后,运用信任关系与相似度获取用户之...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首先,对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网络进行重构,突出社交网络中被很多用户信任的用户地位.其次,引入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区分目标用户与其信任用户之间的兴趣偏好.最后,运用信任关系与相似度获取用户之间的加权关系,从而得到融合用户信任度与相似度的推荐算法.实验采用Ciao数据集,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这两个推荐准确性指标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矩阵分解 推荐系统 用户相似度 信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贝叶斯概率模型的推荐算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付勇 高贤强 张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5-289,共5页
针对现有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预测精度与推荐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矩阵分解方法与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首先,将评分矩阵分解为两个非负矩阵,并对评分做归一化处理,使其具有概率语义;然后,采用变分推理法计算贝叶斯概... 针对现有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预测精度与推荐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矩阵分解方法与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首先,将评分矩阵分解为两个非负矩阵,并对评分做归一化处理,使其具有概率语义;然后,采用变分推理法计算贝叶斯概率模型实部后验的分布;最后,搜索相同偏好的用户分组并预测用户的偏好。此外,基于用户向量的稀疏性设计一种低计算复杂度、低存储成本的推荐结果决策算法。基于3组公开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的预测性能以及推荐系统的效果均优于其他预测算法与推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贝叶斯概率模型 变分推理 矩阵分解 评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源解析技术的合肥市环境空气PM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耿天召 朱余 +3 位作者 魏帧 童欢欢 唐晓菲 史国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0-838,共9页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源解析技术针对合肥市颗粒物来源进行研究。以化学质量平衡(chemical mass balance,CMB)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chemical mass balance-iteration,CMB-Iteration)模型为主解析一次排放源和二次源(包括硫酸盐、硝...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源解析技术针对合肥市颗粒物来源进行研究。以化学质量平衡(chemical mass balance,CMB)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chemical mass balance-iteration,CMB-Iteration)模型为主解析一次排放源和二次源(包括硫酸盐、硝酸盐、二次有机物等,简称“二次源”)对PM2.5的贡献,将排放源清单法和CMB模型结果相结合解析二次粒子前体物排放源的贡献,采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区域影响的贡献,按照行业排放清单,综合得到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及其他源类对PM2.5的贡献,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进行源类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全年PM2.5中主要组分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SO42-、NO3-、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NH4+、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Si、Ca、Al、Fe,SO42-占比最高(20.50%),碳组分(OC+EC)次之(19.59%),NO3-居于第3位(16.45%);采样期间PM2.5的全年本地各源类分担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燃煤尘(21.7%)、二次硫酸盐(18.0%)、二次硝酸盐(16.7%)、城市扬尘(16.6%)、其他(12.6%)、机动车尾气尘(11.0%)、建筑尘(2.3%)、钢铁尘(1.1%,此处仅为钢铁制造工艺排放的贡献)。PM2.5本地来源综合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尘占比为16.0%、工业生产(指工业锅炉与窑炉、生产工艺过程等排放)为31.0%、燃煤尘(指电厂燃煤、居民散烧等)为21.5%、扬尘(指裸露表面、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土壤风沙等排放)为18.9%、其他(指生物质燃烧、餐饮、农业生产等排放)为12.6%。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PM2.5中的二次源(指二次硫酸盐和二次硝酸盐)、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及地壳尘等4个因子占比达到了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CMB-Iteration)模型 正定矩阵因子法(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题信息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混合推荐算法 被引量:22
14
作者 田保军 刘爽 房建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01-1907,共7页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数据稀疏和推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狄利克雷分布(LDA)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概率矩阵分解推荐模型(LCPMF),该模型综合考虑项目评论文档的主题信息与深层语义信息。首先,分别使用LDA主题模型和文...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数据稀疏和推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狄利克雷分布(LDA)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概率矩阵分解推荐模型(LCPMF),该模型综合考虑项目评论文档的主题信息与深层语义信息。首先,分别使用LDA主题模型和文本CNN对项目评论文档建模;然后,获取项目评论文档的显著潜在低维主题信息及全局深层语义信息,从而捕获项目文档的多层次特征表示;最后,将得到的用户和多层次的项目特征融合到概率矩阵分解(PMF)模型中,产生预测评分进行推荐。在真实数据集Movielens 1M、Movielens 10M与Amazon上,将LCPMF与经典的PMF、协同深度学习(CDL)、卷积矩阵因子分解模型(ConvMF)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PMF、CDL、ConvMF模型,所提推荐模型LCPMF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在Movielens 1M数据集上分别降低了6.03%和5.38%、5.12%和4.03%、1.46%和2.00%,在Movielens 10M数据集上分别降低了5.35%和5.67%、2.50%和3.64%、1.75%和1.74%,在Amazon数据集上分别降低17.71%和23.63%、14.92%和17.47%、3.51%和4.87%,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推荐系统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算法 主题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概率矩阵分解 协同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序数据的矩阵分解?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晓宇 潘嵘 +3 位作者 李磊 梁冰 陈康 蔡文学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62-2277,共16页
研究一类特殊的矩阵分解问题:对由多个对象在一组连续时间点上产生的数据构成的矩阵R,寻求把它近似地分解为两个低秩矩阵U和V的乘积,即R?UT?V.有为数众多的时间序列分析问题都可归结为所研究问题的求解,如金融数据矩阵的因子分析、缺失... 研究一类特殊的矩阵分解问题:对由多个对象在一组连续时间点上产生的数据构成的矩阵R,寻求把它近似地分解为两个低秩矩阵U和V的乘积,即R?UT?V.有为数众多的时间序列分析问题都可归结为所研究问题的求解,如金融数据矩阵的因子分析、缺失交通流数据的估计等.提出了该问题的概率图模型,进而由此导出了其约束优化模型,最终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在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分解 时间序列数据 概率图模型 缺失估计 低秩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卷积概率矩阵分解的潜在群组推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海艳 董茂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53-1863,共11页
近年来,群组推荐由于其良好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已有的群组推荐方法大多都是根据分析用户对服务的评分矩阵直接将个体用户的推荐结果或个体用户偏好进行聚合,没有综合地考虑用户-群组-服务这三者间的联系,导致群组推荐效果欠... 近年来,群组推荐由于其良好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已有的群组推荐方法大多都是根据分析用户对服务的评分矩阵直接将个体用户的推荐结果或个体用户偏好进行聚合,没有综合地考虑用户-群组-服务这三者间的联系,导致群组推荐效果欠佳.受潜在因子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启发,结合评分矩阵、服务描述文档以及时间因素,共同分析用户-群组-服务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卷积概率矩阵分解的群组推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方法获取服务潜在特征模型的先验分布;然后,将状态空间模型与概率矩阵分解模型相结合,获得用户潜在偏好向量与服务特征向量;之后,对用户偏好向量运用聚类算法来发现潜在的群组;最终,对群组中的用户偏好采取均值策略融合成群组偏好向量,并与服务特征向量共同生成群组对服务的评分,实现群组推荐.通过在MovieLens数据集上与同类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所提方法的推荐有效性与精确性上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概率矩阵分解 状态空间模型 聚类算法 群组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动态标签优化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浙良 胡桂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针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网络个性化产品推荐服务中面临的覆盖率互斥、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动态标签和用户信任关系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算法首先通过构建用户集、标签集和物品集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建立用户动态偏好矩... 针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网络个性化产品推荐服务中面临的覆盖率互斥、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动态标签和用户信任关系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算法首先通过构建用户集、标签集和物品集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建立用户动态偏好矩阵,接着构建基于用户社会网络信息的用户信任关系矩阵,以通过用户信任反馈机制实时更新用户间的信任值,最后通过融合用户动态标签和用户信任关系构建新的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实现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优化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覆盖率互斥、信息不对称以及信任用户变窄问题对算法推荐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推荐 动态标签 信任关系 矩阵概率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德荣 蒋琳 +1 位作者 孙季韵婷 黄昕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02,共9页
为了解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成因,利用南京大学SORPES站点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0日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疫情前、中、后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针对臭氧(O 3)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 为了解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成因,利用南京大学SORPES站点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0日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疫情前、中、后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针对臭氧(O 3)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拉格朗日粒子输送与扩散模型(Lagrangian Particle Distribution Model,LPDM)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疫情封闭期间,南京市PM 2.5质量浓度较疫情前降低了40%~50%,组分中硝酸盐、有机物质量浓度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下降了34.0%和16.5%。臭氧体积浓度不降反升,城中区域增幅最显著站点可达50%左右。其气态前体物氮氧化物(NO x)及VOCs浓度变化呈相反态势,分别较疫情前降低28%、升高49.6%。模型及卫星遥感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南京市臭氧属于协同偏VOCs控制区。气团溯源结果显示,南京市受本地及周边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疫情封闭期间省外上海方向、省内苏州-无锡-镇江-南通方向的气团贡献增大。PMF解析了南京市本地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植物源、溶剂源、工业生产源以及油气挥发源,其中机动车源占比变幅最大,疫情封闭期间下降了15.1%,疫情后上升了4.3%。其次为油气挥发源、溶剂源,这两项污染源疫情封闭期间分别上升了11.2%、1.7%,疫情后则分别下降了4.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箱体模型(OBM)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武定县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浅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秦元礼 张富贵 +5 位作者 彭敏 张舜尧 马宏宏 唐瑞玲 赵智慧 成杭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50,共11页
为探明西南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及来源,选取云南省武定县优耕区为研究区,在分析1802件表层土壤和4条剖面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运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估重金属污染风险,利用地统计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正定矩阵分析探讨... 为探明西南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及来源,选取云南省武定县优耕区为研究区,在分析1802件表层土壤和4条剖面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运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估重金属污染风险,利用地统计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正定矩阵分析探讨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潜在来源。8种重金属与云南省背景值相差较小,其中Cr、Ni平均含量高于云南省背景值,是其背景值的1.75和1.14倍,As、Cu、Hg、Ni、Pb和Zn低于其背景值。8种重金属元素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异常区分布规律明显。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仅Cd存在轻微污染,其余元素均处于无污染水平,与以往认为西南地区是地质高背景区、土壤污染严重有较大出入,需要对西南重金属高背景区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和修订。研究区内8种重金属主要有3个污染源:矿业开采源、肥料和交通污染源和成土母质源。其中,As、Cu、Hg主要受迤纳厂铜矿开采的影响;Pb、Cd、Zn受刺竹箐铅锌矿床的开采、交通污染和肥料施用的共同影响;Cr、Ni受成土母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评价 pmf模型 武定县 云南省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受体模型的太原市大气降尘来源解析及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忠诚 谢宇琪 +7 位作者 张智杰 高岗栓 许博 田霄 徐晗 卫昱婷 史国良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77-2586,共10页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典型工业城市太原市开展了降尘采样和降尘化学组分分析.采样期间,太原市平均降尘量约为7.9t/(km^(2)·30d),并呈现在4~6月较高.在选取的8个监测区域中,清徐和巨轮的平均降尘量较高,分别为10.7t/(km^(...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典型工业城市太原市开展了降尘采样和降尘化学组分分析.采样期间,太原市平均降尘量约为7.9t/(km^(2)·30d),并呈现在4~6月较高.在选取的8个监测区域中,清徐和巨轮的平均降尘量较高,分别为10.7t/(km^(2)·30d)和10.6t/(km^(2)·30d).降尘化学组分质量中地壳元素(Ca、Si、Al)占比较高,巨轮和桃园监测区域的降尘中Fe元素的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区域.将降尘量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分别纳入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偏目标转换-正定矩阵分解(PTT-PMF)两种受体模型中对太原市降尘进行了定量来源解析.通过比较两种受体模型的拟合性能和解析的因子谱发现:PTT-PMF受体模型相较于PMF能够更好地区分出降尘中城市扬尘源和建筑尘源这两类相似的尘源.结果表明,太原市降尘主要有六种来源:城市扬尘源(PMF:35%,PTT-PMF:35%)、建筑尘源(PMF:29%,PTT-PMF:28%)、钢铁工业源(PMF:14%,PTT-PMF:14%)、燃煤源(PMF:13%,PTT-PMF:12%)、二次无机盐(PMF:5%,PTT-PMF: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PMF:4%,PTT-PMF:5%).两种受体模型得到的平均来源贡献结果相似,而建筑尘源和钢铁工业源的季节变化趋势则有一定的差异.粗粒径源类(城市扬尘源和建筑尘源)是太原市降尘的主要来源,两者对降尘的贡献率超过了60%,并在春季贡献率(4~6月)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受体模型 偏目标转换-正定矩阵分解模型(PTT-pmf) 来源解析 城市扬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