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大茶与薏苡仁、茯苓复配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营养性肥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岳云 谢忠稳 +4 位作者 杨东梅 钱力维 罗胜勇 袁静静 李庆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6-94,共9页
该研究考察黄大茶、薏苡仁和茯苓复配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改善的作用与机制。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 6 N雄性小鼠12周,同时分别用黄大茶复配物(large-leaf yellow tea formula aqueous extracts,LFAE)、薏苡仁+茯苓水提物(Coix lachry... 该研究考察黄大茶、薏苡仁和茯苓复配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改善的作用与机制。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 6 N雄性小鼠12周,同时分别用黄大茶复配物(large-leaf yellow tea formula aqueous extracts,LFAE)、薏苡仁+茯苓水提物(Coix lachrymajobi L.combined with Poria cocos Wolf formula aqueous extracts,CPAE)或黄大茶水提物(large-leaf yellow tea aqueous extracts,LAE)干预处理,每周记录小鼠的体重及能量摄入。饮食干预完成后,检测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变化,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及附睾脂肪组织(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EAT)的形态变化,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EAT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AMPK、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和p-HSL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高脂组相比,CPAE和LAE组小鼠体重降低均不显著,而LFAE组小鼠的体重、TC、LDL-C、AST、ALT水平和脂质沉积显著降低,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升高,属水平中阿德勒克罗伊茨菌(Adlercreutzia)、异杆菌属(Allobaculum)、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丰度显著提高,p-AMPK、ATGL和p-HSL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此外,与LAE组相比,LFAE组小鼠的体重、TG水平和脂质沉积显著降低,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升高,Adlercreutzia、Allobaculum、Blautia、Parabacteroides丰度显著提高,ATGL和p-HSL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综上所述,黄大茶、薏苡仁和茯苓复配物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促进脂肪组织脂解,协同增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黄大茶 薏苡仁 茯苓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2
作者 王悦 田双双 +3 位作者 刘晓谦 张永欣 闫利华 王智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48-2555,共8页
茯苓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品等领域。本文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降解、结... 茯苓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品等领域。本文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降解、结构表征、结构修饰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茯苓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多糖 提取分离 降解 结构分析 结构修饰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龚志华 邓燕莉 +3 位作者 陈芳 胡雅蓓 张月 肖文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8,共4页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SPE-002加酶率、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反应体系pH值),并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加以优化,结果表明,...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SPE-002加酶率、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反应体系pH值),并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加以优化,结果表明,加酶率5.0%(即加酶量为底物的5.0%)、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5.0是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优化条件下,茯苓多糖提取率为1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多糖 植物复合酶SPE-002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神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军民 刘思远 +2 位作者 杨莹 王涛 张红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28-2732,共5页
目的研究茯神Poria cocos(Schw.)Wolf的化学成分。方法茯神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松脂醇(1)、松脂醇(2... 目的研究茯神Poria cocos(Schw.)Wolf的化学成分。方法茯神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松脂醇(1)、松脂醇(2)、白桦脂醇(3)、白桦脂酸(4)、3-羰基齐墩果酸(5)、脱氢山楂酸(6)、泽泻醇C-23-醋酸酯(7)、 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8)、乌索酸(9)、熊果酸(10)、土莫酸(11)、茯苓酸(12)。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皮中总三萜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学锋 程水明 +2 位作者 张庆 刘杰风 王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39-3942,共4页
为探讨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皮中总三萜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考察了液固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茯苓皮干粉粒度对茯苓皮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50%乙醇为提... 为探讨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皮中总三萜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考察了液固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茯苓皮干粉粒度对茯苓皮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功率500 W、液固比15∶1(V/m,mL∶g)、干粉粒度0.150 mm、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 min为最优提取参数组合,验证试验的提取率为2.6%,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皮 总三萜 超声波辅助提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浸提法研究中药茯苓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建民 苑忠格 +1 位作者 石志红 孙汉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利用KCl、NH4Ac、HCl、NaOH四种浸提液对中药茯苓中铝的存在形态分别进行浸取溶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形态的铝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茯苓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有机铝含量占总量的58.9%;胶态Al(OH)3占总量41.1%;浸提液中铝的回... 利用KCl、NH4Ac、HCl、NaOH四种浸提液对中药茯苓中铝的存在形态分别进行浸取溶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形态的铝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茯苓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有机铝含量占总量的58.9%;胶态Al(OH)3占总量41.1%;浸提液中铝的回收率为97.0%~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茯苓 活性铝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菌核多糖的分离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俐娜 丁琼 +1 位作者 张平义 冯汉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90-993,共4页
分别用0.9%NaCl水溶液、热水、0.5mol/LNaOH水溶液和88%甲酸从新鲜茯苓菌核体中提取出5种多糖:PC1、PC2、PC2-A、PC3和PC4.用IR、HPLC、GC、1HNMR和13CNMR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PC1、PC2和PC2-A由D-葡萄糖... 分别用0.9%NaCl水溶液、热水、0.5mol/LNaOH水溶液和88%甲酸从新鲜茯苓菌核体中提取出5种多糖:PC1、PC2、PC2-A、PC3和PC4.用IR、HPLC、GC、1HNMR和13CNMR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PC1、PC2和PC2-A由D-葡萄糖、D-木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PC1和PC2-A含葡萄糖醛酸,其葡萄糖含量随提取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PC3主要由线型β-(1→3)-D-葡聚糖组成,它占茯苓多糖的绝大部分.PC4由β-(1→3)-D-葡聚糖组成,含少量支链和葡萄糖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菌核 多糖 结构 核磁共振 组成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龚志华 陈美丽 肖文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1016,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水溶性糖含量检测、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剂量^(60)Co辐照处理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茯苓经辐照后,微观结构上颗粒变小、形状不规则,1000kGy和1200kGy处理出现平整切口;随着辐照剂量的... 采用扫描电镜、水溶性糖含量检测、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剂量^(60)Co辐照处理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茯苓经辐照后,微观结构上颗粒变小、形状不规则,1000kGy和1200kGy处理出现平整切口;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水溶性总糖、水溶性茯苓多糖增加,且1000kGy效应最显著;紫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1000kGy和1200kGy辐照处理有羰基生成;红外检测结果显示,800、1000、1200kGy辐照处理后羰基均明显增加,且1000kGy和1200kGy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辐照茯苓后,茯苓多糖可有效裂解为以羰基类化合物为主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并呈剂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多糖 辐照降解 茯苓水溶性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散与去茯苓开心散改善拟AD动物学习记忆作用比较 被引量:31
9
作者 高冰冰 徐淑萍 +1 位作者 刘新民 王立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57-62,共6页
目的比较开心散和去茯苓开心散对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了解茯苓在开心散复方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12周,第9周同时给予中药,第12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比较开心散及去茯苓开心散对拟AD动物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检测... 目的比较开心散和去茯苓开心散对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了解茯苓在开心散复方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12周,第9周同时给予中药,第12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比较开心散及去茯苓开心散对拟AD动物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检测脑组织皮层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开心散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模型动物脑组织皮层区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而去除茯苓的开心散对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改善作用或作用减弱。结论开心散复方具有改善拟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而茯苓是开心散复方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老年性痴呆模型 D-半乳糖+东莨菪碱模型 昆明小鼠 开心散 茯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茯苓中重金属离子铜、镉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发兵 袁娇 +3 位作者 何彦斌 廖学红 肖文平 李士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269-4271,共3页
采用了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鄂东英山、罗田两县的茯苓中铜、镉元素含量,并研究了煎煮后铜、镉两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当湿法消解用酸为浓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时样品消化完全;英山县和罗田县茯苓中铜元素含量... 采用了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鄂东英山、罗田两县的茯苓中铜、镉元素含量,并研究了煎煮后铜、镉两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当湿法消解用酸为浓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时样品消化完全;英山县和罗田县茯苓中铜元素含量分别为3.27、2.25 mg/kg,其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但镉元素在英山县和罗田县茯苓中含量分别为3.62、3.72 mg/kg,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茯苓煎煮后英山县和罗田县的茯苓残渣中铜元素含量为0.98、0.67 mg/kg;镉元素的含量为2.24、2.32 mg/kg。通过煎煮后铜、镉元素部分溶入煎煮液中,溶出率分别为71%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先淑 胡先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7-818,825,共3页
系统阐述了茯苓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茯苓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茯苓 三萜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产地适宜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珍 董梁 +4 位作者 李家春 萧伟 谢彩香 黄林芳 王振中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14-18,共5页
本文基于生态因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根据茯苓主要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气温、海拔、土壤等),分析了茯苓的适宜产区及分布面积。结果表明,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等18个省(直辖市、区)是与茯苓原产区生态相似度最... 本文基于生态因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根据茯苓主要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气温、海拔、土壤等),分析了茯苓的适宜产区及分布面积。结果表明,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等18个省(直辖市、区)是与茯苓原产区生态相似度最高的区域,这与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同时还预测出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区域,如甘肃,为茯苓的引种扩种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可见,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分析茯苓产地适宜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茯苓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生态因子 产地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生物量、多糖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爱群 唐福斌 韩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0期5279-5281,共3页
通过收集经液体培养的茯苓1号[Poria cocos(Schw.)Wolf.Strain 1]、茯苓5.78号(P.cocos Strain5.78)菌株菌丝体,并干燥后称重,比较其生物量产率;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菌丝体的多糖吸光度,从而测定出其多糖... 通过收集经液体培养的茯苓1号[Poria cocos(Schw.)Wolf.Strain 1]、茯苓5.78号(P.cocos Strain5.78)菌株菌丝体,并干燥后称重,比较其生物量产率;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菌丝体的多糖吸光度,从而测定出其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茯苓1号比茯苓5.78号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茯苓5.78号菌丝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1号高。说明在相同的液体培养基条件下,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不同;茯苓多糖含量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液体培养 生物量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分子量段茯苓多糖的制备以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灿 赵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687-1689,共3页
目的:对不同分子量段茯苓多糖进行提取、纯化以及单糖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热水煮沸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不同浓度乙醇醇沉得到3种不同分子量段的茯苓多糖A、B、C,凝胶色谱柱纯化,样品水解经TLC及GC-MS分析确定单糖组成。结果:结果显示... 目的:对不同分子量段茯苓多糖进行提取、纯化以及单糖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热水煮沸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不同浓度乙醇醇沉得到3种不同分子量段的茯苓多糖A、B、C,凝胶色谱柱纯化,样品水解经TLC及GC-MS分析确定单糖组成。结果:结果显示A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4∶1.17∶1∶4.21,B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2.36∶5.49∶2.34,C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6∶81∶25∶1。结论:茯苓多糖A、B、C均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以不同含量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多糖 制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菌丝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质谱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洪波 向小亮 +1 位作者 罗海燕 胡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为建立茯苓菌丝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并鉴定部分蛋白质,作者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摇瓶培养的茯苓菌丝体蛋白进行分离,并利用MALDI-TOF/TOF对部分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DE图谱获得蛋白质点数较多、清晰、蛋白质点分离较完全且图谱背景... 为建立茯苓菌丝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并鉴定部分蛋白质,作者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摇瓶培养的茯苓菌丝体蛋白进行分离,并利用MALDI-TOF/TOF对部分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DE图谱获得蛋白质点数较多、清晰、蛋白质点分离较完全且图谱背景清晰,挑取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本研究确定的双向电泳条件分离蛋白质效果及重复性好,为下一步利用该方法寻找具有重要功能的新茯苓菌丝体蛋白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菌丝体 总蛋白质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茯苓和银杏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研究
16
作者 马长清 彭彦 向一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 (带电子捕获检测器 )对现阶段中药茯苓和银杏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研究。测定结果显示 ,茯苓中六六六和 DDT的总量分别为 0 .0 0 5 6 μg/g和 0 .0 176 μg/g;银杏叶中六六六和 DDT的总量分别为0 .0 893μg/g... 采用气相色谱法 (带电子捕获检测器 )对现阶段中药茯苓和银杏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研究。测定结果显示 ,茯苓中六六六和 DDT的总量分别为 0 .0 0 5 6 μg/g和 0 .0 176 μg/g;银杏叶中六六六和 DDT的总量分别为0 .0 893μg/g和 0 .0 2 6 9μg/g。结果表明 :中药茯苓和银杏叶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粮食规定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银杏叶 有机氯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栽培茯苓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悦航 张越 +9 位作者 段雨婷 庞梦迪 程玥 丁泽贤 孙明杰 王雷 彭代银 俞年军 陈卫东 刘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比较松树、泡桐树、枫香树、杜仲树、香椿树栽培茯苓的品质。方法测定不同树种栽培茯苓的生物转化率、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水溶性多糖、总三萜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茯苓可寄生于香椿树以外的其他4种树种,生物转... 目的比较松树、泡桐树、枫香树、杜仲树、香椿树栽培茯苓的品质。方法测定不同树种栽培茯苓的生物转化率、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水溶性多糖、总三萜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茯苓可寄生于香椿树以外的其他4种树种,生物转化率、浸出物在杜仲树栽培条件下最高,水分在松树栽培条件下最低,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枫香树栽培条件下最高,灰分在枫香树栽培条件下最低,总三萜含量在泡桐树栽培条件下最高。主成分分析可反映原信息量的85.705%。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高,浸出物及水溶性多糖、总三萜含量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结论杜仲树、枫香树、泡桐树均有成为代替松木栽培茯苓的潜力,以杜仲树栽培的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栽培基质 树种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MS/MS技术研究酸枣仁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转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晨晖 李泽 +4 位作者 崔小芳 张敏 裴香萍 詹海仙 闫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4-1620,共7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研究了酸枣仁经茯苓发酵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初步探讨了茯苓对酸枣仁发酵的转化规律.鉴定了发酵产物中24种化学成分,整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酸枣仁发酵0,7和14 ...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研究了酸枣仁经茯苓发酵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初步探讨了茯苓对酸枣仁发酵的转化规律.鉴定了发酵产物中24种化学成分,整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酸枣仁发酵0,7和14 d后的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找到7个差异成分.采用t-检验对24种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并分析了酸枣仁中黄酮苷、皂苷类成分的代谢反应途径.通过茯苓发酵,酸枣仁中化学成分主要发生了脱酰基和脱糖基等水解反应.为酸枣仁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检测提供了快速、直观且准确的方法,为酸枣仁-茯苓共发酵产物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茯苓 发酵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及主成分分析的茯苓质量控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丹彤 陈少波 +2 位作者 汪景 邢春来 位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7-450,共4页
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茯苓中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去氢茯苓酸、茯苓酸共4种成分的高相液相色谱(HPLC)方法,本文采用安捷伦ZORBAX S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水(0.05%)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 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茯苓中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去氢茯苓酸、茯苓酸共4种成分的高相液相色谱(HPLC)方法,本文采用安捷伦ZORBAX S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水(0.05%)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茯苓酸检测波长为201 nm,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去氢茯苓酸的检测波长为242 nm。利用SPSS 26.0软件对12批茯苓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茯苓中4种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7.89%~100.02%之间。HPLC同时检测茯苓中4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准确度良好,可用于茯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2 位作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g/L,生物量为(14.63±0.21)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