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链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高接枝率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崭 王蔚茹 +1 位作者 高彦芳 谢续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0-985,共6页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和AA小单体的共聚活性较高;梳状接枝共聚物PAA-g-mPEG的接枝率较高,即使侧链为链段较长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mPEG(mPEG5 000),共聚物中mPEG5 000的质量分数仍可高达55.7%。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梳状接枝共聚物在10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单甲醚 梳状接枝共聚物 接枝率 共聚合 丙烯酸单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Zebularine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思伟 王群 康前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 目的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组)、荷载Zeb的MePEG-PCL NPs组(ZebNPs组)、MePEG-PCL空载颗粒组(NPs组),所有动物行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ZebF组注射0.4 g·L-1的游离Zeb 0.1 mL,ZebNPs组注射0.4 g·L-1荷载Zeb的MePEG-PCL NPs 0.1 mL,NPs组注射MePEG-PCL空载颗粒0.1 mL。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PCO分级,动态测量眼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Zeb浓度。结果术后1 d、3 d各组间前房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1,P=0.59)。术后各组间对应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2 d ZebNPs组房水中Zeb含量显著高于ZebF组(均为P<0.01),术后3 d ZebF组房水中已经检测不到Zeb,术后2 d ZebNPs组房水中药物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术后10周ZebF组、NPs组、C组均发生了明显的PCO,ZebNPs组PCO较ZebF组显著减轻(H=9.91,P<0.05)。结论荷载Zeb的MePEG-PCL NPs可通过增高房水中Zeb浓度有效减轻兔眼晶状体摘出术后PCO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BULARINE 聚合物胶束复合体纳米颗粒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嵌段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冉千平 王秀梅 +1 位作者 舒鑫 杨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CuCl、CuCl_2为催化剂,bipy为配体,2-溴丙酸甲酯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H_2O混合溶剂取代单一溶剂,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POEGMA-Br;POEGMA-Br引发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聚合后水解,最终得到了PDI可控(... 以CuCl、CuCl_2为催化剂,bipy为配体,2-溴丙酸甲酯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H_2O混合溶剂取代单一溶剂,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POEGMA-Br;POEGMA-Br引发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聚合后水解,最终得到了PDI可控(PDI<1.25)的嵌段聚羧酸POEGMA-b-PMAA。核磁共振氢谱与凝胶渗透色谱证明所得POEGMA-b-PMAA序列结构完全可控。将该嵌段聚羧酸用于水泥基材料分散,该聚合物能有效吸附于水泥颗粒上并减小团聚体尺寸,说明POEGMA-b-PMAA能分散水泥颗粒并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溶剂 嵌段聚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磁性纳米微球Dy_xFe_(3-x)O_4@PEGMA-Tb的制备、表征及其载药性研究
4
作者 孟繁宗 肖蓓蕾 翟玉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3,共7页
采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镝掺杂铁氧体磁流体DyxFe3-xO4,然后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光化学方法在DyxFe3-xO4磁流体中制备了磁性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微球,进而合成了含有... 采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镝掺杂铁氧体磁流体DyxFe3-xO4,然后以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光化学方法在DyxFe3-xO4磁流体中制备了磁性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微球,进而合成了含有稀土元素Tb的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FMPMs)。用VSM、PCS、FTIR、TGA、SEM、FS等技术对FMPMs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为药物模型,初步考察了FMPMs对MMC的载释性能。结果表明,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粒径较小,呈圆球形,具有超顺磁性和荧光性,分散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受pH值影响较大,是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 DyxFe3-xO4磁性液体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光化学合成 载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及mPEG-PHB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李雪梅 贺继东 +2 位作者 代元坤 张晶晶 戎佳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以β-丁内酯(BL)为单体、萘钾-冠醚为引发剂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合成聚(β-丁内酯)(PHB),研究了反应时间对PHB分子量的影响。在萘钾-冠醚引发体系的基础上制备聚乙二醇甲醚-钾大分子引发剂(mPEG-K),采用mPEGK引发β-丁内酯开环聚合合成... 以β-丁内酯(BL)为单体、萘钾-冠醚为引发剂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合成聚(β-丁内酯)(PHB),研究了反应时间对PHB分子量的影响。在萘钾-冠醚引发体系的基础上制备聚乙二醇甲醚-钾大分子引发剂(mPEG-K),采用mPEGK引发β-丁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甲醚-聚(β-丁内酯)(mPEG-PHB),并通过1 HNMR、FTIR、DSC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mPEG-PHB共聚物的纳米粒子,采用SEM、TEM、DLS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PHB的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DSC结果表明,无定形的PHB明显降低了结晶性mPEG的结晶能力。mPEG-PHB纳米粒子为粒径在100nm左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丁内酯 阴离子聚合 聚乙二醇甲醚 两亲性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凝聚态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珊珊 王文硕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并测试共聚物/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PEGMA)链段的嵌段引入可促进β相聚偏氟乙烯(PVDF)结晶的形成;PVDF和PPEGMA链段热力学不相容,嵌段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随着PPEGMA嵌段比增加,共聚物由“海-岛”相结构向双连续相结构转变。PPEGMA质量分数为25.5%的嵌段共聚物与锂盐混合(氧化乙烯与Li^(+)物质的量比n(EO):n(Li^(+))为10:1)能达到9.4×10^(-5)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结晶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温敏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战大川 杨忠莹 +1 位作者 李光华 冯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155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对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单体聚合的控制效果及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以PEGMEMA为单体,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 为进一步研究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对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单体聚合的控制效果及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以PEGMEMA为单体,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PEGMEMA),考察了聚合时间、引发剂及链转移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测定了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约为1.24,分布较窄;随着[CD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窄;聚合物溶液的LCST约为64.5oC,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RAFT聚合 动力学 低临界溶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EG端基官能团转化及其与MPP的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凡 董英伟 +1 位作者 冷高美 俞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9,共4页
研究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羟基转化,通过端羟基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将端羟基转化为端异氰酸酯基,通过端羟基与对甲苯磺酰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的分步反应将端羟基转化为端胺基,由此比较了不同端基官能团MPEG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MPP... 研究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羟基转化,通过端羟基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将端羟基转化为端异氰酸酯基,通过端羟基与对甲苯磺酰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的分步反应将端羟基转化为端胺基,由此比较了不同端基官能团MPEG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MPP)的反应。结果表明,端羟基向端胺基的转化率达到86%,向端异氰酸酯基的转化率达到92%;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端异氰酸酯基MPEG与MPP反应体系的接枝率最高,端胺基MPEG/MPP反应体系次之,端羟基MPEG/MPP反应体系最低,表明MPEG端基官能团与MPP的反应活性顺序为─NCO>─NH2>─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 端羟基转化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GMA的新型透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懋通 王义 +1 位作者 潘建波 贾春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7-171,共5页
以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2-羟基-2-甲基苯丙酮(HMPP)和高氯酸锂(LiClO4)为原料,通过固液研磨和紫外固化的方式制备了基于PEGMA的新型透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通过一系列测试,对凝胶电解质的性能及其应用的电致变色器件性能... 以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2-羟基-2-甲基苯丙酮(HMPP)和高氯酸锂(LiClO4)为原料,通过固液研磨和紫外固化的方式制备了基于PEGMA的新型透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通过一系列测试,对凝胶电解质的性能及其应用的电致变色器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凝胶电解质的可见光透过率达97%,热分解温度为250℃,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2. 56×10^-4S/cm以及应用的电致变色器件在660 nm处光学调制幅度达66. 9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解质 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电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EA-co-PEGMEMA)的合成及其光响应性
10
作者 唐平 莫相全 +2 位作者 霍彦辰 邓宏文 李光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068,共8页
为了考察含螺吡喃共聚物的组成对光响应性的影响,以丙烯酰氧基乙基螺吡喃(SPE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用常规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SPEA和PEGMEMA的共聚物P(SPEA-co-PEGMEMA)。利用~1H-... 为了考察含螺吡喃共聚物的组成对光响应性的影响,以丙烯酰氧基乙基螺吡喃(SPE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用常规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SPEA和PEGMEMA的共聚物P(SPEA-co-PEGMEMA)。利用~1H-NMR、FT-IR和GPC对P(SPEA-co-PEGMEMA)的结构、组成和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UV测定了其光响应性。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致异构化,SPEA结构单元越多,异构化达平衡的时间越长,H-聚集越明显;在黑暗条件下,能自发发生回复异构化,SPEA结构单元越多,回复异构化达平衡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氧基乙基螺吡喃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自由基共聚合 光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素丽 伍鹏 +3 位作者 肖益蓉 于佩雯 潘跃德 杨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68-3775,共8页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题。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机理,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聚氧化乙烯制备出多支链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MEA@SSE),并...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题。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机理,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聚氧化乙烯制备出多支链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MEA@SSE),并以聚氧化乙烯固态电解质(PEO@SSE)作为对比样,对PMEA@SSE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化学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全固态电池循环等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PEO@SSE相比,PMEA@SSE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0.13 mS/cm vs.0.018 mS/cm,测试温度30℃),更宽的电化学窗口(4.2 V vs.3.8 V),以及更好的全固态电池循环稳定性(77次vs.31次循环,80%容量保持率,60℃下测试,0.1 C倍率,3.0~4.2 V电压范围)。本工作表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部分替代聚氧化乙烯是一种改进聚氧化乙烯这一经典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可行策略,将为后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