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结晶形态对树枝化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俊国 胡海涛 +2 位作者 郑杰 俞利 张晓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了研究结晶形态对聚合物电树枝化的影响,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对其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研究了交流电压作用下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的树枝化特性,如:电树生长速度、电树枝形状等。结果表明:型号为1300的聚丙烯... 为了研究结晶形态对聚合物电树枝化的影响,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对其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研究了交流电压作用下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的树枝化特性,如:电树生长速度、电树枝形状等。结果表明:型号为1300的聚丙烯在不同条件下的电树枝生长速度都相对较慢,具有较好的耐电树枝化性能。电树枝在球晶内生长缓慢,而在晶区和非晶区的晶界面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偏光显微镜 电树枝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壁画制作工艺和颜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夏寅 郭宏 +2 位作者 王金华 巴图吉日嘎拉 王伟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了解阿尔寨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分析、剖面分析,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对6个洞窟的2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阿尔寨石窟壁画颜料,还通过偏光显微法对其他地区和年代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 为了解阿尔寨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分析、剖面分析,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对6个洞窟的2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阿尔寨石窟壁画颜料,还通过偏光显微法对其他地区和年代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绘制方法是先用加有麦秸的粘土将洞窟壁面抹平,然后用石灰涂白。再施以彩绘。所使用的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多为绿、白、红、蓝色等。其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颜料为碳酸钙,红色颜料为朱砂和铅丹,蓝色颜料为石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寨 石窟壁画 偏光显微镜 X射线衍射 颜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池建伟 李阳 +2 位作者 张虹 胡鹏 傅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1,106,共6页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当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2∶3时氢键效应最强,并且质构和锥入度分析表明其硬度也最大。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的油脂样品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四瓣形的自组装新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γ-谷维素 红外光谱 氢键 晶体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夏寅 吴双成 +4 位作者 崔圣宽 兰玉富 张治国 王伟锋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危山 西汉 彩绘陶器 偏光显微分析 显微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颜料 中国紫(汉紫 BaCuSi2O6) BaCu2Si2O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光观察C/C复合材料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保法 阮宏武 李东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利用正交偏光可分辨C/C复合材料中不同类型的沉积炭,通过旋转检偏器可测量C/C复合材料中沉积炭的消光角度。列举了偏光观察C/C复合材料实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测定消光角度的方法,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研究热解炭各向异性的成果。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消光角度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球晶偏光织态研究中的厚度性消光与补偿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建东 朱军祥 杨玉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6-310,共5页
以两维聚环氧乙烷(PEO)球晶为对象,探讨了偏光显微法的消光机理,尤其是其中的厚度性消光机理,并对于补偿片的作用原理作了细致的理论分析。运用上述手段对PEO球晶的形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偏光显微法 补偿机理 球晶 聚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H-SiC单晶中的微管和小角度晶界 被引量:4
7
作者 韩荣江 王继扬 +4 位作者 胡小波 徐现刚 董捷 李现祥 蒋民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利用透射偏光显微术、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术、高分辨X射线衍射方法对 6H SiC(0 0 0 1)晶片中的微管和小角度晶界等缺陷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 ,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 ,微管通常呈现为蝴蝶形 ,这是由于微管周围存在着应力场 ,且应力分布不均... 利用透射偏光显微术、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术、高分辨X射线衍射方法对 6H SiC(0 0 0 1)晶片中的微管和小角度晶界等缺陷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 ,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 ,微管通常呈现为蝴蝶形 ,这是由于微管周围存在着应力场 ,且应力分布不均匀 ,当线偏振光在通过微管周围区域时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从X射线背反射同步辐射形貌像得到晶片中微管的Burgers矢量大小在 2c到 10c之间。从晶片 0 0 0 12衍射的双晶衍射摇摆曲线可以看出 ,晶片的中间大部分区域质量很好 ,双晶衍射峰为单峰且半峰宽很窄 ,一般为 35″左右。在外围区域双晶衍射峰的半峰宽变宽 ,有些区域还会出现衍射峰的分裂 ,这说明外围区域有嵌镶块结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 晶体 微管 晶界 透射偏光显微术 半导体材料 应力场 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物镜聚焦光场任意三维偏振方向的控制
8
作者 王潇 杨凤 尹建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线性偏振光在显微物镜焦斑处入射,与径向偏振光相干叠加产生三维偏振光场,通过调节两束光光强比率和入射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实现聚焦光场任意三维偏振方向的控制.基于矢量光场衍射理论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对所提三维偏振方向控制方法的可... 线性偏振光在显微物镜焦斑处入射,与径向偏振光相干叠加产生三维偏振光场,通过调节两束光光强比率和入射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实现聚焦光场任意三维偏振方向的控制.基于矢量光场衍射理论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对所提三维偏振方向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理论验证和实验评估.构建实际控制光路并进行初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且相比于其他三维偏振控制方法,本文所提方法和其控制光路更为简单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 物理光学 矢量光场理论 偏振控制 聚焦光场 荧光显微 相干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西汉彩绘陶器腐蚀病害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党小娟 容波 +2 位作者 段萍 李华 周麟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保护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大量精美的西汉彩绘陶器,针对出土器物的腐蚀病害现状,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偏光显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出土彩绘陶器表面的白色盐分产物和陶片本体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表面盐分产物成分为碳酸钙和硫酸... 为保护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大量精美的西汉彩绘陶器,针对出土器物的腐蚀病害现状,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偏光显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出土彩绘陶器表面的白色盐分产物和陶片本体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表面盐分产物成分为碳酸钙和硫酸钙;该批陶器烧制材料主要由砂屑及粘土构成,所用粘土为岩土矿长期风化的积聚产物;制作工艺以模为主,模、塑结合;并结合以上的几种分析结果对其腐蚀病害及产生机理进行了论述,发现陶器表面风化是云母类矿物内部化学键断裂以及保存环境中的可溶盐的破坏应力所致。本研究结果为彩绘陶器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陶器 盐分 X-射线衍射分析 偏光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矿化液促进釉质龋再矿化层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红崑 周学东 +1 位作者 谭红 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9-221,225,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成份的再矿化液对人工釉质龋表层下脱矿的再矿化作用及再矿化层的形成机理。方法 :选择牛牙 36颗于乳酸凝胶中形成人工釉质龋 ,两周后将以上脱矿釉质块随机分成 4组样本 ,其中 3组为实验组 ,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釉质块分... 目的 :观察不同成份的再矿化液对人工釉质龋表层下脱矿的再矿化作用及再矿化层的形成机理。方法 :选择牛牙 36颗于乳酸凝胶中形成人工釉质龋 ,两周后将以上脱矿釉质块随机分成 4组样本 ,其中 3组为实验组 ,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釉质块分别置无氟、含氟及含有氟、钙、磷、锡等微量元素的再矿化液中 ;对照组用去离子水代替再矿化液。借助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等 ,观察不同的矿化液处理人工釉质龋后脱矿釉质表面沉积物的组份结构及再矿化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所有矿化液均有促进再矿化的作用 ,尤以氟微量元素矿化液组明显 ,X光电子能谱显示再矿化釉质表面的沉积物是以CaF2 、羟基磷灰石、非特异性氟吸附物等共同形成沉积物的形式存在 ,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有不规则的矿物沉积并结晶化 ;偏光镜下以脱矿为主的正性双折射区明显减少 ,主要表现为以再矿化为主的负性双折射区。结论 :含氟及微量元素的矿化液具有促进再矿化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在脱矿的釉质表面通过氟化钙或非特异性氟吸附物等矿物质 ,不是传统认为形成氟磷灰石而实现的。在相同氟离子浓度下含氟及微量元素的矿化液具有比单纯含氟矿化液的再矿化能力强 ,其机理可能是氟与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矿化液 釉质再矿化层 釉质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达玛沟佛寺遗址出土壁画颜料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愚民 杨真真 +4 位作者 王丽琴 黄建华 樊再轩 邝玲华 于志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3,共8页
达玛沟佛寺是新疆和田地区重要的佛教遗址,具有极高的佛教及艺术价值,对我国乃至东亚的佛教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新疆达玛沟佛寺遗址出土壁画颜料成分及工艺,以壁画文物残块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 达玛沟佛寺是新疆和田地区重要的佛教遗址,具有极高的佛教及艺术价值,对我国乃至东亚的佛教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新疆达玛沟佛寺遗址出土壁画颜料成分及工艺,以壁画文物残块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等多种仪器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达玛沟佛寺所使用的颜料全部为矿物颜料,其中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颜料为石膏,红色颜料为朱砂,褐色颜料为铁红,赭黄色颜料为铁黄。该研究为探索中国西域佛教史、美术工艺史及后期修复保护材料、工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玛沟 出土壁画 颜料成分 拉曼光谱 偏光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光显微镜下毛竹材纤维细胞的分类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嵘 安鑫 +1 位作者 韦鹏练 费本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60,65,共5页
为更快捷简便地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J.Houz.)材纤维细胞特性,通过分析毛竹纤维细胞的偏光显微镜图像,对照电子显微镜的壁层结构形貌,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对纤维细胞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后,依据厚壁层数量将竹纤维... 为更快捷简便地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J.Houz.)材纤维细胞特性,通过分析毛竹纤维细胞的偏光显微镜图像,对照电子显微镜的壁层结构形貌,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对纤维细胞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后,依据厚壁层数量将竹纤维细胞分为3种类型,并将侧方纤维帽分为3个区域,统计各类型纤维细胞在各区域内的分布规律。此分类方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筛选和预判手段,有助于对纤维细胞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光显微镜 毛竹 细胞壁 竹纤维 细胞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颗粒形貌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溢哲 周亚萍 +2 位作者 刘华玲 史苗苗 刘延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8-323,共6页
淀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淀粉应用研究中,淀粉的加工及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人们对淀粉改性后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淀粉改性对其颗粒形貌有明显影响,导致其性能有一定程度改变。因... 淀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淀粉应用研究中,淀粉的加工及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人们对淀粉改性后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淀粉改性对其颗粒形貌有明显影响,导致其性能有一定程度改变。因此,对淀粉改性前后颗粒形貌的表征尤为关键。本文概述了目前淀粉颗粒形貌的表征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有助于大家正确选择合适的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颗粒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旧石器晚期考古遗址新发现赭石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大伟 周广超 +3 位作者 付倩丽 张尚欣 赵克良 王朝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519,共6页
赭石的使用是现代人行为的标志之一,旧石器时代现代人对赭石的使用显示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现代人的认知能力。为更好研究中国区域考古遗址赭石的科学信息,本研究应用拉曼光谱、偏光显微、能谱分析,对广西新近发现的2... 赭石的使用是现代人行为的标志之一,旧石器时代现代人对赭石的使用显示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现代人的认知能力。为更好研究中国区域考古遗址赭石的科学信息,本研究应用拉曼光谱、偏光显微、能谱分析,对广西新近发现的2个考古遗址(中山遗址和娅怀洞遗址)中的8个赭石样品开展了科学分析。中山遗址AMS测年结果显示该遗址年代距今约1.4万年,2个考古遗址石制品特征都属于旧石器晚期。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样品峰值主要在221,290,608和662 cm^(-1),显示样品中包含有赤铁矿;偏光显微分析显示所有赭石样品成分包含赤铁矿,未发现有朱砂等红色颜料;能谱分析显示样品化学元素组成中三氧化二铁为主,显示样品主要成分为赤铁矿。总体来看,中山遗址和娅怀洞遗址所发现的赭石成分以赤铁矿为主,未见其他红色颜料。对广西旧石器晚期新发现的赭石样品进行科学分析,中国南方古人类利用赭石的年代也可以进一步明确追溯至距今约1.4万年前(中山遗址)。该研究不仅为中国区域旧石器晚期赭石的科技分析数据提供了依据,也肯定了肉眼判断赭石原料的可靠性,为现代人行为与赭石利用的细致研究及利用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潜在价值,同时为中国区域赭石的国际化研究提供较为重要的研究素材和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旧石器晚期 赭石 拉曼 偏光显微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陶质彩绘颜料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友振 夏寅 +1 位作者 吴双成 王伟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2期25-29,共5页
2008年5月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彩绘陶质文物,为了了解彩绘颜料结构和成分,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结合拉曼光谱分析对彩绘文物表面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质文物表面彩绘是以白灰做地仗层,由碳酸钙、... 2008年5月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彩绘陶质文物,为了了解彩绘颜料结构和成分,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结合拉曼光谱分析对彩绘文物表面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质文物表面彩绘是以白灰做地仗层,由碳酸钙、白土、铁黑(Fe_3O_4)、铁红(Fe_2O_3)、朱砂等颜料调和而成,且厚度不均。在个别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中国蓝颗粒(BaCuSi_4O_(10)),这是这次分析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此分析结果也可为考古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淄山王村俑坑 彩绘颜料 中国蓝 粉末偏光显微法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俑陶片的偏光显微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容波 兰德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35-39,i0003-i0004,共7页
为了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秦俑,必须掌握秦俑残片显微结构及其烧制环境、破损方式,从而为改善秦俑修复工艺、筛选修复材料提供基础,运用偏光显微镜对秦兵马俑残片中的一些矿物质(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的分布形态和含量来分析陶土的成分... 为了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秦俑,必须掌握秦俑残片显微结构及其烧制环境、破损方式,从而为改善秦俑修复工艺、筛选修复材料提供基础,运用偏光显微镜对秦兵马俑残片中的一些矿物质(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的分布形态和含量来分析陶土的成分结构、制作工艺、烧成气氛及原料来源等信息。结果表明,秦俑陶片主要成分为少量砂屑及大量粘土,而粘土为岩土矿风化的产物,秦俑残片裂痕较多的部位风化、酥粉痕迹明显。秦俑制作工艺以模为主,模、塑结合,并在粘土中添加了细砂,多于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俑 陶片 偏光显微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光显微粉末法在秦俑、汉阳陵颜料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夏寅 周铁 张志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为探索偏光显微粉末法在颜料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该方法并辅以显微化学法 ,对采自秦俑和汉阳陵等地颜料的晶体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形态、折射率、双折射率和消光性等光学性质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鉴定出秦俑样品中有 10... 为探索偏光显微粉末法在颜料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该方法并辅以显微化学法 ,对采自秦俑和汉阳陵等地颜料的晶体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形态、折射率、双折射率和消光性等光学性质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鉴定出秦俑样品中有 10种颜料 ,汉阳陵中有 5种颜料 ,且秦俑的紫色颜料中加入的朱砂与汉阳陵相比颗料较大数量也较多。说明了该方法可鉴别古代无机和有机颜料 ,并可望用于岩石、陶瓷、锈蚀物等方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俑 偏光显微粉末法 显微化学法 颜料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巴布韦金刚石中石墨包裹体及金刚石异常双折射特征分析
18
作者 孙成阳 陆太进 +2 位作者 宋中华 何明跃 邓怡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津巴布韦马朗(Marange)金刚石矿以产出混合习性(八面体与近立方体)金刚石为特征,其石墨包裹体仅存在于近立方体区。石墨包裹体的形态、分布及金刚石的异常双折射与应变特征,能反映其从开始结晶到被搬运至地表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因此... 津巴布韦马朗(Marange)金刚石矿以产出混合习性(八面体与近立方体)金刚石为特征,其石墨包裹体仅存在于近立方体区。石墨包裹体的形态、分布及金刚石的异常双折射与应变特征,能反映其从开始结晶到被搬运至地表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因此,对津巴布韦混合习性金刚石及石墨包裹体的研究不仅能提供与其他产地金刚石有对比意义的数据,且由于其本身生长习性的特殊性,故两生长区的精细分析对帮助理解不同习性金刚石在地质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DiamondView;、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津巴布韦混合习性金刚石及石墨包裹体进行系统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石墨包裹体存在于近立方体区的定向椭圆裂隙中,属于由金刚石石墨化而成的同生-次生包裹体。近立方体区与H有关的红外吸收更强,而八面体区与N有关的吸收更强,这种对不同杂质元素的差异富集,导致金刚石呈现主要与裂隙及不同生长区有关的异常双折射。金刚石八面体区LO=TO带拉曼位移为1332.05~1332.20cm^(-1),半高宽为4.21~4.37cm^(-1),对应应力约0.06~0.27GPa;近立方体区LO=TO带拉曼位移为1331.93~1332.47cm^(-1),半高宽为3.67~4.08cm^(-1),对应应力约0.01~0.64GPa。总体来看近立方体区的残余应力更大,应变更强。本研究确定了津巴布韦混合习性金刚石中石墨包裹体的定向性,发现了证明其同生-次生性的新证据,并揭示了两生长区金刚石的应变特征差异,对了解津巴布韦金刚石的形成环境和不同金刚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津巴布韦 石墨 异常双折射 应变 偏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调整审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
19
作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519,共1页
尊敬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广大作者、读者:我刊自2018年7月1日以后登记的稿件向投稿作者收取审稿费200元/篇,在您投稿之前,为免受经济损失,请您必须考虑:1.没有创新的一般性稿件,请您不要投稿。2.没有国家级基金资助的稿件,请您不要... 尊敬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广大作者、读者:我刊自2018年7月1日以后登记的稿件向投稿作者收取审稿费200元/篇,在您投稿之前,为免受经济损失,请您必须考虑:1.没有创新的一般性稿件,请您不要投稿。2.没有国家级基金资助的稿件,请您不要投稿。3.不是光谱专业的稿件,请您不要投稿。4.与其他文章重合率超过10%的稿件,请您不要投稿。所投稿件经初审通过后,作者会收到缴纳审稿费的通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费 基金资助 收费标准 投稿 初审 稿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重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