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师德建设专业化诊断及实践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辰梅 詹谨蔚 刘华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 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德建设呈现箩筐泛化型、任务替代型、间接渗透型以及专业驱动型等差异化类型,在专业化谱系上体现了师德建设从盲目被动走向自觉和专业。在价值层面上,师德建设体现为“对教师”和“为教师”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将教师客体化,以“做工作”的思路实施自上而下的纪律监管性师德建设;后者则将教师视为师德建设主体,以“做教育”的情怀实施自下而上的关怀支持型师德建设。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实践改进,需要确立支持型师德建设取向,增强校本化特色并在持续走向专业化的同时,探索生态型师德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师德建设 学校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2
作者 王静 朱猛 +6 位作者 赵鹏 朱晓亚 张强强 于永超 刘明 靳容 唐忠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74,共13页
探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薯田生态系统碳固存效应奠定基础。依托国家土壤质量徐州观测实验站内甘薯-小麦轮作体系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甘薯季5个处理:单施化肥(对照,CK)、化肥+全量... 探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薯田生态系统碳固存效应奠定基础。依托国家土壤质量徐州观测实验站内甘薯-小麦轮作体系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甘薯季5个处理:单施化肥(对照,CK)、化肥+全量秸秆还田(ST)、化肥+生物质炭(BC)、化肥+有机肥(OF)和化肥+绿肥还田(GF),研究甘薯收获期产量、生物量及碳含量,并估算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监测土壤呼吸速率等。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ST、BC、OF和GF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ST和GF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幅分别为21.3%和25.2%;而OF处理显著增加DOC含量,增幅为12.8%。2)各处理藤蔓固碳量为1818.02~3811.72 kg·hm^(−2),块根固碳量为2718.69~4299.93 kg·hm^(−2),总NPP为9559.16~14392.58 kg·hm^(−2);与CK处理比较,BC和GF处理的NPP分别下降22.5%和19.9%,OF处理升高16.7%。相关性分析表明块根固碳量主要与土壤DO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次表层(22.5~40.0 cm)土壤紧实度显著负相关。3)甘薯生育期各处理CO_(2)-C累计排放量为5738.84~11257.23 kg·hm^(−2),其中OF处理排放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OF处理下土壤异养呼吸排放CO_(2)-C累计量显著下降,而自养呼吸排放CO_(2)-C累计量显著增加。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随水汽通量和温度升高而升高,Spearman分析表明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的CO_(2)-C累计量受藤蔓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影响;块根产量、碳排放效率(CEE)是调控土壤自养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综上,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下甘薯植株的固碳效应,有机肥处理的固碳效果最佳,但同时植薯土壤呼吸产生的CO_(2)累计排放量也最高。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驱动因素不同,需进一步关注。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特色作物的绿色低碳技术创建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有机物料 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呼吸 碳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丽 孔照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2,共5页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境。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学科建设应基于现有的学科框架,聚焦问题域,绘制不同学科互涉背景下的“知识地图”;改革垂直科层式学科组织,构建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革新学科制度,实现大学学科制度的创新;打破文化隔阂,营造兼容并包的学科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知识 学科组织 学科制度 学科文化 学科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普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4
作者 杨德红 王坤 +3 位作者 杨利婷 范文捷 张留学 赵尧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2-1009,共8页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大学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同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普和课程思政在大学课堂能否携手并进?论文论证了二者在育人育才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其相融相通的紧密...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大学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同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普和课程思政在大学课堂能否携手并进?论文论证了二者在育人育才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其相融相通的紧密关系,介绍了我校以科普为特色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从科普理念、教学目标、科普创作、科普成果和思政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科普和思政都是高等教育的有良因子,根植在大学课堂,二者可以同向同行,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共同发力;其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践行“知行合一”,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高阶考核模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提供新思维新范式,也为推动当前高校化学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普 课程思政 有机化学 教学实践 科普创作 建设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法医学“有组织填空式”学科建设模式的创建和探索
5
作者 尉志文 王红星 +18 位作者 孙俊红 范浩亮 苏红亮 王乐乐 何文婷 陈哲 张洁 郭相杰 李济 张更谦 梁新华 严江伟 张蔷蔷 高彩荣 王英元 王宏伟 解军 朱波峰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法医学被单设为一级学科,这给法医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科的创建和高层次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法医学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十三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瞄准前沿,提出了“五个一流”... 法医学被单设为一级学科,这给法医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科的创建和高层次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法医学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十三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瞄准前沿,提出了“五个一流”的学科发展目标和“六大成果”的学科发展路径,选择对标学科,查找发展空白,统一思想,制定完成时间表,集中优势资源,任务到人,创建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有组织填空式”法医学学科建设模式,在法医学学科目标、学科构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团队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体系,为法医学一级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高等医学教育 学科建设模式 有组织填空式 山西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机制研究——以天津“四朵云”数字健共体为例
6
作者 冶芸 刘恬恬 郑志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0,共4页
天津市“四朵云”数字健共体解决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医疗服务可及性差、诊疗费用高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形成了一核多元的责任分担机制、去中心化的动态风险共担机制、共建共享的激励协同机制。三大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数字健共... 天津市“四朵云”数字健共体解决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医疗服务可及性差、诊疗费用高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形成了一核多元的责任分担机制、去中心化的动态风险共担机制、共建共享的激励协同机制。三大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数字健共体的有效运作,为数字赋能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健共体 基层医疗体系建设 责任分担机制 风险共担机制 激励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7
作者 唐元瑜 池茗 +3 位作者 李柏霖 林志美 赖素玉 马华根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严格精准地控制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液用量,进行“半悬浮”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传代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原代接种培养6~8 d后,贴壁生长的短梭形细胞铺满皿底,呈“成纤维样”漩涡式排列生长;细胞传代至第8代时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蝉翼样”变宽分化现象。第4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流式检测结果高表达CD90(97.3%)、CD73(96.7%)、CD44(84.1%),低表达CD34(0.4%)、CD45(8.1%)、CD11b/c(3.6%);诱导成脂、成骨分化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AD-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 原代培养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三系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原则、流程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鲍传友 任荣 任俐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调研,提出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六项原则,即标准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准确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际尊重原则、参与性原则及情理结合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细化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流程。为确保此流程的实现需要做到:政策制定“纵横联动”,达成利益群体共识;考核标准“分层量化”,提供科学考评依据;执行机构“优化权责”,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竞争机制“民主公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评价监督“主体多元”,构建协同配合模式;帮扶培训“补救优先”,遵循情理结合原则;维权保障“精准有效”,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退出 程序公正性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守法模式的特点、价值与优化途径——兼与西方“法律信仰”话语比较
9
作者 孙康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1,共18页
“法律信仰”是对西方守法模式常见的概括性表达,具有高度经典性与广泛的话语影响力,但其难以解释中国传统守法模式。西方式法治体系建立在深厚的宗教背景之下,但这不意味着“法律信仰说”代表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守法状态,同时西方的守法... “法律信仰”是对西方守法模式常见的概括性表达,具有高度经典性与广泛的话语影响力,但其难以解释中国传统守法模式。西方式法治体系建立在深厚的宗教背景之下,但这不意味着“法律信仰说”代表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守法状态,同时西方的守法传统也不宜被夸大和拔高。中国传统守法模式深受儒家影响,法家亦在其中发挥一定功能。该模式具有原创性与独特性,亦存在需向现代性转化的面向。西方的法律信仰说虽在法学理论的建构上具有先发优势,但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的守法传统。当下在中国对“法律信仰”的使用旨在强调对法律权威的服从,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同与遵守,并无宗教意味。将中国传统守法模式与法律信仰说进行对比,可发现中国以“家庭—教育—道德”为根基的传统守法模式比法律信仰话语更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实践性。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促进全民守法及德治、法治与自治相交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可提升中国传统守法模式的当代价值,助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中国传统守法模式 法律儒家化 全民守法 基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村建居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何去何从——基于Z省N市B区的案例考察
10
作者 徐旭初 钦纪傲 吴彬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产权理论为依据,从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的双重视角,分析撤村建居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探索撤村社的若干发展路径和模式。结果表明:撤村社的发展难题本质上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共同构成撤村社运行的现实基础进而决定其未来发展选择。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存续与终止两条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索出存续路径下的区域并社模式、片区联合模式和终止路径下的委托运行模式、公司化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撤村建居 权利产权 关系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视域下有机农业概论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青格尔 屈佳伟 +1 位作者 高齐 于晓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58-62,共5页
课程改革创新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该文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三省”“三思”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生“玩转”课堂等路径探索与实践有机农业概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现代... 课程改革创新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该文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三省”“三思”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生“玩转”课堂等路径探索与实践有机农业概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一些实效,以期为现代农业领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有机农业概论 混合式教学 一流课程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隧道建设对表层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杜 张原 +7 位作者 陈雨卓 向金成 王率 陈果 曹龙熹 李凛 裴向军 唐晓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9-1421,共13页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是评价土壤固碳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以及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为阐明隧道工程建设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特征,在铁路工程影响区沿3240、3420、3600 m三个海拔梯度分别设置3个固定监测样地(TC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是评价土壤固碳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以及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为阐明隧道工程建设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特征,在铁路工程影响区沿3240、3420、3600 m三个海拔梯度分别设置3个固定监测样地(TC1、TC2、TC3),以非影响区为对照(CK1、CK2、CK3),基于方差分析,从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等角度探究隧道建设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C区域的含水率、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团聚体质量和稳定性受到隧道建设影响显著(P<0.05)。TC与CK中,pH、氮、磷等化学性质以及团聚体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含量不受隧道建设影响(P>0.05),在海拔和土层影响下则差异显著(P<0.05)。三因素方差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表明隧道建设通过直接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维持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的土壤团聚体物理保护机制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区凋落物生物量和酶活、微生物量碳以及团聚体有机碳组分无显著变化,表明隧道建设对维持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的植物以及微生物学调控机制无显著影响,即隧道建设未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建设 青藏高原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三明 吕慧敏 +2 位作者 朱美珍 毛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依规加强医疗机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和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枫 赵洪涛 翟晓梅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和配套文件的实施,为依法依规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新《条例》和配套文件,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国家人体器官捐...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和配套文件的实施,为依法依规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新《条例》和配套文件,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国家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体系建设和国家脑死亡判定工作发展情况,本文对医疗机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体系与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以及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建设等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体系建设 伦理 委员会 多学科协作 法规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和海岸带的降水化学特征、来源及生态效应
15
作者 徐兴建 邢建伟 +2 位作者 宋金明 袁华茂 冯辰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67-3883,共17页
总结近几十年来的相关研究,从降水pH值和电导率、主要化学成分丰度和来源、营养成分湿沉降通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系统探析了我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受北方地区沙尘/建筑扬尘带来... 总结近几十年来的相关研究,从降水pH值和电导率、主要化学成分丰度和来源、营养成分湿沉降通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系统探析了我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受北方地区沙尘/建筑扬尘带来的碱性离子中和效应以及较小降水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和海岸带降水pH值和电导率大致呈现北高南低的现象;中国近海和海岸带降水主要化学成分以SO_(4)^(2-)、NO_(3)^(-)、Ca^(2+)、Cl^(-)、NH_(4)^(+)占主导地位,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酸雨;中国近海四大海域降水常量离子湿沉降特征略有不同,除渤海外其他海域均以湿沉降为主,整体呈现出湿季>干季的特征,其中黄海海域离子沉降通量最大;短时强降水的输入可影响海洋环境,输入营养盐的成分和比例不同会对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在海-陆-人类活动的复合影响之下,我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降水呈现出有别于内陆的化学特征,并会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未来应立足陆海统筹这条主线,深入挖掘陆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降水化学成分-大气沉降-近海生态系统演变之间的内在影响和反馈机制,以更好地从大气沉降的视角深入探索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系统演变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低分子有机酸 湿沉降 近海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娟 龚静 +2 位作者 刘波 吴颖敏 陈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414-2420,共7页
背景卫生信息化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十二五”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期实现卫生信息赋能基层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提升。然而,目前还缺乏对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况研究。目的总结四川省... 背景卫生信息化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十二五”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期实现卫生信息赋能基层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提升。然而,目前还缺乏对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况研究。目的总结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方法2023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143个县/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10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从信息人员、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调查问卷发布在省级统一的基层卫生健康平台中,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填写。结果人员方面,40.95%(421/1028)的机构有信息人员,平均每家机构有(0.48±1.12)个兼职人员,有(0.25±1.08)个专职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信息标准化建设,形成省级统筹建设格局。系统建设上,配置医院管理系统(HIS)、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系统的分别占98.83%(1016/1028)、99.61%(1024/1028)、99.32%(1021/1028);平均使用了(2.28±2.63)个临床服务类系统、(2.56±1.97)个医疗管理类系统、(10.00±20.81)个院外/上级条块系统。技术应用上,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4.93%(2021/2129),电子病历总使用率达77.43%(796/1028),32.60%(1091/3347)的机构中医馆接入四川省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健康档案调阅、诊间签约、诊间随访、配置基本公卫服务终端的机构分别占83.46%(858/1028)、56.91%(585/1028)、68.77%(707/1028)、81.91%(842/1028),医联体上下级机构间开展业务协同的占74.12%(762/1028)。结论“十二五”以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体较好,呈现出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多样化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统筹融合的发展趋势,信息化逐步适应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新技术应用持续扩展基层卫生信息化生态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系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信息化建设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碳侧向输送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17
作者 王辰璞 谢正辉 +1 位作者 尤艳彬 刘娣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58,共12页
基于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CLM5.0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1981~2013年期间全球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Productivity,GPP)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了土壤DOC侧向输送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基于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CLM5.0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1981~2013年期间全球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Productivity,GPP)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了土壤DOC侧向输送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土壤DOC流失量随时间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多年平均值是458 Tg(C)a^(-1)。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土壤DOC侧向输送使得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减少,但在南美洲的西北部、非洲中西部的部分区域GPP和NPP则增加,这可能与径流量和DOC储量的增幅均小于GPP和NPP的增幅有关。总体而言,土壤DOC侧向输送会使全球多年平均GPP减少约8.61 Pg(C)a^(-1),NPP减少约7.28 Pg(C)a^(-1)。此外,多年来GPP的减少量随着土壤DOC流失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而NPP的减少量趋于稳定。GPP和NPP减少量的年内变化为5~7月上升,7~11月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碳循环 溶解性有机碳侧向输送 总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导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9,共8页
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用好数字化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就目标导向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数字治理为牵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以数字经济为动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引领能力;以智... 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用好数字化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就目标导向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数字治理为牵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以数字经济为动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引领能力;以智慧服务为方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就现实困境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数字基础薄弱、主体力量缺乏、制度支撑不够等现实问题。就路径优化而言,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从理念创新、基础支撑、主体培育、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组织保障力、政治领导力和制度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数字经济 基层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记忆建构的文献资源语义组织模型设计与实证
19
作者 崔璐 李姗姗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0,共11页
从记忆理论视角看,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源不仅直接留存人类记忆,还可以通过语义组织动态、多重地解构与重构人类记忆。文章解析文献资源参与记忆建构的内在机理,设计包含面向个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三个共生场域与生态的文献资源... 从记忆理论视角看,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源不仅直接留存人类记忆,还可以通过语义组织动态、多重地解构与重构人类记忆。文章解析文献资源参与记忆建构的内在机理,设计包含面向个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三个共生场域与生态的文献资源语义组织模型,并结合文献单元的结构与特征,阐释文献资源在信息采集与加工、数据提取与关联、知识聚合与传播等语义组织过程中参与记忆建构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青岛早期工人运动文献进行实证研究,论证记忆复现与解构、记忆解析与重构、记忆升华与传播的步骤,探索面向记忆建构的文献资源语义组织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资源 语义组织 记忆理论 记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中的联建共建机制研究--以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美琴 马超峰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1,共12页
党建联盟作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创新,是巩固基层党建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也是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探索。实践中的党建联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理论支撑,它是结对帮扶经验在基层党建领域中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共同体理论... 党建联盟作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创新,是巩固基层党建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也是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探索。实践中的党建联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理论支撑,它是结对帮扶经验在基层党建领域中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共同体理论作出的新时代注解和中国化阐释。“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的创新实践,以“区域化、大党建、共享圈”为抓手,形成了“区域共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基层党建大格局,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的实践探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经历了三个阶段,制度压力、资源链接与敏捷驱动是推动党建联盟不断演进的动力,通过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建共建,党建联盟的形态依次形成了同态型党建联盟、跨界型党建联盟、涌现型党建联盟,不断演进的联盟形态也使基层党建共同体得以有序构建,成为内嵌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之中的引领力量。进一步辨析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的实践机理,能够为经验创制提供理论基础,也能够为典型扩散提供学习蓝本。研究发现,使命认同驱动下的“基础性认同—条件性认同—系统性认同”链条以及行动演进驱动下的“制度性行动—协同性行动—敏捷性行动”链条,是影响党建联盟形态演进的驱动因素,也是推进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的双重机制。党建联盟的实践探索不仅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平台枢纽,也是基层党建共同体构建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党建联盟 联建共建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