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6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Transitions and Structures of Poly(ethylene-co-chlorotrifluoroethylene) 被引量:1
1
作者 J.M.DEITZEL Bojie WANG +2 位作者 Ping HUANG L.Lawrence CHAPOY Stephen Z.D.CHENG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1-309,共9页
Poly(ethylene- co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with a 1∶1 molar ratio of ethylene and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in composition, PECTFE, is a statistically alternating copolymer widely used in cable coating industry. PECTF... Poly(ethylene- co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with a 1∶1 molar ratio of ethylene and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in composition, PECTFE, is a statistically alternating copolymer widely used in cable coating industry. PECTFE has been commonly characterized as a semicrystalline polymer with crystals melting at 238 ℃.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ECTFE undergoes a reversible solid-solid transition during cooling and heating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100 ℃ and 200 ℃. Based on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via 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diffraction techniques, we proposed that PECTFE possesses a hexagonal phase above 200 ℃( a =0 60 nm, c =0 49 nm) and an orthorhombic phase( a =0 99 nm, b =0 57 nm, c =0 49 nm)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1-氯-3氟乙烯 共聚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rom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block copolymers as novel drug carriers
2
作者 姜维 王运东 +5 位作者 张建铮 甘泉 张汉威 贝建中 赵秀文 费维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1-464,共4页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s 0.0056 mg·ml -1 . The physical state of the inner core region of micelle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NMR. The size of indomethacin (IMC) loaded micelles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showed narrow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s were less than 50 nm. In addition, the nanoparticles with relatively high drug loading content (DLC)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聚乙醇-聚丙交酯 载药颗粒 制备 表征 胶囊 共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降膜增黏反应过程模拟
3
作者 陈世昌 曹峻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物料参数,考察了PET分子量与端基量等品质指标随降膜增黏反应进程的变化,讨论了降膜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对聚合产物分子量与端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黏反应的进行,可顺利得到特性黏度为1.0 dL/g以上、端羧基量为16 mmol/kg的产品;所建立的降膜反应器模型能够对增黏效果进行灵敏分析,高温低压有利于提升增黏反应效率,但过低的压力导致高黏熔体变得难处理和转移,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和提高工艺精确控制的难度,温度过高则会显著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对降膜反应器选择压力为0.1 kPa左右、温度区间为285~290℃进行工艺参数调优,采用优化后的连续生产工艺流程最终反应器出口PET的分子量在39000 g/mol左右;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值吻合,可运用于分析降膜增黏反应技术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反应器 缩聚 过程模拟 缩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基防水透气膜的性能及其复合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慧慧 刘茜 +2 位作者 胡东兴 周加权 王晓娟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将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防水透气膜与不同规格针织、机织面料复合后的性能特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全自动透气量仪、电脑式织物透湿仪、电子织物强力机对该种防水透气膜和... 本文旨在探讨将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防水透气膜与不同规格针织、机织面料复合后的性能特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全自动透气量仪、电脑式织物透湿仪、电子织物强力机对该种防水透气膜和不同种复合织物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接触角、透气量、透湿率、拉伸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SEBS膜相比,复合织物的透气率提升了29.4%~935.1%,透湿率提升了3.8%~260.0%。复合织物均具有疏水性。复合织物与未进行膜复合的面料相比,拉伸强度增加了6.4%~22.4%,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2%~23.0%。与市面上应用的聚氨酯复合织物相比,SEBS复合织物具有优良的疏水性和透气性。SEBS复合织物相较于未复合的面料更加耐用,具有更出色的柔韧性和弹性,在透气性和防水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户外服装和用品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防水透气膜 复合织物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磷腈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辅助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6
作者 洪扬 李丹丹 +2 位作者 张景顺 章子旺 高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8,共9页
以刚性离子液体和有机碱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对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 以刚性离子液体和有机碱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对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孔聚离子液体的比表面积为100.9~374.7 m^(2)/g,孔容为0.41~0.86 cm^(3)/g,活性位点均匀分布在孔隙结构内.多孔聚离子液体同时具有离子液体与有机碱活性中心,能够协同催化CO_(2)辅助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在低水合比(1.5∶1)条件下,乙二醇收率达到96.5%,选择性为96.5%,达到了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性能;CO_(2)的助催化作用改变了水合反应的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反应的水合比,提高了乙二醇的选择性.该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及可回收性,并且在烟气气氛下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多孔聚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辅助水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低介电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孙浩 姜玲梅 +3 位作者 张广胜 宗立率 王锦艳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文中以不同质量的1-(哌啶-1-基)-2-丙烯-1-酮(PPEO)、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NDDA)、甲基丙烯酸三环癸-8-基酯(DPMA)、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三甲基丙烯酸酯(THEITMA)及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通过共混制得系列光敏树脂油墨。通过UV... 文中以不同质量的1-(哌啶-1-基)-2-丙烯-1-酮(PPEO)、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NDDA)、甲基丙烯酸三环癸-8-基酯(DPMA)、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三甲基丙烯酸酯(THEITMA)及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通过共混制得系列光敏树脂油墨。通过UV固化将油墨固化成膜。预聚物PEGDA加入量为10%时,固化后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可达到198℃,氮气中热失重温度可达到388℃;PEGDA质量分数为10%时,力学性能最优,达到53 MPa。当PEGDA质量分数为20%时,由于C—H键结构数量的增加,使得介电常数下降,在20 GHz频率环境下介电常数最低降至2.83。PEGDA的质量分数由5%增加20%时,油墨黏度由41 mPa·s降低至32 mPa·s,在0~200 s^(-1)剪切速率下树脂油墨表现出牛顿流体的性质,适配喷墨3D打印工艺。这些结果表明,PEGDA系列光敏油墨综合性能优异,在微电子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低黏度 低介电常数 光敏油墨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复配无卤阻燃SEBS基相变复合材料
8
作者 李颖 马超 刘述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1,共6页
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SEBS)较常用作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相变储能支撑基材,但其易燃的特性影响所形成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本文以1-十六醇(HD)作为相变添加剂,SEBS为基体,马来酸酐接枝SEBS(SEBS-g-MAH)为相容剂,氢氧化镁(MH)... 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SEBS)较常用作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相变储能支撑基材,但其易燃的特性影响所形成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本文以1-十六醇(HD)作为相变添加剂,SEBS为基体,马来酸酐接枝SEBS(SEBS-g-MAH)为相容剂,氢氧化镁(MH)作为主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作为阻燃增效剂,采用熔融共混挤出制备无卤阻燃SEBS基相变复合材料。固定EG质量分数为5.0%,改变MH质量分数为35.0%、37.5%和40.0%,研究不同用量MH和EG复配对HD/SEBS相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质量分数40.0%MH和5.0%EG复配所得HD/SEBS复合材料的UL94等级通过V-0,极限氧指数值升至30.5%。锥形量热仪测试表明,其热释放速率峰值、烟雾释放速率峰值、总烟雾释放量相比于单独45%质量分数MH阻燃的HD/SEBS降低了40.6%、36.8%、23.8%,且残炭率提高了17.2%,EG的加入可抑制火灾过程中热量和烟雾的释放,且能很好地催化成炭。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复配阻燃HD/SEBS的熔融峰温度为62.6℃,熔融相变焓为72.4 J/g,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4.1 MPa和648%。通过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照片、拉曼光谱等分析得出,两者复配阻燃机理为MH分解产生的氧化镁与膨胀石墨炭层结合,在燃烧样品表面形成连续而紧密的炭层,有效地发挥凝聚相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 1-十六醇 氢氧化镁 可膨胀石墨 协效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杂质对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英杰 王建 +3 位作者 卢光明 郭鹏磊 赵伟伟 刘小青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8,共7页
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被认为是石油基材料PET的潜在替代品,但2,5-呋喃二甲酸(FDCA)中的杂质可能导致PEF黄变。针对FDCA中无机杂质研究不足的现状,测定FDCA中的无机杂质及其含量,发现FDCA中含有大量的钠、氯元素,以及中... 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被认为是石油基材料PET的潜在替代品,但2,5-呋喃二甲酸(FDCA)中的杂质可能导致PEF黄变。针对FDCA中无机杂质研究不足的现状,测定FDCA中的无机杂质及其含量,发现FDCA中含有大量的钠、氯元素,以及中等含量的铁元素。据生产工艺推测,钠元素主要源于提供碱性环境的碱或盐,氯元素来自酸化所用的盐酸,铁元素源于生产设备。开发了一种有效纯化FDCA的方法,获得纯度接近100%、低无机杂质含量的FDCA。在此基础上,以纯化FDCA为原料,通过反向添加法研究钠、氯、铁元素杂质的引入对PE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钠元素对PEF的颜色无明显影响,但会明显促进PEF对300~400 nm处紫外光的吸收,并略微增加PEF中的二甘醇(DEG)含量;氯元素会明显引起聚合物黄变,降低PEF对入射光的透过率,但对DEG含量影响较小;铁元素也会降低PEF对入射光的透过率,并且不同含铁元素的化合物对聚合物中DEG的含量影响不同;各类杂质的添加都会导致PEF的热稳定性下降,但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无机杂质 生物基 2 5-呋喃二甲酸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电池用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PEO/Li_(6.10)Zr_(0.10)P_(0.90)S_(5)Cl
10
作者 袁佳熙 吴嘉栋 +2 位作者 余雪敏 朱金辉 庄小东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提高聚环氧乙烷(PEO)的室温导电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本文利用ZrCl4掺杂改性的方法,提高了硫化物电解质作为活性填料在PEO基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筛选出离子电导率高达1.90 mS/cm的硫化物材料Li_(6.10)Zr_(0.10)P_(0.90)S_(5)... 为提高聚环氧乙烷(PEO)的室温导电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本文利用ZrCl4掺杂改性的方法,提高了硫化物电解质作为活性填料在PEO基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筛选出离子电导率高达1.90 mS/cm的硫化物材料Li_(6.10)Zr_(0.10)P_(0.90)S_(5)Cl(LPSC-10)作为全固态锂电池(ASSLBs)的填料。结果表明,该PEO基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高离子电导率(0.44 mS/cm,60℃),适度的杨氏模量(13.7 MPa)以及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在60℃下Li|Li(0.1 mA/cm^(2),600 h)和Li|LiFePO_(4)电池(在2C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99.2%),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有望推动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ASSLBs的发展,为运载火箭等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锂枝晶 离子电导率 全固态锂电池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离子液体修饰的高性能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11
作者 邱安 王子涵 +3 位作者 董鑫 董金超 蒋玉雄 李剑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剂,运用各种谱学和电化学方法对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Li(G4)][FSI]含量对固态电解质的影响.[结果]当n(EO)∶n(Li)=20∶1时,与PEO-LiFSI-20∶1(PF-20)相比,制备的PEO-[Li(G4)][FSI]-20∶1(PGF-20)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未产生明显变化,在60℃下其锂离子电导率(0.44 mS/cm)和迁移数(0.253)明显提升.随着[Li(G4)][FSI]含量的增加,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其60℃下的锂离子电导率随之增加,而孔道直径和数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PGF-20的孔道直径最小、数量最少,且具有最低的对称电池过电位和最高的氧化电位.将PGF-20应用到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可以在60℃、0.5 C的条件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8.7%.[结论]溶剂化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得固态电解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孔道结构,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适量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可生成富含LiF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使其锂对称电池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本研究成功构筑基于溶剂化离子液体的高性能PEO基固态电解质,可为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溶剂化离子液体 固态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量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粉末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索书武 沈继勇 +4 位作者 王鹏 郝贡欣 景宏君 李志刚 李海滨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19,共7页
以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粉末作为改性剂,干拌法制备PET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全自动车辙试验机、及弯曲疲劳试验机,系统地探究了PE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对比分析... 以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粉末作为改性剂,干拌法制备PET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全自动车辙试验机、及弯曲疲劳试验机,系统地探究了PE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对比分析PET粉末掺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粉末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能,改善其低温抗裂性能。5.5%(质量分数,下同)PET掺量复合1.0%助粘剂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提高173.6%,弯拉破坏强度和弯拉破坏应变分别提高20.3%和22.9%,浸水残留稳定度与残留强度比与分别提高16.3%和7.9%,说明废旧PET粉末在道路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为废旧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高温稳定性能 低温抗裂性能 水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皮芯结构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3
作者 于梦菲 高文丽 +3 位作者 任婧 曹雷涛 彭若铉 凌盛杰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针对具有皮芯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纤维传统制备工艺复杂的难题,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以高介电常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皮层材料,丝素蛋白-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离子液体(SE)溶液为导电芯层材料,一步法制备了... 针对具有皮芯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纤维传统制备工艺复杂的难题,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以高介电常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皮层材料,丝素蛋白-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离子液体(SE)溶液为导电芯层材料,一步法制备了单电极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丝素蛋白离子液体(PSE)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纤维(PSE-TENG纤维)。分别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万用材料力学测量仪对PSE-TENG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疲劳测试机进行运动模拟,采用示波器对PSE-TENG纤维的电输出性能进行信号采集。探讨了纺丝参数对PSE-TENG纤维结构的影响,评估了PSE-TENG纤维的力学性能,并探究了PSE-TENG纤维在不同机械运动条件下的输出性能和长期使用稳定性。研究发现:PSE-TENG纤维具有稳定的皮芯结构,拉伸断裂强度为(3.32±0.19)MPa,拉伸断裂应变为(176.83±27.14)%;在不同频率的机械运动下,PSE-TENG纤维的电压信号峰值与频率呈正相关;在超过2万次接触-分离运动后,PSE-TENG纤维仍可稳定输出信号。所制备的PSE-TENG纤维具有优异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力学稳定性,能够为可穿戴技术提供稳定且高效的自供能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皮芯结构纤维 微流控技术 丝素蛋白离子液体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纺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基含磷共聚酯的制备与阻燃性能
14
作者 宗晨阳 张涛 +1 位作者 殷亚然 张先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了解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易燃问题,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对苯醌和碳酸乙烯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侧基含磷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酰杂菲-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DOPO-HQHE)。以对苯二甲酸、乙二... 为了解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易燃问题,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对苯醌和碳酸乙烯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侧基含磷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酰杂菲-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DOPO-HQHE)。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此阻燃剂为原料,通过共聚方式制得兼具良好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侧基含磷共聚酯。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阻燃剂和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阻燃剂添加量对共聚酯热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和共聚酯成功合成,阻燃剂的引入对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阻燃剂质量分数在5%以内,共聚酯可以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阻燃剂赋予PET优异的阻燃性、UL-94等级和成炭能力。当阻燃剂质量分数为5%时,与PET相比,PET-Q_(5)的LOI值从22.8%提高到32.5%,UL-94达到V-0级别,总释放热和总生烟量分别降低了34.6%和11.7%,在590℃残炭量为17.5%。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显示含磷共聚酯残炭表面的孔洞数量减少,炭层更加致密。致密的炭层可以隔绝氧气,阻碍聚酯燃烧,减少气体和烟雾的释放,进一步证明了阻燃剂在共聚酯凝聚相的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侧基含磷阻燃剂 含磷共聚酯 阻燃 凝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秀清 劳志超 +2 位作者 李明谦 韩顺涛 胡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3D打印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随喷头温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均随打印平台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均随打印速度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各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喷头温度、打印速度、打印平台温度,且当喷头温度为210℃、打印平台温度为80℃以及打印速度为40 mm/s时,打印出的PLA/PTW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结构与降温效果
18
作者 徐建 王暄博 +3 位作者 卢昕博 蒋健 郑映 潘鹏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2,共8页
针对加热卷烟中聚乳酸(PLA)材料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PEG分子量与含量的PLA/PEG相变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降温效果以及相变... 针对加热卷烟中聚乳酸(PLA)材料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PEG分子量与含量的PLA/PEG相变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降温效果以及相变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纯PLA材料相比,PEG的引入使材料在40~70℃处的相变潜热增大,相变温度范围变宽。PLA/PEG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受PEG质量分数的影响显著,但受PEG分子量影响不明显。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PLA/PEG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杨氏模量显著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亲水性提高。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将PLA/PEG材料3D打印成降温滤嘴,并应用到加热卷烟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这归因于PEG的熔融吸热和PLA在玻璃化转变区域的热焓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共混改性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CA,FDME,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工业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锡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具有芳杂环结构的2,5-呋喃二甲酸(FDCA)与精对苯二甲酸(PTA)结构类似,可广泛用于聚酯、聚酰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医药化学品合成、增塑剂等方面,在多个领域成为PTA理想的生物基替代品。目前,市场尚无FDCA,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FDME),... 具有芳杂环结构的2,5-呋喃二甲酸(FDCA)与精对苯二甲酸(PTA)结构类似,可广泛用于聚酯、聚酰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医药化学品合成、增塑剂等方面,在多个领域成为PTA理想的生物基替代品。目前,市场尚无FDCA,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FDME),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的工业化产品,FDCA,PEF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仍处于研究阶段。欧洲、北美等国家在持续推动FDCA,FDME及PEF商业化工作中保持领先,其中,PEF对CO_(2),O_(2),H_(2)O的阻隔性能极好,将在生鲜食品包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呋喃二甲酸 2 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 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 聚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流延膜的制备与性能
20
作者 夏琛 李壮壮 +3 位作者 张博 樊虎 王宝 潘鹏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含β晶体的聚偏氟乙烯(PVDF)的极性较强,是一种重要的压电和铁电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该工作中,选择了PVDF的3种β晶体成核剂,首先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较了3种成核剂对PVDF流延膜中β晶体含量的影响,随后选择成核效率最高... 含β晶体的聚偏氟乙烯(PVDF)的极性较强,是一种重要的压电和铁电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该工作中,选择了PVDF的3种β晶体成核剂,首先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较了3种成核剂对PVDF流延膜中β晶体含量的影响,随后选择成核效率最高的成核剂四苯基溴化膦(TPPB),通过调整流延工艺制备了高β晶体含量的PVDF流延膜,最后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S)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PVDF流延膜以及其在后拉伸过程中的结晶结构,同时研究了流延膜的力学性能以及弹性回复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PVDF/TPPB流延膜的β晶体含量和片晶取向程度随着流延膜牵伸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牵伸比的增加,PVDF/TPPB流延膜的屈服应力和杨氏模量增大,弹性回复能力增强。同时,在流延膜的后拉伸过程中,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加,流延膜出现空洞结构,并且温度越低,空洞出现的临界应变越小,这对含β晶体PVDF微孔膜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流延膜 拉伸性能 β晶成核剂 结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