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图像盲复原
1
作者 赵小强 王涛 宋昭漾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6-1414,共9页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成分和抑制噪声的特点,使其对暗通道先验进行改进;然后通过改进的暗通道先验构造出点扩散函数估算模型并采用半二次方分裂方法解决其非凸问题;在对点扩散函数进行复原时,采用由粗到细的多尺度交替迭代优化框架,使得迭代出的最大尺度点扩散函数更加精确;最后建立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之下可以收敛到最优解、复原出更多图像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伪影和振铃现象,使得复原出的图像更加清晰、具有更多的图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 暗通道先验 点扩散函数 多尺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速直线运动模糊的PSF之估计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晓红 赵荣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0-41,共2页
点扩展函数的设置是影响图像恢复结果好坏的关键问题。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模糊 ,要得到好的恢复效果必须能够正确估计模糊范围D和运动模糊方向。在文献 [2 ]中用带最优窗的维纳滤波方法有效地去除了噪声和减小了边缘误差 ,除了边缘的L -... 点扩展函数的设置是影响图像恢复结果好坏的关键问题。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模糊 ,要得到好的恢复效果必须能够正确估计模糊范围D和运动模糊方向。在文献 [2 ]中用带最优窗的维纳滤波方法有效地去除了噪声和减小了边缘误差 ,除了边缘的L -形条带外可得到近乎完美的恢复效果 ;并且证明了对任意方向的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只能直接设置二维点扩展函数进行二维恢复 ,不可先进行x方向的一维恢复再进行y方向的一维恢复。该文进一步给出了估计模糊范围D和运动方向的频谱方法 :模糊范围D和图像中心与相邻黑线间的距离u0 成反比 ;运动方向与模糊图像G(u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展函数 反滤波 匀速直线运行 模糊图像 psf 图像恢复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模糊图像PSF参数估计与图像复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廖秋香 卢在盛 彭金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8-343,共6页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对于改善图像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研究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中,对点扩散函数(PSF)的估计是关键点也是难点。本文利用Radon变换原理来求解点扩散函数PSF中的运动模糊方向,并提出了消除十字亮线引起的干扰的...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对于改善图像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研究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中,对点扩散函数(PSF)的估计是关键点也是难点。本文利用Radon变换原理来求解点扩散函数PSF中的运动模糊方向,并提出了消除十字亮线引起的干扰的新方法。利用运动模糊图像频谱上的中心暗条纹间距来计算运动模糊尺度。基于估计的PSF参数采用维纳滤波算法来恢复运动模糊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运动模糊参数估计精确,运动模糊方向控制在1°以下,运动模糊尺度控制在1个像素以内。同时采用维纳滤波算法来恢复运动模糊图像,效果优异,可获得细节清晰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psf) 模糊方向 模糊尺度 RADON变换 维纳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天TDICCD相机像移分析的PSF估计及图像复原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冰 焦斌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6-940,共5页
根据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特殊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产生像移的原因,基于对TDIC-CD像移的分析估计出模糊图像的点扩散函数(PSF)。根据TDICCD像移产生的机理,建立了图像退化的数学模型,并在功率谱均衡复原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 根据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特殊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产生像移的原因,基于对TDIC-CD像移的分析估计出模糊图像的点扩散函数(PSF)。根据TDICCD像移产生的机理,建立了图像退化的数学模型,并在功率谱均衡复原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像移复原滤波的数学表达式,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了半盲恢复,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图像复原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ICCD 图像复原 像移 点扩散函数psf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CT系统PSF的多孔成像测量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亮 卜昆 +2 位作者 黄魁东 李明君 查方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61-2066,共6页
针对实际锥束CT系统成像质量退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孔成像的方法测量并评估锥束CT系统的点扩展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首先针对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的PSF进行测量,设计了针孔测量装置,并据此提出一种简... 针对实际锥束CT系统成像质量退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孔成像的方法测量并评估锥束CT系统的点扩展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首先针对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的PSF进行测量,设计了针孔测量装置,并据此提出一种简便的基于图像恢复的针孔成像PSF测量方法;然后分析了一般条件下锥束CT成像的PSF,提出面向切片图像恢复质量的多孔成像PSF测量与评估方法,并建立了任意直径针孔测量PSF的计算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可恢复出较高质量切片图像的锥束CT系统P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点扩展函数 平板探测器 小孔成像 图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插值的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重构
6
作者 程雪 刘晓华 +1 位作者 傅雨田 陈永和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的数据采样和拟合重构过程中,引入的背景噪声及外部干扰会导致仪器测量结果的误差。传统的固定目标函数点扩散函数拟合算法自适应性较弱,在光学仪器的测试过程中,无法有效还原光斑形态,这些误差项对仪器的图像质量分... 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的数据采样和拟合重构过程中,引入的背景噪声及外部干扰会导致仪器测量结果的误差。传统的固定目标函数点扩散函数拟合算法自适应性较弱,在光学仪器的测试过程中,无法有效还原光斑形态,这些误差项对仪器的图像质量分析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计算方法,针对不同光斑形态进行能量获取和重构,有效地保留了光斑的原始形态。利用光斑图像数据进行三次样条插值计算,构造亚像元级数据矩阵,对不同位置光斑进行杂散光抑制处理和质心修正,获得更接近真实光斑形态的三维曲面。考虑传感器精度差异,调节步长控制能量集中度对应的光斑半径,能够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高斯光斑仿真分析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与高斯拟合法、最近邻插值法和盲去卷积法相比,所提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曲面插值法误差仅为|ε|=0.0002,像质观测区域内偏离率<5%,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能量集中度结果。算法对点扩散函数形态变化较为敏感,能够有效分辨小尺寸光斑内存在的多峰,常温测试条件下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在仪器干扰源定位、光学调焦等方面具有工程应用价值,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研制和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3次样条插值 目标函数 能量集中度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变化PSF图像复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7
作者 冯华君 陶小平 +2 位作者 赵巨峰 李奇 徐之海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空间变化PSF(Space-variant Point Spread Function,SVPSF)图像,即物空间各点的退化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图像,由于其复原技术涉及到多个甚至海量PSF的提取、存储和运算,相对于空间不变PSF(Space-Invariant Point Spread Function,SIPSF... 空间变化PSF(Space-variant Point Spread Function,SVPSF)图像,即物空间各点的退化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图像,由于其复原技术涉及到多个甚至海量PSF的提取、存储和运算,相对于空间不变PSF(Space-Invariant Point Spread Function,SIPSF)图像复原要困难得多。目前处理此类图像的主要方法包括空间坐标转换法,等晕区分块复原法,以减少数据存储量,降低计算量,提高收敛速度为目标的直接复原法等。本文回顾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对目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介绍了本实验室提出的结合GRM(Gradient Ringing Metric)评价算法的总变分最小化图像分块复原法,并提出了未来工作关注重点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空间变化psf 空间坐标转换法 分块复原法 总变分最小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F参数估计与后处理的图像去模糊算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超 刘传毅 刘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85-2489,2576,共6页
针对当前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难以准确找到点扩散函数与消除振铃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扩展函数与振铃效应后处理的运动图像复原算法。根据运动模糊模型得出PSF的两个参数角度θ和长度L,通过在频域中引入傅里叶频谱,利用梯度变化... 针对当前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难以准确找到点扩散函数与消除振铃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扩展函数与振铃效应后处理的运动图像复原算法。根据运动模糊模型得出PSF的两个参数角度θ和长度L,通过在频域中引入傅里叶频谱,利用梯度变化代替检测转换点,计算角度和长度,引入RL迭代算法进行反卷积修复;嵌入后处理技术,根据Sobel边缘检测算子,生成复原图像的边缘映射,将复原图像划分为3个区域,在3个区域分别进行色彩值转换,降低振铃效应。仿真结果表明,与当前去模糊算法相比,该算法的PSF参数估计更准确,去模糊质量更佳,大幅降低了振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点扩散函数 傅里叶频谱 振铃效应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光栅光学扫描全息系统的OTF和PSF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守渔 梁万国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2,共2页
美国弗吉尼亚工业学院和州立大学T.C.Poon 等人提出了光学扫描全息术,在该技术中记录时利用实时菲涅耳波带板扫描物体,但由于菲涅耳波带板边缘稀、中间密,不能充分地利用系统的分辨率,而环形光栅的边缘和中间的稀密程度一... 美国弗吉尼亚工业学院和州立大学T.C.Poon 等人提出了光学扫描全息术,在该技术中记录时利用实时菲涅耳波带板扫描物体,但由于菲涅耳波带板边缘稀、中间密,不能充分地利用系统的分辨率,而环形光栅的边缘和中间的稀密程度一样,为此提出了环形光栅光学扫描全息术。根据线性系统理论得到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为实时环形光栅像强度分布函数的付里叶变换;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为δ函数。文中给出了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光栅 光学扫描 全息系统 OTF p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F技术联合小体素重建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硕 冯洪波 +4 位作者 赵衍 刘鹏 李建南 陆陟 杜雪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点扩散函数(PSF)技术联合小体素重建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遵循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U 2⁃2018标准,使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PET体模模拟临床扫描。原始数据分别在使用PSF技术和非PSF技术(noPSF... 目的:研究点扩散函数(PSF)技术联合小体素重建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遵循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U 2⁃2018标准,使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PET体模模拟临床扫描。原始数据分别在使用PSF技术和非PSF技术(noPSF)的条件下,选用常规体素(4 mm)和小体素(2 mm)进行重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重建条件下图像的对比度(Q)、背景变化率(N)、信噪比(SNR)和清晰度(VS)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联合使用PSF技术和小体素重建组的平均图像对比度、信噪比以及清晰度分别增长了12.53%、19.96%和19.97%,背景变化率降低了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84、8.170、3.882、-4.376,均P<0.05)。结论:PSF技术和小体素重建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信噪比和清晰度,有助于较小病灶尤其是亚厘米级、具有复杂精细结构的病灶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体素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 计算机体层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F相关的星点定位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云彩 贾瑞明 马晓蕾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为提高非高斯分布星点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PSFC(point spread function correlation)星点定位算法,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能和精度水平,易于工程实现.该算法利用互相关中的定义,通过确定系统所测定的PSF与星像灰度值之间的最大相似度... 为提高非高斯分布星点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PSFC(point spread function correlation)星点定位算法,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能和精度水平,易于工程实现.该算法利用互相关中的定义,通过确定系统所测定的PSF与星像灰度值之间的最大相似度来定位星点位置,PSF的测定是在作互相关计算之前全视场范围内可按照整像素和亚像素两种方式完成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带有噪声的星像图条件下,本文PSF相关法的定位精度最高可达到0.034像素,比质心法的精度提高1个数量级,比曲面拟合法的精度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互相关法 亚像素 质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源阵列的星载面阵CMOS相机静态PSF测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慧婷 刘薇 何红艳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0,共8页
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能够完整表征物空间一点发出的光经过相机系统在像空间的分布特性,是空域图像复原、图像超分等处理的关键先验信息。针对基于点源的星载面阵CMOS相机静态点扩散函数PSF测量受点源相位影响、采样... 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能够完整表征物空间一点发出的光经过相机系统在像空间的分布特性,是空域图像复原、图像超分等处理的关键先验信息。针对基于点源的星载面阵CMOS相机静态点扩散函数PSF测量受点源相位影响、采样点少的问题,分析了相位模型,建立了相位理论模型模板库,提出了基于相似性度量函数模板匹配的相位确定方法,首次形成一套点源阵列靶标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该PSF测量方法进行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信噪比变化不敏感,具有较强稳定性,以二维高斯分布标准差衡量,测量精度达到95%。将该方法用于"高分四号"卫星全色CMOS相机的静态PSF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在星载面阵CMOS相机静态PSF测试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阵列 星载面阵相机 点扩散函数 相位理论 模板匹配 “高分四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过补偿离焦误差对显微干涉测量高深宽比结构深度的影响
13
作者 刘秋言 高志山 +4 位作者 鲍帅 乔文佑 霍霄 袁群 郭珍艳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共12页
在主动补偿型显微干涉技术测量硅基高深宽比结构时,当物镜焦面与沟槽底部未重合,由于变形镜被施加了欠补偿或过补偿的离焦量,尽管可以得到清晰的底部成像,但物镜焦面偏离沟槽底部,导致干涉信号包络偏移,进而影响深度及其他关键形貌参数... 在主动补偿型显微干涉技术测量硅基高深宽比结构时,当物镜焦面与沟槽底部未重合,由于变形镜被施加了欠补偿或过补偿的离焦量,尽管可以得到清晰的底部成像,但物镜焦面偏离沟槽底部,导致干涉信号包络偏移,进而影响深度及其他关键形貌参数的测量精度。为此,本研究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与角谱衍射理论构建了三维点扩散函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设计逆滤波器以模拟变形镜的像差补偿过程。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欠补偿和过补偿离焦误差对深度测量的影响,提出了离焦像差补偿的容差判据。随后,通过主动补偿型近红外显微干涉系统进行了实验,以验证仿真提出的容差判据在实际测量中的有效性,并明确离焦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焦误差小于±3λ时,深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低于1%,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显微干涉 深度测量 三维点扩散函数 高深宽比结构 离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扩散函数的深度域褶积正演方法
14
作者 沈蔚 岳玉波 秦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957,共7页
地震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环节,而构建精确的地震正演模型则是实现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的基础。然而,当地下速度存在剧烈横向变化时,传统的以一维地震子波为基础的褶积正演模型难以实现对深度域成像剖面的准确模拟和表征,严重影响... 地震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环节,而构建精确的地震正演模型则是实现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的基础。然而,当地下速度存在剧烈横向变化时,传统的以一维地震子波为基础的褶积正演模型难以实现对深度域成像剖面的准确模拟和表征,严重影响波阻抗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扩散函数的非平稳空间深度域褶积正演方法。首先,根据线性Born正演理论推导地震成像剖面与地下反射系数的精确映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点扩散函数为多维深度域地震子波的精确褶积正演模型;最后,基于射线理论格林函数的点扩散函数高效算法,可以大幅提高点扩散函数的计算效率。简单水平层状模型和复杂Marmousi模型的深度域褶积正演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 波阻抗反演 点扩散函数 褶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F的太赫兹图像分辨率增强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近年来,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一套完整的太赫兹成像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太赫兹图像增强模型是很好的选择。该方法将目标函数与点扩散函数进行褶积,实现了太赫兹图像的模拟传输。然后根... 近年来,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一套完整的太赫兹成像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太赫兹图像增强模型是很好的选择。该方法将目标函数与点扩散函数进行褶积,实现了太赫兹图像的模拟传输。然后根据光学成像的过程,计算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最后,基于点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反褶积增强。该模型用于探测图像增强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恢复的映像包含更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点扩散函数 图像增强 透射成像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优化PSF估计与可逆性编码的去运动模糊
16
作者 李俊山 杨亚威 +3 位作者 王蕊 胡双演 隋中山 任鑫博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299,共7页
针对传统相机捕获的图像去运动模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对编码相机的原理和编码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优化编码和图像有效边缘的点扩展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估计与去运动模糊方法。首先,对传统相机的alpha蒙板去模... 针对传统相机捕获的图像去运动模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对编码相机的原理和编码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优化编码和图像有效边缘的点扩展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估计与去运动模糊方法。首先,对传统相机的alpha蒙板去模糊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其扩展到编码相机的去运动模糊;然后,对影响去模糊性能的编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适宜于PSF估计和可逆性的最优化编码;最后,对一种基于有效边缘和最大后验分布的PSF估计方法进行改进,并以有效的边缘梯度为空间先验信息采用由粗到精的迭代方式完成图像的去运动模糊。基于仿真模糊图像与真实模糊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PSF,并且去运动模糊方法的性能优于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运动模糊 点扩展函数估计 alpha蒙板 最大后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PSF三维动态多粒子追踪在活细胞成像的应用
17
作者 李恒 陈丹妮 +2 位作者 于斌 牛憨笨 郭宝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531,共6页
利用双螺旋点扩散函数三维定位的能力建立了三维多粒子追踪成像系统,成像深度可达到4μm,定位精度达到20 nm,并在该系统上实现了对巨噬细胞内多个荧光微球的动态追踪.结果显示,细胞内荧光探针的运动范围达到7μm,可实时获取荧光微球在... 利用双螺旋点扩散函数三维定位的能力建立了三维多粒子追踪成像系统,成像深度可达到4μm,定位精度达到20 nm,并在该系统上实现了对巨噬细胞内多个荧光微球的动态追踪.结果显示,细胞内荧光探针的运动范围达到7μm,可实时获取荧光微球在细胞内的运动速率,研究表明该系统是生物学家研究细胞内分子转运和相互关系非常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三维成像 多粒子 点扩展函数 纳米定位 活细胞 动态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H-PSF与DG结合三维荧光动态成像重构方法研究及处理结果
18
作者 李恒 陈丹妮 +1 位作者 屈军乐 郭宝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0,共7页
针对超分辨成像方法景深不够的局限性,发展了具有超大景深的三维超分辨成像系统,通过点扩展函数的改造,形成携带有三维信息的双螺旋点形式,同时结合变形光栅能够在12μm轴向范围内实现荧光分子的实时位置信息获取,为了精确地获得荧光分... 针对超分辨成像方法景深不够的局限性,发展了具有超大景深的三维超分辨成像系统,通过点扩展函数的改造,形成携带有三维信息的双螺旋点形式,同时结合变形光栅能够在12μm轴向范围内实现荧光分子的实时位置信息获取,为了精确地获得荧光分子的定位,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图像重构,通过系统标定获取匹配图像,利用相关性计算以及拟合算法获取分子的三维位置信息。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高效实现图像信息获取,为DH-PSF与DG结合方法实现三维成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双螺旋点扩展函数 变形光栅 模式识别 动态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
19
作者 王昀 孙敏傲 +5 位作者 陈浩 王雅如 肖云飞 向晨 严泽宇 刘文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81,共15页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时效性。为了给复杂地区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提供更精确、更快捷的论证手段,开展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评价技术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作者关于观测系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的快速偏移成像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点扩散函数计算和高维空间褶积,利用给定模型和观测系统高效获取Hessian近似算子,再和模型反射率(高波数信息)进行高维空间卷积,最终实现对地下目标体的高效成像。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尺寸、不同横纵比和不同炮道密度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该方法在西南高陡构造、西北缝洞体、南海复杂断块工区观测系统评价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偏移成像 观测系统设计 快速偏移成像 正演模拟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函数波束形成改进FFT-FISTA算法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赵慎 石少锦 +3 位作者 周超 李伟 张锐 李俊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87,共11页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 algorithm based 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FISTA)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其忽略点扩散函数的空间变化及卷绕误差,造成声源识别性能的损失,为此提...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 algorithm based 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FISTA)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其忽略点扩散函数的空间变化及卷绕误差,造成声源识别性能的损失,为此提出基于函数波束形成的改进FFT-FISTA算法。改进算法以函数波束形成输出作为FFT-FISTA算法的迭代输入,建立函数波束形成、声源分布及升幂空间转移不变点扩散函数的线性方程组,基于周期边界条件下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迭代求解,使被运算的非周期函数变为一个周期函数,解决补零边界带来的波数泄漏问题,可提高运算准确性,进一步提升成像性能;通过指数运算锐化点扩散函数主瓣,拓展点扩散函数空间转移不变性假设的适用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FFT-FISTA算法,改进算法能提升成像空间分辨率及动态范围,扩大FFT-FISTA算法的有效成像区域,压缩气体泄漏试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函数波束形成 周期边界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IS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