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袁创 查旭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 孟德尔随机化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加,其工具变量法的思想能够避免许多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的混杂因素,且研究方法便捷、成本低,在医学因果研究中具有先天优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疾病,具有遗传相关性,同时与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但其诊断具有迟滞性,目前仍缺乏大量推论因果关系的有力研究。本文就孟德尔随机化在POAG疾病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OAG的因果关系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全身疾病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POAG机制及早期预测:基于HIF-1α、TGF-β2交互的研究
2
作者 刘家敏 王大萍 刘建华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交互影响高度近视(HM)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65例(421眼)HM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行全面眼科...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交互影响高度近视(HM)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65例(421眼)HM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行全面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总Bruch膜开口-盘沿最小宽度(BMO)参数,Humphrey视野仪测量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值。随访1年(失访2例),根据是否发生POAG分为发生组(51例82眼)、未发生组(212例337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屈光度、VFI、视野MD、视盘水平径、视盘垂直径、椭圆指数、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总BMO]及泪液HIF-1α、TGF-β2,绘制泪液HIF-1α、TGF-β2预测HM并发POA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最佳截断值,采用交互作用分析泪液HIF-1α、TGF-β2及交互影响HM并发POAG的作用,采用Pearson法分析泪液HIF-1α、TGF-β2与HM患者视盘结构相关性,并采用ROC分析HIF-1α、TGF-β2联合预测POAG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的VFI、总BMO均低于未发生组,视野MD、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及泪液HIF-1α、TGF-β2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泪液HIF-1α、TGF-β2两者交互为超相乘模型,对HM并发POAG的影响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泪液HIF-1α、TGF-β2与HM患者VFI、总BMO均呈负相关,与视野MD、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泪液HIF-1α联合TGF-β2预测HM并发POA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0.896~0.949),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价值。结论HIF-1α、TGF-β2在HM并发POAG患者泪液中表达上调,且在POAG发生过程中呈正向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对POAG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POAG的辅助预测因子,并可指导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转化生长因子-Β2 交互作用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LIND RANDOMIZED CROSS -OVER TRIAL COMPARING BETAXOLOL WITH TIMOLOL IN OPEN-ANGLE GLAUCOMA AND OCULAR HYPERTENSION
3
作者 H.Moham-mad-Rabie J.Rajavi M.Rahmati-kamel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1,共1页
Purpose: To compar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betaxolol and timoloi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or ocular hypertension.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early primary o... Purpose: To compar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betaxolol and timoloi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or ocular hypertension.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early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or ocular hypertension were included.Each patient received 0.5% timoloi and 0.5% betaxolol twice daily for four weeks in two phases. Between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re was four weeks wash out period. At the end of study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drugs on intraocular pressur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pulse rate,basic tear secretion and ocular symptoms were evalu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using wilcoxon and chi-squar test.RESULTS:Th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fourteen patients with baseline IOP of 26.7 ±1.5 mmHg.After four weeks treatmem,timoiol and betax-olol reduced IOP by 7.8±1.2mmHg or 29% and 6.1±1.3mmHg or 23%, respectively (P<0.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01).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s reduced with betaxolol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眼内高压 倍他洛尔 噻吗洛尔 疗效 比较研究 盲法随机交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03-1407,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全球近视患病率日益上升,引发了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近视易合并其他严重的眼科疾病,尤其是高度近视(HM)患者,常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屈光状态正常的人群。当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全球近视患病率日益上升,引发了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近视易合并其他严重的眼科疾病,尤其是高度近视(HM)患者,常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屈光状态正常的人群。当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存时,病情变得尤其复杂。近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集中关注患者的眼底改变特征。从高度近视人群中早期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这是对两种疾病深入了解并进行有效防治的关键。文章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高度近视 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筛板 视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眼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崔宏宇 郭黎霞 +9 位作者 吕爱国 张志宏 路平 张新 杨艳萍 季红英 曹志刚 王立芳 胡建华 范肃洁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4例(25只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用Phaco+IO...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4例(25只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用Phaco+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情况,术前及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PAS范围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视力较术前21例(22只眼)BCVA提高,3例(3只眼)BCVA无变化;术中10只眼发生前房出血,术后6只眼发生短暂性前房出血,15只眼发生前房渗出,8只眼发生角膜水肿。结论Phaco+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眼压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6
作者 陈丽娜 靳琳 孙露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晚期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其中26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A组),27眼行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使用降眼压药水数量。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k, 1、3、6 mo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17)。两组前房出血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BCVA(LogMAR)比较无差异(A组:1.29±1.19,B组:0.78±1.01,P=0.098),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无差异[A组:0 (0, 2.75)种,B组:0 (0, 1)种,P=0.209]。术后6 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Z=0.448,P=0.654)。结论: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 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儿科常见眼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彭彩霞 罗悦隽 王丹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4-137,共4页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对复杂虹膜-睫状复合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一种非侵入性超声技术,尤其适用于角膜混浊及其他屈光介质不清的眼前段疾病。UBM成像现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而在儿科人群中,因绝大部分眼前节疾病伴有角膜混浊,且无法提供...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对复杂虹膜-睫状复合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一种非侵入性超声技术,尤其适用于角膜混浊及其他屈光介质不清的眼前段疾病。UBM成像现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而在儿科人群中,因绝大部分眼前节疾病伴有角膜混浊,且无法提供详细病史,检查依存性差,因此UBM在小儿眼科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UBM在儿科常见眼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葡萄膜炎 先天性白内障 肿瘤样病变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妍 卓洪民 +6 位作者 张帆 周璇 袁承志 喻昶 彭清华 曾梅艳 宋厚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04-711,共8页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眼前节结构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青 潘桂珍 +2 位作者 孙萍 张旭 杨璐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一级亲属的眼前节结构特点。方法:选择2020-09/2022-10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40-60岁PACG一级亲属48例48眼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同年龄段、无青光眼及青光眼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40例40眼为...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一级亲属的眼前节结构特点。方法:选择2020-09/2022-10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40-60岁PACG一级亲属48例48眼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同年龄段、无青光眼及青光眼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40例40眼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低龄组(40-49岁)和高龄组(50-6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使用camera measure测量软件进行测量,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前房深度(ACD)、前房面积(ACA)、前房宽度(ACW)、眼前节深度(ASD)、房角开放距离(AOD 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小梁虹膜间面积(TISA_(500))、晶状体拱高(LV)、虹膜曲率(IC)、虹膜厚度(IT 500)、巩膜睫状突夹角(SCPA)及虹膜睫状突距离(ICPD)。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观察组ACD、ACA、AOD 500、TISA_(500)、TIA均比对照组小,LV、IC均比对照组大(均P<0.05)。高龄观察组ACD、ACA、AOD 500、TISA_(500)、TIA明显小于同龄对照组,LV、IC大于同龄对照组(均P<0.05);低龄观察组ACD、AOD 500、TISA_(500)、TIA明显小于同龄对照组,LV、IC显著大于同龄对照组(均P<0.05)。高龄观察组的ACD、ACA、AOD 500、TISA_(500)、TIA均显著小于低龄观察组,LV、IC显著大于低龄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CD分布有差异(P<0.05),其中中重度浅前房的占比约为对照组的10倍。相关性分析表明,TISA_(500)与ACD、ACA呈正相关,与LV、IC呈负相关,TISA_(500)主要受LV影响。IC与LV呈正相关,与ACD、ACA呈负相关。结论:正常眼轴的PACG一级亲属存在房角关闭的高风险性。PACG一级亲属的眼前节结构较正常人拥挤,晶状体前移可能是导致房角狭窄的始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一级亲属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联合术中房角镜下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思佳 闻郁 +2 位作者 万茜茜 刘贺婷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的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5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2眼行PEI+GSL+GT,对照组32例33眼行PEI+GS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1 wk, 1、3、6 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前和术后6 mo时分别评估视野、杯盘比、前房角开放范围、前房深度、RNFL平均厚度。结果:PEI+GSL+GT组术后6 mo眼压和平均眼压降幅(16.68±2.65、11.12±8.53 mmHg)与PEI+GSL组(18.71±2.51、8.32±4.17 mmHg)有显著差异(P<0.05),眼压降幅率无差异(44.57%±21.79%和35.20%±17.94%,P>0.05)。术后6 mo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BCVA、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PEI+GSL+GT组术后6 mo的药物减少数量和房角开放范围均大于PEI+GSL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6 mo的视野平均偏差、杯盘比及RNFL平均厚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PEI+GSL+GT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26/32),手术条件成功率为94%(30/32);PEI+GSL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8%(19/33),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6%(25/33)。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均有差异(完全成功率χ^(2)=4.275,P=0.039;条件成功率χ^(2)=4.040,P=0.044)。两组患者均未见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PEI+GSL+GT治疗比PEI+GSL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白内障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 前房角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樱銮 齐艳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89-391,共3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房角关闭是PACG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随着眼科设备的发展,对PAC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瞳孔阻滞、高褶虹膜机制,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不仅与异常眼球解剖结构相关,还与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房角关闭是PACG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随着眼科设备的发展,对PAC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瞳孔阻滞、高褶虹膜机制,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不仅与异常眼球解剖结构相关,还与眼部动态变化因素、遗传因素和心理生理应激因素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PACG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作用,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房角关闭 青光眼 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基于OCTA的研究
12
作者 陈静 胡利 +1 位作者 王观峰 王双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7-971,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月5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3例(46眼)APACG患者(一...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月5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3例(46眼)APACG患者(一眼处于急性发作期,另一眼处于临床前期)为研究对象;将处于急性发作期的23眼作为观察组,对侧处于临床前期的23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眼眼压控制良好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观察组手术2周后对照组患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OCTA检测两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相关参数、黄斑中心凹旁和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观察组患眼裸眼视力低于对照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观察组患眼FAZ面积、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圆度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眼FAZ周长大于对照组,圆度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眼术后FAZ面积、周长有下降趋势,FAZ圆度指数有升高趋势;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FAZ面积、周长均小于术前,圆度指数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眼黄斑中心凹旁、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两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相对于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面积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APACG急性发作眼较临床前期眼FAZ面积、周长增大,圆度指数减小,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减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APACG急性发作眼安全有效,术后患眼FAZ面积、周长减小,圆度指数增大,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增加。OCTA可以很好地评估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陈明睿 李建华 +1 位作者 陈沁芸 赵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5-550,共6页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术后眼压的控制不再是唯一的追求,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期望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术后...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术后眼压的控制不再是唯一的追求,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期望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术后拥有更好的屈光状态和更高的视觉质量,需减少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个性化选择不同人工晶状体或计算公式等。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主观感受等。因此,本文就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屈光漂移、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霍显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评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评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00%)较对照组(86.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3±0.08)、眼压为(43.60±3.45)mm Hg(1 mm Hg=0.133 kPa)、前房深度为(2.35±0.27)mm、前房角宽度为(13.52±2.63)°,对照组分别为(0.24±0.10)、(43.52±4.17)mm Hg、(2.46±0.35)mm、(13.44±3.07)°;术后3个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7±0.03)、眼压为(15.26±1.75)mm Hg、前房深度为(3.30±0.14)mm、前房角宽度为(30.21±1.27)°,对照组分别为(0.38±0.04)、(18.38±2.07)mm Hg、(3.02±0.25)mm、(26.35±1.14)°。两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均高于术前,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更高,眼压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00%)较对照组(20.0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小梁切除术方案与配合房角分离术方案均能取得一定效果,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方案的应用能获取优质的效果,更好改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等指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
15
作者 Abdulkabir Ayansiji Ayanniyi Abdulraheem Olarongbe Mahmoud +8 位作者 Yetunde Olamide JohnSam Rauf Ibrahim Rauf David Paul Ejeba Rosita Ujunwa Akasike-Enuh Emmanuel Oluwatosin Bisiriyu Margaret Uche Afam-Osemene Eunice Adamma Chijioke Pankyes Amos Damter Nkosi Linus Agwadu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05-1012,共8页
目的:探讨比较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非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横断面对比研究。共调查235例成年患者,其中96例POAG及139例非青光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青光眼家族史... 目的:探讨比较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非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横断面对比研究。共调查235例成年患者,其中96例POAG及139例非青光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青光眼家族史、眼痒、糖尿病和高血压情况。眼部检查包括视力、中央视野、杯盘比、前房角评估和眼压。结果:平均年龄为49.88±13.75岁,其中男114例(48.5%)。POAG患者包括42个种族,其中伊博人(24/96,25.0%)和约鲁巴人(20/96,20.8%)最为常见。大多数POAG(74/96,77.1%)年龄在40-69岁之间。POAG(73/96,76.0%)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POAG组与非青光眼组的对比如下:青光眼阳性家族史(34/96,35.4%)vs(25/139,18.0%;P=0.012);糖尿病史(8/96,8.3%)vs(6/139,4.3%);高血压病史(24/96,25.0%)vs(28/139,2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史(1/96,1.0%)vs(4/139,2.9%;P=0.268);使用抗糖尿病药物者(5/96,5.2%)vs(7/139,5.0%);使用降压药者(24/96,25.0%)vs(23/139,16.5%);联合使用抗糖尿病和抗高血压药物者(4/96,4.2%)vs(5/139,3.6%;P=0.328);有眼痒症状者(18/96,18.7%)vs(37/139,26.6%;P=0.328);视力障碍[右眼(RE):51/96,53.1%;左眼(LE):60/96,62.5%]vs(RE:40/139,28.7%;LE:37/139,26.6%;P=0.000);垂直杯盘比>0.4(RE:96/96,100%;LE:96/96,100%)vs(RE:131/139,94.2%;LE:124/139,89.2%)(RE:P=0.307;LE:P=0.006);眼压>22 mmHg(RE:17/96,17.7%;LE:22/96,22.9%)vs(RE:2/139,1.4%;LE:2/139,1.4%;P=0.006)。大多数POAG患者(60/96,62.5%)正在服用抗青光眼药物,(23/96,24.0%)尚未开始用药,P=0.000。许多POAG(32/96,33.3%)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联合抗青光眼药物。结论:青光眼具有与其他眼部疾病不同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许多参与者肯定了青光眼的家族史,大多数青光眼参与者正在接受抗青光眼治疗。包括失明在内的视力障碍与青光眼显著相关。该研究证实,开角型青光眼与高杯盘比和高眼内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尼日利亚 青光眼 社会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赖钟祺 李维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用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3例(73只眼),按照手术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用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3例(73只眼),按照手术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35只眼)先行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间隔(2.49±0.26)周,对照组38例(38只眼)在高眼压状态下直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两组经非手术治疗后的眼压,超声乳化术前的眼压,超声乳化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以及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虹膜脱垂发生率和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瞳孔区炎性渗出、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两组经非手术治疗后的眼压和超声乳化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 d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超声乳化术中虹膜脱垂发生率以及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瞳孔区炎性渗出、角膜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可先采用低剂量睫状体光凝术,待眼压下降及前房炎症控制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有效控制眼压并明显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光凝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POAG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7
作者 姚文 曹原 +1 位作者 冯雁雯 陈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的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GM)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利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GM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WAS)作为暴露和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POAG的GWAS数据作为结局,采用...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的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GM)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利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GM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WAS)作为暴露和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POAG的GWAS数据作为结局,采用逆方差加权(IVW)、MR Egger、加权中位数(WM)、Simple Mode、Weighted Mode方法分析POAG与GM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其中IVW为主要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检测该MR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结果:IVW分析显示,Butyrivibrio(OR=1.170,95%CI:1.057-1.295,P=0.002)、Howardella(OR=1.188,95%CI:1.043-1.355,P=0.010)、LachnospiraceaeUCG001(OR=1.229,95%CI:1.016-1.485,P=0.033)增加了POAG的发病风险;而Candidatus Soleaferrea(OR=0.810,95%CI:0.670-0.981,P=0.031)、Ruminococcustorquesgroup(OR=0.656,95%CI:0.453-0.950,P=0.026)、Ruminococcaceae-UCG013(OR=0.770,95%CI:0.598-0.990,P=0.041)降低了POAG的发病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上结果不存在异质性和多效性,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结论:GM与POAG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由于POAG具有致盲性,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POAG的相关因素对该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晶体不全脱位1例
18
作者 郭怡然 杜兆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88-191,共4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基本因素是小眼球、短眼轴、远视眼,晶状体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中常因角膜水肿、前节窥视不清或晶体轻度偏心、体征不明显而漏诊,从而出现常规用药后眼压不降反升的情况。本例主诉为“左...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基本因素是小眼球、短眼轴、远视眼,晶状体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中常因角膜水肿、前节窥视不清或晶体轻度偏心、体征不明显而漏诊,从而出现常规用药后眼压不降反升的情况。本例主诉为“左眼视力下降及左侧头痛1月”的患者就诊于眼科,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使用缩瞳药后眼压不降反升,后给予扩瞳药治疗,眼压下降,给予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眼压正常,角膜清亮,前房深度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晶体不全脱位 白内障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
19
作者 贾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63例接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术后屈光状态... 目的探讨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63例接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术后屈光状态分为屈光误差组(37例,术后等效球镜度-术前预留屈光度<-0.50 D或>0.50 D)和无屈光误差组(26例,-0.50 D≤术后等效球镜度-术前预留屈光度≤0.50 D)。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眼球生物学检查,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屈光误差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酗酒史、高血压与无屈光误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误差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型、术前持续高眼压与无屈光误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误差组术前玻璃体腔长度(VCL)、眼轴长度(AL)、前房厚度(ACD)参数均高于无屈光误差组,晶状体厚度(LT)低于无屈光误差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LT参数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保护因素(OR<1,P<0.05),术前VCL、AL、ACD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VCL、AL、ACD参数较高,LT参数较低可增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误差发生风险,临床可术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生物学参数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屈光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
20
作者 蔺涛 王佳琦 +1 位作者 丁雨帆 刘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评估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CS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3/2022-05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POAG患者18例18眼,均行CST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 a进行24 h眼压检... 目的:评估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CS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3/2022-05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POAG患者18例18眼,均行CST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 a进行24 h眼压检查(选择时间点为9∶00 AM、12∶00 AM、3∶00 PM、6∶00 PM、9∶00 PM、12∶00 PM、3∶00 AM、6∶00 AM),比较术前,术后1 a 24 h眼压均值、峰值及峰值时间、谷值及谷值时间、波动范围及昼夜平均眼压差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 a 24 h眼压曲线均呈现日间下降、夜间升高的变化趋势,下午降至波谷,夜间升至波峰;与术前相比,术后1 a 24 h眼压谷值、峰值时间较术前提前,术后1 a 24 h眼压均值、峰值、谷值明显下降,波动范围无明显差异,昼夜平均眼压差明显增加。结论:CST可降低POAG患者眼压,但不改变24 h眼压波动范围,反而升高昼夜平均眼压差,提示CST不能改善POAG患者昼夜眼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 24 h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