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剧《马跳檀溪》与《鼎峙春秋》的异同优劣及其与《三国演义》的关系
1
作者 李小红 《阴山学刊》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齐如山在《京剧之变迁》中曾说卢胜奎编写的连台本戏京剧《三国志》,是由《鼎峙春秋》翻改而来,此说已在学界流传近百年,并被多数学者沿用,虽偶有人怀疑但并无细致梳理和辨析。《京剧汇编》收录有《三国志》中的《马跳檀溪》一剧,细读... 齐如山在《京剧之变迁》中曾说卢胜奎编写的连台本戏京剧《三国志》,是由《鼎峙春秋》翻改而来,此说已在学界流传近百年,并被多数学者沿用,虽偶有人怀疑但并无细致梳理和辨析。《京剧汇编》收录有《三国志》中的《马跳檀溪》一剧,细读文本发现该剧不仅故事情节与《三国演义》基本一致,多数宾白更是直接照搬,而与《鼎峙春秋》相去甚远。比对《三国志》中其他几出戏,大致也是这种情况,由此基本可以坐实齐如山说法的不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峙春秋 卢胜奎 马跳檀溪 京剧三国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与突围:论冯至1940年代创作中的杜甫影响
2
作者 周祥洋 马绍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1940年代的战争时期,冯至经历了一段流徙生活。在冯至精神谱系中,杜甫对于四十年代的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否定”了自己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吸收、转化并继承了杜甫的精神,并完成了“突围”。冯至舍弃了部分自由主义的观念,尝试在... 1940年代的战争时期,冯至经历了一段流徙生活。在冯至精神谱系中,杜甫对于四十年代的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否定”了自己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吸收、转化并继承了杜甫的精神,并完成了“突围”。冯至舍弃了部分自由主义的观念,尝试在个人的基础上介入到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在“工作与等待”的“忍耐”中放大自身“介入式”的现实关怀。同时,冯至在杜甫的基础上进行了带有自身与时代的“异质性”突围,他凭借着新时代的传播媒介与战时昆明独特的文化场域,将自己的思想以杂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1940年代 杜甫影响 流徙体验 介入与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冯至《十四行集》顾彬德语译本中的体现
3
作者 蒋家菊 石化雨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归化和异化是在翻译实践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法和异化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占比主要取决于功能目的论,即译者翻译的目的是目标语读者指向型还是翻译源文指向型。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顾彬先生对冯至先生27首十四行... 归化和异化是在翻译实践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法和异化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占比主要取决于功能目的论,即译者翻译的目的是目标语读者指向型还是翻译源文指向型。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顾彬先生对冯至先生27首十四行诗均进行了翻译,通过对其翻译版本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使用情况的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为使冯至《十四行集》更易被德语读者接受和理解,顾彬先生采用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翻译策略 冯至 十四行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帝四经》中“独”与“观”的双循环结构
4
作者 张士媛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34-47,共14页
《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 《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域,“观”的过程亦是圣王积累政治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知”的蕴蓄与沉淀,可进一步助益圣王对“本体之独”即“道”的通达。在“独”与“观”的循环互证中,还包含“知”与“明”的循环互证。借助“知”与“明”的中介功能,最终落实“独”与“观”的循环互证关系。“独”与“观”、“明”与“知”的二重嵌套结构的动态循环、互相加强的过程,亦是圣王的政治治理得以不断自我更新、长久维持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DE)舞美之(ZHI)路
5
作者 崔可迪 《上海戏剧》 1986年第1期25-,共1页
我生长在长江岸边的著名米市——安徽芜湖,我的祖籍是黄山脚下的太平县甘棠村,但那已是十分遥远的事了。上海解放那年的夏天,我高中毕业,在上海报考大学,但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专业还没拿定主意。由于平素怕记数目字、怕背公式,对学理工没... 我生长在长江岸边的著名米市——安徽芜湖,我的祖籍是黄山脚下的太平县甘棠村,但那已是十分遥远的事了。上海解放那年的夏天,我高中毕业,在上海报考大学,但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专业还没拿定主意。由于平素怕记数目字、怕背公式,对学理工没有兴趣,也不敢奢望。就是在文科的各种专业里,也徘徊不定,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没把握。所以,我报考了北洋师大中文系、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复旦大学新闻系。考试完毕之后,住在亲戚家等待发榜,当时心中很不踏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新闻系 外文系 长江岸边 DE zhi 棠村 安徽芜湖 小学时代 学校录取 伙伴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典型要FANG防止ZHI──“泡沫现象”
6
作者 冯建军 《政工学刊》 2000年第7期30-,共1页
关键词 官兵 zhi 泡沫现象 F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ZHI”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7
作者 周永文 周麟彦 《职业》 2023年第3期18-21,共4页
立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职教20条”,对接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遵循中职学生发展规律,从“求新、求知”“制作、制造”“智识、智慧”的特色“ZHI”造文化出发,建成基于“三室一平台”的“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探索以专业为依托... 立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职教20条”,对接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遵循中职学生发展规律,从“求新、求知”“制作、制造”“智识、智慧”的特色“ZHI”造文化出发,建成基于“三室一平台”的“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探索以专业为依托,以大师为引领,以双创实验室为平台的中职“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职业教育“智造”型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i”造 创新创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册清代北四阁《四库全书》书叶纸张的材料分析研究
8
作者 吕淑贤 易晓辉 +3 位作者 钟迪 康葆强 杨益民 王恺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文渊阁和文津阁2种《四库全书》抄本纸张为研究纸样,综合分析了纸张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2种纸样的定量相近,厚度和紧度有一定差异,且纤维组成均为檀皮和稻草,纸张类别均为宣纸;2种纸样正反面的微观形貌相同,...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文渊阁和文津阁2种《四库全书》抄本纸张为研究纸样,综合分析了纸张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2种纸样的定量相近,厚度和紧度有一定差异,且纤维组成均为檀皮和稻草,纸张类别均为宣纸;2种纸样正反面的微观形貌相同,均有少量矿物颗粒散布于纤维空隙,表面元素均为C、O、Si、S和Ca,其中C、O集中分布区基本与纤维整体形状一致,而Ca、S主要分布于被填充的纤维孔隙,为矿物颗粒的主要成分;2种纸样均为单层结构,有矿物颗粒无规分布于纸张内部,且矿物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生石膏(CaSO_(4)·2H_(2)O),另文渊阁抄本纸张中还含有少量方解石(CaCO_(3))。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文献中所记载的北四阁《四库全书》所用“金线榜纸”,一部分是含有生石膏成分的檀皮稻草混料单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金线榜纸 宣纸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支饮”病名含义考释
9
作者 邱旭东 温佳雨 李良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支饮病是《金匮要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其疾病命名含义,长期以来充满争议。后世医家或从医理角度、或从临床实践角度,对这一疾病命名含义作出训释,而基于文字学角度进行探讨者却较为罕见。通过对“支”字形字义之考证,同时结合对... 支饮病是《金匮要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其疾病命名含义,长期以来充满争议。后世医家或从医理角度、或从临床实践角度,对这一疾病命名含义作出训释,而基于文字学角度进行探讨者却较为罕见。通过对“支”字形字义之考证,同时结合对张仲景原文记载之分析,“支饮”之“支”当为“支撑”之义,“支饮”病名含义为“支撑于胸膈之水饮”。支撑于胸膈间之支饮,与位于人体腹部之痰饮、四肢之溢饮、胸胁之悬饮,涵盖了人体之大部,与“水在心”“水在肺”等“水在五脏”条文互为羽翼,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仲景痰饮证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支饮 病名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的身体话语建构——以《林泉高致》为文本的考察
10
作者 韦拴喜 岳湘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在自古贯之的儒家修身立德和道家去欲保身的身体实践下,无论是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饱游饫看”的山水画创作与身体力行之道,还是主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游可居”的绘画观照体验,抑或从山水画欣赏角度对“林泉之心”等身心合... 在自古贯之的儒家修身立德和道家去欲保身的身体实践下,无论是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饱游饫看”的山水画创作与身体力行之道,还是主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游可居”的绘画观照体验,抑或从山水画欣赏角度对“林泉之心”等身心合一观念的推崇,都可以看到绘画艺术与人的身体或身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基于当代“身体崛起”的话语场域,从身体理论视角对《林泉高致》中的身体言说进行系统的阐发论述,不仅可为激活与丰富中国古代画论资源提供新的方法论,还可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身体观相异于西方的独特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身体美学 郭熙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性《广志绎》所见民族接触现象解析
11
作者 王祖霞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明人王士性一度在西南诸省任职,对当地的民族关系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在其史料笔记《广志绎》中可以看出。梳理《广志绎》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接触的形式、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揭示该书所反映的明代西南地区民族接触的真实情况:不同地... 明人王士性一度在西南诸省任职,对当地的民族关系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在其史料笔记《广志绎》中可以看出。梳理《广志绎》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接触的形式、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揭示该书所反映的明代西南地区民族接触的真实情况:不同地区民族接触的形式、程度不一;政治政策、经济贸易等是推动民族接触的积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则有可能阻碍民族接触;民族接触对语言词汇、习俗等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既可以凸显史料笔记在民族接触研究上的价值,也可以为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志绎》 民族接触 借词 史料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植《白马篇》创作时间再思考
12
作者 陆跃升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五言诗《白马篇》是表现曹植理想的代表性诗歌,这首诗通过描写骁勇善战、忠贞报国的游侠儿英雄形象,寄寓了诗人“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强烈渴望。联系曹植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以曹丕称帝(220年)为界,明显分为前期、后期两个完全不... 五言诗《白马篇》是表现曹植理想的代表性诗歌,这首诗通过描写骁勇善战、忠贞报国的游侠儿英雄形象,寄寓了诗人“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强烈渴望。联系曹植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以曹丕称帝(220年)为界,明显分为前期、后期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与抱负,后期作品主要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及被压抑的苦闷。因此,《白马篇》就被认为是曹植前期的作品,这是不够恰当的。曹植生活的后期,特别是曹叡统治时期,他的诗文并不仅仅表现苦闷与悲愤,同样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如《杂诗》及《求自试表》等。同时,《白马篇》所反映的匈奴、鲜卑叛乱的时间也大致在魏明帝太和四、五年(230-231年)。所以,《白马篇》应为曹植后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白马篇 创作时间 再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浪诗话》诗歌体制论的误读与辩正
13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体存在,这一基本内涵不因其《诗体》中辨体角度不同而互异。诗之“体制”不仅包含“词理意兴”等基本要素,且以“格力”“兴趣”“气象”“音节”等为之“用”,以更充分表现诗体的内在品质和艺术力量。其中“格力”以诗意为本,是诗中整体思想情感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兴趣”以诗情为本,是诗体所表达的自然感发、含蓄蕴藉的情致和意趣;“气象”以诗象为本,是诗体所呈现的自然雄浑的整体艺术形象;“音节”以诗语为本,是诗体中充分韵律化、表意化的艺术语言。着眼于贯通式诗歌体制观,可对《沧浪诗话》的概念关系和整体结构获得更切近实际、更切合语境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体制 兴趣 格力 气象 体用 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何O之V”的构式研究
14
作者 王用源 赵子毅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运用构式理论与韵律语法相关理论,对“何O之V”构式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在该构式中,“何”位于O之前,作定语修饰O;而“之”处于O与V之间,作为衬音无实际意义。“何O之V”作为一个四字格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最终语法化为一个构式。“何... 运用构式理论与韵律语法相关理论,对“何O之V”构式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在该构式中,“何”位于O之前,作定语修饰O;而“之”处于O与V之间,作为衬音无实际意义。“何O之V”作为一个四字格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最终语法化为一个构式。“何O之V”的能产性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点,之后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在文言等特定历史语境中运用,其他语境中很少出现。同时,该构式具有两种语用功能:委婉表达与强调表达,可以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人的态度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O之V” 构式 语法化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智移云物”背景下饲料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困境及优化策略
15
作者 丁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饲料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保持竞争力,饲料企业必须寻求更高效、灵活的运营模式。而“大智移云物”的应用则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为饲料企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饲料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保持竞争力,饲料企业必须寻求更高效、灵活的运营模式。而“大智移云物”的应用则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为饲料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在财务管理领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能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而且能通过数据标准化分析,为饲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大智移云物”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入手,根据饲料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困境,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饲料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智移云物” 饲料企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建设困境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湖流域河南话方言岛知庄章读音类型
16
作者 赵亚伟 吴健 《现代语文》 2024年第9期13-21,共9页
对环太湖流域的河南话方言岛知庄章读音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苏南、皖北、浙北18个县(区、市)。根据调查结果,将其读音类型划分为四种:合一型、开合对立Ⅰ型、昌徐型、开合对立Ⅱ型。合一型分布较少,只有金坛一处,知庄章今读声母合一,均读[... 对环太湖流域的河南话方言岛知庄章读音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苏南、皖北、浙北18个县(区、市)。根据调查结果,将其读音类型划分为四种:合一型、开合对立Ⅰ型、昌徐型、开合对立Ⅱ型。合一型分布较少,只有金坛一处,知庄章今读声母合一,均读[ts]组声母。在开合对立Ⅰ型中,知二庄、知三章均读[ts]组声母,知三章(遇山臻合口)读[tɕ]组声母,与源方言河南罗山话一致。在昌徐型中,知二庄读[ts]组声母,知三章、知三章(遇山臻合口)均读[tʂ]组声母,与源方言河南光山话一致。开合对立Ⅱ型是开合对立Ⅰ型与昌徐型发展变异的结果,并深受原住民方言的影响,知二庄、知三章均读[ts]组声母,而知三章(遇山臻合口)正处于演变的中间阶段——舌叶音阶段。移民主要来源是罗山的河南话方言岛,正在经历ts-ts-tɕ→t-ts-tʃ的演变过程;移民主要来源是光山的河南话方言岛,知三章与知二庄合流读舌尖前音,正在经历ts-tʂ-tʂ→ts-ts-tʃ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话 方言岛 知庄章 读音类型 环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州竹瓦街出土青铜觯考源
17
作者 杜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 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民,某个擅长制造青铜器的殷遗家族,不愿接受周人的统治,便不惜翻越崇山峻岭,远为迁徙,最后到了成都平原。他们到了这里,对所归附的蜀地贵族不仅赠送了原属自己的青铜觯、尊,还帮助仿造了一批既有蜀地特色又与中原铜器相似的青铜容器和兵器。这或许就是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窖藏杂有殷人铜器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州竹瓦街 青铜觯 武王伐纣 殷遗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视野下的“他者”形象——论张祖翼的海外诗
18
作者 党月异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张祖翼以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撰写的《伦敦竹枝词》展示了近代中国人观望西方的复杂心态,在考察中国漫长的现代化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处在非中华文化场景中的张祖翼,其笔下的西方景观往往经过他的中国眼光的选取和过滤。张祖翼对西方的记... 张祖翼以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撰写的《伦敦竹枝词》展示了近代中国人观望西方的复杂心态,在考察中国漫长的现代化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处在非中华文化场景中的张祖翼,其笔下的西方景观往往经过他的中国眼光的选取和过滤。张祖翼对西方的记录并非客观实录,而是以“自我”的眼光来观看“他者”,伦敦呈现的是一个中国人眼中的被异化的西方印象,可以说是19世纪中华民族的思想史、心态史的显现。在文学表达上,《伦敦竹枝词》也表现出作者从固有经验开始转向对新格局的尝试与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祖翼 《伦敦竹枝词》 近代 海外诗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单字为训研究——以东汉高诱注释中的“止”字为例
19
作者 吴欣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单字为训作为注释语料中最常见的训释方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的建立来认知世界的。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语义框架、原型范畴和边缘范畴、语义场焦点分布三个方面,对单字为训注释语料进行研究。以《吕氏春秋》高诱... 单字为训作为注释语料中最常见的训释方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的建立来认知世界的。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语义框架、原型范畴和边缘范畴、语义场焦点分布三个方面,对单字为训注释语料进行研究。以《吕氏春秋》高诱注释中的“止”为例,当“止”作为训释词时,凸显的是其原型特征即“停止”义,或者说是其核心义;而当“止”作为被释词时,则展示了“止”的语义框架中的部分概念槽与填充项。在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容器图式等意象图式的联合作用下,“止”形成一个由原型——边缘的模糊认知域。在单字为训的注释语料中,高频训释词的原型范畴是不同被释词语义范畴的交叉点。训释词能否完全替代被释词,则取决于构成它们的认知模型是完全相同还是部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字为训 高诱 “止” 语义框架 原型范畴 认知模型 意象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形象展现非遗技艺的设计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李沫 边嘉洋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1期101-103,共3页
本文以品牌形象设计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实践展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新时代的背景下,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品牌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对提升非遗技艺的公众认知度、增强其市场竞争... 本文以品牌形象设计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实践展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新时代的背景下,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品牌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对提升非遗技艺的公众认知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知北村粉坊漏粉技艺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技艺特点,从品牌定位、设计元素提取、视觉表现等方面,为知北村“宋记”粉坊提出基于非遗技艺品牌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进行设计实践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艺 品牌形象 知北村“宋记”粉坊 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