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全程各向异性地震成像新方法
1
作者 郑马嘉 周祺 +6 位作者 林杨 陆林超 彭浩 张洞君 邓绍强 梅杰 向大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8,共10页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建产区,该区寒武系构造表现为由威远背斜向北东向下倾的单斜构造,且筇竹寺组发育多组系高角度走滑断层,断层纵横向断距小,加之筇竹寺组内小层非均质性强且各向异性差异大,常规网格层...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建产区,该区寒武系构造表现为由威远背斜向北东向下倾的单斜构造,且筇竹寺组发育多组系高角度走滑断层,断层纵横向断距小,加之筇竹寺组内小层非均质性强且各向异性差异大,常规网格层析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无法精细准确刻画构造展布特征,导致井震误差大,制约了该层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效果。为了提升该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水平井靶体钻遇率,以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多信息融合为基础,以构造成像建模与网格层析成像为核心,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筇竹寺组页岩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技术流程,大幅提高了筇竹寺组页岩的成像精度,并在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多信息融合建立了符合该区地质规律的各向异性初始速度模型;②在各向异性参数参与层析反演基础上,将基于构造的沿层层析反演、小尺度网格层析反演、全方位角度域网格层析反演三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速度反演的精度,然后采用角度域成像技术提高了成像精度;③将该流程应用于筇竹寺组实际资料处理中,筇竹寺组反射特征横向保真性好,成像效果佳,纵向高角度断裂成像清楚,地震和钻井吻合程度明显提升。结论认为,全程各向异性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可大幅提高速度建模精度和该区筇竹寺组页岩小断裂的成像品质,该技术为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资阳地区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全程各向异性 高精度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源全波形反演在内蒙古居延海坳陷多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雪静 李俊伦 +5 位作者 熊强青 解建建 李海鹏 谭静 刘增祺 段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0-3135,共16页
主动源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是一种基于波形匹配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近年来在近地表高分辨率成像中得到了较多的实际应用.然而,由于周期跳跃等因素导致的强非线性特征使得该方法对初始模型的准确性和地震数据的质量... 主动源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是一种基于波形匹配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近年来在近地表高分辨率成像中得到了较多的实际应用.然而,由于周期跳跃等因素导致的强非线性特征使得该方法对初始模型的准确性和地震数据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初始模型与地下实际结构较大的偏差、数据中的噪声及低频成分缺失等问题都会导致反演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小值,从而难以收敛到真实的速度结构.目前,FWI主要用于处理海上数据,在短偏移距陆地数据的应用中仍面临着较大挑战.内蒙古居延海坳陷拥有丰富的煤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很大,但由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构造不清,迫切需要对地下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成像以进行细致研究.本研究利用该地区采集的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数据,采用多目标函数FWI获得了2 km以浅的高精度纵波速度结构.同时,通过波形对比验证了速度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波形反演获得的速度模型进行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深度域反射剖面.成像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域的4套主要沉积地层,为后期对该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通过程序开源共享为国内大量主动源活动构造探测提供了一套可靠的高分辨率反演成像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陆地主动源勘探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居延海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北30潜山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谭明友 刘福贵 +2 位作者 董臣强 冯德永 张桂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148,共5页
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并结合探井资料、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指出埕北30潜山经历过印支期—燕山期北西向—燕山期北东东向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及喜山期的区域拗陷,形成了古生界的反转结构,并导致潜山内幕逆断层及裂缝异常发育,古生界缺失严重... 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并结合探井资料、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指出埕北30潜山经历过印支期—燕山期北西向—燕山期北东东向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及喜山期的区域拗陷,形成了古生界的反转结构,并导致潜山内幕逆断层及裂缝异常发育,古生界缺失严重;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分析了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指出该潜山存在多套储盖组合,由于裂缝极为发育,从而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圈闭;根据构造幅度、地层岩性、断裂发育程度及盖层资料,指出本区中生界主要形成孔隙型风化壳油气藏,古生界主要形成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块状油气藏;根据地化分析,认为埕北30潜山油气藏属于典型轻质凝析油气藏,桩东凹陷是其主要油气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30潜山构造 演化 油气富集 裂缝 叠前深度偏移 应力场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East处理系统在准南复杂高陡构造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娟 罗勇 +2 位作者 张龙 马俊彦 马晶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60-65,3,共6页
霍玛吐背斜带下组合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是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以往地震资料由于受到表层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干扰波极为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准确成像。地震成果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波场复杂、资料信... 霍玛吐背斜带下组合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是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以往地震资料由于受到表层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干扰波极为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准确成像。地震成果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波场复杂、资料信噪比较低,断裂解释存在多解性,圈闭特征及高点位置难以准确落实。为此,针对南缘高陡构造地区复杂剧变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在野外调查点资料的约束下,结合GeoEast处理系统的折射波野外静校正与井控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技术,基本解决了山前剧变地区复杂的静校正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在时间域提高复杂高陡地区资料信噪比的技术流程。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类干扰波,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叠前四维去噪等特色技术中的叠前分频多域去噪模块,在时间域大幅度提高了叠前道集资料信噪比,并为在该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精细速度建模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资料,提高了深度域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井控 叠前四维去噪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复杂介质条件下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保幅偏移 被引量:18
5
作者 叶月明 李振春 +1 位作者 仝兆岐 曹文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1-1519,共9页
油气勘探的重点正转向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区域.双复杂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基于"逐步累加"的"直接下延"法是解决复杂地表成像的有效手段,能够较好地消... 油气勘探的重点正转向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区域.双复杂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基于"逐步累加"的"直接下延"法是解决复杂地表成像的有效手段,能够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波动方程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xwfd)叠前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横向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宜于复杂构造的偏移成像,同其他常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一样,常规的xwfd偏移方法,主要也是针对相位进行波场延拓,没有对振幅做任何处理.我们基于保幅单程波方程,推导出了基于xwfd的保幅波场延拓算子,针对xwfd求解时引入误差的影响,我们在xwfd保幅波场延拓过程中加入了误差补偿,实现了带误差补偿的xwfd保幅偏移.基于带误差补偿的xwfd保幅算子,应用适合起伏地表的直接下延法,对双复杂介质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改善了双复杂介质的成像效果.其中,误差补偿可以在若干个外推步长上进行,所以相对于保幅傅里叶有限差分(ffd)法偏移来说,该方法在改善成像质量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复杂介质 保幅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误差补偿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直接下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积深度法在库车坳陷北部盐下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安明 吴超 +5 位作者 尚江伟 李宏伟 顾成龙 黎立 李梦媛 玛丽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2,共6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研究区地表和地下构造双重复杂特征及巨厚膏盐层的影响,其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与精度不理想,准确研究盐下构造形态存在较大难度。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最新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研究区地表和地下构造双重复杂特征及巨厚膏盐层的影响,其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与精度不理想,准确研究盐下构造形态存在较大难度。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最新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剖面,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层的初始构造模型,并运用面积深度法分析了盐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盐下层构造的分布以克拉苏断裂为界线,断裂以北主要发育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构造,而断裂以南则主要发育滑脱构造;②克拉苏断裂以南区域滑脱面的位置介于8.01-10.23km深度,推测该滑脱层为三叠系与下伏基底之间的不整合面;③博孜区域的滑脱距离为7.49km,大北区域的滑脱距离为14.35km,克深5区域的滑脱距离为12.46km,克深1-2区域的滑脱距离则为16.32km,该区盐下构造层的滑脱距离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从西向东构造变形越来越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平衡原理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构造模型 滑脱构造 滑脱深度 缩短量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64
7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9-395,共7页
为了处理横向强变速介质中的深度成像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共炮道集的优化系数的傍轴近似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 ,并在基于反射系数估算的成像条件下 ,可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征 ,并采用有... 为了处理横向强变速介质中的深度成像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共炮道集的优化系数的傍轴近似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 ,并在基于反射系数估算的成像条件下 ,可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征 ,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波场延拓 ,能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 .当在频率 -空间域进行计算时 ,相对于纯粹的时间 -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有计算效率高、成像方便的优点 .脉冲响应测试和对Marmousi模型进行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道集 叠前深度偏移 傍轴近似方程 有限差分 频率-空间域 地质构造成像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建模的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57
8
作者 胡英 张研 +1 位作者 陈立康 崔兴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03-507,共5页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迭代修正过程。影响速度模型精度的因素,除了速度反演算法之外,还包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处理和观测系统的不规则性。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出发,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迭代修正过程。影响速度模型精度的因素,除了速度反演算法之外,还包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处理和观测系统的不规则性。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出发,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建立精确速度模型的对策。在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首先采用测井约束法建立初始宏观层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多域双重迭代法进行优化更新,以达到满足叠前成像精度要求的目的。另外,针对我国西部山地冲断带地区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速度建模的思路和对策,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双重迭代法 剩余速度分析 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的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本文针对 Huang L J等 (1999)在“扩展的局部 Born Fourier偏移方法”一文中提出的散射波场计算公式对于强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 ,并把该公式应用于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 ,进而得到一种稳定的 B... 本文针对 Huang L J等 (1999)在“扩展的局部 Born Fourier偏移方法”一文中提出的散射波场计算公式对于强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 ,并把该公式应用于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 ,进而得到一种稳定的 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与 Split- StepFourier方法和 Phase- Screen方法相比 ,本方法对 Marmousi模型炮集数据的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文提出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可扩大 Born近似的应用范围 ,对散射波场的计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散射波场 波场外推 Born近似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地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志德 陈瑛 +2 位作者 周振兴 何玉前 李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能使反射波正确归位,只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能提高成像精度。分析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本区准确建立偏移速度模型难点是深层火山岩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叠前深度偏移迭代的速度建模对策。结果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式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构造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模型 层析成像 深度剩余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巍 王鹏燕 +4 位作者 杨勤勇 方伍宝 潘宏勋 刘旭跃 郭书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85,422-423,共10页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各向异性对于常规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研究了利用P波非双曲旅行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VTI介质的各向异...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各向异性对于常规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研究了利用P波非双曲旅行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VTI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利用VTI介质的CMP道集,研究了二步法提取η参数的方法,即先利用短排列地震数据求取均方根动校正速度,再利用长排列数据和水平速度扫描法得到水平速度,通过转换得到各向异性η参数;采用基于声学近似的VTI介质程函方程,通过各向异性射线追踪计算旅行时。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提取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介质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使成像精度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参数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射线追踪 旅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华忠 徐蔚亚 +1 位作者 王建民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7-525,共9页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17~ 5 2 5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 ,通过引入参考速度 ,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 ,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 ,...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17~ 5 2 5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 ,通过引入参考速度 ,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 ,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 ,得到适应任意变速情况下的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程及其差分格式 ;讨论了有限差分法的误差补偿、波场成像条件 ;基于波场传播的线性叠加原理 ,在一定成像条件下 ,提出了把地面地震记录、VSP记录及井间地震记录偏移到同一成像空间的完整的地震成像方法——立体地震成像。立体地震成像的实质是 :地面地震数据、VSP数据及井中反射地震数据的成像过程可以统一成一个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过程 ,同时 ,每种数据的成像结果也可以单独输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 ,在立体地震成像过程中 ,每一种观测方式对目标地质体的照明范围不同 ,它们对目标地质体的成像互为补充与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数据 波场外推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19~ 2 2 3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 ,但是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较低 ;而波...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19~ 2 2 3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 ,但是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较低 ;而波动方程混合法偏移对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很高 ,但是不易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本文实现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动方程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从而达到既能使复杂构造精确成像 ,又能处理任意起伏地表的目的。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 ,将地表的高程校正隐含在了偏移本身的过程中 ,且比常规的高程校正更精确 ,因为常规的高程校正仅仅是垂向的静态时移 ,忽略了水平分量 ,而偏移过程中的高程校正则是按照波的实际传播路径来校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法 叠前深度偏移 复杂地表 双重复杂性 波动方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在山地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源 刘伟 +2 位作者 刘微 王敏 秦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准确的起伏地表速度模型,将其与常规处理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匹配拼接,建立起初始的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然后通过井震联合的方法获取各向异性参数,将其加入到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中,结合倾角和方位角数据,实现TTI各向异性起伏地表全速度建模。四川盆地DXC工区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验证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基于TTI各向异性全速度模型的起伏地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有效地消除了起伏地表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复杂构造与速度各向异性对地震成像的影响,使得地下构造成像更合理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构造 TTI介质 全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对策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研 徐凌 陈立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4,共3页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静校正和深度域成像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基于起伏地表的剩余静校正和从地表出发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地震成像 起伏地表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误差补偿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22
16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基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强适应性,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 系数的单程波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它在有限差分波场延拓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算子误差的补偿校正,从而提高了算子的成像精度;同时也可以... 基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强适应性,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 系数的单程波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它在有限差分波场延拓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算子误差的补偿校正,从而提高了算子的成像精度;同时也可以基本消除差分频散,提高成像 剖面信噪比。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点,能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 文中一切计算均在频率域进行,与时间域有限差分算法相比,具有计算效率高、成像方便的 优点。脉冲响应测试和对Marmousi模型进行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该偏移方法是强横向 变速情况下“三高”(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和高保真)数据处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叠前深度偏移 有限差分 误差补偿 波动方程 速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川中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翠华 何光明 张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72-75,共4页
川中地区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高速盐岩层厚度的剧烈变化导致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发生畸变,为此对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本文介绍了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方法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较准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这一关键技术,... 川中地区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高速盐岩层厚度的剧烈变化导致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发生畸变,为此对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本文介绍了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方法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较准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这一关键技术,并将叠前深度偏移同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川中地区由于盐岩层的影响而不易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的难题,消除了速度异常,可使地下构造得到正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偏移 速度模型 迭代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子波分析及褶积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中平 林伯香 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9-33,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均匀介质中时间域和深度域地震子波的表达式及特性,随后深入探讨了层状介质中深度域子波的特性,在分析深度域地震子波褶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褶积定理,提出了采用速度替换方法完成深度域褶积。理论分析及... 本文首先分析了均匀介质中时间域和深度域地震子波的表达式及特性,随后深入探讨了层状介质中深度域子波的特性,在分析深度域地震子波褶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褶积定理,提出了采用速度替换方法完成深度域褶积。理论分析及实际测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可行,实际处理方便,由于可以直接从高精度的深度成像结果中提取子波,所生成的合成地震记录可直接与深度域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因而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成像 深度域 子波 测井数据速度 合成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场上延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1 位作者 张辉 孙小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26,共5页
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分析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体成像的有效手段。借鉴Beasley和Lynn提出的“零速层”的概念与Reshef提出的“逐步累加”法的思路,根据地震波在真实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波的可叠加性,利用“波场上延”法... 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分析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体成像的有效手段。借鉴Beasley和Lynn提出的“零速层”的概念与Reshef提出的“逐步累加”法的思路,根据地震波在真实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波的可叠加性,利用“波场上延”法,实现基于相移(时间域)法上延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深度域)法(ω-xFD)上延的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深度域“波场上延”法是解决起伏地表和地下复杂构造双重成像的一种有效方法,实现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深度域成像的有机结合,其有效性和准确性使该方法可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波动方程 波场上延 波场外推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50
20
作者 张军华 臧胜涛 +1 位作者 单联瑜 石林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8-925,共8页
地震勘探是高性能计算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跟踪国内外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动态,分析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和应用现状,展望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趋势,得出了以下结论和认识:高性能计算机今后发展趋势是向多核方向发... 地震勘探是高性能计算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跟踪国内外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动态,分析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和应用现状,展望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趋势,得出了以下结论和认识:高性能计算机今后发展趋势是向多核方向发展;②目前地震勘探对高性能计算的直接需求是叠前深度偏移、叠前反演和全波形反演,以及单点高密度勘探技术;③GPU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新建的CUDA架构完善了软件开发环境;④基于FPGAs(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可重构技术,既有硬件的计算性能,又有软件的灵活性,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⑤受功耗、传统集成电路技术等制约,单CPU性能提高有很大的局限性,开发新材料、完善计算机封装结构成为提高计算性能的新途径,光电二极管(APD)硅光子器件、内存+CPU的MCP封装结构,发展前景看好;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数据密集型超级计算模式,该技术将在海量数据的高性能计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⑦计算性能的提高依赖于软硬件一体化整体发展,目前硬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软件开发及应用相对滞后,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 GPU FPGAS 云计算 高密度勘探 叠前深度偏移 全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