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足三里穴位周围肌肉微循环的超声造影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振宏 柳漂漂 +4 位作者 王筱颖 王泽城 吕国荣 林煜芬 吴家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正常人足三里穴位针灸前后局部肌肉微循环情况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就诊的7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于针灸前、针灸得气最强时、针灸后2h进行超声造影,观...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正常人足三里穴位针灸前后局部肌肉微循环情况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就诊的7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于针灸前、针灸得气最强时、针灸后2h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胫前肌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分析感兴趣区中的小动脉、肌肉组织和小静脉,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和造影剂渡越时间(CTTs)。采用针灸者结合受灸者的客观评分标准评价针感。于针灸前、针灸得气最强时、针灸后2 h检测胃泌素、血浆促胃动力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水平。结果①针灸得气最强时,胫前肌动脉-肌肉间、肌肉-静脉间、动脉-静脉间CTTs明显缩短,与针灸前及针灸后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针灸前及针灸后2hCT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灸得气最强时,志愿者血清内胃泌素、血浆促胃动力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水平升高,与针灸前及针灸后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针灸前及针灸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灸得气最强时,胃泌素、血浆促胃动力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水平与胫前肌动脉-肌肉间、肌肉-静脉间、动脉-静脉间CTTs均呈正相关(r=0.360~0.702,P<0.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得气最强时,可造成骨骼肌周围微循环改变,导致CTTs明显缩短,同时也能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足三里 骨骼肌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叶晟 徐峰 +2 位作者 李洪海 吕欣 杨甲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血前分别针刺非经络穴位和足三里穴,强度均为4mA、2/100Hz的电刺激,持续45min。B、C、D组以3cm血管阻断夹阻断左横叶及中叶的入肝血流,保留右叶及尾叶血供,造成70%的肝组织缺血,90min后恢复血供,再灌注后8h从下腔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处死大鼠,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B、C、D组与A组比较,ALT、TNF-α和IL-10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ALT和TNF-α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B和C组(P<0.05);而B、C、D组间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康复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慧 孙华 +5 位作者 包飞 张捷 魏镜 王道海 张云祥 何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电针观察组取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对照组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穴;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电针观察组取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对照组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穴;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20mg/次,每日1次。3组均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提示针刺百会、足三里穴有较好的疗效;血清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电针观察组和电针对照组血清中IL-2和IFN-γ升高(P<0.01,P<0.05),药物对照组也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药物对照组起效快;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血清中IL-2、IL-4和IFN-γ的水平,从而改善抑郁症症状。但是3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疗法 细胞因子 百会 足三里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骶髓后联合核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秦明 饶志仁 +4 位作者 杨琦 王景杰 段丽 曹荣 黄裕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UC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UC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UC+电针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穴组)和UC+电针非经穴组(非经穴组),足三里穴组根据针刺的时间又分为1、3、5d 3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液灌肠法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动物,取骶髓切片,采用抗Fos/抗GFAP双标记(分别标记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抗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的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外,Fos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均集中对称分布于SDCN内。以UC组和非经穴组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阳性免疫反应表达最高,而足三里穴组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均较前两组明显减少(P<0.01)。电针足三里穴组各时间点比较,5d组较1d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骶髓后联合核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对UC大鼠的抗炎作用过程;电针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活动与针刺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结肠炎 溃疡性 骶髓后联合核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八珍汤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姜民 王约青 +2 位作者 朱炯 高瑛 沈承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97-1598,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八珍汤防治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中药八珍汤口服;对照组予利血生、鲨肝醇口服。两组化疗前、化疗... 目的:对比研究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八珍汤防治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中药八珍汤口服;对照组予利血生、鲨肝醇口服。两组化疗前、化疗第3和第5天分别检查血常规,记录两组白细胞减少患者数量和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达72.5%,明显好于对照组47.5%,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结合口服中药八珍汤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足三里 地塞米松 八珍汤 化疗 白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艾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含顺铂方案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芦殿荣 柏大鹏 +5 位作者 何生奇 王芳 高音 王宁军 江正龙 芦殿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09-61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含顺铂化疗方案相关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中药艾迪注射液组,各30例;后2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含顺铂化疗方案相关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中药艾迪注射液组,各30例;后2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中药艾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于化疗后第1、2、3、7天观察消化道毒性反应、止呕药疗效、生命质量及安全性。结果:3组CINV缓解比较,自化疗第1天开始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程度级别可知中药组化疗后消化道毒性反应最低,其次是生理盐水组,而对照组消化道毒性最重;3组止呕药疗效比较,自化疗第1天开始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疗效级别可知中药组止呕药疗效最好,其次是生理盐水组,而对照组最差;3组患者KPS评分比较,中药组从化疗第3天开始、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从第2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程度自化疗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艾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有效缓解含顺铂化疗方案患者化疗后相关恶心呕吐;能够改善含顺铂化疗方案患者KPS评分,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生理盐水 足三里 穴位注射 顺铂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 生命质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促进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守尧 肖诚 +7 位作者 徐前威 林朋 王云亭 于战歌 王荣国 赵玄冀 蔡蓉蓉 罗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阿是穴促进急性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愈合组、电针组,制作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电针组给予足三里+阿是穴穴位电刺激(0.4m A,2Hz...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阿是穴促进急性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愈合组、电针组,制作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电针组给予足三里+阿是穴穴位电刺激(0.4m A,2Hz,15min),自然愈合组不予针刺治疗,自然愈合。分别于损伤后各时间点(7d、14d、28d、42d)取材、进行腓肠肌的拉伸试验,检测腓肠肌极限载荷、屈服载荷、极限强度、屈服强度、杨氏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自然愈合组比较,在损伤后第28天电针组极限载荷、屈服载荷显著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极限强度、屈服强度经治疗后也较自然愈合组更强(P<0.05),基本接近于正常组(P>0.05);杨氏模量是反映腓肠肌刚度性能的重要指标,电针组也明显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阿是穴能够有效促进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后生物力学属性的恢复,损伤后治疗28天时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肌纤维再生、微观结构的恢复、促进毛细血管网的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阿是穴 生物力学 极限载荷 屈服载荷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李顺月 李澎涛 +2 位作者 张栋 屈箫箫 宋晓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2-1594,I0001,共4页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胃缺血再灌注大鼠足三里穴,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状态胃组织中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组、胃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电针刺激病理模型组,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前后3组胃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胃缺血再灌注大鼠足三里穴,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状态胃组织中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组、胃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电针刺激病理模型组,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前后3组胃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大鼠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较正常组大鼠的有显著升高(P<0.01);(2)电针组大鼠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较对照组的均有所降低,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3)电针组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在胃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胃黏膜组织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E选择素表达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穴 激光多普勒 缺血再灌注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足三里对单肺通气所致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任秋生 王均炉 +2 位作者 陈雪琴 蒋柳明 包峰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326-2328,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足三里对开胸术单肺通气所致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开胸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电刺激两侧合谷、足三里。分别于插管后30 min(T0)、单...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足三里对开胸术单肺通气所致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开胸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电刺激两侧合谷、足三里。分别于插管后30 min(T0)、单肺通气结束(T1)、术毕(T2)取支气管灌洗液检测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IL-1β及IL-8:E组在T2时点高于T0(P<0.05),C组T1、T2均高于T0(P<0.05),T1、T2时点组间比较,E组低于C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百分比:与T0时点比较,C组在T1、T2明显升高(P<0.05),而E组仅在T2略有升高(P<0.05);组间比较,C组在T2时点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合谷足三里穴位可以通过抑制单肺通气时炎性介质IL-1β、IL-8及白细胞、粒细胞的反应而减少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炎性反应 经皮穴位电刺激 合谷 足三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湘 刘磊 +1 位作者 郝悦 周新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96-189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足三里"组。用同位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足三里"组。用同位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有加速胃排空作用(P<0.01)。同时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足三里"组大鼠胃黏膜中胃泌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胃动素含量升高(P<0.05),生长抑素水平下降(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导致脾虚模型大鼠胃排空加速和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针刺穴位 足三里 胃排空 胃肠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谈倩 李佳 +3 位作者 李静 李柏村 向宏春 蔡国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利用制备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探讨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15只,建立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电针组和... 目的:利用制备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探讨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15只,建立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电针组和手针组于造模完成后第1天取足三里穴治疗,1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 d。在3 d,7 d,14 d时,采用跖围法测大鼠跖围长度,并在治疗14 d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计算大鼠的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结肠蠕动波测定方法检测大鼠的肠蠕动波次数,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跖关节肿胀明显(P<0.01),软骨组织破坏严重并有炎症细胞浸润,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胃黏膜中CRF和VIP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大鼠跖关节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5),软骨破坏程度减轻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提升(P<0.05),肠蠕动波次数增加,胃黏膜中CRF和VIP表达量减少(P<0.05),其中手针干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的肠动力障碍具有调节作用,并且手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针 足三里 类风湿关节炎 胃肠动力 内脏敏感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兔单肺通气所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秋生 陈雪琴 +2 位作者 王均炉 包峰峰 蒋柳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738-274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 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岀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氧化应激 电针 足三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针刺曲池、足三里对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雪萍 袁秀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91-69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大鼠的行为学干预效应,同时评价其对Notch信号通路标志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2只。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均接受改良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大鼠的行为学干预效应,同时评价其对Notch信号通路标志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2只。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均接受改良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空白组大鼠仅进行血管分离术,术后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接受模拟捉拿1次,针刺组大鼠予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连续干预14 d,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行动能力,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并缩小了脑梗死体积;2)针刺可明显改善MCAO术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针刺可明显上调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的蛋白水平。结论:电针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行为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otch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针刺 曲池穴 足三里穴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超微结构及TGF-β1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江一静 林志诚 +4 位作者 郑美 游咏梅 薛偕华 夏敏 詹增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超微结构及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的影响,探析针刺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的Sprague Dawley大鼠(SD鼠)常规驯养3 d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超微结构及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的影响,探析针刺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的Sprague Dawley大鼠(SD鼠)常规驯养3 d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20只。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接受线栓法进行脑缺血模型制备,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皮肤切开及血管剥离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术后回笼继续饲养,每日模拟捉拿、穴位点触一次。针刺组接受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1次/d,30 min/次,连续干预7 d。治疗前后记录大鼠catwalk系统动静态指标的变化,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GF-β1浓度的差异。结果:1)Catwalk系统参数分析:造模组大鼠步行速度明显慢于假手术组,步行时间明显较针刺组长,其中针刺组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TC及其图像软件分析:造模组大鼠存在明显脑梗死区域,针刺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3)透射电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神经元细胞结构受破坏,包括细胞膜不完整、细胞核肿胀、内质网减少等,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具有较为完整的细胞膜及细胞核结构,线粒体空泡病变现象亦有明显改善。4)Western blot:假手术大鼠脑组织的TGF-β1浓度明显高于2组造模大鼠,经过针刺干预后2组造模大鼠脑组织TGF-β1均高于假手术组,其中针刺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可通过上调TGF-β1浓度实现神经细胞增殖及结构修复,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曲池穴 足三里穴 针刺 超微结构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曲池对MCAO模型大鼠梗死周围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冕 章琪 陈红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707-710,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观察脑梗死灶周围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各15只。假手术组仅予切开皮肤分剥离神经血管后缝合,模型组及干... 目的:评价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观察脑梗死灶周围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各15只。假手术组仅予切开皮肤分剥离神经血管后缝合,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予线栓法进行MCAO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干预组大鼠予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1次/d,30 min/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仅模仿捉拿、回笼,连续干预14 d,用Homecage Scan行为学评价大鼠不同时间段运动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I3K、Bax的表达差异,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观察AKT、p-Akt的浓度变化。结果:1)Homecage Scan行为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造模大鼠出现明显偏瘫,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花费在行走、后肢站立、舔毛3种行为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干预组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2)造模组大鼠脑组织TTC染色出现明显白色梗死区域,干预组大鼠梗死区域明显小于模型组。3)免疫组化显示造模后大鼠PI3K降低,Bax升高,针刺足三里穴及曲池穴可上调PI3K及AKT的磷酸化程度,抑制了Bax的表达;4)Western blotting显示针刺足三里、曲池穴可上调造模大鼠AKT的磷酸化程度。结论:针刺曲池穴、足三里穴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模型 大鼠 曲池穴 足三里穴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配伍四关穴对促进子宫全切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欧玲 江映 +2 位作者 严孟瑜 沈秋娴 卢家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足三里配伍四关穴对促进子宫全切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经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常规禁食,抗感染和电解质补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6 ... 目的评价针刺足三里配伍四关穴对促进子宫全切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经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常规禁食,抗感染和电解质补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6 h、术后第1~3天的8:00、16:00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太冲、合谷。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第2天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足三里配伍四关穴对子宫全切除术后康复,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肛门排气排便,且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四关穴 子宫全切除术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