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stry and Sr,Nd Istopes of Granitoids from the Lac Ifni Area(Sirwa Massif-Anti-Atlas Morocco):A Geodynamic Setting for the Post-collisional Ediacaran Magmatic Chain of the Anti-Atlas
1
作者 Lagag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0-200,共1页
The plutonic rocks of the westernmost part of the Sirwa massif belong to the Ediacaran post-collisional magmatic chain of the Anti-Atlas.The geochemistr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ttests that the fractional crystal... The plutonic rocks of the westernmost part of the Sirwa massif belong to the Ediacaran post-collisional magmatic chain of the Anti-Atlas.The geochemistr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ttests that th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cannot account for the variations between the granitoids and the associated MME.They represent two contemporaneous but independent magmatic tendencies.However,Sr and Nd configur data argue for a similar and juvenil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ACARAN ANTI-ATLAS GRANITOIDS post-collision juvenile source breakoff delam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波洛尕熊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孔会磊 李青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江伟 南卡俄吾 国显正 贾群子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基本不显示铕异常。Rb/Sr、Nb/Ta、Zr/Hf等特征反映闪长玢岩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6.6±1.6)Ma(MSWD=0.41),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综合东昆仑地区前人年代学数据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为后碰撞伸展阶段地壳重熔的产物,东昆仑在约228 Ma就已全面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印支期中基性岩脉尤其是闪长玢岩脉经常与东昆仑地区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关系密切,在今后金矿找矿勘查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后碰撞 石英闪长玢岩 波洛尕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早志留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以超大型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为例
4
作者 张迎迎 罗泰义 +3 位作者 甘甜 周明忠 韩心巧 郑胡艺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43,共20页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加里东期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本研究对WSS带北段大宝山矿床赋矿地层顶部蚀变碱性玄武岩和中段西牛矿床硅化黄铁矿化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对研究区相关火成岩年龄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大宝山碱性玄武岩的锆石定年研究,厘定了大宝山地区早志留世火山活动的演化时序(早期英安岩(434.96±0.31)Ma,中期安山岩(433.99±0.75)Ma,晚期碱性玄武岩(430.8±1.3)Ma)。西牛矿床中矿化板岩的原岩为火山灰层,其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32.9±0.6)Ma,首次将该矿床限定为早志留世成矿。综合大降坪矿床的钾质斑脱岩年龄((432.5±1.3)Ma),本研究首次确证沿吴川–四会断裂带展布的大降坪、西牛、大宝山等喷流沉积矿床共同构成了早志留世(兰多维列统-温洛克统)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该成矿带是华南加里东期碰撞后伸展阶段(ca.440~400 Ma),由吴川–四会深大断裂诱发的火山作用与古海洋热液活动的地质响应;未来勘探应关注该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和火山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吴川–四会–韶关早志留世黄铁矿带 华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 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火山岩记录:来自准噶尔卡拉麦里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5
作者 蔡倩茹 宋智华 +3 位作者 倪胜利 于洪洲 周健 熊峥嵘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93,共3页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区。早期认为其由单一洋壳持续俯冲和岛弧横向生长形成,近期研究多认为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多个洋岛、海山等持续增生所致。确定大洋闭合时间和构造体制转换方式,对解释其地质历史和大陆地...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区。早期认为其由单一洋壳持续俯冲和岛弧横向生长形成,近期研究多认为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多个洋岛、海山等持续增生所致。确定大洋闭合时间和构造体制转换方式,对解释其地质历史和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后碰撞期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卡拉麦里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6
作者 慕洁 俞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2,532,共11页
北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探讨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284.2±0.1 Ma,形成于早二叠世.流... 北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探讨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284.2±0.1 Ma,形成于早二叠世.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SiO_(2))、高碱(Na_(2)O+K_(2)O)、贫钙(CaO)、贫镁(MgO)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K,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Ba、Nb、P、Ti.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双堡塘组流纹岩岩浆可能来自下地壳部分熔融,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根据相关判别图解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拉张环境,说明北山造山带南缘在早二叠世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堡塘组 火山岩 早二叠世 后碰撞伸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辽吉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来自辽东-吉南地区巨斑状和球粒状花岗岩的约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岩 杨宏智 +4 位作者 陈井胜 廉涛 张朋 梁帅 吴新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06-3519,共14页
胶辽吉造山带辽东-吉南地区卧龙泉、双岔、八河川等巨斑状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峰期之后,记录了造山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对于探讨整个胶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巨斑状花岗岩研究,识别出局部侵入其中的球粒状花岗岩,并对采... 胶辽吉造山带辽东-吉南地区卧龙泉、双岔、八河川等巨斑状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峰期之后,记录了造山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对于探讨整个胶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巨斑状花岗岩研究,识别出局部侵入其中的球粒状花岗岩,并对采集自造山带东部和西部典型岩体的3件巨斑状花岗岩和1件球粒状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巨斑状花岗岩具有硅含量相对较低、全碱较高、A/CNK值变化较大(0.86~1.19)等特征。虽然双岔巨斑状花岗岩中见有石榴子石,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准铝质、锆饱和温度较高等A型花岗岩特征;宝甸地区花岗岩中也有石榴子石,显示了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卧龙泉和双岔巨斑状花岗岩体侵位时代为1880~1895Ma,球粒状花岗岩形成于1870±13Ma,宝甸地区巨斑状含石榴花岗岩侵位于1845±13Ma左右;来自这些锆石的原位εHf(t)值介于-3.6~+4.2之间,相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474~2730Ma。本研究认为,辽吉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石成因较为复杂:球粒状花岗岩反映了岩浆过冷度较大、快速侵位至浅表过程;宝甸地区巨斑状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巨斑状花岗岩则反映了深部物质和加厚地壳均有贡献。结合前期报道的同时代碰撞后I型和A型花岗岩以及变质岩的研究等,本文认为辽东半岛巨斑状和球粒状花岗岩的产出与胶辽吉造山带碰撞后强烈的下地壳作用有关,反映了造山带去根垮塌、岩石圈伸展过程,代表了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斑状花岗岩 球粒状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LU-HF同位素 胶辽吉造山带 碰撞后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红旗岭晚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镍铜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 杨言辰 +1 位作者 李爱 袁海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9,共21页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岩、橄辉岩、斜方辉石岩、二辉石岩、苏长岩和辉长岩。主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具有富镁(w(MgO)=20.7%~31.1%)、低钛(w(TiO_(2))=0.33%~0.79%)、低碱(w(K 2 O+Na 2 O)=0.60%~2.29%)和硅(w(SiO_(2))=40.0%~53.0%)变化范围大的特征;微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呈现弱富集LREE和LILE(Th)以及亏损HREE和HFSE(Nb-Ta-Ti)。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斜长石和角闪石)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红旗岭岩群明显不同于洋岛型玄武岩、阿拉斯加型环状杂岩和科马提岩,但与岛弧玄武岩以及中亚造山带西段的“黄山西”和“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容矿超镁铁质岩相似,其母岩浆是一种富Mg、亏损Nb-Ta的岛弧拉斑玄武质熔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伸展环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含矿母岩浆可能经历了硫化物的“二次熔离”,最终形成了铂族元素(PGE)亏损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高镁拉斑玄武质母岩浆 硫化物熔离 铂族元素亏损 碰撞后伸展环境 红旗岭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超 朱孔阳 +8 位作者 杨波 苏美霞 许立权 周飞 董传万 沈忠悦 吴艳君 孟晓玲 佘琳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27,共21页
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该岩体由两期侵入体组成,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前者为岩体主体岩性。主体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An=14~30)、石英、钾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内部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补体二长... 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该岩体由两期侵入体组成,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前者为岩体主体岩性。主体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An=14~30)、石英、钾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内部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补体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An=12~23)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形成年龄为259±2 Ma。主体花岗闪长岩SiO_(2)=66.37%-68.70%、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1),地球化学上显示出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其中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呈浑圆状或拉长扁平透镜状,年龄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一致,为岩浆混合的产物;补体二长花岗岩,高硅(SiO_(2)=71.51%~73.09%)、富碱(Na_(2)O+K_(2)O=7.91%~8.61%),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1.07~1.11),属分异I型花岗岩。比旗格淖复式岩体锆石εHf(t)分布范围为-3.0~3.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73~1057 Ma。具有相对较低的[n(87Sr)/n(86Sr)]i值(0.704829~0.705327),εNd(t)值为-5.85~-8.86,对应的Nd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69~1.45 G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为亏损地幔组分与受其诱发的部分熔融的古老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属于后碰撞型花岗岩,这类岩体的形成标志了古亚洲洋在兴蒙造山带南缘的闭合,并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达茂旗 比旗格淖复式岩体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Sr—Nd同位素 后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西部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CO_(2)释放规模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显刚 赵文斌 +4 位作者 李晓光 李菊景 郭正府 张茂亮 徐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5-2237,共13页
估算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的CO_(2)释放量对于理解地球深部碳释放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以雄巴、赛利普、布嘎寺和麦嘎4个地区的富钾火山岩为例,开展了橄榄石、辉石等斑晶... 估算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的CO_(2)释放量对于理解地球深部碳释放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以雄巴、赛利普、布嘎寺和麦嘎4个地区的富钾火山岩为例,开展了橄榄石、辉石等斑晶矿物中熔体包裹体的CO_(2)含量与脱气特征研究,结合火山岩体积和年龄等参数,估算了拉萨地块碰撞后富钾火山活动的CO_(2)释放量。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熔体包裹体气泡中的CO_(2)含量约为0.61%~5.38%,雄巴、赛利普、布嘎寺和麦嘎火山岩的CO_(2)年释放量分别为(5.1±0.9)×10^(-5)Pg/yr、(1.3±0.6)×10^(-5)Pg/yr、(2.5±0.5)×10^(-4)Pg/yr和(1.5±0.2)×10^(-7)Pg/yr,共计约(3.2±0.6)×10^(-4)Pg/yr。粗略推算结果表明,拉萨地块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的CO_(2)总释放规模约为0.006±0.001Pg/yr,与大陆碰撞带深部碳释放通量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地质历史时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导致的深部碳释放模拟提供了初步的实测数据参考。未来仍需在获取更多数据的基础上优化研究结果,以减小碰撞后火山作用的岩浆成分、规模、时空分布不均等导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富钾火山作用 熔体包裹体 CO_(2)释放量 拉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各玛龙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智 夏楚林 +2 位作者 韩芝弘 孙方余 魏密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81,共17页
各玛龙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部,该地区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强烈。本文以两件花岗闪长岩和两件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全岩元素组成研究,探讨岩石成因类型和岩浆源区特征,分析闪长岩的构造演化环... 各玛龙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部,该地区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强烈。本文以两件花岗闪长岩和两件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全岩元素组成研究,探讨岩石成因类型和岩浆源区特征,分析闪长岩的构造演化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两件具有代表性的闪长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405.3±1.1 Ma和405.8±1.2 Ma,说明成岩时代为早泥盆世;4件闪长岩样品具有高硅、高铝、高碱、贫钙、贫镁、弱过铝质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4件样品中未发育S型花岗岩的代表性矿物,并且Rb/Sr值为0.32~0.43,均小于0.9,A/CNK值为0.98~1.09,均小于1.1,符合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分析La-La/Sm图解与(Zr+Nb+Ce+Y)-(Na_(2)O+K_(2)O)/CaO图解,同时结合Nb/Ta、Zr/Hf、Nb/U、Rb/Sr、Ti/Y、Ti/Zr值,可以得知各玛龙地区闪长岩是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且可能伴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前人研究及(Y+Nb)-Rb图解与Rb/30-Hf-Ta*3图解可知,各玛龙地区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东昆仑造山带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后碰撞伸展 各玛龙地区 东昆仑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百吨沟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韩玉 王启林 +8 位作者 谢海林 陈苏龙 李少南 李玉莲 王斌 张政治 王雷 马志全 郭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8-1464,共17页
东昆仑造山带志留纪-泥盆纪的演化存在着争议,A型花岗岩常用来限定造山过程中构造转换的时间。百吨沟花岗岩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五龙沟金矿集区,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东昆仑造山带志留纪-泥盆纪的演化存在着争议,A型花岗岩常用来限定造山过程中构造转换的时间。百吨沟花岗岩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五龙沟金矿集区,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417.9±3.5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高硅(SiO_(2)=71.2%~77.2%)、富碱(K_(2)O+Na_(2)O=8.23%~10.70%)、低MgO(0.04%~0.22%)和CaO(0.09%~0.95%),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P、Ti)的特征,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和"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且岩石具有较高的Ga/Al、TFeO/MgO值以及Zr饱和温度,表明该岩体为A型花岗岩。此外,锆石的εHf(t)=-0.6~1.9,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介于1442~1284 Ma之间,推测该A型花岗岩主要源自早期具有相似Hf同位素的长英质火成岩部分熔融。该花岗岩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东昆仑造山带发育大量近同时的A2型花岗岩,反映其在晚志留世时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后碰撞伸展 五龙沟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被引量:579
13
作者 韩宝福 季建清 +2 位作者 宋彪 陈立辉 张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7-1086,共10页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按照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划分方案(Gradstein et al.,2004),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是从早石炭世中-晚维宪期开始、于早二叠世末期结束的。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发生在330~265Ma之间,而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在340~275Ma之间,持续时间分别约65Ma。但是,在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集中在330~310Ma和305~280Ma两个时段发生,而在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高峰发生在310~295Ma之间。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没有受到重要地质界线(如蛇绿岩带)的分隔控制,在有的地方花岗岩还可以侵位在蛇绿岩带之中。而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不但在准噶尔分布广泛,而且在准噶尔北邻的阿尔泰造山带和南邻的天山造山带中均有出现,具有广泛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后碰撞深成岩浆作用 大陆地壳生长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天山花岗岩与陆壳垂向增生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140
14
作者 顾连兴 张遵忠 +5 位作者 吴昌志 王银喜 唐俊华 汪传胜 郗爱华 郑远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3-1120,共18页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态、岩石组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底侵以外,幔源岩浆的内侵可以造成地壳不同层次岩石的部分熔融,也是花岗质岩浆生成的重要机制和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东天山的片麻状花岗岩有一部分是变质交代成因的,这类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内侵有关。变质峰期后韧性剪切带中构造细粒化的岩石是形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部位。虽然这类花岗岩多数定位于地壳较深层次,但在内侵热量的影响下也可以定位于较浅层次。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除了构造动力作用以外,还与地壳垂向增生,尤其是内侵有着密切联系,是构造动力、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流体运移等复杂反馈的结果。博格达造山带碰撞前和碰撞后岩浆岩均具有正的ε_(Nd)(t)值,表明该造山带地幔早在碰撞前就已亏损,而碰撞后的地幔则继承了碰撞前地幔的亏损特征。东天山在印支期有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增生事件,其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随后的碰撞密切有关,因此是东天山从中亚构造体制向特提斯体制转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花岗岩 板内岩浆活动 韧性剪切带 陆壳增生 底侵 内侵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Ⅰ型花岗岩同位素精确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64
15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4 位作者 谭绿贵 范裕 杨文平 何立新 岳书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8-1248,共11页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酸性侵入岩较发育,森塔斯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8.2±5.7Ma(1σ),沃肯萨拉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3.8±6.2Ma(1...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酸性侵入岩较发育,森塔斯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8.2±5.7Ma(1σ),沃肯萨拉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3.8±6.2Ma(1σ),塔斯特岩体二长花岗岩全岩^(40)Ar/^(39)Ar年龄为313.6±3.2Ma(1σ),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各岩体均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偏碱性,Nd、Sr、Pb同位素显示出其幔源特征,具正常O同位素组成。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和塔斯特岩体属于后碰撞花岗岩,其形成表明早石炭世晚期萨吾尔地区乃至西准噶尔地区已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它们可能是后碰撞阶段挤压-伸展转变期的产物。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和塔斯特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准噶尔地区已知的Ⅰ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00Ma左右)相似,但其发育显示准噶尔地区后碰撞Ⅰ型花岗岩的形成应始于早石炭世晚期。研究区早石炭世晚期后碰撞Ⅰ型花岗岩的确定为区域晚古生代地壳的垂向增生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SHRIMP年龄 ^40Ar/^30Ar测年 后碰撞 萨吾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7
16
作者 张成立 刘良 +5 位作者 张国伟 王涛 陈丹玲 袁洪林 柳小明 晏云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42,共10页
应用LA ICPMS获得北秦岭蔡凹花岗岩体锆石U Pb年龄 ( 889± 1 0 )Ma ,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该岩体富集LILE、贫化HFSE ,显示活动陆缘俯冲带I型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体又具有富铝、高钾和锶、明显亏损Nb、Ti、P等元素的大陆... 应用LA ICPMS获得北秦岭蔡凹花岗岩体锆石U Pb年龄 ( 889± 1 0 )Ma ,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该岩体富集LILE、贫化HFSE ,显示活动陆缘俯冲带I型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体又具有富铝、高钾和锶、明显亏损Nb、Ti、P等元素的大陆造山带后碰撞演化阶段花岗岩特征。根据区域构造资料并结合岩体的变形特征分析 ,蔡凹岩体为碰撞造山过程地壳增厚背景下 ,在后碰撞拉张阶段由卷入有消减带物质的下部地壳部分熔融所形成 ,指示了秦岭在该时期已进入由主碰撞挤压转向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吾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的时限、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42
17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4 位作者 谭绿贵 范裕 杨文平 何立新 岳书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5-1237,共13页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秦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岩,其中侵入岩年龄在328.2~290.7Ma之间,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至旱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年龄在296.7~280Ma之间,为早...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秦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岩,其中侵入岩年龄在328.2~290.7Ma之间,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至旱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年龄在296.7~280Ma之间,为早二叠世火山活动产物。区内侵入岩由早到晚(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塔斯特岩体→喀尔交岩体→阔依塔斯岩体、恰其海岩体)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具有弱双峰式特征,卡拉岗组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均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基于萨吾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间框架、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萨吾尔地区处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并逐渐由挤压-拉张过渡阶段演化到拉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后碰撞 萨吾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花岗岩:从碰撞后到非造山 被引量:115
18
作者 刘红涛 翟明国 +1 位作者 刘建明 孙世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48,共16页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高锶花岗岩、碱质 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五个类型。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起源于泥砂质变沉积岩在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高锶花岗岩、碱质 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五个类型。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起源于泥砂质变沉积岩在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中的减压脱水熔融 ;高锶花岗岩起源于强烈加厚陆壳的下部或壳幔过渡带的中酸性或基性岩石脱水部分熔融 ;碱质 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均为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产物 ,但后者明确指示区域岩石圈已处于板内裂谷状态。在区域地质演化总体框架下 ,中生代各类型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时间序列 ,明确反映出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从碰撞后到非造山的演化过程 :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 +高锶花岗岩 +碱质 A型花岗岩构成碰撞后花岗岩套 ,而碱性花岗岩 +碱质 A型花岗岩则构成板内非造山花岗岩套。区域花岗岩浆活动的演化表明 ,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中生代重大构造转折应发生在 160~ 150 Ma之间。在 160 Ma以前的中生代早中期 ,区域岩石圈仍处于碰撞后前期的强烈加厚的过程之中 ,该时期以出现大量的高锶花岗岩和少量过铝质淡色花岗岩为特征 ;150~ 110 Ma期间为碰撞后晚期的区域岩石圈强烈伸展时期 ,该时期则以高锶花岗岩侵位事件的急剧减少和碱质 A型花岗岩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花岗岩 侵位事件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夏祖春 徐学义 +3 位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马中平 王立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对前人研究资料综合的基础上,重点对天山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中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属高钾钙碱—钾玄岩系列,以钙碱系花岗质岩石类型为主。其中,发育在裂谷带中... 在对前人研究资料综合的基础上,重点对天山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中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属高钾钙碱—钾玄岩系列,以钙碱系花岗质岩石类型为主。其中,发育在裂谷带中的石炭—二叠纪花岗质岩石较发育在古微地块中或其边缘的花岗质岩石富MgO、TiO2、Na2O,贫K2O、Nb、Th,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区。裂谷带中的花岗质岩石多与火山岩同源,由含不同程度壳源组分的壳幔混合源岩浆形成,而古微地块花岗质岩石主要来自壳源。处于同一类构造位置但不同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化学成分也不相同,如天山西端伊犁地块南缘的托木尔峰花岗质岩石较天山中东段南部的库鲁克塔格花岗质岩石富Fe、Mg、K、Nb、Sr,而贫Zr、Ba,它们均是壳源成因,反映了天山东、西地壳基底组分的不同。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的花岗质岩石在天山东、西段也有差别,东段的觉罗塔格和博格达花岗质岩石较天山西段伊犁裂谷中的花岗质岩石明显地富Nb、Th而贫Sr、Ba,反映出东、西天山石炭—二叠世花岗岩源区不同。花岗质岩石的正εNd值并不是来源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幔源组分,而是来自于幔源火山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 花岗质岩石 地球化学 石炭一二叠纪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东北缘后碰撞火山岩成因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李注苍 刘晓宇 杨宝凯 吴宏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60,共12页
研究了东准噶尔东北缘5个地区(三塘湖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扎河坝西北、陆梁隆起和贝勒库都克一带)不同时代的8个后碰撞火山岩。岩石岩性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有少量流纹岩,绝大多数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TiO2质量... 研究了东准噶尔东北缘5个地区(三塘湖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扎河坝西北、陆梁隆起和贝勒库都克一带)不同时代的8个后碰撞火山岩。岩石岩性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有少量流纹岩,绝大多数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TiO2质量分数较高(0.2%~3.3%),MgO的质量分数分布范围较广(1.11%~10.74%),Mg#指数为12~75,样品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3.4%~10.16%),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弱亏损Zr、Hf和Ti,具有弱的Eu和Ce异常(δEu=0.60~1.21,δCe=0.89~1.15)。样品(87Sr/86Sr)i值为0.70278~0.70542,(143Nd/144Nd)i值为0.512517~0.512648,具有高正εNd(t)值(+4~+7.5),La/Nb值(1.0~5.3)均高于原始地幔(0.98~1),Nb/U值(2~37,大部分<30),明显低于MORB和OIB,介于原始地幔和陆壳之间,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显示源区富集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地壳物质参与岩浆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时代上属于整个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既显示板内岩浆演化特征,又具有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痕迹,形成于后碰撞伸展垮塌的构造背景,与岩石圈地幔底侵有关,是和东准噶尔东北缘后碰撞花岗岩相匹配的,均形成于后碰撞期。最新获得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数据和Rb-Sr等时线年龄对认识准噶尔洋闭合的时限和建立东准噶尔的构造岩浆演化框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期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东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