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1K液相探针构建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
1
作者 吴亚荻 刁姝 +2 位作者 丁显印 黄琴韵 栾启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目的】由于国外松在苗期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区分这些良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针对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为国外松种质资源管理、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38份国外松本种及其杂种松良... 【目的】由于国外松在苗期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区分这些良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针对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为国外松种质资源管理、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38份国外松本种及其杂种松良种为材料,利用湿地松和火炬松的51K液相探针芯片进行SNPs捕获,获得38个国外松改良品种的基因型数据。通过次要等位基因频率、缺失率、杂合率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等遗传参数筛选能够高效识别国外松种质资源的核心SNPs;根据PIC值进一步简化SNP标记的数量,达到较少数量的SNPs能高效识样本的目的。【结果】通过SNP位点捕获和基因分型,共得到560,567个SNPs位点,筛选得到344个核心SNPs,并利用PIC值进一步精简为20个SNPs,能够高效区分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及其杂交松,成功建立了38个松树良种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开发了一套针对国外松良种的DNA指纹图谱,建立了指纹图谱鉴定国外松及其良种的方法,可为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种质管理和系谱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指纹图谱 品种鉴别 湿地松 火炬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无性系松脂组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娟 丁伟 +4 位作者 付宇新 张志红 周光 李火根 杨春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该研究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脂质量流速以及胸径生长量,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其松脂组分,并基于... 为从湿地松种子园现有的速生材用无性系中选择产脂力强、松脂品质高的优良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湿地松良种资源。该研究以湿地松第一代种子园内36个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脂质量流速以及胸径生长量,进一步采用GC-MS分析其松脂组分,并基于上述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参试的36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共鉴别出了21种松脂成分,包括8种单萜成分和13种二萜成分。(2)相关性分析显示,树脂质量流速(RMR)与单萜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呈弱的负相关,与海松酸型树脂酸无明显关联。(3)从松节油含量、树脂质量流速、枞酸型树脂酸、海松酸型树脂酸4个维度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6个无性系分为三大类,并且各类型间差异显著,第1类的表现要远好于其他两类。(4)在产脂力高的基础上,6-44、4-11-1、1-38、3-64四个无性系单萜含量高,4-11-1、3-64、2-0420、3-468四个无性系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高,而无性系2-173枞酸型树脂酸含量较高。该研究定性分析了湿地松的松脂组分,定量评估了36个无性系的产脂力与组分含量,为湿地松脂用无性系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脂组分 相关性 聚类分析 产脂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75
3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蔡宝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林分密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杂交松生长和材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潘志刚 管宁 +3 位作者 韦善华 杨建林 王观明 陈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对广东湛江 15年生和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的杂交松试验林的生长和材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广东湛江 15年生最优良杂交松组合 (正种加勒比松河 6×湿地松混合花粉 )的材积较对照正种加勒比松材积大 1.66倍 ;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杂交... 对广东湛江 15年生和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的杂交松试验林的生长和材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广东湛江 15年生最优良杂交松组合 (正种加勒比松河 6×湿地松混合花粉 )的材积较对照正种加勒比松材积大 1.66倍 ;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杂交松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 3个家系的平均材积较湿地松 60个家系的大 2倍 ,最优良杂交松 (家系 62号 )的材积较湿地松大 2 .88倍。以上优良杂交松可分别在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推广。杂交松的年轮平均密度和晚材率大致处于正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之间 ,年轮平均密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晚材率差异所致。 3种松木的变异模式都是从髓心起逐渐增高 ,到第 8~ 9年变化趋缓 ;杂交松在近树皮处的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勒比松 湿地松 杂交松 生长 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松种间杂交后代生长和形态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栾启福 李彦杰 姜景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2,共8页
利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的试验林资料,对6种树龄5年的国外松杂种后代生长和形态性状变异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国外松种间杂交后代不同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家系,同一家系内的不同单株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单株材积和树干通... 利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的试验林资料,对6种树龄5年的国外松杂种后代生长和形态性状变异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国外松种间杂交后代不同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家系,同一家系内的不同单株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单株材积和树干通直度的变异系数达30%~50%;而其它形态、生长性状变异系数为2%-30%。这些杂交种丰富的生长和形态变异为多目标选择奠定了基础。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 var. elliottii)为母本的杂交松针叶长度变短,同时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P. caribaea Morelet vat. hondurensis (Senecl.) Barrett et Golfari)还表现出良好的干形性状(通直度好,分枝角小等)。以火炬松(P.taeda L.)为母本的杂交松对针叶的改良效果不明显,但是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单株平均材积大、干形通直、分枝角小、侧枝细,说明这个杂交类型具有生长快、树形紧凑等优良特性。相关分析显示生长快、针叶短、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度好这几个性状可以同步改良。研究认为国外松种间杂交后代生长性状不低于母本,在形态性状上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与母本相比针叶较稀疏,针叶长度较短,分枝角较小,因此比母本更能抵抗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这对于我国南方湿地松抗逆性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火炬松 杂交松 生长性状 形态性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有明 高方彬 +2 位作者 蒋彪 蔡善银 洪信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2.0m×1.5m)的林分采取集约经营管理,在9~10年生时,林分生长量可达11.19~12.31m3·hm-2,超过了我国“八五”攻关项目中南方集体林区短周期纸浆林培育年生长量10.5m3·hm-2这一考核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轮伐期 纸浆林 栽培 集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铝对林木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丁爱芳 俞元春 陈萍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后 ,土壤pH升高 ,土壤中活性铝含量显著下降 ,根生长得到改善 ;根中铝含量降低 ,但钙含量继续升高。这说明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有抑制作用 ,而钙对铝有拮抗作用。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土壤铝 根系 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丽珊 张萍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对从松针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比较了水、醇两种溶剂对3种松针提取的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5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及提取次数对湿地松松针水提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 对从松针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比较了水、醇两种溶剂对3种松针提取的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5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及提取次数对湿地松松针水提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水提湿地松松针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湿地松松针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100℃,浸提时间3 h,pH值6。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湿地松松针多糖得率为4.024%±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针 多糖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松针水提液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萍华 徐丽珊 +1 位作者 齐洪涛 俞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研究了湿地松松针水提液对7种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等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湿地松松针水提液对供试细菌和黑曲霉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啤酒酵母生长无抑制作用。湿地松松针水提液对... 研究了湿地松松针水提液对7种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等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湿地松松针水提液对供试细菌和黑曲霉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啤酒酵母生长无抑制作用。湿地松松针水提液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2g.mL-1;对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3g.mL-1;对大肠杆菌、白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4g.mL-1;而在0.001g.mL-1下对黑曲霉的生长仍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湿地松松针的水提液对常见的食品腐败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针 水提液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对湿地松叶片质膜和可溶性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福祥 王猛 +2 位作者 滕涛 王卫文 龙绛雪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9-171,共3页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来防治此病.以接种松材线虫的湿地松来作为实验材料,对感病湿地松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质膜透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叶片的质膜透...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来防治此病.以接种松材线虫的湿地松来作为实验材料,对感病湿地松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质膜透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叶片的质膜透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的多少在湿地松抗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是湿地松产生抗性的一种积极表现,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可以作为湿地松产生抗性的一个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松材线虫 湿地松 质膜透性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组培苗PAL、PPO、SOD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1 位作者 刘戈 安会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PAL和PPO活性与抗病性成一定正相关关系,SO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48 168 h内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组培苗 松针褐斑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吉安县松树针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凌峰 陈红梅 +1 位作者 管月清 陈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00-304,共5页
吉安县是江西省马尾松、湿地松的主要产区之一 ,但大量松树针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叙述了松树针叶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其在各方面的经济价值 ,对开发利用吉安县的松树针叶资源提出了几点看法 .
关键词 马尾松 湿地松 松针叶 饲料添加剂 江西 吉安县 经济价值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金国 董建文 +1 位作者 涂育合 孙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木材达到建筑材受力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材的物理性质 木材的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枝条生长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在综述国内外林木枝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境内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湿地松树冠各轮枝层枝条生长规律,并建立了枝条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在综述国内外林木枝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境内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湿地松树冠各轮枝层枝条生长规律,并建立了枝条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同一年份枝条节间长、基径生长量随轮枝层的下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枝条基径随轮枝层的下降不断增大,而在靠近树冠底部位置略微减小,各轮枝层枝条材积分布为右偏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大枝条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大量枝条样本材积与枝条基径的平方和枝条长度乘积的拟合精度只有0.67,说明该模型更适合拟合小枝条的材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枝条节间长、基径生长与枝条生长期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的相关关系判定系数都在0.96以上(P<0.01),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均小于0.01。由回归方程的偏相关系数可知,枝条节间长生长量主要取决于冠层相对湿度,基径生长量与≥10℃积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湿地松 节间长 基径 气象因子 轮枝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松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 2001年第4期183-185,共3页
经过近 30年的努力 ,广东、广西松树杂交育种和引种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选育的 PEE× PCC F1具有母本湿地松的树干通直圆满、抗风力强、分枝习性好、耐水渍和父本加勒比松的速生、树皮薄等优点。除适应性广 ,材质好外 ,其遗... 经过近 30年的努力 ,广东、广西松树杂交育种和引种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选育的 PEE× PCC F1具有母本湿地松的树干通直圆满、抗风力强、分枝习性好、耐水渍和父本加勒比松的速生、树皮薄等优点。除适应性广 ,材质好外 ,其遗传增益比亲本增加 30 %以上。本文详细介绍我国南方松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南方地区 松树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不定芽分化生根与解剖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丽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5,179,共6页
以湿地松器官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不定芽分化、生根与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TX+BA0.5mg.L-1+IBA0.5mg.L-1+30g.L-1蔗糖;不定芽同步发育最佳培养基为TX+IBA0.5mg.L-1+30g.L-1蔗糖;生根培养,初期以无... 以湿地松器官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不定芽分化、生根与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TX+BA0.5mg.L-1+IBA0.5mg.L-1+30g.L-1蔗糖;不定芽同步发育最佳培养基为TX+IBA0.5mg.L-1+30g.L-1蔗糖;生根培养,初期以无大量元素培养基诱导生根、25天后添加大量元素的培养程序可有效缩短生根培养时间,提高生根率;亮白色、半紧实结构的外部形态及"拟分生组织"的内部结构是器官性愈伤组织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间接器官发生 植株再生 组织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树生根剂的研配和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伟瑛 李希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85-392,共8页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五针松、插穗经 PRA 生根剂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四种松树平均生根率达88%以上,大田移栽成活率达90%,3~5a 生幼树插穗生根率达58%以上,把松树无性系育种、无性系林业推向一个新阶段,五...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五针松、插穗经 PRA 生根剂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四种松树平均生根率达88%以上,大田移栽成活率达90%,3~5a 生幼树插穗生根率达58%以上,把松树无性系育种、无性系林业推向一个新阶段,五针松扦插成功,为塑造五针松微型盆景开辟一条新途径。并筛选出最佳基质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根剂 松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维持与增殖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1-7,27,共8页
将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愈伤组织转接至不同培养基及多种添加物中,开展了不同愈伤组织类型、不同浓度肌醇与麦芽糖、不同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基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浓度组合、添加维生素(VC)、添加硝酸银(AgNO3)、不同... 将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愈伤组织转接至不同培养基及多种添加物中,开展了不同愈伤组织类型、不同浓度肌醇与麦芽糖、不同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基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浓度组合、添加维生素(VC)、添加硝酸银(AgNO3)、不同基因型胚性愈伤组织、多次继代后胚性愈伤组织与培养基的适应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在增殖过程中成活率及增殖状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当麦芽糖浓度为15 g/L,肌醇浓度为1000 mg/L时最有利于胚性胚柄细胞团(ESM)的增殖;高浓度的2,4-D、6-BA不利于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最佳增殖培养基及激素组合DCR+1.0 mg/LNAA+0.32 mg/L6-BA+0.31 mg/LKT、DCR+1.0 mg/LNAA(萘乙酸)+1.55 mg/L6-BA+0.064 mg/LKT;添加维生素(VC)浓度为10 mg/L时,对湿地松愈伤的褐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浓度过高则会增加愈伤的褐化率;添加3.4 mg/L的AgNO3促进了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湿地松不同家系不同基因型间增殖能力差异显著,20#2和10#1增殖很快明显优于10#4、10#5和20#3;湿地松胚性胚柄细胞团在同样的培养基上多次继代后,愈伤组织增殖变慢,中心褐化较多,有些还会出现水渍状,可能导致其胚性丧失。湿地松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在增殖过程中,成活率及增殖状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Ⅲ型、Ⅳ型愈伤可能同时含有胚性愈伤和非胚性愈伤,在培养基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胚性愈伤转化成胚性胚柄细胞团,但是转化频率极低。而Ⅴ型、Ⅵ型愈伤在后期培养过程中基本褐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湿地松 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性愈伤组织 维持与增殖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希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6-20,共5页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萎蔫病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其它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样本量大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帅楠 姜景民 栾启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目的]在保证遗传力估算精确度较高的前提下,探讨对已有湿地松测定群体遗传力评估最经济有效的调查取样数量(样本量),为遗传选择提供最佳的遗传参数和选择策略。[方法]以61个湿地松22年生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 [目的]在保证遗传力估算精确度较高的前提下,探讨对已有湿地松测定群体遗传力评估最经济有效的调查取样数量(样本量),为遗传选择提供最佳的遗传参数和选择策略。[方法]以61个湿地松22年生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弹性模量等材性性状测定值为试验数据,利用ASReml-R软件混合线性模型的限制性极大似然估计法(REML)估算各性状在不同参试样本量下的遗传力及其标准误。通过比较分析在不同样本量下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值的收敛性,讨论样本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进而确定各性状遗传力评估所需的最少样本量。[结果]对于61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当测定的家系数少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小于600株时,估算的遗传力极不稳定,标准误偏大,随着样本容量或家系容量的增加其精度与准确性逐渐增加;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其遗传力估计所需样本量普遍大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结论]对本研究的测定群体而言,要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遗传力估算值,所需测定的湿地松家系数应该大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大于600株;由于材性性状遗传力相对较高,其需要测定的样本量可相对少一些。本文为大型用材树种遗传力估算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实例研究,结果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于类似遗传测定群体遗传参数估算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遗传力 样本量 生长性状 材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