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Politics: Field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s ( Symposium )
1
作者 YANG Xue-dong WANG Xiang-min +4 位作者 LUO Xing-zuo CHEN Yao CHI Jian-dong GENG Shu CHEN Wei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77,共6页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research usually adopts three basic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eoretical creation and practical participation,which respectively correspond to the life logic,theoretical logic and ...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research usually adopts three basic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eoretical creation and practical participation,which respectively correspond to the life logic,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in political functioning.Field investig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understanding Chinese politics"and promo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research.Meanwhile,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field besides empirical field marks the self-awareness and transition of the methodology in Chinese political research.To study Chinese experience itself,we should not only consciously focus upon China,but also continuously promote experienc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as well as perfect and improve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perience,theory and practice.The popular paradigms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authoritarianism"and"a developmental country",fail to explain Chinese experience and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so we still need a theoretical paradigm more appropriate to Chines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olitics field experience theoretical paradigm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pan’s Politics and Diplomacy after DPJ Took Power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Jiangyong is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Tsinghua University 《国际展望》 2009年第3期-,共11页
Grea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Japanese power structure as DPJ had taken power. The new government in Japan is now headed by DPJ and its alliance–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nd People's New Party, substituting for LD... Grea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Japanese power structure as DPJ had taken power. The new government in Japan is now headed by DPJ and its alliance–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nd People's New Party, substituting for LDP-Komeito coalition government, an alternation of two conservative parties, though not in a strict sense of the two-party alternation. The election intensified the conservative politics in general, though different from the hawk conservative force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The Japanese political currents see a trend of 'de-rightwardization'. This will help to improve Japan’s relations with its Asian neighbors. Yukio Hatoyama calls for building 'fraternity society' and fostering 'fraternity' spirit in diplomatic affairs. He is for the view of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U.S. and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 s politics and Diplomacy after DPJ Took Power L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assessing political skill for personnel selectio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
3
作者 Qingxiong Weng Ying Zha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8,66,共13页
Political skill is a critical interpersonal competency.However,the self-reported political skill scale is unsuitable for personnel selection beacuse it may lead to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ses,thereby compromising the... Political skill is a critical interpersonal competency.However,the self-reported political skill scale is unsuitable for personnel selection beacuse it may lead to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ses,thereby compromis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test scores.Consequently,the absence of a valid assessment method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political skill in selection con-texts.In this study,we applied the 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SJT)method to measure political skill and conducted two sub-studies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 of political skill(SJT-PS).Study 1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ing of the SJT-P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JT-PS possessed strong structur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Study 2 aimed to assess the criterion-related and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the SJT-PS.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SJT-PS in selection contexts,we first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JT-PS and self-reported political skill with social desirability.Subsequently,we selected team-member exchange(TMX)and workplace popularity as criteri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JT-PS was less affected by social desirability,while self-reported political skill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desirability.Additionally,the SJT-PS positively pre-dicted TMX and workplace popularity and demonstrated incremental validity over the self-reported political skil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skill 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 self-reported measurement team-member exchange workplace pop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t and Present Hydro Politics, Civlizations and Prospective Futures in the Zambezi River Basin
4
作者 Joseph Zano Zvapera Matowanyika Zhang J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7-271,共15页
The paper raises issues in hydro politics and hydro political complexes,places this within the realm of political and social/human ecology and conceptually affirms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politics of river basin man... The paper raises issues in hydro politics and hydro political complexes,places this within the realm of political and social/human ecology and conceptually affirms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politics of river basin management.It then provides a few insights into some of the hydro political issues in the Zambezi River Basin(ZRB),shared by 8 countries,during the pre-colonial period,the colonial period,and the contemporary post-independence situations.The scenarios envisaged for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are then raised from policy and consultants' documents.Issues that have been enduring throughout the three periods are noted and assessed for their input into the future of the river basin.The major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complex mosaic of actors,interests,intrigues that needs to be accounted for in considering river basin hydrology and the politics surrounding management of the interests around that hydrology.The problems of managing resources that are viewed as international within the confines of national interests are noted.National self-interest is noted to be only protected within the rubric of international and supranational consideration.The enduring impacts of history,especially the interests of indigenous people of the region are emphasized.As well,an enduring aspect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basin is that the society is largely a-grarian in nature.Hydro Politics of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largely agrarian economies whose other natural endowments render it ripe for exploitation by outsiders needs to be better articulated.Hydro Politics in such contexts would be extremely limited and incomplete without recourse to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other natural resources.Research into the amalgam of issues raised here must be enhanced,very significantly.This paper in essence juxtaposes natural resource complexes and the issues around governance,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values and benefits to various actors and interests in ZRB.Water an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s an intensely complex political subject within the purview of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期货 经济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主导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袁慧慧 王炜 +6 位作者 张须龙 崔烨 窦云鹏 陈彦 吕喆 刘杰 孙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46,450,共4页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仍需深度融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仍需深度融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活动全过程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和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呼吸免疫研究团队研究生培养为例,重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成长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这将为今后优化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研究生培养 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Development in Global Politics and Rethinking on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6
作者 CHEN Dongxiao Vice President of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Dr 《国际展望》 2010年第1期1-21,95,共22页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global politics exert three systemic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lobal issues, vital to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rise to the top agenda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epicenter of global...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global politics exert three systemic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lobal issues, vital to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rise to the top agenda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epicenter of global power is shifting from U.S. and Europe to the rest of the regions. The global "political excitement and zeal" is rolling on. All exact more on the competence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ultilateral mechanisms are in "competence deficit", worsening either in terms of adequacy, validity or legitimacy. The call for the reform of it is ever soaring. China by the way is at once engaging in the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rans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acing the growing pressure of assuming "leadership"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China needs to continuously adapt to the change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 reconcile the multilateral mechanisms that deal with regions and domains in China'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laying-out, to organically associat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 and to upgrade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in the practice of multilateral diplom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Development in Global politics and Rethinking on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丹 徐晓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主流,但依然存在组织协同性不足、场域联动性不强、资源支撑性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淡薄、保障机制阻滞、考核评价失衡。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坚持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思维,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7
8
作者 付国华 张浩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设计、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技术封建主义?——当代西方技术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9
9
作者 蓝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技术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词汇。技术封建主义思潮滥觞于数字技术下新空间的开辟,在传统政治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底的领云空间。这个空间一经成立,就发生... 技术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词汇。技术封建主义思潮滥觞于数字技术下新空间的开辟,在传统政治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底的领云空间。这个空间一经成立,就发生了被各大数字平台瓜分的新圈地运动,被圈起来的云空间变成这些平台的云封地,而平台背后的资本家摇身一变成为云领主,广泛使用这些云封地的用户和企业,变成云封地上的云农奴和附庸资本家,这就是技术封建主义的实质。总体来说,技术封建主义只是一种譬喻,也并不能涵括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的状况,因此,它不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仍然可以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来批判技术封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封建主义 政治经济学 数字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AI+课程”的思政课:基本样态、风险挑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培 亓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49,共7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思政课的深度介入引发课程要素的变革,形塑了思政课的新样态,即“AI+思政课”。“AI+思政课”具有学习内容的智能生成性、教学方式的人机交互性、学习时空的虚拟化延展、学习目标的高阶升维与学习评价的精准性等特征。...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思政课的深度介入引发课程要素的变革,形塑了思政课的新样态,即“AI+思政课”。“AI+思政课”具有学习内容的智能生成性、教学方式的人机交互性、学习时空的虚拟化延展、学习目标的高阶升维与学习评价的精准性等特征。大模型技术的固有缺陷、教育主体数字素养不足等因素诱发了以“内容失真-负向建构-知识茧房”“素养不足-把关弱化-价值失衡”“主客异位-解构信任-信仰迁移”为发生机制的原发性风险、继发性风险和并发性风险。对此,应通过构建“双重对齐”的思政大模型、分层完善教育者数字素养、健全各类系统性保障机制等策略,助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赋能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思政课” 思政大模型 数字素养 风险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机制、矛盾及其化解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培文 邝文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的系统重构和深度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其发展机制是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联结、方法创新和过程优化。然而,在数字化进...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的系统重构和深度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其发展机制是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联结、方法创新和过程优化。然而,在数字化进程中,也出现了教育供给和学习需求、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的矛盾。因而,须加强数字赋能,化解供需矛盾,实现供需互契;强化价值引领,化解人数矛盾,实现人数统一,以形成高效智能科学的育人新生态、新模式和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 机制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异化与驾驭:基于推荐算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世虎 王许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推荐算法以其强大的筛选和分发技术,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实践,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热点问题。推荐算法的设计逻辑、运行机理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理念和规律,这是推荐算法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新思路的可能性所在... 推荐算法以其强大的筛选和分发技术,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实践,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热点问题。推荐算法的设计逻辑、运行机理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理念和规律,这是推荐算法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新思路的可能性所在。引入推荐算法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中心的叙事逻辑,推进双向互动式的叙事方法,发展多维立体化的叙事结构。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中的新变量和风险催化剂,推荐算法在流量与资本的裹挟下逐渐异化,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者、叙事对象、叙事内容和叙事场域带来新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推荐算法通过“算法把关”“算法茧房”“算法泛滥”“算法圈层”弱化叙事者权威、影响叙事对象认知、加剧低质内容传播、削弱叙事场域影响。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中必须主动驾驭推荐算法,通过批判与建构重塑叙事者权威,经过反思与提升打破叙事对象的“茧房”,注重规制与引导以净化叙事内容生态,利用发掘与“破壁”加强叙事场域文化建设,使推荐算法更好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推荐算法 算法异化 叙事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推动高校精准思政: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永辉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4,共9页
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为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变化,而掌握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精准思政理念具有同构性,都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为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变化,而掌握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精准思政理念具有同构性,都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能够有效提升精准思政工作的实施效果。新时代,实现新质思政工作能力与精准思政的最大合力,需要进一步破除阻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体制机制,以人为本促进技术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完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思政工作能力 精准思政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形态演变:一项系统研究的尝试 被引量:3
14
作者 封帅 薛世锟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2,156,157,共21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程后,作为一种新的要素与政治安全系统发生互动。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的互动遵循“技术—应用—风险—系统”的逻辑过程,并实现对系统内其他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面且深刻,使得人工智能开始大面积嵌入政治安全系统,重构了政治安全结构。政治安全正在面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更复杂的风险形态,包括权力安全、制度安全与价值安全在内的政治安全内部生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整个政治安全形态经历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安全 国家安全 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遵循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翠香 熊明亮 +1 位作者 韩改玲 王乐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价值引导;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育人成效4个方面全面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 逻辑遵循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腾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域的全面浸润,传统教学与数智教学的融合贯通,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质量发展 思政育人 全面浸润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红色基因与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节 马珂 龙程鹏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环境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本文以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为引领,聚焦湖湘红色文化思政元素,旨在促进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互动融合。针对当前...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环境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本文以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为引领,聚焦湖湘红色文化思政元素,旨在促进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互动融合。针对当前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洞、环境建设不足,通过打造“三位一体”教学目标,重构四维融合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教学实践策略,并以《服务设计》课程为具体案例展开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策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设计专业知识的内驱力,践行湖湘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为高校设计专业领域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红色文化 设计专业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难的自由:斯宾诺莎哲学中的思想自由及其效应——兼论《神学政治论》的统一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树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4,共12页
《神学政治论》是斯宾诺莎的代表作,他在该书中深入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和政治理论。在阅读该书之时,我们经常会为其呈现的不连续性所困扰,因为宗教和政治这两个部分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并非不言自明。然而,在构建和阐释该书的思想时,斯... 《神学政治论》是斯宾诺莎的代表作,他在该书中深入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和政治理论。在阅读该书之时,我们经常会为其呈现的不连续性所困扰,因为宗教和政治这两个部分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并非不言自明。然而,在构建和阐释该书的思想时,斯宾诺莎显然不是以外在的方式将这两个部分接续起来,而是赋予其一以贯之的核心主题并以之为线索将全书统一起来,这个主题和线索就是维护和推进思想自由。通过对启示宗教之基本教义进行批判,并以新方法对圣经展开批判性阅读,斯宾诺莎消除了迷信和偏见对思想的羁绊并明确了信仰与哲学的区别,从而为思想自由赢得空间;而为了确证这种自由的现实性,斯宾诺莎构建了他的政治哲学并对国家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内在关联予以论述。因此,思想自由不仅是《神学政治论》的引线,也在该书中得到了具体论证,并产生了特定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思想自由 神学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愿 狄生伟 +3 位作者 崔世泉 田亚光 林旭 白会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教学过程中挖掘后备力量的重要性,水桶效应,发展和辩证思维,职业责任心,践行科学、认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心怀对动物生命的敬畏,秉承动物福利生产理念等思政元素,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展示、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将上述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饲养管理”课程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全场景构建及效能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丽敏 岳秀丽 何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目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化,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全场景教学环境构建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文章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和相关教学场景化研究的基础,深刻剖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化,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全场景教学环境构建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文章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和相关教学场景化研究的基础,深刻剖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构建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全场景模式,并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究。在教学场景效能研究方面,研究过程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为验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研究对学习者心流体验相关数据、心理唤醒状态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三种方法互为验证,证明全场景教学环境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文章也分析了该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外语 课程思政 具身理论 全场景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