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6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mic acid)-stabi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 方悦诚 +1 位作者 贺国文 李衡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475-1481,共7页
Stable and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a mild,convenient,one-pot metho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mic acid) (PAA) as a stabilizer.The surface plasma... Stable and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a mild,convenient,one-pot metho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mic acid) (PAA) as a stabilizer.The surface plasma band transition was monitored along with time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for three sets of experiments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Analysis of the data with the Avrami equation yielded n exponent with values between 0.5 and 1.5,demonstrating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and diffusion-controlled growth,accompanied by soft impingement effect.XRD and TEM analyses show a softly agglomerated polycrystalline state and a nearly spherical morphology (<50 nm) of nanoparticles.The FT-I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AA molecular structure could be hardly influe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particles polyamic aci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treatment of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by 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and time revolution of filtration potential 被引量:4
2
作者 XU Jing-yuan TANG Shu-yun QIU Yun-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The pre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small molecules from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PAAS) solution by 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he effects of PAAS concentration, pH, tr... The pre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small molecules from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PAAS) solution by 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he effects of PAAS concentration, pH, trans-membrane pressure and pretreatment time on the permeate concentration and permeate flux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cessary pretreatment time (NPT) increases with PAAS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ith TMP. The change trend of permeate flux with time is affected by pH. The permeate fluxes rapidly decrease from the start, and then increase gradually to stable values at pH 5.0, pH 7.0 and pH 9.3. However, i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ime till a state value at pH 3.0 (iso-electric point, IEP). The removal of small molecules is easy at pH greater than iso-electric point (IEP). The change of filtration potential with time indicates the similar trend to that of permeation concentration, but the former is more convenient for indication of N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TREATMENT DIA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filtration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增容增韧聚乳酸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芳 熊立贵 +4 位作者 赵素芬 李永桂 李彭 王子扬 涂志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目的协同改性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提高其韧性,获得高韧PLA生物降解薄膜的最佳复合配比。方法以PLA为基体,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乙二醇(PEG)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熔融共混后挤出造粒,再流延挤... 目的协同改性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提高其韧性,获得高韧PLA生物降解薄膜的最佳复合配比。方法以PLA为基体,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乙二醇(PEG)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熔融共混后挤出造粒,再流延挤出制得不同比例的PLA薄膜材料,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透明性能、结晶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等。结果在PLA基体中加入PBAT、PEG和DCP,提高了PLA的相容性和韧性,PBAT和PEG的加入提高了PLA的结晶能力,而DCP则减弱了PLA的结晶能力。PLA/PBAT/PEG/DCP薄膜材料中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比为80∶10∶10∶0.03,此时材料纵向和横向的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53.61%和335.37%,相比纯PLA均提高了42倍;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分别为35.31 MPa和32.09 MPa,透光率为84.69%。此配比下,PLA/PBAT/PEG/DCP薄膜材料断面表面呈现均一的形貌,观察不到明显的PBAT颗粒分散相,其协同增容效果最佳,PLA的增韧增透效果显著。结论制备了高韧PLA/PBAT/PEG/DCP生物降解薄膜,使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透光率,拓宽了其在包装领域和现代工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协同增容 增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月桂酸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丽萍 杨新杰 +2 位作者 代雪冰 陈晓 苏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2,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的球形外观,且芯材和壳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当壳芯比为1∶1.5时,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为81.85 J/g和88.68 J/g.MEPCM潜热储存能力随着芯材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热重分析和泄漏测试发现MEPCM在160℃以下能保持优良的潜热储存和释放能力.经过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癸酸-月桂酸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李仁杰 周钰琪 +1 位作者 胡晶 翁云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聚乳酸(PLA)作为半结晶聚合物,具有一定形状记忆性能,但PLA本身脆性大导致形状回复率低。本文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加入木质素作为填料,以异氰酸酯(PMDI)作为扩链剂,对复合材料... 聚乳酸(PLA)作为半结晶聚合物,具有一定形状记忆性能,但PLA本身脆性大导致形状回复率低。本文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加入木质素作为填料,以异氰酸酯(PMDI)作为扩链剂,对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PBAT可提高复合材料韧性,木质素均匀分布在PLA和PBAT两相之间,其官能团可与PLA中羧基以及PBAT中的苯环反应,异氰酸酯与PLA中羟基反应,改善了共混物界面相容性。相较于纯PLA,在形状固定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加入质量分数30%PBAT后形状回复率提高到66%,加入质量分数3%木质素、1%PMDI后形状回复率提高到85%。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复合材料韧性,以木质素作为PLA和PBAT的键合桥梁,异氰酸酯作为扩链剂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以及柔顺性后,形状固定率在98%左右,最高形状回复率提升了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木质素 异氰酸酯 形状记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对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评价
6
作者 李向辉 宋幸辉 +1 位作者 杨星宇 马霞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中、高浓度(18.8、75、150μg/mL)PLGA-DP-NP对Raw264.7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和CD86表达,以及对Raw264.7细胞吞噬卵清蛋白(OVA)的影响。结果显示,PLGA-DP-NP浓度低于500μg/mL时,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8.8、37.5、75、150和300μg/mL的PLGA-DP-NP均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 <0.05),均能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的IL-2和IL-6分泌量(P <0.05);低、中、高浓度的PLGA-DP-NP均能增强Raw264.7细胞CD80(P> 0.05或P <0.01或P <0.05)和CD86(P <0.01)的表达,提高Raw264.7细胞吞噬OVA百分比(P <0.01),浓度为75μg/mL时增幅最大。结果表明,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LGA-DP-NP可以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因子IL-2和IL-6分泌,促进细胞成熟,提升细胞的吞噬作用,浓度为75μg/mL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RAW264.7细胞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帅 武丹丹 +1 位作者 张永恒 姜涛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加入有利于PBAT、PLA相容性的提高,且PPC的适量加入,使相应复合薄膜的WVP降低。当PPC质量比例为15%时,PBAT/PLA/PPC薄膜的WVP为2.905×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PPC的薄膜相比,降低了13%。该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2.31/23.26 MPa(TD/MD),断裂伸长率为452.60%/175.12%(TD/MD),撕裂负荷为74.9/93.55 kN/m(TD/MD)。CaCO_(3)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PBAT基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但是,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降低。CaCO_(3)质量比例为20%的PBAT基薄膜WVP为2.256×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CaCO_(3)的PBAT基薄膜相比,降低了27%。该薄膜的拉伸强度TD/MD为30.03/34.60 MPa,断裂伸长率TD/MD分别为197.96%/342.90%,撕裂负荷TD/MD为75.3/82.8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聚乳酸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碳酸钙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及其性能
8
作者 王金瑞 程文喜 +5 位作者 罗德平 李金玲 苗蔚 张一可 王韬 宋伟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62,共8页
为克服聚乳酸(PLA)在食品包装应用中力学性能不足和紫外线阻隔能力弱等问题,以PLA为基体、纳米氧化锌(ZnO)为填充剂、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相容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同时制... 为克服聚乳酸(PLA)在食品包装应用中力学性能不足和紫外线阻隔能力弱等问题,以PLA为基体、纳米氧化锌(ZnO)为填充剂、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相容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同时制备了纯PLA膜和PLA/纳米ZnO复合膜作对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纳米ZnO的加入提高了PLA的结晶度,但PVAc的存在削弱了这种作用。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纳米ZnO在高温下催化PLA分子链热降解,导致PLA/纳米ZnO和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下降。薄膜拉伸结果显示,ZnO-PVA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LA的拉伸强度,ZnO-PVAc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拉伸性能最佳。光线透光率结果显示,加入纳米ZnO与ZnO-PVAc后,复合薄膜的紫外光透过率下降,优于纯PLA薄膜。在草莓保鲜实验中,纯PLA膜及其复合膜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市售保鲜膜,其中ZnO-PVAc质量分数为4%和6%时复合膜的保鲜效果更佳。将纳米ZnO与PLA复合,有助于拓宽PLA复合膜在食品领域的应用。PVAc的加入改善了纳米粒子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氧化锌 聚乙酸乙烯酯 溶液浇铸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γ-谷氨酸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翠华 李诗豪 +3 位作者 易徐徐 郑飞雄 杜雪竹 盛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5-796,共12页
探究聚-γ-谷氨酸(γ-PGA)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利用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于2022年和2023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包括黑籼稻(B)、冈特优8024(R... 探究聚-γ-谷氨酸(γ-PGA)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利用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于2022年和2023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包括黑籼稻(B)、冈特优8024(R)和黄华占(H)3个水稻品种,和不施加γ-PGA发酵液(P0)和施加25 kg hm^(-2)γ-PGA发酵液(P1)2种γ-PGA处理方式,分析了水稻干物质量、植株氮磷素积累量、产量、稻米外观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022年施加γ-PGA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P1处理较P0水稻产量增加3.2%~10.8%;2023年施加γ-PGA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加γ-PGA的品种B和R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不施γ-PGA处理,BP1处理较BP0齐穗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7.5%~8.5%,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5.9%~7.2%;RP1处理较RP0齐穗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8.5%~8.8%,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3.3%~3.5%。施加γ-PGA对品种H的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施加γ-PGA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P1处理较P0齐穗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12.5%~19.0%,磷素积累量显著增加13.4%~20.3%;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7.2%~16.5%,磷素积累量显著增加9.2%~29.0%。施用γ-PGA能显著提高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胶稠度、垩白度,但对粒长、粒宽、碱消值无显著影响。因此,施用γ-PGA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磷素积累量,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聚-γ-谷氨酸(γ-PGA)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S04对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纤维的增强改性研究
10
作者 李万隆 杨卫民 +5 位作者 王朔 李长金 张杨 谭晶 阎华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引入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成核剂CH-S04用于提高增强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纺丝温度、纺丝电压条件下PLA/CH-S04纤维膜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和CH-S04在多级牵伸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并对PLA/CHS04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 引入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成核剂CH-S04用于提高增强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纺丝温度、纺丝电压条件下PLA/CH-S04纤维膜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和CH-S04在多级牵伸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并对PLA/CHS04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纺丝温度为220℃、纺丝电压为50 kV时,PLA/CH-S04纤维膜的结晶度分别达到最大值26.61%和32.32%,较于纯PLA纤维膜结晶度分别提升18.02%和23.73%;在不同的纺丝接收形式中,施加电压与气流辅助并且用辊子收集,CH-S04对PLA的结晶性能提升效果最佳,结晶度为36.66%,较于纯PLA纤维膜结晶度提升了28.07%;当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0 kV时,PLA/CH-S04纤维膜拉伸强度为12.33 MPa,较于纯PLA纤维膜提高1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乳酸 熔体 结晶度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对苯二甲酸升级再造MOF材料及其阻燃应用
11
作者 杜心悦 陈圣春 +2 位作者 钱俊峰 何明阳 陈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77-2787,共11页
针对废旧纤维解聚典型单体对苯二甲酸高价值利用难度大、下游衍生产品品种少、用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协效剂应用于聚磷酸铵(APP)和三氧化二锑(Sb_(2)O_(3))阻燃体系。将碱减量废水回收的对苯二甲... 针对废旧纤维解聚典型单体对苯二甲酸高价值利用难度大、下游衍生产品品种少、用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协效剂应用于聚磷酸铵(APP)和三氧化二锑(Sb_(2)O_(3))阻燃体系。将碱减量废水回收的对苯二甲酸分别与氢氧化锂、硝酸铝通过常温法和水热法制得Li-MOF和Al-MOF,然后通过熔融挤出共混,分别将APP/Li-MOF、Sb_(2)O_(3)/Al-MOF阻燃体系添加到聚乳酸(PLA)和软质聚氯乙烯(PVC)中制成PLA/APP/Li-MOF和PVC/Sb_(2)O_(3)/Al-MOF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和热重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型量热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Li-MOF的少量加入可明显改善PL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Li-MOF质量分数为1.5%的PLA/APP/Li-MOF复合材料阻燃效果最佳,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0.3%提升至34.2%、阻燃等级由V-2提升至V-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释放热(THR)均有所降低,残炭率也有所提高。与PVC/Sb_(2)O_(3)相比,Al-MOF的添加明显改善了PVC/Sb_(2)O_(3)/Al-MOF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当Al-MOF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8.5%提升至32.5%,同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0.1%和1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对苯二甲酸 高价值利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聚乳酸 软质聚氯乙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PBAT/PLA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进展
12
作者 李梦雅 雷文 陈泳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5,116,共6页
聚乳酸(PLA)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在自然界中的特定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但是,其热稳定性较差、韧性较低及成本较高;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柔韧性、熔融加工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好,与PLA复合后,能提高PLA的断裂韧性及... 聚乳酸(PLA)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在自然界中的特定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但是,其热稳定性较差、韧性较低及成本较高;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柔韧性、熔融加工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好,与PLA复合后,能提高PLA的断裂韧性及加工性能,但是,其成本也较高;植物纤维来源较广泛、成本较低及可降解。植物纤维/PBAT/PLA三元复合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主要综述了不同植物纤维/PBAT/PLA三元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以PLA/PBAT为基体,以麻纤维、木纤维、秸秆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填料,采用碱处理等方法改性纤维,通过注塑、压缩等不同成型方法生产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植物纤维 力学性能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己内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共混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13
作者 张雨森 帖锐 +5 位作者 李紫鸣 廖保胜 郭润奇 靳玉娟 张哲 蒋苏臣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3,共8页
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 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行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性能、力学和熔体流动速率测试。结果表明,PLA/滑石粉/HPCL的结晶度随着H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HPCL添加量为4份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值25.14%;HPCL的加入改善PLA/滑石粉共混体系的流动性,当HPCL添加量为7份时,其熔体流动速率相比PLA/滑石粉共混体系提升了74.6%;此外,HPCL的加入可以对PLA/滑石粉共混体系起到增韧作用,当HPCL含量为7份时,其断裂伸长率较PLA/滑石粉提升了65.27%,冲击强度提升了8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己内酯 聚乳酸 结晶度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氨基酸的合成及抗菌性能
14
作者 段雨秀 万朋奇 +3 位作者 高郭文猎 张文龙 邓明虓 肖春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侧基结构的阳离子聚氨基酸(PALGn)材料.这种阳离子聚氨基酸在体外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疏水基团比例为10%,疏水基团为正丁基结构的PALG_(20)-Bu_(1)表现出最佳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侧基结构的阳离子聚氨基酸(PALGn)材料.这种阳离子聚氨基酸在体外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疏水基团比例为10%,疏水基团为正丁基结构的PALG_(20)-Bu_(1)表现出最佳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µg/mL.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PALG_(20)-Bu_(1)能够有效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死亡.由于这种独特的抗菌机制,PALG_(20)-Bu_(1)表现出快速的杀菌动力学.本文工作为治疗临床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细菌耐药性 聚氨基酸 抗菌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增强改性PBAT/CaCO_(3)/PEG400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颖赛 张智强 +3 位作者 徐佳 呼庆 王平 沈陆一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2,169,共6页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拉伸强度低的问题,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增强的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PLA用量对PBAT拉伸性能、微观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入聚乙二醇400(PEG400)后,将复合材...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拉伸强度低的问题,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增强的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PLA用量对PBAT拉伸性能、微观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入聚乙二醇400(PEG400)后,将复合材料制备成膜,并对薄膜拉伸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LA占比的提升,PBAT/PLA/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其断裂伸长率减小;PEG400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BAT/PLA/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其提升了PBAT与PLA的相容性,故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PLA含量为10%时,PBAT/PLA/CaCO_(3)/PEG40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PBAT分别提升了9.43%和6.94%,使其应用范围得到广泛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复合材料 薄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缓释微球制备
16
作者 刘相莹 何汝楠 +3 位作者 邱高 林宗浩 郭玉海 余楚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缓释微球。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壳载体,采用SPG膜乳化技术制备缓释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LGA质量浓度、投料率、司盘6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外观、载药量、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缓释微球。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壳载体,采用SPG膜乳化技术制备缓释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LGA质量浓度、投料率、司盘6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外观、载药量、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观察缓释微球形态,测定粒径、载药量、包封率,考察体外释药。结果最佳条件为初乳搅拌时间45 s,PLGA质量浓度74.68 mg/mL,投料率11%,司盘60质量浓度4.18 mg/mL,综合评分为74.98分。缓释微球圆整,平均粒径为4.33μm,载药量为(8.24±0.13)%,包封率为(74.94±1.17)%。在336 h,人参皂苷Rg1、Rb1、Rb2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4.12%、78.04%、65.88%。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外观良好、载药量高的人参皂苷缓释微球,能为其他水溶性药物微球的制备及微球塌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缓释微球 制备工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SPG膜乳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ZIF-8-N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高效滤除超细颗粒物性能
17
作者 王圣程 王存民 +6 位作者 郝雅馨 朱桂英 李欣雨 宋欣译 张明明 徐欢 何新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通过微波辅助法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咪唑酸分子筛框架-8(ZIF-8)纳米片(ZIF-8-NS),并将其作为纳米电介质均匀分散到聚乳酸(PLA)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ZIF-8-NS功能化PLA(PLA/ZIF-8-NS)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LA/ZIF-8-NS纳米纤维... 通过微波辅助法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咪唑酸分子筛框架-8(ZIF-8)纳米片(ZIF-8-NS),并将其作为纳米电介质均匀分散到聚乳酸(PLA)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ZIF-8-NS功能化PLA(PLA/ZIF-8-NS)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LA/ZIF-8-NS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ZIF-8-NS的加入使PLA/ZIF-8-NS纤维明显细化(平均直径253 nm),且纤维表面粗糙度提升;PLA/ZIF-8-NS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电位达到10.4 kV,介电常数达到2.71,表现出优异的电荷存储能力;PLA/ZIF-8-NS纳米纤维膜对颗粒物的滤除性能优异,在85 L/min的高空气流速下对PM_(0.3)和PM_(0.3~2.5)的过滤效率分别达到95.57%和99.95%,空气阻力为305.3 Pa,且过滤360 min后对PM_(0.3)仍能保持98.50%的高过滤效率;PLA/ZIF-8-NS纳米纤维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9%.研究结果表明,PLA/ZIF-8-NS纳米纤维膜在实现长效低阻颗粒物滤除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能够为高尘环境作业人员的呼吸健康防护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纤维膜 咪唑酸分子筛框架-8纳米片 界面极化 长效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改善纸张透湿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许晓光 杨毓洁 +1 位作者 刘杨 梁梦连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6,共8页
目的提升纳米纤维素(CNF)改性效果,改善所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素(PLA/CNF)涂布纸的透湿性能。方法采用AlCl_(3)/ZnCl_(2)溶液体系对CNF先溶解再进行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得到溶解改性CNF(DMCNF),与PLA在二氯... 目的提升纳米纤维素(CNF)改性效果,改善所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素(PLA/CNF)涂布纸的透湿性能。方法采用AlCl_(3)/ZnCl_(2)溶液体系对CNF先溶解再进行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得到溶解改性CNF(DMCNF),与PLA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共混得到PLA/DMCNF溶液,通过多功能涂布实验机对纸张进行涂布,制备PLA/DMCNF涂布纸,并对改性前后的CNF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及涂布纸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从XRD和TEM图可知,溶解后CNF的晶型发生改变,纤维形貌遭到破坏,从XPS图中得到DMCNF表面的Si含量是MCNF的2.64倍,说明溶解对CNF的改性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涂布后纸张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在涂布量为10.20 g/m^(2)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39.11 MPa,比原纸提高83.5%;在涂布量为14.85 g/m^(2)时,涂布纸拉伸应变达到最高6.36%,水接触角为120.9°,水蒸气透过率为210.1911 g/(m^(2)·d)。结论AlCl3/ZnCl2溶解对CNF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A/DMCNF涂层改善了纸张的透湿性、疏水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纤维素 无机盐 透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冯硕 周舒毅 +3 位作者 焦洋 胡淼 张若轩 靳玉娟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2,共7页
合成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BP),将其与聚乳酸(PLA)/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得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表面疏水性... 合成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BP),将其与聚乳酸(PLA)/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得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表面疏水性能、分子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HBP的加入使PLA/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度降低;EHBP添加量为2份时PLA和滑石粉相容性最好;添加EHBP对PLA/滑石粉复合材料起到增强增韧作用。相对于PLA/滑石粉复合材料,当EHBP添加量为2份时,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最大,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9.3%,冲击性能提升了49.8%,拉伸强度提升了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滑石粉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改性调控聚乳酸结晶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宁丁怡 赵恬娇 +3 位作者 董亚鹏 王美珍 郝新宇 王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从聚乳酸(PLA)分子链结构带来的结晶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LA共混改性改善其结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弹性体改性、合金化改性、无机材料改性、纳米粒子改性、生物质材料改性、成核剂改性、扩链剂改性、... 从聚乳酸(PLA)分子链结构带来的结晶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LA共混改性改善其结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弹性体改性、合金化改性、无机材料改性、纳米粒子改性、生物质材料改性、成核剂改性、扩链剂改性、协同改性等方面。基于此,提出了选择可生物降解填料或生物基来源的填料与PLA共混改性并妥善解决其界面问题,同时开发具有低成本、与PLA相容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禀赋的改性剂及其复配体系是未来通过共混改性PLA,从而获得优异性能材料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结晶性能 力学性能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