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copper(Ⅱ) and chromium(Ⅵ) on diaspore
1
作者 刘晓文 王建绒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4期515-519,共5页
The adsorption of Cu(Ⅱ)and Cr(Ⅵ)on diaspore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BET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most rea... The adsorption of Cu(Ⅱ)and Cr(Ⅵ)on diaspore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BET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most reaches within 60 min.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Cu(Ⅱ)and Cr(Ⅵ)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u(Ⅱ)and Cr(Ⅵ)are 1.944 and 1.292 mg/g,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Cr(Ⅱ)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solution pH,but 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Cr(Ⅵ)decreases.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zeta potential theoretical and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metal ions and diaspor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SPORE adsorption copper(Ⅱ chromium(Ⅵ) zeta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ETHERSULFONE)/N,O-CARBOXYMETHYL AMPHOTERIC CHITOSAN COMPOSITE MF MEMBRANE: PREPARATION AND ITS CHARGED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之平 王志 +1 位作者 叶楠 王世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聚醚砜 N O-羧甲基两性壳聚糖 复合微滤膜 膜材料 膜分离 制备 荷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坤 孙海翔 +4 位作者 唐玉朝 黄显怀 张北平 伍昌年 陈伟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1-1866,1874,共7页
二氧化锰(M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丰富的储量、多样的晶型以及出色的性能而备受瞩目。当MnO_(2)被纳米化处理后,其颗粒尺寸显著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进而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化,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总结了MnO_(2... 二氧化锰(M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丰富的储量、多样的晶型以及出色的性能而备受瞩目。当MnO_(2)被纳米化处理后,其颗粒尺寸显著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进而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化,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总结了MnO_(2)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在工业废水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介绍MnO_(2)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阐述MnO_(2)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剂在处理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并展望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MnO_(2)) 吸附机理 制备方法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提铝制备γ-AlOOH吸附剂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尚柯成 李中林 +3 位作者 邹婷 李文权 张伟光 李义兵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研究了以赤泥酸浸所得铝酸钠溶液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类绣球花状γ-AlOOH吸附剂并用于吸附刚果红。考察了溶液初始pH、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探究了γ-AlOOH对刚果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刚... 研究了以赤泥酸浸所得铝酸钠溶液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类绣球花状γ-AlOOH吸附剂并用于吸附刚果红。考察了溶液初始pH、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探究了γ-AlOOH对刚果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刚果红饱和吸附量达1748.15 mg/g;用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吸附过程更合适,吸附行为主要以单层吸附为主;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且混乱度增大的。该工艺可为解决水体刚果红污染和赤泥堆积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符合“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绿色发展理念,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γ-AlOOH 吸附剂 制备 刚果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型金属氧化物脱除气体污染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盛华 孙阳杰 +3 位作者 薛晓君 米杰 王建成 冯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69-2482,共14页
金属氧化物因具有结构可调、易于改性、成本低廉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气体净化领域。但未引入缺陷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对气体污染物的反应活性较低,且选择性仍有待提高。在金属氧化物中引入晶体缺陷后,能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而显著提... 金属氧化物因具有结构可调、易于改性、成本低廉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气体净化领域。但未引入缺陷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对气体污染物的反应活性较低,且选择性仍有待提高。在金属氧化物中引入晶体缺陷后,能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而显著提高其对气体的吸附活性和选择性。但在气体脱除反应中,缺陷的促进作用机制极为复杂,这导致探究金属氧化物与气体反应中的缺陷作用机理变得十分困难,也使得将反应机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缺陷的策略性引入极具挑战性。首先概述了金属氧化物中的缺陷类型,其次对缺陷引入方法进行了分类概括,并总结了近年来缺陷型金属氧化物在气体净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金属氧化物缺陷工程的改进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金属氧化物缺陷工程构筑及缺陷促进反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缺陷 气体净化 制备 吸附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LDH的制备及其对硝态氮的吸附再生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果果 冯民权 +1 位作者 王毅博 赵直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共8页
常见吸附剂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硝态氮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不高,该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MgFe-LDH),并提出一种深度脱氮技术。结果表明:MgFe-LDH对硝态氮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7.571 mg/g,最佳制备条件为晶化... 常见吸附剂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硝态氮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不高,该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材料(MgFe-LDH),并提出一种深度脱氮技术。结果表明:MgFe-LDH对硝态氮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7.571 mg/g,最佳制备条件为晶化温度150℃、摩尔比4∶1、晶化时间7 h;对于10 mg/L的低浓度硝态氮废水而言,MgFe-LDH的最佳投加量为150 mg,且对pH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常见共存阴离子(Cl^(-)、SO_(4)^(2-)和PO_(4)^(3-))与硝态氮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效应,MgFe-LDH对硝态氮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15.409 mg/g;在最佳脱附条件下,脱附率可达78.34%,三次再生率为67.68%,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污水厂深度处理低浓度硝态氮废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Fe-LDH 制备 硝态氮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席夫碱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7
作者 郑毅豪 任力理 +2 位作者 程俐俐 王诗琴 陆雯婷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针对芳香胺单体转化率较低、聚合反应氧化剂消耗量大等问题,研究了以间苯二胺和戊二醛为单体,通过醛氨缩合反应制备聚合席夫碱纳米粒子并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Cu(Ⅱ)。对产物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 针对芳香胺单体转化率较低、聚合反应氧化剂消耗量大等问题,研究了以间苯二胺和戊二醛为单体,通过醛氨缩合反应制备聚合席夫碱纳米粒子并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Cu(Ⅱ)。对产物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及其对废水中Cu(Ⅱ)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氨基和醛基经亲核加成后生成席夫碱结构,产物为直径100~400 nm的球形纳米颗粒;聚合席夫的C N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对Cu(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特征;在优化条件下,聚合席夫碱对Cu(Ⅱ)的平衡吸附量为116.30 mg/g,性能优于常见生物炭、磁性铁及其他高分子材料;聚合席夫碱对Cu(Ⅱ)的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作用,并表现出较强的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席夫碱 纳米粒子 制备 吸附 废水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8
作者 要茹旋 毛磊 +1 位作者 刘泽 向慧子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302,共6页
以稻壳炭为原料,经镁改性并负载氮磷获得生物炭复合材料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MARC),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表征结果发现,MARC表面生成鸟粪石,具有丰富的官能团—OH、—COOH、—NH、—PO_(4)^(3-)和Mg—O。在25℃、pH=4.5时,MARC对... 以稻壳炭为原料,经镁改性并负载氮磷获得生物炭复合材料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MARC),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表征结果发现,MARC表面生成鸟粪石,具有丰富的官能团—OH、—COOH、—NH、—PO_(4)^(3-)和Mg—O。在25℃、pH=4.5时,MARC对Cr(Ⅵ)的吸附量达20.14mg/L,低温、低pH的条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MARC对Cr(Ⅵ)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为不均匀表面的多层化学吸附。实验中的生物炭原料源于农业废弃物,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氮磷源于含氮磷废水,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生成的鸟粪石又可增强吸附Cr(Ⅵ)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鸟粪石 吸附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火龙珠生物炭制备条件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
9
作者 宋晨浩 顾雯 +5 位作者 家安琪 方应瞳 刘娜 李兴勇 张伟 陈玉保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5,共7页
火龙珠根茎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利用其制备生物炭并吸附重金属废水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通过响应面设计法的中心复合设计方案,以火龙珠根茎生物炭的热解温度、加热速率、热解时间为考察因素,Cr吸附率为响应指标,优化结果显示在热解温度... 火龙珠根茎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利用其制备生物炭并吸附重金属废水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通过响应面设计法的中心复合设计方案,以火龙珠根茎生物炭的热解温度、加热速率、热解时间为考察因素,Cr吸附率为响应指标,优化结果显示在热解温度为730.20℃,加热速率为17.56℃/min,热解时间为125.94 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的Cr吸附率最高为8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珠 生物炭 响应面法 铬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吸驱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及性能评价
10
作者 高涛 王香增 +2 位作者 杨红梅 党海龙 王成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5-1480,共6页
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脂肪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渗吸剂主剂。红外和核磁表明所得产物为设计目标物,热重和差示扫描分析表明,产物分子热稳定性良好。以渗吸剂主剂为主体系,优选烷基磺酸钠、烷醇酰胺为辅剂,构建... 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脂肪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渗吸剂主剂。红外和核磁表明所得产物为设计目标物,热重和差示扫描分析表明,产物分子热稳定性良好。以渗吸剂主剂为主体系,优选烷基磺酸钠、烷醇酰胺为辅剂,构建了渗吸驱油体系SX-220,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随SX-220浓度增加,渗吸速率加快,且最终渗吸效率更高,润湿改善性能良好。SX-220质量分数为0.3%时,60 h渗吸效率为35.31%;浸泡12 h和24 h时,对岩心薄片接触角改变值分别为59°和96°。浓度0.2%及以上时,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30 mV,较低浓度下可实现稳定吸附,利于渗吸作用的持续性。注入浓度0.3%,注入段塞体积0.6 PV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渗吸 润湿性 吸附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吸附研究
11
作者 张颖 叶宇航 司文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2-487,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溶胶凝胶法制得SiO_(2)溶胶,利用二者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Fe_(3)O_(4)@SiO_(2))。借助XRD、SEM、VSM、FTIR等方法对Fe_(3)O_(4)@S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粒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溶胶凝胶法制得SiO_(2)溶胶,利用二者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Fe_(3)O_(4)@SiO_(2))。借助XRD、SEM、VSM、FTIR等方法对Fe_(3)O_(4)@S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粒径为20 nm左右,BET比表面积约为59 m^(2)/g,平均孔径9.8 nm,具有超顺磁性(39.7 emu/g)。将该复合材料用作磁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MSPE)的吸附剂,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检测水样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于不同添加水平的所有分析物,测定的回收率在78.7%~102.9%之间,平行测定6次,检测的RSD值在1.6%~6.7%之间。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制备价格低廉、方便高效、绿色环保的复合材料,可实现对农药快速吸附、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对环境水样中磺酰脲类农药的快速筛选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吸附 磺酰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减震器杆高速硬铬电镀效果分析
12
作者 张卫民 王天钦 +1 位作者 牛继高 杨勇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汽车减震器杆是悬架减振器的核心零件之一,它连接着减震器的上下两个腔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汽车减震器杆在恶劣的工况下工作时,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导致活塞杆的强度、挠度和疲劳失效等问题。为了提高整车的可靠... 汽车减震器杆是悬架减振器的核心零件之一,它连接着减震器的上下两个腔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汽车减震器杆在恶劣的工况下工作时,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导致活塞杆的强度、挠度和疲劳失效等问题。为了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汽车减震器杆高速硬铬电镀效果展开了研究。经过预热、阳极活化、冲击电镀和正常电镀等工序,对除油后的试件进行高速硬铬电镀。然后将试件放置在烘箱内,设定时间与温度分别为190℃和12 h,完成试件除氢。利用相应设备测试试件的镀层厚度、维氏硬度与耐磨损性等。结果表明:采用B组参数进行高速硬铬电镀,得到的镀层厚度达到22.8μm,显微硬度高达920 HV,且磨损失重较小(3.5±0.2)mg,表明该镀层具有较好的物理屏障和抵抗腐蚀介质渗透的能力。随着电镀时间的增加,镀层厚度也随之提升,镀层的沉积速率保持在1.5μm/min左右;除氢前后的试件镀层的维氏硬度分别为730 HV_(01)和800 HV_(01);试件镀层的摩擦系数在摩擦磨损17 min后达到0.35左右,并在到达20 mim后维持稳定状态。通过测试结果验证所制备的试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硬铬电镀技术 减震器杆 镀液制备 阳极活化 除氢处理 耐磨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纤维/零价铁复合气凝胶去除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13
作者 李玉萍 徐晓东 +2 位作者 刘露 周梦琦 董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金属铬是广泛应用于制革、电镀、冶金、纺织等行业的重金属,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六价铬[Cr(Ⅵ)]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回收的纸壳纤维和FeCl3为原料,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纸纤维/零价铁复合气凝胶CA/ZVI,用于去除水... 金属铬是广泛应用于制革、电镀、冶金、纺织等行业的重金属,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六价铬[Cr(Ⅵ)]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回收的纸壳纤维和FeCl3为原料,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纸纤维/零价铁复合气凝胶CA/ZVI,用于去除水中Cr(Ⅵ)。采用SEM、XRD、TG、BET、XPS等分析技术对CA/ZVI的形貌、结构、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探究了溶液初始pH和吸附材料用量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CA/ZVI气凝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A/ZVI气凝胶呈现网络多孔结构,孔径约为0.1-0.3 mm,比表面积为2.808 3 m^(2)·g^(-1),零价铁颗粒均匀分布在气凝胶表面。在最佳条件下,气凝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4%。去除过程以Cr(VI)吸附为主,同时部分Cr(Ⅵ)被还原为Cr(Ⅲ),这意味着CA/ZVI在去除Cr(Ⅵ)的同时可以降低其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纤维气凝胶 气凝胶功能化 六价铬 吸附 价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泽宇 于德梅 何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0-1683,共14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热稳定性优异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吸附分离、催化、储能等领域,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直接影响其形貌和性能,探寻高效、环保、绿色的制备方法对MOFs材料的研...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热稳定性优异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吸附分离、催化、储能等领域,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直接影响其形貌和性能,探寻高效、环保、绿色的制备方法对MOFs材料的研究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MOFs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溶剂热法、超声法、微波法、电化学法以及机械合成法等;简述了以气相沉积法、界面合成法、微流控法等为代表新的MOFs制备方法,并归纳总结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重点综述了MOFs材料在吸附分离、储能、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MOFs材料在快速、绿色、规模化制备、应用机理研究及复合材料的构筑等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制备方法 吸附分离 储能 催化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酒用活性炭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其对白酒中糠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彭晶晶 赵金松 +2 位作者 张良 张明文 冉国清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该研究采用磷酸法,选取七种酒用活性炭中吸附效果最差的活性炭进行改性,提升其去除糠醛能力的同时减少其对白酒中风味成分的吸附。以白酒中糠醛去除率和总酯保留率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以磷酸含量、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碳化温... 该研究采用磷酸法,选取七种酒用活性炭中吸附效果最差的活性炭进行改性,提升其去除糠醛能力的同时减少其对白酒中风味成分的吸附。以白酒中糠醛去除率和总酯保留率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以磷酸含量、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碳化温度、碳化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活性炭制备条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结构表征,并对改性酒用活性炭进行吸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磷酸含量35%、浸渍比1∶7、活化温度200℃、活化时间2 h、碳化温度300℃、碳化时间2.0 h。在此优化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糠醛去除率由13.18%提升至39.28%,对总酯保留率由87.09%提升至97.96%。BET、SEM及FTIR结果显示,磷酸法改性酒用活性炭增大了酒用活性炭的孔径(平均孔径>2 nm),提高了吸附效率。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能有效能有效的提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用活性炭 改性 白酒 糠醛 制备条件优化 结构表征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固化单宁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六价铬的吸附
16
作者 李怡 马贺伟 王相爽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2,共6页
将荆树皮单宁固载于羊毛纤维上,得到一种羊毛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并用于水溶液中六价铬(Cr^(6+))的吸附。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r^(6+)的吸附属于氧化还原吸附,Cr^(6+)先被还原为Cr^(3+),然后被吸附。当温度为313 K、pH为2.0、Cr^(6+)初始质... 将荆树皮单宁固载于羊毛纤维上,得到一种羊毛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并用于水溶液中六价铬(Cr^(6+))的吸附。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r^(6+)的吸附属于氧化还原吸附,Cr^(6+)先被还原为Cr^(3+),然后被吸附。当温度为313 K、pH为2.0、Cr^(6+)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该材料对Cr^(6+)的平衡吸附量为117.3 mg/g;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pH对吸附容量影响明显,pH为2.0时,该材料对Cr^(6+)的吸附能力最强,原因在于该条件下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该材料对Cr^(6+)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模拟电镀废水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吸附剂,通过调节pH可实现水溶液中Cr^(6+)的有效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单宁 羊毛 六价铬 吸附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的转化
17
作者 李刚 王聪 +2 位作者 解科峰 魏小雅 牛宏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当环境处在氧化还原波动时,含Fe(Ⅱ)黏土矿物如何影响Cr(Ⅲ)的吸附解吸和价态转化,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制备氧化态、还原态、还原再氧化态3种不同状态的蒙脱石,对Cr(Ⅲ)进行了吸附实验,测定吸附值、Fe(Ⅱ)/总Fe、羟基自由基浓度以及价态... 当环境处在氧化还原波动时,含Fe(Ⅱ)黏土矿物如何影响Cr(Ⅲ)的吸附解吸和价态转化,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制备氧化态、还原态、还原再氧化态3种不同状态的蒙脱石,对Cr(Ⅲ)进行了吸附实验,测定吸附值、Fe(Ⅱ)/总Fe、羟基自由基浓度以及价态变化,并且对吸附前后的蒙脱石固体材料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表征。结果显示,氧化态和还原态蒙脱石对Cr(Ⅲ)的吸附率随p H值的增大而增加,还原态蒙脱石吸附率最高,因为铁含量最高,这2种状态下不发生价态变化。而还原再氧化态蒙脱石的吸附率最小,是由于Fe(Ⅱ)迅速将氧气活化产生羟基自由基,Cr(Ⅲ)被迅速氧化为Cr(Ⅵ),pH值越低,氧化率越高,在8 h测得Cr(Ⅵ)又被还原性物质Fe(Ⅱ)再次还原为Cr(Ⅲ)。通过Fe(Ⅱ)/总Fe值及羟基自由基浓度变化,验证了氧化还原环境发生改变,Fe(Ⅱ)的消耗率和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率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还原再氧化后会产生羟基自由基,影响Cr(Ⅲ)的吸附解吸,并且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Cr(Ⅲ)为有毒的Cr(Ⅵ),验证了地下环境氧化还原波动后会使铬出现“返黄”的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Cr(Ⅲ)) 氧化还原 吸附解吸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U/P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18
作者 杨海贞 王一冰 +4 位作者 马闯 吕梦燕 安宇博 王彻 葛宇欣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0,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热塑性聚氨酯(TPU)和植酸(PA)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去除水中的Cu^(2+)和Cr^(6+)。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PU/PA纳米纤维膜平均直径为352.9 nm,PA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材料的亲水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开发了一种基于热塑性聚氨酯(TPU)和植酸(PA)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去除水中的Cu^(2+)和Cr^(6+)。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PU/PA纳米纤维膜平均直径为352.9 nm,PA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材料的亲水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Cu^(2+)和Cr^(6+)初始质量浓度为900 mg/L和400 mg/L,吸附时间为3.0 h和2.5 h,pH为6的条件下,纳米纤维膜对Cu^(2+)和Cr^(6+)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18.06 mg/g和87.02 mg/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为多层吸附。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材料仍保持80%以上的去除率,展现出优异的可再生性,在去除重金属离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热塑性聚氨酯 植酸 铜离子 铬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机制研究
19
作者 和浩楠 刘辉 +1 位作者 邹继颖 肖其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8-1049,共12页
微塑料在环境中分布广、难降解而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也因为对环境的污染而备受关注。微塑料对重金属具有载体效应而形成复合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毒性并威胁人体健康,因此了解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对评估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选... 微塑料在环境中分布广、难降解而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也因为对环境的污染而备受关注。微塑料对重金属具有载体效应而形成复合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毒性并威胁人体健康,因此了解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对评估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氯化聚乙烯(CPE)、低密度聚乙烯(LPE1、LPE2)、聚氯乙烯(PVC)四种典型微塑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方法对微塑料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实验分析四种微塑料对重金属铬离子[Cr(Ⅲ)和Cr(Ⅵ)]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不同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对重金属铬离子[Cr(Ⅲ)和Cr(Ⅵ)]的吸附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塑料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量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PE对Cr(Ⅲ)的吸附能力最强,Kf值为(4390±183)(mg^(1-n)·L^(n))/kg,吸附能力依次为PCE>PVC>LPE1>LPE2;微塑料对和Cr(Ⅵ)的吸附能力差异不显著,Kf值为(16±4)~(44±18)(mg^(1-n)·L^(n))/kg,Cr(Ⅲ)在微塑料上的吸附高于Cr(Ⅵ)。四种微塑料对Cr(Ⅲ)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因此既有单层吸附也有多层吸附,而四种微塑料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则以多层吸附为主;Hery等温模型显示四种微塑料对Cr(Ⅲ)的吸附以及LPE1和LPE2对Cr(Ⅵ)的吸附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分配规律,而CPE和PVC对Cr(Ⅵ)的吸附线性规律较弱;pH值对微塑料吸附Cr(Ⅲ)和Cr(Ⅵ)的影响较大,在pH=2~9时,四种微塑料对Cr(Ⅲ)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四种微塑料对Cr(Ⅵ)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微塑料对Cr(Ⅲ)的吸附机制为静电引力和络合作用,微塑料对Cr(Ⅵ)的吸附机制主要以静电作用为主。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吸附行为机制、评估复合污染环境风险及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铬 吸附机制 PH值 载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纤维及其复合纤维制备与吸附领域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梦媛 何伟 王晨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54,共11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吸附法因其操作简便、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因此开发高效且廉价的吸附剂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氧化镁纤维不仅具有氧化镁耐高温...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吸附法因其操作简便、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因此开发高效且廉价的吸附剂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氧化镁纤维不仅具有氧化镁耐高温、无毒和环境友好的特性,还兼具纤维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自支撑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附材料。通过将氧化镁与其他材料复合得到的氧化镁基复合纤维,能够进一步丰富纤维的活性位点,改善氧化镁纤维力学性能。系统介绍了氧化镁纤维及其复合纤维的常见制备方法,即离心纺丝法、静电纺丝方法、模板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氧化镁纤维及氧化镁基复合纤维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其在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方向;最后指出发展氧化镁纤维及其复合纤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此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纤维 氧化镁基复合纤维 纤维制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