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Blood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Wild Yak, Domestic Yak and Their Crossbreeds
1
作者 胡江 陆仲璘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z2期233-234,228,共3页
Some blood physiological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in wild yak,Datong yak(the crossbreeds of the wild and domestic yak)and Tianzhu Black yak in a year. The red blood cell amount(RBC)and packed cell volume (PCV)of the wi... Some blood physiological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in wild yak,Datong yak(the crossbreeds of the wild and domestic yak)and Tianzhu Black yak in a year. The red blood cell amount(RBC)and packed cell volume (PCV)of the wild yak and Datong yak were similar but differed largely from that of the Tianzhu Black yak. RBC of the wild yak and Datong yak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Tianzhu Black yak and their RBC varied seasonal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ld yak and Datong yak could effectively adapt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 by adjusting their physiological in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K WILD YAK BLOOD physiological ind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郎利敏 张青娴 +5 位作者 王亚洲 施巧婷 赵彩艳 王二耀 辛晓玲 师志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期杂交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期杂交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羊舍内环境温湿度指数(THI)>76,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试验第20天,1.0%组羊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4.3%,差异显著(P<0.05);第30天,1.0%和1.5%组羊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07%和5.67%,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组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27%、12.4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组羊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别提高了10.26%、12.24%、8.56%、5.19%、12.38%和8.50%,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05%、10.52%、8.98%、7.73%和7.88%,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了10.07%、9.56%,差异显著(P<0.05),1.0%组免疫球蛋白A(IgA)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提高了10.60%、11.46%,差异显著(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改善肉羊的热应激反应,添加量以1.0%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热应激 肉羊 生理指标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化对春兰开花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红 魏晓羽 +2 位作者 马辉 王悠 孙叶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301,共13页
本研究以春兰宋梅为试验材料,系统探究不同春化温度和春化时间对其开花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春化处理相比,4℃低温春化可显著提高春兰的开花率,4℃低温春化处理60 d即可使春兰开花率超过90%,且不影响其开花品质。... 本研究以春兰宋梅为试验材料,系统探究不同春化温度和春化时间对其开花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春化处理相比,4℃低温春化可显著提高春兰的开花率,4℃低温春化处理60 d即可使春兰开花率超过90%,且不影响其开花品质。在渗透调节系统方面,4℃低温春化处理90 d的春兰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室温春化的春兰植株(P<0.05),4℃低温春化处理90 d的春兰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室温春化的春兰植株(P<0.05),表明4℃低温春化能够促进春兰植株中可溶性糖向可溶性蛋白质的转化。同时4℃低温春化能够促进春兰植株快速合成脯氨酸,保护细胞膜结构。在抗氧化系统方面,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低温春化处理的春兰植株丙二醛(MDA)含量整体上持续下降,而室温春化处理的春兰丙二醛(MDA)含量呈波动变化,表明4℃低温更有利于维持细胞膜完整性。4℃低温春化处理30 d的春兰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4℃低温春化处理60 d的春兰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长期低温胁迫下,春兰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保持动态平衡,使其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的稳态。在光合系统方面,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低温春化处理的春兰叶片叶绿素含量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表明4℃低温未对春兰光合能力造成不可逆损伤,春兰能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光合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本研究结果为春兰规模化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春化 开花形状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籽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4
作者 梁燕妮 计晓岚 +3 位作者 黄夕洋 覃信梅 莫淡雅 杨红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199,215,共6页
为探讨六堡茶种子的萌发机制,以六堡群体种茶树种子为材料,使用100 mg/L GA、200 mg/L GA、5%PEG、10%PEG对茶籽进行处理,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法测定不同萌发阶段茶籽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吲哚乙酸(IAA)、脱落酸(... 为探讨六堡茶种子的萌发机制,以六堡群体种茶树种子为材料,使用100 mg/L GA、200 mg/L GA、5%PEG、10%PEG对茶籽进行处理,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法测定不同萌发阶段茶籽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油菜素甾醇(BR)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比较分析茶籽萌发各阶段生理生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浸种处理对六堡茶籽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PEG溶液对茶籽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茶籽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淀粉则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GA溶液处理的茶籽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升-降-升,其他处理则为先降后升;内源激素ABA含量随着种子萌发进程逐渐降低,IAA呈先降后升趋势,GA、BA均表现为降-升-降,各种激素共同作用调控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茶籽 萌发 内源激素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ALMT10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鉴定
5
作者 马鑫 雷建峰 +4 位作者 黄诗雨 张国帅 郭浩猛 李月 代培红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家族基因GhALMT10在棉花抗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棉花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陆地... 【目的】探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家族基因GhALMT10在棉花抗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棉花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陆地棉TM-1扩增GhALMT10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棉花不同组织部位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初步验证了该基因在棉花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GhALMT1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401 bp,编码1个包含46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预测其为稳定、疏水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hALMT10与GrALMT10、GaALMT10-like、HsALMT10和TcALMT10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棉花根、茎、叶中都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与清水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3 h该基因的表达量较低,6 h、9 h的表达量显著升高,24 h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与阴性对照棉株相比,GhALMT10基因沉默棉株在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离体叶片失水率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GhALMT10基因沉默棉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显著提高,GhALMT10基因负调控棉花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ALMT10 干旱胁迫 表达模式分析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切花菊幼苗生理指标和叶片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杨小英 黄艳竹 +3 位作者 郝春磊 慕波 严瑞 张黎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6-1580,共15页
为探究苗期不同渗透胁迫水平对切花菊幼苗生理活性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以6个品种切花菊扦插幼苗为试材,用不同摩尔浓度,即0(CK)、50、100、150、20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水溶液模拟盐和碱胁迫,不同质量分数,即0(CK)、5%、... 为探究苗期不同渗透胁迫水平对切花菊幼苗生理活性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以6个品种切花菊扦插幼苗为试材,用不同摩尔浓度,即0(CK)、50、100、150、20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水溶液模拟盐和碱胁迫,不同质量分数,即0(CK)、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并于胁迫7 d后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切花菊幼苗质膜相对透性、膜质过氧化、叶绿素含量、水分状况、活性氧、抗氧化系统、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差异。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是影响切花菊幼苗的主导因素,在盐、碱胁迫为200 mmol·L^(-1)和干旱胁迫为20%时,幼苗生长受抑制最强,碱胁迫伤害最大。随着渗透胁迫加重,幼苗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升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整体降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抗逆性好的柠檬酒品种和抗逆性弱的卡斯特品种,经叶片解剖结构验证,两个抗性不同的品种解剖结构有所差异,柠檬酒的叶片、上表皮、下表皮、中脉厚度和栅海比值高于卡斯特。本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应宁夏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非生物胁迫耐性强的切花菊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渗透胁迫 生理指标 叶片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暂养对大口黑鲈抗氧化能力及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陈琛 郝淑贤 +4 位作者 岑剑伟 黄卉 赵永强 魏涯 杨少玲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低温暂养旨在诱导活鱼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伤害和死亡率,是降低活鱼运输损耗的关键步骤。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适宜的暂养水体温度,分析了暂养对鱼体肌肉组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相关酶... 低温暂养旨在诱导活鱼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伤害和死亡率,是降低活鱼运输损耗的关键步骤。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适宜的暂养水体温度,分析了暂养对鱼体肌肉组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呼吸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暂养温度的降低,大口黑鲈的呼吸频率逐渐减缓。在48 h暂养过程中,与较低温度(9、12℃)相比,较适宜温度(15、20℃)条件下的大口黑鲈在肌肉组织pH、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当水体温度维持在12℃时,大口黑鲈进入半休眠状态,水体中总氨氮(TAN)质量浓度的积累显著减少(p<0.05)且增速较缓。与暂养前相比,12℃组大口黑鲈的血清葡萄糖(GLU)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升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鳃组织中血细胞排列有序,鳃小片未出现明显变形。这表明12℃暂养不仅能有效维持水质稳定,还能较好地保持鱼体生理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因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因此,建议在实际暂养及保活流通过程中将水体温度控制在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低温暂养 活鱼运输 抗氧化能力 鳃组织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红豆杉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8
作者 王丹丹 陈佳欣 +1 位作者 张彦文 李秋宏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2,共9页
为系统研究东北红豆杉不同器官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对东北红豆杉叶片、树皮、根系、木质部和果实进行季节性采样和HPLC定量分析,并检测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紫杉醇... 为系统研究东北红豆杉不同器官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对东北红豆杉叶片、树皮、根系、木质部和果实进行季节性采样和HPLC定量分析,并检测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紫杉醇含量在不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树皮>果实>叶片>根系>边材>心材),其中树皮含量全年最高,9月达峰值(1.391 mg/g);叶片和根系次之,9月峰值分别为0.776 mg/g和0.711 mg/g;果实在9月成熟期升至0.974 mg/g后迅速下降;边材和心材含量最低(0.05~0.30 mg/g)。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TcTS和TcDBTNBT在树皮中表达量最高,9月达峰值,约为心材的3.27倍和2.94倍,果实在成熟期(9-10月)也表现出较高表达活性。转录调控方面,正向调控因子MYB3在生长旺盛期(5-9月)表达量逐渐升高,树皮中表达最强(9月为4.622);负调控因子MYC2在生长旺盛期叶片中达峰值(0.861),心材表达量最高,约为树皮的2倍,体现了器官间代谢平衡,两种调控因子在冬季休眠期均降至全年最低水平,导致紫杉醇含量随之降低。综上可见,东北红豆杉通过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实现生长与防御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紫杉醇含量 季节性变化规律 转录因子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敏感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孙佳琳 冯国会 +1 位作者 臧艳 李兆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况下,各项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敏感性生理指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疲劳症状、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耳道温度,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热感觉、疲劳症状、心率、耳道温度、皮肤温度;提出了人体生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小样本试验得出了耳道温度、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以及疲劳症状为敏感性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 热应激 敏感性生理参数 生理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机协同的多源生理指标融合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晓莉 晏彪 +4 位作者 武愈涵 张欣悦 欧依琳 曲昊 吴传宇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35,共20页
目的对多源生理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人因测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人因测评和多源生理指标概念出发,结合主客观测评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梳理国内外眼动、脑电以及心率等多源生理指标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人机协同领... 目的对多源生理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人因测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人因测评和多源生理指标概念出发,结合主客观测评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梳理国内外眼动、脑电以及心率等多源生理指标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人机协同领域的人因测评研究热点与趋势。结论如何对人机协同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应以多源生理指标融合为着力点,建立跨领域的多维评估指标体系,驱动人机协同向着多源融合的方向发展,以提升人因测评在人机协同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人因测评 多源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4 位作者 刘涛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香蕉幼苗叶片逐渐枯萎发黄,长势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MDA含量及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10%PEG-6000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表明香蕉幼苗在5%PEG-6000和10%PEG-6000浓度的干旱胁迫时,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等减轻干旱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阳网下不同覆盖物对珠芽魔芋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邵显会 袁玮 钟程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覆盖物对珠芽魔芋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遮阳网下无覆盖模式(WFG)、覆盖松针模式(FSZ)、覆盖地膜模式(FDM)对珠芽魔芋出苗情况、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FDM模式下珠芽魔... [目的]探索不同覆盖物对珠芽魔芋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遮阳网下无覆盖模式(WFG)、覆盖松针模式(FSZ)、覆盖地膜模式(FDM)对珠芽魔芋出苗情况、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FDM模式下珠芽魔芋出苗时间最早,生长周期最长,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片直径最大;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最高,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是WFG的1.18倍、1.05倍、1.40倍、1.74倍;3种模式中FDM的产量最高。[结论]珠芽魔芋进行适当的覆盖种植,可以促进其产量的增加以及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魔芋 覆盖种植 生理指标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基质引发对菠菜种子出苗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吴凌云 朱明芬 +1 位作者 阎君 朱为民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40-44,共5页
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对不同温度下崇明小菠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出苗温度由20℃增加至28℃时,崇明小菠菜种子出苗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显著降低,平均出苗时间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固体基质引发提高了崇明小... 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对不同温度下崇明小菠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出苗温度由20℃增加至28℃时,崇明小菠菜种子出苗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显著降低,平均出苗时间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固体基质引发提高了崇明小菠菜种子的出苗特性、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加了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固体基质引发增强了崇明小菠菜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防御能力,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了种子活力和出苗特性。固体基质引发显著提高了陈年菠菜种子的出苗势和出苗率。经引发的菠菜种子在常温、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贮存1.5年仍保持较高的出苗势。固体基质引发是提高崇明小菠菜种子活力和出苗特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基质引发 崇明小菠菜 出苗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婵 张依琳 +5 位作者 李秋莹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张红瑞 黄勇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6,共9页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牛至(Origanum vulga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牛至种子及幼苗的耐旱性,设置不同浓度PEG-6000(5%、10%、15%、20%、25%)模拟干旱胁迫。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升高,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牛至(Origanum vulga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牛至种子及幼苗的耐旱性,设置不同浓度PEG-6000(5%、10%、15%、20%、25%)模拟干旱胁迫。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升高,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低浓度PEG-6000(<10%)不影响牛至种子萌发,高浓度的PEG-6000(>20%)抑制牛至种子的萌发;牛至幼苗的根长、茎长和幼苗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PEG-6000处理下,牛至幼苗的生物量达到最大,为37.05 mg;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牛至种子和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性(PEG-6000<15%),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PEG-6000≥20%)会严重影响牛至种子和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指标 发芽率 相关性分析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起 马良 +5 位作者 闫钰 杨帆 张永康 夏至 李贺敏 周艳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9-686,共8页
为筛选出促进牛至(Origanum vulga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处理浓度,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100、200、300、400、500 mg·L^(-1))、6-BA(20、40、60、80、100 mg·L^(-1))和萘乙酸(30、60... 为筛选出促进牛至(Origanum vulga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处理浓度,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100、200、300、400、500 mg·L^(-1))、6-BA(20、40、60、80、100 mg·L^(-1))和萘乙酸(30、60、90、120、150 mg·L^(-1))浸种24 h对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400 mg·L^(-1)的GA3、20 mg·L^(-1)的6-BA、30~120 mg·L^(-1)的NAA均能显著提高牛至种子的发芽能力(P<0.05),其中300 mg·L^(-1)的GA3浸种效果最好,发芽率从52.00%提高到90.67%,发芽势从42.00%提高到72.00%,发芽指数从9.60提高到14.97,活力指数从188.34提高到360.40。100 mg·L^(-1)的6-BA浸种则会抑制牛至种子的萌发。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牛至幼苗生长影响不同,其中300 mg·L^(-1)的GA3浸种有利于幼苗生物量的累积,20 mg·L^(-1)的6-BA浸种有利于牛至胚根的伸长生长,60 mg·L^(-1)的NAA浸种对牛至幼苗胚轴的伸长生长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理化分析发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下牛至幼苗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300 mg·L^(-1)的GA3、20 mg·L^(-1)的6-BA、60 mg·L^(-1)的NAA是牛至种子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适浓度,可有效提高牛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 浸种处理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模式下木薯气孔密度及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圆雷 张宏图 +7 位作者 徐子寅 李淑霞 于晓玲 赵平娟 李文彬 张秀春 于晓惠 阮孟斌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为解析木薯(Manihot esculenta)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调控机制,本研究统计分析了93个木薯栽培品种的气孔密度,比较干旱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气孔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木薯品种气孔密度及生理指标与其抗... 为解析木薯(Manihot esculenta)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调控机制,本研究统计分析了93个木薯栽培品种的气孔密度,比较干旱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气孔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木薯品种气孔密度及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栽培品种气孔密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木薯气孔密度与抗旱性呈弱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6个木薯栽培品种(3个低气孔密度和3个高气孔密度)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但在高、低气孔密度品种间没有显现出非常一致的规律。因此,干旱对木薯生长的影响较大,木薯可能通过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物酶来快速响应干旱胁迫,并进一步影响气孔的分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气孔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火灾场景下表征人员认知负荷的生理信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家喜 张超文 +2 位作者 张瑞 孙丽 李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4-1513,共10页
为研究个体在火灾逃生场景下的应激状况和差异性及与认知负荷的关系,创建了虚拟建筑火灾场景,并利用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对试验对象进行虚拟火灾逃生场景下心率、皮电、眼动等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按照... 为研究个体在火灾逃生场景下的应激状况和差异性及与认知负荷的关系,创建了虚拟建筑火灾场景,并利用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对试验对象进行虚拟火灾逃生场景下心率、皮电、眼动等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分成的不同类型试验对象在火灾逃生时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人群的特点与其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火灾疏散场景中,火灾可见性对于人群疏散有影响,且火灾可见情况下比火灾不可见情况下人员疏散时的认知负荷更大,男性的认知负荷显著高于女性,胆汁质人群的认知负荷明显高于多血质人群的认知负荷。研究结果可为火灾环境下人群疏散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对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虚拟现实 生理指标 眼动 皮肤电信号 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固碳能力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璟 沈思栋 +1 位作者 范舒欣 董丽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在“双碳”目标下,定量研究园林植物的光合固碳机理,评价、筛选高固碳能力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城市绿地中植物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助力低碳园林建设。[方法]以北京城市绿地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实地监... [目的]在“双碳”目标下,定量研究园林植物的光合固碳机理,评价、筛选高固碳能力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城市绿地中植物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助力低碳园林建设。[方法]以北京城市绿地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实地监测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计算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日均光合速率。采用同化量法核算供试树种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量、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和单株年固碳量。根据上述3项指标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对树种的固碳能力进行分级。[结果]在供试树种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在不同季节的日均光合速率均值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对于同一生活型的树种,不同树种的日均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根据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量、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和单株年固碳量,可将供试树种年固碳量由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3个等级。其中,榆(Ulmus pumila)的3项指标均为Ⅱ级及以上。综合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和单株年固碳量对供试树种的综合碳汇效应进行评价,乔木中旱柳(Salix matsudana)、榆、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灌木中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鸡树条(Viburnum opulus subsp.calvescens)和黄刺玫(Rosa xanthina)的综合碳汇效应较强。乔木类树种单株年固碳量显著高于灌木类树种,但在单位土地面积年固碳量、单位叶面积年固碳量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灌木类树种的应用方式有关。[结论]基于对北京市30种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固碳能力的核算、比较,筛选出综合碳汇效应较强的树种,可为未来北京市低碳园林建设的树种选择与景观营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低碳景观 树种选择 固碳量 光合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增温对水稻镉转运、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新芳 张玉盛 +2 位作者 尹鑫军 王鑫澳 敖和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8,共7页
为了探究水稻生育后期温度变化对水稻产量、镉转运积累的影响,本研究以吸镉能力差异较大的3个常规晚稻品种(v1、v2、v3)为试材,于2023年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采用盆栽方式,设置2个温度条件即对照CK(昼30℃/夜20℃)和增温处理(... 为了探究水稻生育后期温度变化对水稻产量、镉转运积累的影响,本研究以吸镉能力差异较大的3个常规晚稻品种(v1、v2、v3)为试材,于2023年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采用盆栽方式,设置2个温度条件即对照CK(昼30℃/夜20℃)和增温处理(昼35℃/夜25℃),研究齐穗期至成熟期增温对水稻产量性状和植株各部位镉含量、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处理显著降低v1、v2、v3产量,分别较其CK降低35.3%、33.1%、22.2%,均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及穗粒数。增温促进3个品种成熟期根、茎叶的镉吸收,根镉含量分别较其CK升高177.0%、119.5%、142.3%且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v1、v3茎叶镉含量分别较其CK升高131.7%、75.5%且均差异显著;增温抑制镉向籽粒的转运积累,在茎叶-糙米镉转运中,v1和v3转运系数较其CK分别降低78.4%、57.1%;3个品种增温条件下糙米镉积累量较其CK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67.5%、21.7%、32.4%。增温时水稻剑叶丙二醛(MDA)、非蛋白巯基(NPT)、谷胱苷肽(GSH)、植物络合素(Pcs)含量均显著提高,并降低光合产物的合成及转运。综上,增温促进水稻根系对镉的吸收及向茎叶中转运,对水稻光合产物的合成及运输起到抑制作用,进而降低产量和糙米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温 镉转运积累 生理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阴度对红花玉兰‘娇红1号’生长生理及花期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彭惠萍 蔡宇宇 +8 位作者 詹丽红 朱仲龙 贾忠奎 马履一 桑子阳 吴南生 罗芊芊 朱国平 汪加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5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遮阴度对红花玉兰‘娇红1号’2年生大容器嫁接苗生长生理特性及花期的影响,可为红花玉兰‘娇红1号’苗木培育选择夏季适宜的遮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将90株红花玉兰‘娇红1号’苗木置于3种... 【目的】探明不同遮阴度对红花玉兰‘娇红1号’2年生大容器嫁接苗生长生理特性及花期的影响,可为红花玉兰‘娇红1号’苗木培育选择夏季适宜的遮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将90株红花玉兰‘娇红1号’苗木置于3种不同遮阴条件下(全光照作为对照CK,透光率50%~70%为S1处理,透光率20%~40%为S2处理)栽培,分别测定各处理的树体生长、生理响应和花期特性。【结果】1)在S1处理下,‘娇红1号’的苗高年生长量、地径年生长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分枝数较全光照的处理分别增加了17.73%、10.62%、10.19%、30.49%;2)8—9月,随着遮阴度的增加,叶片的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7—9月,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随遮阴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叶片的叶绿素a、b均逐渐增加;S1处理下的叶片P_(n)、G_(s)和T_(r)值最大,P_(n)为11.61μmol·m^(-2)·s^(-1),G_(S)和T_(r)分别为19.23、6.85 mmol·m^(-2)·s^(-1),Ci值最小为277.85μmol·mol^(-1);3)在S1处理下,‘娇红1号’始花期提前5.00 d,花期持续时间和单花期均最长,分别为16.33、7.44 d;在S2处理下始花期推迟3.00 d,花期持续时间和单花期最短,分别为9.67、6.45 d。【结论】在夏季高温强光条件下,对红花玉兰‘娇红1号’进行透光率为50%~70%的遮阴处理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保持抗氧化酶活性稳定,增大开花率,延长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 遮阴 生长 生理指标 花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