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ing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f surface water from Jialing River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晓毅 蒋真玉 +5 位作者 王继行 朱虹 豆俊峰 H.D.Narres D.Hofmann E.Klumpp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50-854,共5页
Sixtee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 to study their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ing sources.The water samples wer... Sixtee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 to study their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ing sources.Th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sites(J1-J5) in the Jialing River of Chongqing downtown are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ugust 2010.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AHs in three samples upstream a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two sites downstream,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AHs for each site ranging from 811.5 ng/L to 1585.8 ng/L.The 2,3 and 4-ring PAHs for sampling stations account for 13.0%,56.6% and 28.6%,respectively,in total PAHs.There are obvious tendencies of seasonal change for PAHs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water.The PAHs concentration in April of wet season is 1 301.6 ng/L,which is 1.3 times the lowest amount of total PAHs in August of flood season.Ratios of specific PAH compound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ssible pollution sources.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are primarily from pyrolytic PAHs because of factories along these sites,while the direct leakage of petroleum products may be significant for two sites,Jiahua Bridge(J4) and Huanghuayuan Bridge(J5),because of the wharf boat near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source and distribution surface water Jialing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ch washing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bio-surfactant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95-903,共9页
Desorption of total saturated fractions(i.e. SAT, defined for this study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turated hydrocarbon from n-C10 to n-C26)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i.e. PAH, defined as ... Desorption of total saturated fractions(i.e. SAT, defined for this study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turated hydrocarbon from n-C10 to n-C26)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i.e. PAH, defined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l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 including the 16 EPA priority PAH) in two types of soils subjected to the changes of p H and salinity and different bio-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general,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s without bio-surfactant addition, adding rhamnolipid to crude oil-water systems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it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values benefits SAT and PAH desorp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 of p H could have distinct effects on rhamnolipid performance concerning its own micelle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 For loam soil, the adsorption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 and rhamnolipid would be the principle limiting factors during the NAPL removal procedure. For sand soil, less amount of rhamnolipid is adsorbed onto soil. Thus,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inity, the solubilization and desorption of rhamnolipid solution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summary, the p H and salt sensitivity of the bio-surfactant will va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surfac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urfactant salinity desorption total saturated fractions(SAT)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p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孙佳兰 董成 +4 位作者 生弘杰 张雷刚 陈小龙 余向阳 葛静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7,共10页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08~182.63μg/kg、70.58~119.27μg/kg、189.88~423.29μg/kg;均值分别为106.59μg/kg、143.21μg/kg、92.69μg/kg、289.32μg/kg;中位数分别为111.71μg/kg、135.16μg/kg、88.19μg/kg、296.36μg/kg。D1~D4土壤中PAHs的来源大致相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石油是其主要来源。通过终生致癌风险值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发现D1、D2、D3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D4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毒性当量含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6种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16))均值为1.421~16.281μg/kg,而7种致癌性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7))均值为1.243~15.883μg/kg,表明研究区土壤中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是7种致癌性PAHs,其中D4研究区BaP贡献率最大(75.893%)。本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相关部门对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PAHs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闭时间油井沉积物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4
作者 柳天凤 赵一蕾 +4 位作者 齐月 李俊生 付刚 李媛媛 朱书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为评估黄河三角洲北部滨海滩涂湿地油井封闭清退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比较油井封闭时间不同的区域间修复成效差异,选择分别于2002年、2012年和2018年封闭的油井清退区,分析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 为评估黄河三角洲北部滨海滩涂湿地油井封闭清退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比较油井封闭时间不同的区域间修复成效差异,选择分别于2002年、2012年和2018年封闭的油井清退区,分析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解析来源,用毒性当量因子评价法(TEQ)和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评价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总体沉积物ΣPAHs平均含量为791.691 ng/g,为中度污染,以4~5环为主,2002年、2012年和2018年沉积物中Σ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587.29、135.36、1652.41 ng/g,分别为轻度污染、未污染和重度污染,主要环数分别为4~5环、2环和4~5环;总体沉积物PAHs主要受到石油泄漏影响,以汽车排放、薪材燃烧和煤炭燃烧的影响为辅,2002年和2012年的主要来源均含有石油泄漏、汽车排放、煤炭燃烧,2002年还有薪材燃烧,2018年由薪材燃烧和汽车排放组成;总体沉积物ΣPAHs的TEQ平均值为193.53 ng/g,在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范围内,不同年份沉积物ΣPAHs的M-ERM-Q平均值均小于0.1,生态风险较低,但2018年封闭区的个别点位有30%概率产生毒性。油井封闭清退区沉积物的修复成效总体较好,但个别点位存在高污染水平、较高毒性概率的情况,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封闭 沉积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PAHs不可萃取组分及其对源解析的影响
5
作者 韩尔瑄 李小水 +4 位作者 秦世斌 刘威杰 李欢 叶子杨 祁士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16-3924,共9页
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硅烷化与酸化组合法分析了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不可萃取组分浓度,探究其对PAHs污染及来源解析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不可萃取组分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样品中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使3环PAHs的占比... 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硅烷化与酸化组合法分析了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不可萃取组分浓度,探究其对PAHs污染及来源解析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不可萃取组分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样品中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使3环PAHs的占比由可萃取组分中的(19.78%±8.80%)升高到总浓度中的(32.97%±11.16%).PAHs不可萃取组分占比与有机碳和粒度未呈现显著强相关性,更多是受目标物总浓度和污染来源的影响.来源解析表明,考虑不可萃取组分后,主要污染来源由交通排放源(46.91%)转变为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源(40.70%).不可萃取组分对PAHs来源解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不可萃取组分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vehicle population on atmospheric levels of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6
作者 Siwatt Pongpiachan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04-310,共7页
Application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vehicle types/numbers and PAH contents (Particle + Vapor) within a radius of 60 and 300 miles can b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ion ... Application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vehicle types/numbers and PAH contents (Particle + Vapor) within a radius of 60 and 300 miles can b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ion (LRAT) to the level of PAHs in the rural atmosphere of Whitbourne,UK.In general,higher R-values coupled with lower P-values were found in those samples within a radius of 300 miles,whereas lower R-values were detected in those samples within a radius of 60 miles.R-values of PAH concentrations vs.all vehicle numbers within radius of 300 miles ranged from 0.51 to 0.92 with the arithmetic mean of 0.75 ± 0.12,whilst those R-values within a radius of 60 miles ranged from 0.05 to 0.61 with the arithmetic mean of 0.11 ± 0.28.Thi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PAHs in Whitbourne undergo L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ospheric lifetimes and traveling distances of airborne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7
作者 Siwatt Pongpiachan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30-837,共8页
Atmospheric lifetimes and traveling distances of 15 PAHs(Ac:acenaphthylene,Ace:acenaphthene,Ph:phenanthrene,MePh3:3-methyl-phenanthrene,MePh9:9-methyl-phenanthrene,MePh1:1-methyl-phenanthrene,MePh2:2-methyl-phenanthre... Atmospheric lifetimes and traveling distances of 15 PAHs(Ac:acenaphthylene,Ace:acenaphthene,Ph:phenanthrene,MePh3:3-methyl-phenanthrene,MePh9:9-methyl-phenanthrene,MePh1:1-methyl-phenanthrene,MePh2:2-methyl-phenanthrene,Ret:retene,B[a]A:benzo[a]anthracene,Chry:chrysene,B[b,j,k]F:benzo[b,j,k]fluoranthene,B[e]P:benzo[e]pyrene,B[a]P:benzo[a]pyrene,Ind:indeno[1,2,3-cd]pyrene,B[g,h,i]P:benzo[g,h,i]perylene)at Whitbourne,UK,we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rate constants for reaction with OH,O3,and the 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s of eight speci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s(i.e.B[a]A,Chry,B[b]F,B[k]F,B[a]P,Ind,B[g,h,i]P and Ret)as a function of humidity,solar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by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predicted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Ac,Ace,Ph,MePh3,MePh9,MePh2 and MePh1 ranged between 11.42 h-79.12 h in cold period and 1/31 h-14.33 h in warm period respectively.The binary ratios of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B[k]F/B[g,h,i]P,B[k]F/B[g,h,i]P,B[g,h,i]P/Ind and B[k]F/Ind displayed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ld and warm period,indicating that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s are difficult to be decomposed by UV light and thus may be conveyed to the rural regions via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ion(LRAT).The decreased level of the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AHs in summer can b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d level of OH radical content and solar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 太阳能强度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农田土壤PAH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传统与概率算法对比及生物可给性影响
8
作者 陈少婷 王红梅 +1 位作者 韩睿明 吴健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2-1302,共11页
为科学评估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成人的健康风险,调查并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农田表层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PAHs污染特征,通过修正模型参数、引入PAHs生物可给性和应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优化健康风险评估过程,探讨传统方法与概率方... 为科学评估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成人的健康风险,调查并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农田表层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PAHs污染特征,通过修正模型参数、引入PAHs生物可给性和应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优化健康风险评估过程,探讨传统方法与概率方法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16种PAHs总浓度均值为(1309.77±4995.87)μg/kg,62.22%的调查点位存在PAHs污染,其中高环(4~6环)PAHs占主导地位。传统健康风险评估显示,总非致癌风险指数(THI)和总致癌风险指数(THQ)分别为1.40×10^(−4)和5.51×10^(−6),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表明,THI指数较传统方法显著降低2个数量级(THI95%=8.71×10^(−6)),总致癌风险也降至几乎可忽略水平(THQ95%=2.06×10^(−7)),传统评估方法可能高估了实际风险。考虑PAHs生物可给性,经口摄入途径健康风险显著降低,THI和THQ的95%分位值分别降至4.31×10^(−6)和7.86×10^(−8),降幅达50.52%和61.84%。此外,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单体BaP和Phe的浓度、暴露年限和土壤摄入率是影响健康风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农田土壤 蒙特卡罗 生物可给性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矿区周边农田土壤HMs-PAHs共存污染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的响应
9
作者 彭冠维 易盛炜 +6 位作者 张祺明 刘杰 甘杰 黄钟霆 石雪芳 吴玉俊 李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7,共12页
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垣县部分锰矿区周边重金属(HMs)和多环芳烃(PAHs)共存污染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旱地与水田土壤中HMs和PAHs的含量,借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 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垣县部分锰矿区周边重金属(HMs)和多环芳烃(PAHs)共存污染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旱地与水田土壤中HMs和PAHs的含量,借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污染因子(CF)法对HMs-PAHs共存污染土壤进行风险评估,使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共存污染程度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旱地中Cd、As和PAHs的含量分别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0.4、1.4倍和1.8倍,而水田Cd和PAHs的含量分别是风险筛选值的3.9倍和1.1倍,旱地Cd生物有效性明显高于水田。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将采样点所处的旱地和水田划分为重、中、轻污染区,污染因子风险排序为Cd>As>Pb>PAHs。不同共存污染程度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其中重、中污染和轻污染土壤中优势菌属分别为酸杆菌Gp6、酸杆菌Gp4和芽孢杆菌,旱地中的优势菌属为酸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水田中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Cd和PAHs分别是旱地和水田中优势菌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污染程度与功能菌株的HMs耐受性基因和PAHs降解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鞘氨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与共存污染水平(包括HMs和PAHs)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该区域共存污染特征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重金属 多环芳烃 共存污染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D系统对不同类别小分子量PAHs的响应分析
10
作者 白芷瑄 闫业宇 +4 位作者 吉建涛 金宝丹 刘叶 杜京京 王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1250,共10页
为了探究内源短程反硝化(EPD)系统对不同种类小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的耐受性,同时探索提高EPD系统抗冲击能力的方法,首先采用20mg/LPAHs(菲、蒽)分别驯化EPD系统,再通过批次实验向驯化的EPD系统中加入0~80mg/L其他种类的PAHs(蒽、菲、... 为了探究内源短程反硝化(EPD)系统对不同种类小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的耐受性,同时探索提高EPD系统抗冲击能力的方法,首先采用20mg/LPAHs(菲、蒽)分别驯化EPD系统,再通过批次实验向驯化的EPD系统中加入0~80mg/L其他种类的PAHs(蒽、菲、萘)分析驯化的EPD系统对不同种类PAHs的耐受性机理.结果表明,EPD系统在菲和蒽胁迫下,保持了高达86%的NO_(2)^(-)-N积累率和50%的PO_(4)^(3-)-P去除能力.蒽系统中的微生物分泌出更多的胞外聚合物来保护自身,而菲系统富集了更多的PAH-RHD GNF/R和PAH-RHD GPF/R基因来提高对PAHs的耐受性.菲和蒽的引入显著富集了反硝化聚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经菲驯化的EPD系统反硝化菌活性为(167.429±2.321)mgN/(gVSS·h),且在萘和蒽的胁迫下仍保持良好的除磷能力,经蒽驯化的EPD系统,在萘和菲的胁迫下保持高NO_(2)^(-)-N积累能力,且反硝化菌活性为(220.137±0.575)mgN/(gVSS·h).本研究为EPD系统对于小分子量PAHs耐受性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优化EPD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运行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短程反硝化 多环芳烃 耐受性 功能基因 菌群结构 反硝化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18种PAHs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守文 李咏梅 +5 位作者 王彩 李恒宇 李晨 徐绍英 孙宁 董周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同功能区污染状况特征,同时根据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厂区内18种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该焦化厂污染水平较高,且厂区污染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非均质性。厂区内PAHs以2~3环为主,占比为58.82%,4~6环PAHs占比为41.48%。厂区内以苯并[a]芘为基准的6种主要风险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 Bap)分布特征与总PAHs(∑18 PAHs)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2)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污水处理区>化产区>焦炉区>锅炉发电厂>煤炭储存区>办公区。不同功能区低环与中高环PAHs含量比值不同,表明各区域污染物来源存在差异。(3)厂区内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化合物的致癌风险,不同功能区的致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污水处理区致癌风险超标倍数及超标率远超化产区及焦炉区。由于苯并[j]荧蒽的加入,PAHs总致癌风险增加0.93%~204.46%,厂区内总致癌风险超标点位增加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AHs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修复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建丽 高小龙 +4 位作者 张犇 赵燊炜 韩宇欣 原浩坤 王业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组土壤中Cr、As、Phe和BaP浓度分别下降9.63%、5.28%、45.14%和26.87%,其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植物作用,而PAHs去除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与植物的共同作用;植物主要吸收可提取态重金属,63 d后不同修复组土壤中可交换态Cr平均下降2.19%,而As则由于降解作用使修复过程中可交换态增加;可交换态Cr和碳酸盐结合态Cr与土壤中放线菌门呈强正相关,2种形态As则与拟杆菌门、装甲菌门、FBP菌门和浮霉菌门呈正相关。污染物去除效率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同时受酶活性和不同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动态影响,反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在土壤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理化性质等综合作用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多环芳烃 复合污染土壤 食醚红球菌 黑麦草-玉米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过氧键化合物在土壤及地下水PAHs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跃鸣 代朝猛 +2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张亚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4,共7页
土壤及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修复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基于含过氧键化合物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过氧化氢、过硫酸盐以及过氧乙酸在... 土壤及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修复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基于含过氧键化合物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过氧化氢、过硫酸盐以及过氧乙酸在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从过氧键断裂产生自由基的角度讨论了其活化机制与降解机理,探究了过氧乙酸在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影响修复效率的主要外部因素。总体来看,不同活化方式所产生的自由基种类有所不同,对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也有所差异,与此同时,土壤及地下水复杂环境因素对修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开发新型活化材料,提高修复效果并降低二次污染,同时需针对不同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选择合适的活化方式,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氧化剂的修复范围,在过氧乙酸修复PAHs污染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含过氧键化合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技术(AOPs) 过氧键 多环芳烃(pahs) 土壤及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海娇 史秋月 +6 位作者 王永强 毕斌 张森霖 刘宪斌 李琳琳 杨莉园 卢少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82-4092,共11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湖泊(鄱阳湖、洞庭湖、东江湖和梁子湖)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检测了20种鱼样中的16种PAHs,分析了PAHs污染水平,并开展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共检出11种,∑PAHs的含量分别为鄱阳湖(32...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湖泊(鄱阳湖、洞庭湖、东江湖和梁子湖)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检测了20种鱼样中的16种PAHs,分析了PAHs污染水平,并开展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共检出11种,∑PAHs的含量分别为鄱阳湖(32.59—39.81 ng·g^(−1))、洞庭湖(29.47—37.60 ng·g^(−1))、东江湖(26.07—36.25 ng·g^(−1))和梁子湖(27.78—47.95 ng·g^(−1)).主要检出物质有5种分别是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芘、䓛和芴,其中苯并[b]荧蒽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最高.苊烯、苊、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芘在所有鱼体内均未检出.4个湖泊鱼体内PAHs污染水平与国内外相比较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风险;但致癌风险值(R)均超过了10^(−6),表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 鱼体 多环芳烃 (pahs)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改性丝瓜络生物炭修复PAHs污染沉积物及微生物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文卓 李高帆 +3 位作者 卫昊明 晏再生 尤佳 黄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01-3313,共13页
采用高岭土改性生物炭或者使用三维立体,如丝瓜络生物炭(LSBC)修复PAHs污染沉积物,制备了三维立体LSBC(3D-LSBC)、改性三维立体LSBC(3D-K-LSBC)、颗粒LSBC(G-LSBC)和改性颗粒LSBC(G-K-LSBC)四种材料.结果表明:G-K-LSBC修复PAHs污染沉积... 采用高岭土改性生物炭或者使用三维立体,如丝瓜络生物炭(LSBC)修复PAHs污染沉积物,制备了三维立体LSBC(3D-LSBC)、改性三维立体LSBC(3D-K-LSBC)、颗粒LSBC(G-LSBC)和改性颗粒LSBC(G-K-LSBC)四种材料.结果表明:G-K-LSBC修复PAHs污染沉积物效果显著,沉积物PAHs去除率达21.76%,PAHs的修复效率提高了1个数量级.各组下层沉积物PAHs生物有效性明显高于上层沉积物(P<0.05);添加G-LSBC和G-K-LSBC有效降低了沉积物PAHs生物有效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3.99%~78.48%和39.08%~72.01%.经过150d修复,沉积物PAHs含量未出现明显垂向分布特征(P>0.05).然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在3D-K-LSBC和G-LSBC作用下,沉积物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提高;其中,在G-K-LSBC作用下,沉积物群落中具有芳香烃降解和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菌属呈显著富集.G-K-LSBC表现出更高的PAHs污染沉积物修复潜力.此外,高岭土改性显著提高了LSBC材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沉积物 高岭土改性丝瓜络生物炭 修复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的PAHs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继宝 项大洲 +3 位作者 林伯正 胡小婕 王贺飞 高彦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769,共13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效应,其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然而我国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风险筛选值和管控标准仍未确立,致使当前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估仍无...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效应,其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然而我国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风险筛选值和管控标准仍未确立,致使当前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估仍无据可依。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土壤中PAHs的生态毒性研究结果,针对16种优先控制PAHs,筛选获得248组毒性数据(Effect concentration10,EC10和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并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出不同用地方式下各PAH的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不同用地方式下各PAH的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分别为1.00~10.60 mg·kg^(–1)(自然保护地和农用地)、1.03~25.44 mg·kg^(–1)(公园用地)、1.12~51.00 mg·kg^(–1)(住宅用地)、1.20~68.41 mg·kg^(–1)(商服及工业用地)。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生态安全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PAHs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仿真菱铁矿及其衍生材料催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
17
作者 杨昕 钟承韡 +3 位作者 杨志山 朱韦韦 王文浩 余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18-4127,共10页
为考察不同氧化体系及运行参数对土壤多环芳烃降解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人工仿真合成菱铁矿(SFC)并进一步引入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改性菱铁矿(FFC),催化氧化修复实际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土壤。实验结果表明,SFC和FFC催化过硫酸钠(PDS... 为考察不同氧化体系及运行参数对土壤多环芳烃降解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人工仿真合成菱铁矿(SFC)并进一步引入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改性菱铁矿(FFC),催化氧化修复实际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土壤。实验结果表明,SFC和FFC催化过硫酸钠(PDS)体系均能有效降解PAHs。通过优化运行参数包括降低初始pH、提高土水比和延长反应时间等可进一步提高土壤PAHs降解率。而等价处理实验结果显示,采用H_(2)O_(2)等价代替PDS虽可以降低治理成本,但PAHs降解率却有所下降。同时,土壤毒性评估结果发现经SFC/PDS和FFC/PDS处理后的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表明SFC和FFC催化体系可有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并缓减土壤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 多环芳烃 催化 污染场地 原位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PAHs的去除
18
作者 张慧钰 宋雪英 +4 位作者 由明超 薛丽媛 李凤娇 赵晓旭 王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5,共7页
为探究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动态,本研究以沈阳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3个批次的好氧堆肥现场试验,分析了市政污泥中PAHs的污染特征、污染来源及堆肥过程中PAHs的去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沈阳市市政污泥中... 为探究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动态,本研究以沈阳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3个批次的好氧堆肥现场试验,分析了市政污泥中PAHs的污染特征、污染来源及堆肥过程中PAHs的去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沈阳市市政污泥中∑PAHs含量差异较大,范围为0.82~3.73 mg·kg^(-1),夏季污泥成分以高环PAHs(n≥4)为主(质量比为94.0%),而冬季和春季污泥以低环PAHs(n<4)为主,质量比分别为76.0%和63.0%。采用双比值法对沈阳市污泥中PAHs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污泥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的燃烧源。经过堆肥处理后∑PAHs去除率大小顺序为春季(52.8%)>夏季(49.1%)>冬季(46.7%)。研究表明,好氧堆肥对PAHs有明显的降解效果,有利于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泥 好氧堆肥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PAHs形态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19
作者 汪青 徐若曦 +1 位作者 李俊 黄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种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均表现出慢解吸态>快解吸态>水溶态的特征。在外源PAHs进入土壤的第0天,慢解吸态占比就已达到55.61%±21.59%,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壤中,第0天慢解吸态比例明显小于其他土壤,说明这部分“快吸附、慢解吸”的PAHs是与有机质密切联系的。随着外源PAHs在土壤中老化时间的延长,慢解吸态持续增加至第90天的75.57%±7.43%,而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分别从11.20%±4.25%和33.19%±20.24%下降至0.89%±0.21%和1.51%±1.11%,质量平衡计算得出的不可提取态则达到22.0%±6.8%,表明PAHs在土壤中老化效应实质上是从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向慢解吸态乃至不可提取态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的动力学可以用一阶指数模型很好地模拟。不同提取形态PAHs中,水溶态含量与蚯蚓富集实验得出的土壤PAHs生物富集系数相关性最强(R=0.84,P<0.01),表明水溶态PAHs可以作为评价土壤PAHs生物有效性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提取形态 老化效应 蚯蚓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表层水中PAHs污染与PAHs降解菌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田蕴 郑天凌 +2 位作者 王新红 肖清江 张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21,共7页
在厦门西海域设置6个站位,于2001年7月和10月两个航次对各站位表层水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及几种常见PAHs的降解菌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层水中PAHs的含量很不稳定,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在7月的... 在厦门西海域设置6个站位,于2001年7月和10月两个航次对各站位表层水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及几种常见PAHs的降解菌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层水中PAHs的含量很不稳定,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在7月的调查中,表层水中能检测到的PAHs以2—3环的为主,而在10月以4—6环的为主。低分子量的PAHs—芴和菲的含量与其降解菌的数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而高分子量的PAHs—荧蒽和芘的含量与其降解菌的数量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表层水 pahs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