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永芳 邵英 +2 位作者 陈杨 肖义泽 秦明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和审核,下载审核无误的监测点2014年网络直报死亡数据进行清理汇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云南省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总数57 257例,死亡率60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6.1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伤害,占全死因的81.06%;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的减寿顺位位居前3位,减寿率依次为11.64‰、10.62‰和9.40‰,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7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提高了11.3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和伤害是监测点青壮年过早死亡(早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和伤害是威胁云南省监测点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将其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减寿率 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早死概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1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对脑卒中(I60-I64)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7.35/105与63.19/105,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16.04%。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30.74/105)与标化死亡率(75.72/105)均高于女性(103.50/105与50.51/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0,P=0.000;χ~2=27.346,P=0.00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137.95/105)与标化死亡率(73.44/105)均高于城市(63.54/105与35.2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8,P=0.000;χ~2=37.190,P=0.000)。50岁前脑卒中死亡率均低于50/105,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2.88%,男性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74%)高于女性(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99,P=0.000)。农村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33%)高于城市(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3,P=0.00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s,AYLL)为10.87人年。结论: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与早死亡概率高,农村居民与男性是重点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死亡率 早死亡概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07年北京市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袁鸣艳 赵海珊 侯超英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了解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率,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7年永定路派出所提供的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4-2007年永定路社区居民共死亡1295名,死亡率为251.4... 目的了解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率,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7年永定路派出所提供的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4-2007年永定路社区居民共死亡1295名,死亡率为251.40/10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的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死亡人群明显高于女性死亡,比率为1.38:1。60岁以上死亡人数是死亡年龄组的主要构成。结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化公司1996~2006年职工死因及潜在减寿损失分析
4
作者 马颖洁 孙晓芸 +1 位作者 朱承勤 吴志宏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9期646-647,658,共3页
目的了解石化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及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减寿损失年率,对1996-2006年公司范围内职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公司职工标化死亡率为278.84/10万,... 目的了解石化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及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减寿损失年率,对1996-2006年公司范围内职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公司职工标化死亡率为278.84/10万,男性299.48/10万,女性215.43/10万,死亡原因排列前5位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1.04%;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6565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21.51‰,男性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4905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26.57‰,女性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660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9.99‰,顺序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导致职工早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标化潜寿命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