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胆囊炎患者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后胆囊收缩素变化与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子洋 张延彬 +1 位作者 张宏春 郑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92-409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对胆囊收缩素水平和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对胆囊收缩素水平和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电针针刺阳陵泉穴,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选用连续波,频率6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局部有明显跳动但不过分强烈为度,留针30 min后关机出针。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电针针刺同侧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连线中点下方1.5 cm处假穴。于针刺穴位前10 min及针刺后30 min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胆囊收缩素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结果两组电针针刺前胆囊收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电针针刺前(P<0.05)。两组电针针刺前Vmax、Vmin、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Vmax、Vmin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电针针刺后Vmax、Vmin低于电针针刺前,RI高于电针针刺前(P<0.05)。结论电针针刺阳陵泉穴可促进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素分泌,胆囊动脉血流速度减慢,RI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针灸疗法 阳陵泉 胆囊收缩素 胆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后运动区之间脑功能连接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陆梦馨 江澜 +7 位作者 杜钟名 王雅惠 陈琛 吴康 王月 耿花蕾 金贺 邹忆怀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543-3548,共6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背侧运动前区(PMd)、腹侧运动前区(PMv)与初级运动区(M1)之间脑功能连接度(FC)的变化,探究中风偏瘫后针刺脑效应机制和位点,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背侧运动前区(PMd)、腹侧运动前区(PMv)与初级运动区(M1)之间脑功能连接度(FC)的变化,探究中风偏瘫后针刺脑效应机制和位点,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为轻中度组(50~99分)18例、重度组(0~49分)8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及fMRI扫描。选取双侧PMd、PMv、M1为种子点,比较这15对种子点对间FC的变化及与FMA的相关性。结果:全组在针刺态下健侧PMd-病灶侧M1、双侧PMv、PMd间FC高于静息态(P<0.05)。2组内,针刺态下轻中度组健侧PMd-病灶侧M1、病灶侧PMd-M1、双侧M1间FC高于静息态(P<0.05);针刺态下重度组病灶侧PMv-M1间FC低于静息态(P<0.05)。在静息态,重度组病灶侧PMv-健侧M1、病灶侧PMv-M1间FC高于轻中度组(P<0.05)。在重度组中,静息态时FMA与健侧PMv-病灶侧M1、健侧PMv-病灶侧PMd、双侧PMv间FC正相关(r>0,P<0.05);针刺态时FMA与健侧PMd-病灶侧M1、病灶侧PMd-M1间FC正相关(r>0,P<0.05)。结论:脑梗死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在脑功能重塑中存在相应的脑区,针刺阳陵泉通过脑区间特定的效应位点,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影响中风后偏瘫的脑功能恢复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度 脑功能重塑 针刺 阳陵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7
3
作者 邹占亿 窦思东 鄢行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292-2295,2299,共5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阳陵泉穴治疗。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曲度与伸直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分别为(120.4±17.9)%、(-3.1±0.8)%,均高于对照组的(92.5±5.9)%、(-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阳陵泉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阳陵泉 等速肌力训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