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6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ttonBud-YOLOv5s轻量型棉花顶芽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露强 彭强吉 +4 位作者 兰玉彬 康建明 张敬文 代建龙 陈玉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5-184,共10页
针对棉花机械打顶作业过程中,边缘移动设备算力受限实时性差,运动模糊、小目标遮挡导致难以检测的问题,该研究基于YOLOv5s模型提出CottonBud-YOLOv5s轻量型棉花顶芽检测模型,该模型采用ShuffleNetv2主干网络和DySample动态上采样模块替... 针对棉花机械打顶作业过程中,边缘移动设备算力受限实时性差,运动模糊、小目标遮挡导致难以检测的问题,该研究基于YOLOv5s模型提出CottonBud-YOLOv5s轻量型棉花顶芽检测模型,该模型采用ShuffleNetv2主干网络和DySample动态上采样模块替换原始模块降低计算量,提高模型检测速度;头部(head)和颈部(neck)分别引入ASFFHead检测头和GC(global context)全局注意力模块增强模型尺度不变性和上下文特征提取能力,提高小目标遮挡和运动模糊图像的检测性能。通过消融试验和模型对比试验,验证CottonBud-YOLOv5s棉花顶芽检测模型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引入ASFFHead检测头和GC全局注意力机制后,小目标平均精度AP_(0.5:0.95)和平均召回率AR_(0.5:0.95)值比引入前分别提升3.6、2.1个百分点,中目标平均精度AP_(0.5:0.95)和平均召回率AR_(0.5:0.95)值分别提升4.1、3.5个百分点,大目标平均精度AP_(0.5:0.95)和平均召回率AR_(0.5:0.95)值分别提升6.5、5.9个百分点;与Faster-RCNN、TOOD、RTDETR、YOLOv3s、YOLOv5s、YOLOv9s和YOLOv10s检测模型相比检测速度分别提升26.4、26.7、24.2、24.8、11.5、18.6、15.6帧/s,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升14.0、13.3、5.5、0.9、0.8、0.2、1.5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提升16.8、16.0、3.2、2.0、0.8、0.5、1.2个百分点,CottonBud-YOLOv5s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7.9%,召回率达到97.2%,CPU检测速度达到27.9帧/s。由模型可视化分析可知CottonBud-YOLOv5s模型在单株、多株、运动模糊、小目标遮挡的整体检测性能优于其他检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鲁棒性和检测速度,适用于密植环境下棉花顶芽的精准检测,可为棉花机械化打顶提供视觉检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遮挡 运动模糊 小目标 棉花顶芽 卷积神经网络 YOLOv5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花期调控技术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露 李青女 +3 位作者 郑佳桐 王奕晴 翟俊文 吴沙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物种繁多,分布广泛,因其奇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和持久的花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兰科植物也是国际上贸易最多的花卉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开花时间和花朵品质是影响兰科植物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 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物种繁多,分布广泛,因其奇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和持久的花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兰科植物也是国际上贸易最多的花卉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开花时间和花朵品质是影响兰科植物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大部分兰科植物的自然花期与市场需求错位、开花整齐度低、开花品质不佳,极大地限制了兰花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调控兰花花期、提升兰花花朵品质对兰科植物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兰科植物的花芽分化进程、花期调控技术及开花相关的分子调控机理进行综述,总结出兰科植物花芽分化的特征、兰科植物花期调控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存在的问题、兰科植物相关的开花途径以及蝴蝶兰相关的开花机理与花期调控技术,提出兰科植物花期调控机理和花期调控技术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方向,以期为兰科植物的花期调控研究、规模化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花芽分化 花期调控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安良 谢素玲 +4 位作者 王悦 董德硕 田士峰 魏强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4,99,共7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3.0 T 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13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TB分为TB中低级...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3.0 T 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13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TB分为TB中低级别组(75例)、TB高级别组(38例)。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KI定量参数值,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观察者各参数值测量一致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参数两组间差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单参数及联合参数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两观察者测量的各定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TB中低级别组MK值为0.762±0.127,低于TB高级别组的MK值(0.962±0.120);中低级别组ADC、MD值分别为1.157(1.043,1.317)×10^(-3) mm^(2)/s、(1.377±0.265)μm^(2)/ms,皆高于高级别组[0.964(0.869,1.069)×10^(-3) mm^(2)/s、(1.114±0.135)μm^(2)/ms];参数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MD、MK值预测TB分级的AUC分别为0.805、0.816、0.880,敏感度分别为73.7%、92.1%、76.3%,特异度分别为78.7%、68.0%、86.7%。MK值诊断效能优于ADC及M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参数的AUC值为0.826~0.881,与MK值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I定量参数MK与MD值对术前无创预测直肠癌TB状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对患者提供不同诊疗计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龙舜 郑旻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位算法,完成茶叶嫩芽的定位方法与采摘功能优化,并布置相应的试验机构,展开定位采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应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较普通定位方法而言,识别误匹配率可降低至4.01%,平均漏采率为3.20%,嫩芽采摘完整率达93.40%,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嫩芽的后续处理加工,是采摘茶叶嫩芽的品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嫩芽定位 双目视觉 立体匹配 采摘完整率 品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接和打顶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接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唐敏 田海 +3 位作者 桂明春 李玲 梁国平 孙小龙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5-1153,共9页
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籽苗芽接育苗法因具有育苗周期短、劳动强度低、单位面积育苗数量多、苗木主根发达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橡胶树优质种苗繁育。然而,秋冬季节芽接的橡胶树籽苗,芽接成活后接芽萌发所需的时间较长、芽接... 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籽苗芽接育苗法因具有育苗周期短、劳动强度低、单位面积育苗数量多、苗木主根发达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橡胶树优质种苗繁育。然而,秋冬季节芽接的橡胶树籽苗,芽接成活后接芽萌发所需的时间较长、芽接苗长势也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橡胶树籽苗芽接育苗法的优势。因此,探究合适的配套技术措施以提高接穗萌发和生长速度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冬季芽接的橡胶树热研879籽苗为对象,系统比较了芽接和打顶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接穗的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芽接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成活率、抽芽率、接穗苗高、出圃率4个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冬季11月芽接的苗木成活率、抽芽率以及出圃率均显著高于10月芽接的苗木,接穗生长至两蓬叶时的苗高则显著低于10月芽接。(2)打顶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接穗生长至两蓬叶时苗高影响显著,对芽接苗的成活率、抽芽率、回枯率、出圃率以及接穗茎粗均无显著影响。(3)芽接和打顶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的成活率、抽芽率、回枯率、接穗生长量及出圃率均无显著影响。(4)冬季芽接的橡胶树籽苗宜采用带杆越冬策略,待翌年立春后2—3月打顶,可显著缩短接芽待萌发时间,减少砧木抹芽作业量,同时确保较高的接穗生长质量,且时间节点与当年种植期高度吻合,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5)对于砧木已生长至两蓬叶的籽苗芽接苗,采用在第一对真叶上方截砧的打顶方式,其打顶操作不影响成活率,且能将回枯率控制在4%以下,展现出良好的技术稳定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把控橡胶树籽苗芽接时间和相应打顶时间,确保砧木达到适宜生长状态再打顶;并适当调整管理措施,以获得最佳的育苗效果。本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橡胶树育苗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籽苗芽接 打顶时间 回枯率 出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6
作者 韩雯 张谦 +4 位作者 雍翔 张怡 王春 刘浩楠 郭晓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9例阴茎SCC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阴茎SCC肿瘤出芽情况,统计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9例阴茎SCC中,低级别肿瘤出...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9例阴茎SCC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阴茎SCC肿瘤出芽情况,统计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9例阴茎SCC中,低级别肿瘤出芽41例,高级别肿瘤出芽28例;肿瘤出芽与肿瘤大小、尿道侵犯、尿道海绵体侵犯、阴茎海绵体侵犯、肿瘤坏死、神经侵犯、脉管瘤栓及病理T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和非HPV相关阴茎SCC与肿瘤出芽不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阴茎SCC高级别肿瘤出芽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级别肿瘤出芽者(P<0.05)。结论肿瘤出芽是阴茎SCC一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高级别肿瘤出芽的阴茎SCC具有更加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花苞采集机械手的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赵青 李立君 +2 位作者 吴泽超 李骏 郭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丘陵地区油茶林地众多,油茶花苞采集暂无机械化设备,故设计了一款六自由度的油茶花苞采集机械手。通过油茶花苞生物学特性分析,使用旋扭式末端执行器可以实现油茶花苞的高效采集,采净率为90%。通过机械手工作空间分析,确定了机械手的尺... 丘陵地区油茶林地众多,油茶花苞采集暂无机械化设备,故设计了一款六自由度的油茶花苞采集机械手。通过油茶花苞生物学特性分析,使用旋扭式末端执行器可以实现油茶花苞的高效采集,采净率为90%。通过机械手工作空间分析,确定了机械手的尺寸,并将末端执行器搭载到机械手上进行了油茶林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搭载了旋扭式末端执行器六自由度机械手,可以到达采摘区间的边界位置,末端在x、y、z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3.4、3.3、3.4 cm,为油茶花苞智能化采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机械手 生物学特性 末端执行器 油茶花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技术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优选
8
作者 陈华蕊 何书强 +1 位作者 陈业渊 杨子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 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定比较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发芽率、不定芽诱导率等。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中种子最容易消毒。0.1%升汞对3种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次氯酸钠。最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为:种子0.1%升汞浸泡3 min,近成熟茎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7 min+无菌水冲洗5次,幼嫩茎段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3 min+无菌水冲洗5次,其存活率分别为94.44%,83.3%,75.0%。近成熟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5.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77.78%;幼嫩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 NAA,诱导率83.33%;最适合种子幼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吲哚乙酸(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外植体 茎段 种子 消毒 不定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芽种的催芽程度和晾置时间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9
作者 王贺 李静 +5 位作者 顾春梅 萧长亮 王丽萍 那永光 王安东 周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催芽程度芽种的适宜待播时间及对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测定室温条件下不同晾置时间对水稻三江6号“露白”(仅胚芽突破种皮)和“发芽”(胚芽胚根突破种皮)两种芽种含水量的影响,并调查晾晒后2种催芽程度芽种的出苗率及...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催芽程度芽种的适宜待播时间及对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测定室温条件下不同晾置时间对水稻三江6号“露白”(仅胚芽突破种皮)和“发芽”(胚芽胚根突破种皮)两种芽种含水量的影响,并调查晾晒后2种催芽程度芽种的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结果表明,(1)未经晾晒“露白”“发芽”芽种的含水量分别占种子干重的44.8%和55.4%。晾置0~8 h后,两种芽种的含水量下降速度快,“露白”芽种含水量降至24.4%,“发芽”芽种含水量降至25.9%;(2)“露白”芽种在0~10 h(芽种含水量44.8%~23.3%)晾置时间内,秧苗根系、鞘叶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出苗率≥85%。“发芽”芽种在0~10 h(芽种含水量55.4%~24.8%)晾置时间内,出苗率≥85%,但晾置时间≥1 h,幼苗种子根消失,根系多为新生短小须根;(3)在3.5叶期,未经晾晒的“露白”和“发芽”芽种(晾置0 h)处理的秧苗素质显著高于“发芽”芽种(晾置时间≥1 h)。综上,与“发芽”芽种相比,“露白”芽种具有更长的待播时间,更适合水稻工厂化育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催芽程度 芽种 含水量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自然场景下茶叶嫩芽检测
10
作者 胡永光 金矿 +3 位作者 刘益航 鹿永宗 张志 潘庆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1,共9页
茶叶嫩芽采摘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化采茶需要基于深度学习的茶叶嫩芽检测算法作为技术保障。为提高茶叶嫩芽检测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网络模型的检测算法TN—YOLOv5s。首先引入GhostNet网络结构中的深度可分离卷积Gho... 茶叶嫩芽采摘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化采茶需要基于深度学习的茶叶嫩芽检测算法作为技术保障。为提高茶叶嫩芽检测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网络模型的检测算法TN—YOLOv5s。首先引入GhostNet网络结构中的深度可分离卷积GhostConv,替代原有YOLOv5s模型中特征提取网络与特征融合网络的普通卷积层;然后在模型特征提取网络的末端加入CA空间注意力机制;其次使用SIoU_Loss代替CIoU_Loss作为回归损失函数;最后使用Soft—NMS替换NMS。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自制的茶叶嫩芽数据集上,相比于原始YOLOv5s算法,模型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高出7.1%、5.9%、6.4%,权重大小从13.7 MB下降到7.48 MB。同时与目前主流的检测算法相比,在检测精度、模型大小和检测速度方面更有优势。改进后的模型降低被遮挡茶叶嫩芽的漏检率,能够准确快速地实现不同场景下的茶叶嫩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嫩芽 自然场景 YOLOv5s 目标检测 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授粉品种(系)对平欧杂种榛达维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王贵芳 宋文顺 +3 位作者 程相义 许海峰 孟晓烨 陈新 《落叶果树》 2025年第3期23-26,共4页
榛子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生产中往往选择花期相近的多个品种混栽以提高坐果率。本试验采用平欧杂种榛玉坠、辽榛3号、辽榛4号、84-545作为授粉品种(系),研究不同品种(系)对达维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品种(系)对达维果... 榛子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生产中往往选择花期相近的多个品种混栽以提高坐果率。本试验采用平欧杂种榛玉坠、辽榛3号、辽榛4号、84-545作为授粉品种(系),研究不同品种(系)对达维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品种(系)对达维果实的结果性状、果苞质量、鲜果质量、坚果的横径、纵径、侧径、平均果径、壳厚、出仁率等影响显著,对果苞的长度,坚果仁重影响不显著;其中以84-545作为授粉品系的达维平均每序坐果数最高,果实综合性状最好。综合分析,以85-545作为达维的主要授粉品系,同时选配辽榛3号、辽榛4号和玉坠作为补充授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授粉 果苞 果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换锦花花芽分化进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12
作者 李青竹 许俊旭 +2 位作者 蔡友铭 张永春 杨柳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揭示换锦花的花芽分化进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规律,以30株换锦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和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测定其在不同分化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 为揭示换锦花的花芽分化进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规律,以30株换锦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和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测定其在不同分化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换锦花的花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其花芽分化经历了花芽分化准备、分生组织膨大、花原基形成、花被片分化、雄蕊分化和雌蕊分化6个时期。2月中下旬至3月初是其初叶期,养分的积累为花芽分化作准备,4月中旬花原基出现,4月下旬花被片原基形成,5月初雄蕊形成,5月中下旬完成雌蕊分化,整个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在整个花芽分化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SOD和POD活性在花芽分化前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高含量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高活性的SOD和POD可促进换锦花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锦花 花芽分化 形态变化 营养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种苗繁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作者 白先权 吴丽萍 +2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应雄 徐正伟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5-9,共5页
橡胶树是长周期经济树种,经济寿命长达30多年,种苗是制约天然橡胶产能的关键要素。目前天然橡胶种苗繁育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育苗效率不高、低产种苗比例偏高、质量不稳定、抗逆性不强等。论文从橡胶种苗繁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 橡胶树是长周期经济树种,经济寿命长达30多年,种苗是制约天然橡胶产能的关键要素。目前天然橡胶种苗繁育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育苗效率不高、低产种苗比例偏高、质量不稳定、抗逆性不强等。论文从橡胶种苗繁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天然橡胶种苗产业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为高效繁育天然橡胶良种良苗,促进天然橡胶产业技术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种苗 芽接 组织培养 问题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抑芽方式对烤烟叶片生长素及钾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谢强 王飞 +10 位作者 赵锦超 姬鸿飞 杨明宏 陶媛 吕法厚 牟仕香 王中华 胡耀 张通 钟扬霄 齐耀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烤烟品质的生理调控措施。[方法]通过对泸州烟区打顶后烟株进行不同抑芽处理,分析烟株叶片生长素(IAA)及叶片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第1次腋芽生长期间,打顶36 h,IAA含量降至最低。随着时间推进,IAA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至第... [目的]探讨烤烟品质的生理调控措施。[方法]通过对泸州烟区打顶后烟株进行不同抑芽处理,分析烟株叶片生长素(IAA)及叶片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第1次腋芽生长期间,打顶36 h,IAA含量降至最低。随着时间推进,IAA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至第1次抹芽时,IAA含量最大值未能超过打顶时的本底值。腋芽生长期间,处理2的第16~17叶位和第10~11叶位叶片IAA含量均呈“正弦”波型变化,但第16~17叶位叶片IAA含量波峰和波谷值变化规律均为第2次腋芽>第1次腋芽>第3次腋芽>第4次腋芽,而第10~11叶位叶片IAA含量波峰和波谷值变化规律均为第1次腋芽>第2次腋芽>第3次腋芽;处理2的第16~17叶位和第10~11叶位叶片全钾含量呈“正弦”波型变化,波峰和波谷值均随烟株生育进程推进逐渐降低。[结论]打顶后顶部第1叶位腋芽采用人工抹芽,其余叶位腋芽采用抑芽剂氟节胺抑芽处理,可以改变烟株不同叶位叶片IAA含量,提升叶片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协调烤烟化学成分,且对第16~17叶位的影响力度高于10~11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抑芽方式 生长素 钾含量 泸州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 v8_EGW的马铃薯种薯芽眼检测方法
15
作者 黄华 张存东 +3 位作者 张晖旺 岳云 王士军 吴亚东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8-466,506,共10页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马铃薯种薯芽眼检测中易受泥土覆盖、表面破损以及环境因素等影响,造成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YOLO v8_EGW模型,在自制的马铃薯数据采集试验台上实现了芽眼的快速准确检测。在YOLO v8的主干部分引入EMA注意...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马铃薯种薯芽眼检测中易受泥土覆盖、表面破损以及环境因素等影响,造成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YOLO v8_EGW模型,在自制的马铃薯数据采集试验台上实现了芽眼的快速准确检测。在YOLO v8的主干部分引入EMA注意力机制来提升马铃薯表面的芽眼特征提取能力;在YOLO v8的颈部网络中引入GD机制,并使其与C2F模块结合,加强对芽眼特征的信息融合能力,提升芽眼特征的检测能力;替换位置损失函数为WIoU损失函数,提高标记框的质量并进一步提升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精确率、召回率、mAP@0.5、mAP@0.5:0.95分别为95.8%、92.7%、94.8%、73.0%,模型内存占用量为40.4 MB、检测速度为37.03 f/s。与同类目标检测模型(YOLO v4、YOLO v5、YOLO v6、YOLO v7、YOLO v8n)相比,其检测精确率分别高4.5、3.1、5.2、4.7、4.1个百分点,检测结果均优于其他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智能切种机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 v8 芽眼检测 种薯 目标检测 EMA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伽师瓜无菌培养与不定芽诱导研究
16
作者 徐银 方志刚 +2 位作者 顾邹壹 吴雨荷 宋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642-1646,共5页
为促进伽师瓜品种保育及种质创新,本研究以伽师瓜常规种和杂交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无菌播种的方式获得无菌苗,探究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的条件。结果表明,2种伽师瓜种子最佳消毒方法是:在超净工作台中去壳后,用70%乙醇浸... 为促进伽师瓜品种保育及种质创新,本研究以伽师瓜常规种和杂交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无菌播种的方式获得无菌苗,探究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的条件。结果表明,2种伽师瓜种子最佳消毒方法是:在超净工作台中去壳后,用70%乙醇浸泡30 s, 3%NaClO溶液消毒3 min。诱导效果最好的外植体是5 d无菌苗的近胚轴端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MS)+1.0 mg·L^(-1)6-苄基腺嘌呤(6-BA),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0%;伽师瓜常规种不定芽分化率达73.3%,伽师瓜杂交种不定芽分化率达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瓜 无菌苗 愈伤组织 不定芽 6-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液压支架立柱蕾形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
17
作者 赵丽娟 龚舒天 +1 位作者 吴天谷 杨世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3,共7页
为探究大采高液压支架立柱蕾形密封圈在实际加载工况下受力和密封性能,以ZYA21000/36/75D型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和Amesim联合仿真方法分析,分析其立柱活塞杆蕾形密封圈实际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基于蕾形密封圈受力情况,选择3种复... 为探究大采高液压支架立柱蕾形密封圈在实际加载工况下受力和密封性能,以ZYA21000/36/75D型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和Amesim联合仿真方法分析,分析其立柱活塞杆蕾形密封圈实际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基于蕾形密封圈受力情况,选择3种复合材料作为蕾形复合密封圈材料,并研究动密封状态下立柱活塞运动速度与密封间隙对蕾形密封圈强度和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运动速度和密封间隙变化时,密封圈内外行程所受应力最大值均低于蕾形密封圈所用密封材料的强度,表明蕾形密封圈所用密封材料能够满足大采高液压支架立柱密封强度性能要求;同时蕾形密封圈内外行程所受最大接触压力皆大于油液压力,能够满足大采高工况下液压支架立柱蕾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形密封圈 液压支架立柱 密封性能 复合密封材料 偏载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季节龙眼成花过程中顶芽形态结构和碳氮含量变化分析
18
作者 韦美泉 李松刚 +3 位作者 杨子琴 黄丽洁 姜成东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4-901,共8页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正常情况下龙眼经冬季低温诱导配合适当的控制冬梢措施方能成花,而氯酸钾作为唯一已知能诱导龙眼反季节成花的化合物,其调控成花的生理机制并不明确。众所周知,碳氮...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正常情况下龙眼经冬季低温诱导配合适当的控制冬梢措施方能成花,而氯酸钾作为唯一已知能诱导龙眼反季节成花的化合物,其调控成花的生理机制并不明确。众所周知,碳氮营养与成花密切相关,而碳氮营养的变化与顶芽形态学超微结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还不为所知。因此,分析氯酸钾对龙眼顶芽结构及碳氮含量的变化也是揭示其成花机理的重要视角。本研究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Shixia)为试材,通过土施氯酸钾诱导反季节成花,探究成花过程中顶芽的解剖学变化,分析C、N含量变化及C/N与顶芽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顶芽生长点始终呈现较尖的叶芽状态,而氯酸钾处理后顶芽根据生长点形态的变化,明确了花芽分化的3个阶段为花芽生理分化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序抽生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对照全碳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及对照全氮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C/N均呈“平稳-下降-上升”趋势。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大,2组全氮含量变化不大;氯酸钾处理后顶芽C/N从22.82上升至23.41,而对照C/N从22.82降至22.63,2组趋势较平稳。在花序分化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小,而全氮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大;氯酸钾处理后顶芽C/N从23.41降至17.65,而对照C/N从22.63降至20.29,氯酸钾处理后顶芽较对照下降幅度更大。花序抽生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与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对照与之相反;氯酸钾处理后顶芽C/N从17.65升至21.44,而对照C/N从20.29升至22.92,但氯酸钾处理后顶芽上升幅度较对照大。本研究认为龙眼顶芽C/N提升21.47%以上易成花,而土施氯酸钾使得龙眼顶芽全碳含量持续上升、全氮含量先升后降,导致C/N大幅度上升,有利于顶芽向形成花方向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氯酸钾 顶芽 花芽分化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评价直肠癌肿瘤出芽等级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云霞 徐文翔 +4 位作者 何雨琪 孙赟 李飞翔 蔡玮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73,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TB计数进行分组,分为中-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对比两组间APT值及ADC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观察者间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整体输入法分析变量与直肠癌TB等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以及其联合后的评估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对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参数与TB的相关性。结果121例直肠癌患者中中-低级别组69例,高级别组52例。2位医师测量的APT值及ADC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25、0.877)。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PT值(2.068%±0.588%)低于高级别TB组(3.167%±0.592%)(P<0.001);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DC值[(1.064±0.131)×10^(-3)mm^(2)/s]高于高级别TB组[(0.903±0.138)×10^(-3)mm^(2)/s]。在多变量分析中,APT值[比值比:15.079(95%CI:4.822~47.154)]和ADC值[比值比:0.004(95%CI:0.001~0.228)]是预测TB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APT、ADC及两者联合评估直肠癌TB等级的AUC分别为0.916、0.821、0.9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ADC值与APT值、两者联合后评估TB等级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4)。决策曲线显示两者联合后较单独使用APT及ADC值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APT值与TB等级呈中度正相关(r=0.713,P<0.001),ADC值与TB等级呈中度负相关(r=-0.550,P<0.001)。结论APT和ADC值均能够术前有效评估直肠癌的TB等级,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不同直径枝条去除顶芽对侧芽雌花形成的影响规律
20
作者 王晨雪 班卓 +5 位作者 许慧慧 张凌峰 李迎超 刘肖娟 毕泉鑫 于海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文冠果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油富含神经酸,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文冠果植株的雌花数量远少于雄花数量,导致其产量较低,阻碍了产业发展。前期修剪发现去除顶芽能够改变枝条雌花数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直径... 文冠果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油富含神经酸,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文冠果植株的雌花数量远少于雄花数量,导致其产量较低,阻碍了产业发展。前期修剪发现去除顶芽能够改变枝条雌花数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直径的文冠果枝条进行去除顶芽处理,调查统计侧芽形成的雌花数量变化与雌花分布情况,以探究去除顶芽对侧芽雌花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部分枝条去除顶芽后可以有效提高文冠果的雌花序数和雌花数,并且修剪效果与枝条直径的大小紧密相关。枝条直径越大,产生的雌花数量越多。3.0~5.0 mm的枝条在去顶后标准雌花数减少,不建议修剪;5.0~7.0 mm的枝条去顶后标准雌花序数和标准雌花数都显著增多,适合进行修剪;7.0~9.0 mm枝条去顶后雌花指标虽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可以保留不做处理。去除顶芽能够改变雌花在侧花序上的分布情况,使雌花不再集中于单个花序,而是以递减规律出现在更多侧花序上,这有利于后续坐果,可为文冠果高产栽培的整形修剪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去除顶芽 枝条直径 侧芽雌花 整形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