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icity price forecasting using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牛东晓 刘达 邢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316-320,共5页
A combined model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and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 was adopted to forecast electricity price in day-ahead electricity market. PCA was applied to mine the mai... A combined model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and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 was adopted to forecast electricity price in day-ahead electricity market. PCA was applied to mine the main influence on day-ahead price, avoiding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put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electricity price, such as the load of the forecasting hour, other history loads and prices, weather and temperature; then GRNN was employed to forecast electricity price according to the main information extracted by PCA. To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bined model, a case from PJM (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 day-ahead electricity market was evaluated. Compared to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and standard GRNN, the combined method reduces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about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ITY PRICE forecasting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重定量PCR荧光串扰校正
2
作者 王鹏 王振亚 +8 位作者 汪舜 张杰 张哲 杨天航 王弼陡 罗刚银 翁良飞 张翀宇 李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1157,共7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物的DNA或RNA进行检测。由于荧光光谱重叠和滤光片过滤带宽限制,检测时所获得的荧光数据通常会包含荧光通道之间的串扰,串扰的存在使PCR结果分析变得复杂,并可能影响最终的...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物的DNA或RNA进行检测。由于荧光光谱重叠和滤光片过滤带宽限制,检测时所获得的荧光数据通常会包含荧光通道之间的串扰,串扰的存在使PCR结果分析变得复杂,并可能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并确定通道间的补偿矩阵,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荧光串扰。目前荧光补偿矩阵大多通过迭代计算获得,还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从混合的多通道荧光数据中找到荧光补偿矩阵。为了快速获得荧光补偿矩阵,减小计算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中确定主成分的方式,基于搭建的测试平台进行单一染料实验,获得染料的荧光信号在各个检测通道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到荧光补偿矩阵。通过分析补偿矩阵,发现对于搭建的硬件系统,Cy5染料对Cy5.5通道串扰较大,串扰比例为8.76%,同时Cy5.5染料对Cy5通道串扰影响也相对较大,比例约为6.2%;其次是ROX染料对HEX通道串扰,比例约为2.68%;HEX染料对FAM通道串扰,比例约为1.58%;FAM染料对HEX通道串扰相对较小,比例约为0.25%,其余通道无明显串扰,与荧光光谱反映的结果一致。采用得到的荧光补偿矩阵对单一染料实验得到的原始荧光数据进行处理,有效去除了非目标通道的荧光串扰,实现了荧光通道数据的解耦,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设计了染料颜色分辨实验,将不同浓度的多种染料进行组合测试,并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将得到的数据进行荧光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荧光通道各自的线性相关性较高,五个荧光通道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光谱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多重荧光检测 荧光串扰 荧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t sensor design for hydrodesulfurization process using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based on WT and PCA 被引量:2
3
作者 Saeid Shokri Mohammad Taghi Sadeghi +1 位作者 Mahdi Ahmadi Marvast Shankar Narasim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11-521,共11页
A novel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reliable data driven soft senso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ulfur content in hydrodesulfurization(HDS) process was proposed. Therefor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using support ... A novel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reliable data driven soft senso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ulfur content in hydrodesulfurization(HDS) process was proposed. Therefor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using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WT)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as used.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HDS setup were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tegrated WT-PCA with SVR model was able to increas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VR mode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delivers the best satisfactory predicting performance(EAARE=0.058 and R2=0.97) in comparison with SVR.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more reliable and more precise than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 SVR and PCA-S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sensor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velet transform hydrodesulfurization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回归和堆叠模型的花生产量预测
4
作者 漆海霞 黄荟良 +2 位作者 罗锡文 黄世淳 胡炼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4,共10页
为科学管理农业活动并提升花生产量预测精度,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一模型、难以捕捉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以及传统趋势分解方法(如移动平均法、高通滤波法)对长期趋势拟合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以广东省粤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 为科学管理农业活动并提升花生产量预测精度,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一模型、难以捕捉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以及传统趋势分解方法(如移动平均法、高通滤波法)对长期趋势拟合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以广东省粤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与堆叠模型的花生产量预测模型。基于2000—2023年粤西南16个地区的气象数据(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相对湿度5种气象因子)及产量数据,首先采用多项式回归拟合趋势产量,表征科技进步与农业水平对产量的长期影响;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归一化后的气象数据降维,消除冗余并提取累计贡献率达90%的前12个主成分变量;最后,构建堆叠模型,以K最近邻、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回归为基学习器,Lasso回归为元学习器,结合交叉验证策略集成多算法优势,解析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多项式回归与堆叠模型的花生产量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09%,均方根误差为78.55 kg/hm^(2),决定系数R^(2)达0.96,较多项式回归与单一机器学习方法组合相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0.22~0.68个百分点;采用花生生育期内不同月份的气象数据构建的产量预测试验显示,花生产量最早可以在营养生长期进行准确预测,预测时间可以提前至收获前2个月;在2020—2023年验证中,该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值为4.62%,表明其在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性。该研究提出的模型通过融合趋势与气象动态影响,兼具高精度与提前预测能力,对于构建其他作物产量预测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多项式回归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花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 模型输入优化的水质污染因子识别分析
5
作者 陈向阳 黄国情 +1 位作者 雷少华 肖巍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岭回归(RR)和套索回归(LR)。结果表明:APCS-RR模型在处理高度相关的水质数据方面表现优异,有利于精准识别和量化不同季节的污染因子贡献;长江南通段水质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呈现显著差异,枯水期以无机盐类和矿物质污染为主,丰水期则以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为主导;加强工业排放管控、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实施分季节的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等,可有效应对水质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挑战。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质与水环境管理策略奠定数据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精确识别水质污染因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污染因子识别 多模型回归 绝对主成分 长江南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年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肖海 朱鸿宇 +5 位作者 张伦 刘德玉 向瑞 洪焕 杨悦舒 夏振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PLS-PM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Dc随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高程的增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程为165~170m时达到最小;Dc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CR分析表明对Dc负向贡献度依次为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调节次级因子(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关键因子MWD施加间接影响,进一步作用于Dc,MWD在路径中起到核心的中介作用,是Dc的核心影响因子.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三峡水库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三峡水库消落带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直立株型种质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梦莹 张玉 +5 位作者 张嘉豪 陈建省 张卫东 孟庆福 马玉华 鄢照新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9,共11页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同亲本来源的直立株型小麦品系为材料,在高密度(3.30×10^(6)株·hm^(-2))、超高密度(4.50×10^(6)株·hm^(-2))下种植,调查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计算性状耐密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转化,计算综合耐密评价值(D值);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适合的耐密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当高密条件下,直立株型小麦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3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85.24%,依据D值聚类分析可将15个材料分为极强、强、中度和弱耐密型小麦;其中6个性状,包括鲜重(X_(7))、千粒重(X_(4))、倒伏程度(X_(9))、单位面积穗数(X_(2))、株高(X_(5))和机械强度(X_(8)),可作为小麦直立株型品系的耐密性鉴定的核心指标,耐密性评估数学模型为D=4.330X_(7)+8.838X_(4)-0.325X_(9)+0.463X_(2)+4.501X_(5)+2.092X_(8)-18.499,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密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回潮工序中烟叶含水率的高光谱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燕玲 赵明霞 +2 位作者 李自娟 邢鸿雁 陈娇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7,172,共7页
加料回潮是烟叶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中烟叶含水率的波动偏差直接影响后续卷包机械能否顺利入料加工,故在线精准控制回潮工序中烟叶的含水率至关重要。在线采集162个加料回潮工序中的烟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并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 加料回潮是烟叶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中烟叶含水率的波动偏差直接影响后续卷包机械能否顺利入料加工,故在线精准控制回潮工序中烟叶的含水率至关重要。在线采集162个加料回潮工序中的烟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并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SC)、移动平均(Moving-average)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杠杆值法剔除数据集中的奇异值(Novelty),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创建加料回潮工序中烟叶含水率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Moving-average方法预处理的PCA-高杠杆值-PLSR模型最优,其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0.999,均方根误差RMSEC=0.003,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_(p)^(2)=0.999,RMSEP=0.003。研究结论:可以实现烟叶智能监控和快速无损分析,为开发实时检测装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加料回潮 高光谱 主成分分析 杠杆值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苦荞种质资源耐荫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鲜 赵少迪 +5 位作者 胡传伟 吴晓梅 王秋宝 刘月贤 田洪岭 张丽君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2,I0001-I0004,共14页
为建立耐荫性评价模型以筛选苦荞耐荫种质资源,以60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遮荫和自然光两种处理,测定株高等9个形态结构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6个生理指标,计算各指标的耐荫系数。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苦... 为建立耐荫性评价模型以筛选苦荞耐荫种质资源,以60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遮荫和自然光两种处理,测定株高等9个形态结构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6个生理指标,计算各指标的耐荫系数。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苦荞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耐荫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15个指标的耐荫系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87%~85.84%,除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外,其他各单项指标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个指标的耐荫系数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307%。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计算6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值(D),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将种质资源分为耐荫型、中度耐荫型和敏感型3类。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D=-0.176+0.115X_(1)+0.313X_(5)+0.140X_(6)+0.057X_(7)+0.176X_(10)-0.015X_(13),筛选出株高、主茎粗第五节、主茎粗第八节、单株粒数、始花期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POD活性共6个耐荫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苦荞耐荫抗倒伏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耐荫性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4种主要有机酸检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张云霞 余佶 +3 位作者 李运通 余冰 靳喜庆 姚茂君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7个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的4种主要有机酸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划分样本,结合归一化(Normalization)、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平滑等预处理策略...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7个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的4种主要有机酸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划分样本,结合归一化(Normalization)、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平滑等预处理策略,通过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并评估主成分数和波段选择对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PCR模型对4种主要有机酸(乙酸、正丁酸、正戊酸、正己酸)的预测相关系数均高于0.9,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PLSR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均高于0.8,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PCR和PLSR建模方法可有效实现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4种有机酸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回归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的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吕晶 樊世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4,共5页
区域物流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物流的研究,利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构建了影响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经回归分析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布局、物资需求流通的加... 区域物流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物流的研究,利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构建了影响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经回归分析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布局、物资需求流通的加速、物流基础设施的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及时跟进对区域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布局、物资流通的加速、公路设施的完善、邮政服务水平的提升,更是对区域物流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主成分回归 pcr 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陵城区冬小麦关键物候期预测
12
作者 宫翱 张艳 柳平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探究环境变化对冬小麦物候期的影响,构建冬小麦关键物候期预测模型。选取温度、光照时数、降雨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研究,通过散点图阵、正态分布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数据的特点。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但受数据量较少... 为探究环境变化对冬小麦物候期的影响,构建冬小麦关键物候期预测模型。选取温度、光照时数、降雨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研究,通过散点图阵、正态分布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数据的特点。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但受数据量较少以及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影响,导致部分系数参数估计结果未通过检验等问题。因此,使用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数据的多重共线性,并选取5种模型进行对比预测。通过对比5种模型预测结果,选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来构建物候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各个物候期预测模型验证结果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决定系数均大于90%,预测结果良好。预测模型不仅探究环境因子对物候期的影响,还为农业生产优化、资源调配和风险管理、农业气候适宜性研究以及科学研究与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物候期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牛的体型外貌调查及其体尺、体重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赵树生 和世春 +5 位作者 吴东旺 刘艺端 王莉兴 亐开兴 李清 毛华明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0,共6页
研究选取77头滇中牛(47头公牛、30头母牛)进行了外貌调查,并对其中50头(20头公牛、30头母牛)进行体尺及体重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公牛体重与鬐甲高、十字部高、胸围、腹围、管围、尻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 研究选取77头滇中牛(47头公牛、30头母牛)进行了外貌调查,并对其中50头(20头公牛、30头母牛)进行体尺及体重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公牛体重与鬐甲高、十字部高、胸围、腹围、管围、尻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斜长、胸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十字部高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40;母牛体重与11项体尺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腹围,为0.90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反映了滇中牛整体结构发育状况;公牛的第二主成分反映了滇中牛公牛躯体发育情况,母牛的第二主成分反映了母牛后躯的发育状况;公牛的第三、四主成分,反映了公牛后躯发育状况,母牛的第三、四主成分则反映躯体发育、细致均匀程度。根据构建的回归分析方程,公牛体尺体重最优回归方程为:体重=-1137.568+7.246×十字部高+2.612×胸围+13.560×管围(R2=0.893);母牛的最优回归方程为:体重=-522.86+1.734×腹围+1.905×胸围+13.602×管围(R2=0.898)。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反映了滇中牛体型特征,试验构建的回归方程可以作为体尺指标评估体重,为滇中牛选育培养和畜禽资源保护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牛 体型外貌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
14
作者 吴升泽 吴田 +3 位作者 陈龙 邱中华 普子恒 吴凤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8,共7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近红外检测获得4类不同腐蚀状态输电线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然后,对比分析获得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潜在投影图(LPG)选择了最佳建模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近红外检测获得4类不同腐蚀状态输电线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然后,对比分析获得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潜在投影图(LPG)选择了最佳建模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数据和鹈鹕优化算法(POA)优化参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的腐蚀状态分类识别模型;最后,采用能谱分析数据验证模型对腐蚀状态识别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处理和Savitzky-Golay平滑预处理可以达到99.16%的最大方差解释率,通过LPG筛选出了10个最佳波长,结合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与最佳波长并利用PCA得到4类样本的可视化聚类结果,将PCA二维得分数据输入POA-SVR分类模型,得到最终分类准确率高达9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钢芯 腐蚀 原位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PCA) 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套主成分回归模型的长江源区径流重建
15
作者 姜晓萱 王文卓 +2 位作者 袁喆 霍军军 周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10,共9页
基于嵌套主成分回归模型,重建了长江源区公元1433—2002年的天然年径流序列,探讨了其历史变化特征与干湿事件演变及周期性波动。利用树轮数据及径流观测数据,结合模型评估指标(CRSQ、VRSQ、RE、CE),证明了该模型的重建精确性。研究结果... 基于嵌套主成分回归模型,重建了长江源区公元1433—2002年的天然年径流序列,探讨了其历史变化特征与干湿事件演变及周期性波动。利用树轮数据及径流观测数据,结合模型评估指标(CRSQ、VRSQ、RE、CE),证明了该模型的重建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570 a中,长江源区年径流量整体呈显著波动,识别出6个湿润期与9个干旱期,其中1451—1510年和1596—1645年是最长的湿润期,1848—1903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期。重建时期的干旱与长江流域青藏高原等地区的干旱时期较为吻合,表明长江源区重建径流变化能够反映大尺度的气候波动。此外,长江源区重建径流序列存在4~8、16~32、50~100、100~200 a的显著周期性波动,可能受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东亚夏季风(EASM)变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及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共同驱动,也反映了全球气候长期变化及青藏高原冰川与积雪消融趋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重建 树木年轮 嵌套主成分回归模型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16
作者 李昆倍 王梓蓓 +5 位作者 赵树生 戴思凡 孙丽琼 和世春 李清 毛华明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滇东南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选取31头成年滇东南水牛公牛,对其外貌特征进行记录,体尺、体重进行测量,并建立体重的逐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滇东南水牛公牛体重与鬐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 试验旨在研究滇东南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选取31头成年滇东南水牛公牛,对其外貌特征进行记录,体尺、体重进行测量,并建立体重的逐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滇东南水牛公牛体重与鬐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胸宽、坐骨端宽、胸深、尻长、坐骨结节高、腰角宽、蹄踵深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尻角度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胸围的相关系数最大(0.951)。根据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为体型外貌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尻角度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最优回归方程:体重=-830.501+1.733×胸围+7.260×尻长+6.124×坐骨端宽+4.195×腰角宽+1.420×腹围。研究表明,滇东南水牛公牛的体重和尻角度变异幅度较大,选育潜力最佳。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筛选滇东南水牛公牛的关键体尺指标,为建立保种场之后的选育工作以及滇东南水牛后期与引入水牛品种的杂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水牛 体型外貌 体尺指标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浮选尾煤灰分检测
17
作者 刘航涛 吕振福 +3 位作者 丁国峰 李作敏 张博冉 周脉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征对尾煤图像进行描述;通过相关性矩阵研究图像特征与尾煤灰分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降低原始特征维数,以不同主成分个数作为输入,尾煤灰分作为输出,构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尾煤灰分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高了尾煤灰分预测模型精度,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尾煤特征,并且模型性能优于以单一类型特征作为输入的模型,此方法可为浮选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煤灰分 颜色共生矩阵 特征融合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天宇 徐从超 +6 位作者 张钦 张姝琪 石博文 刘荻 阳沂洪 陈男 李瑞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1128,共10页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不可或缺的供水区域,开展其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9—2022年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SOM聚类分析、线性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不可或缺的供水区域,开展其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9—2022年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SOM聚类分析、线性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潮白河流域地下水位年内动态变化,年际变化趋势。此外,基于降雨量、开采量和用水量等数据,探究了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27眼监测井地下水位动态呈强波动性、中波动性和弱波动性三类,年内水位变化分别为4.2、3.2和1.5 m。2019—2022年,地下水位年均变化范围为0.0258~0.597 m。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两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特征值分别为6.21和1.59,累积贡献率为89.2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其中生活用水、环境用水、南水北调补水和生态补水是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流域 地下水位动态 SOM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BF-SVM预测模型在财政数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喆 王有力 +1 位作者 孙雯雯 吕巍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通过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将主成分回归的线性预测结果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结果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解决了预测方式单一的问题.将新预测模型应用于财政数据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主成分回归和径向... 通过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将主成分回归的线性预测结果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结果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解决了预测方式单一的问题.将新预测模型应用于财政数据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主成分回归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该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径向基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耐盐性综合评价及耐盐指标筛选
20
作者 吴瑶瑶 贺金萍 +7 位作者 薛承康 廖朝霞 潘志远 吴昊 惠林冲 孙健 李宗芸 刘敬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8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和利用甘薯种质资源中的耐盐种质资源,筛选耐盐性较强的甘薯品种,为耐盐甘薯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优质亲本材料。[方法]选用30个不同地区选育的甘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择正常地块(含...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和利用甘薯种质资源中的耐盐种质资源,筛选耐盐性较强的甘薯品种,为耐盐甘薯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优质亲本材料。[方法]选用30个不同地区选育的甘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择正常地块(含盐量0.1%,pH8.4)和盐碱地块(含盐量0.5%,pH8.4)种植,调查并分析甘薯块根分化建成时期叶片光合参数和收获期块根产量和品质相关的12个指标,计算各指标耐盐系数,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全生育期耐盐能力。[结果]在盐胁迫下,甘薯产量相关指标、块根钠离子(Na^(+))累积量、地上部Na^(+)含量和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而块根淀粉含量和干物率的变异系数较小(<10%)。基于耐盐系数的主成分分析,将12个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后可解释85.3%的表型变异,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依据D值的系统聚类结果,将30个甘薯品种分为4类(Ⅰ→Ⅳ,耐盐性降低):Ⅰ类包括3个品种,Ⅱ类包括11个品种,Ⅲ类包括10个品种,Ⅳ类包括6个品种。大部分品种分类与耐盐系数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合部分甘薯自身的品种属性(丰产性)能弥补盐胁迫带来产量降低的部分损失,将30个供试甘薯品种分为3类,分别是8个耐盐型、18个中间型和4个不耐盐型。相关性分析发现,除干物率、块根Na^(+)含量和地上部Na^(+)含量外,其余9个指标的耐盐系数与D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甘薯耐盐性评价方程预测供试品种的耐盐型,预测值(D′)与D值基本一致。[结论]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单株鲜薯重、单株薯干重、鲜薯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块根Na^(+)累积量等指标可作为甘薯全生育期耐盐能力评价的指标;‘漯薯15号’‘苏薯28’‘徐薯37’‘郑红23号’‘郑红22’‘徐薯48’‘齐徐37’和‘万薯18号’为耐盐型甘薯品种。耐盐型品种各性状表现好于中间型和不耐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耐盐能力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