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3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ofmeister效应一步法制备离子导电耐低温强韧PVA水凝胶
1
作者 陈继伟 朱慧雯 +4 位作者 王海镔 桑建权 李艳花 熊芬 罗建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3-219,共7页
由于水凝胶的含水量较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低温性能普遍较低。通常多采用降低水含量提高水凝胶力学性能和耐低温性能,但这不利于水凝胶的应用。本工作采用一步浸泡法利用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Hofmeister效应诱导PVA高分子链自组装形成均... 由于水凝胶的含水量较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低温性能普遍较低。通常多采用降低水含量提高水凝胶力学性能和耐低温性能,但这不利于水凝胶的应用。本工作采用一步浸泡法利用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Hofmeister效应诱导PVA高分子链自组装形成均匀的疏水缠结交联网络和氢键交联网络结构,结合Hofmeister效应中引入的无机盐离子与水分子的水合作用,赋予PVA水凝胶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和耐低温性能,构建了一种具有较高机械柔韧性(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5.02 MPa和935%)和耐低温性能(凝固点为-47.6℃)的PVA水凝胶。此外,盐离子的引入还可以同时为水凝胶的离子导电提供自由移动离子。这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水凝胶可以应用于具有较宽工作温度和力学性能要求的柔性离子导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水凝胶 物理交联网络 力学性能 耐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HAVIOR OF OXYGEN IN DG^(TM) INVAR-Cu ALLOYS AND ITS EFFECTS ON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2
作者 Wang Zhifa Jiang Guoshen Liu Zhenchun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17-19,共3页
TheDGTMinvarCulowexpansionandhighconductivityaloyswerefirstdevelopedbytheDepartment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 TheDGTMinvarCulowexpansionandhighconductivityaloyswerefirstdevelopedbytheDepartment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ofthe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expansion and high conductivity alloy BEHAVIOR of OXYGEN phys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effect of hybrid Himalayan Nettle/Bauhinia-vahlii fibers on physico-mechanical and sliding wear properties of epoxy composites
3
作者 Sandeep Kumar KKSMer +1 位作者 Brijesh Gangil Vinay Kumar Patel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62-776,共15页
The cellulosic bast fibers are recognized as a justifiable and biodegradable substitute for producing moderate strength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renewability,ecofriendliness,and ... The cellulosic bast fibers are recognized as a justifiable and biodegradable substitute for producing moderate strength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renewability,ecofriendliness,and higher specific strength.Henc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ork is to fabricate Himalayan bast fibers(Nettle fiber(NF)/bauhinia vahlii fiber(BF)) based mono/hybrid epoxy composites at varying weight percentage of 2-6 wt% and evaluate the physical(void fraction and water absorption),mechanical(tensile strength,flexural strength,hardness) and sliding wear properties of as-fabricated composites.The 6 wt% NBF reinforced composites exhibited hig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compared to NF and BF composites with tensile strength of 34.04 MPa,flexural strength of 42.45 MPa,and hardness of 37.01 Hv respectively.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control factors(sliding velocity,NF/BF/NBF contents,normal load and sliding distance) on specific sliding wear rate of composites was evaluated by Taguchi(three factors at three levels)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he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of these selected parameters on sliding wear performance was examin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The sliding wear property of as-developed composites was found to be greatly influenced by sliding velocity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to be improved with the NF/BF/NBF contents.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as-fabricated composites has been elucid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The research outcom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ybridization of Bauhinia vahlii fiber with Nettle fiber le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and wear properties of epoxy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fiber phys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ar properties Taguchi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MOF@木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和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旭鹏 朱刚 +3 位作者 邓书端 李辉 张朝岭 李凯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8-1214,1236,共8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晶体的实际应用通常受其粉末形态的限制。将天然轻木作为基体负载MOF颗粒,采用简便通用的生长策略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MOF@木材(MOF=UiO-66,ZIF-8和ZIF-67)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结构、阻燃性能及其对亚甲基蓝... 金属-有机骨架(MOF)晶体的实际应用通常受其粉末形态的限制。将天然轻木作为基体负载MOF颗粒,采用简便通用的生长策略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MOF@木材(MOF=UiO-66,ZIF-8和ZIF-67)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结构、阻燃性能及其对亚甲基蓝(MB)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晶粒尺寸和形貌的MOF引入木材基体后,大量均匀分布在木材支架内的管腔表面并保持了其结晶度。其中,ZIF-8@木材具有更加优异的MB吸附能力,对MB的去除率为82.5%,最大吸附量可达210.9 mg·g_(-1)。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说明MOF@木材对MB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此外,UiO-66的掺入对木材基体早期热稳定性和炭层形成的影响优于ZIFs。相比于天然木材,UiO-66@木材的热释放峰值(PHRR)由94.5 W·g_(-1)急剧降至36.5 W·g_(-1),总热释放量(THR)从7.7 kJ·g_(-1)下降到5.4 kJ·g_(-1)。同时,在800℃的炭化率显著提高了84.8%。本研究为设计和构筑功能化MOF@木材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能促进其在环境和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木材 复合材料 吸附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椒生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善文 孙永元 +4 位作者 张永吉 戴敏 缪宏 张燕军 高吉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9,共9页
为了提升小米椒的机械化收获质量和效率,对小米椒的物理及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测量,小米椒在15天内的含水率为86%~90%,且中部最高、首部次之、尾部最低。通过拉伸试验,确定小米椒断裂时的抗拉强度为0.679 MPa±0.03 MPa。... 为了提升小米椒的机械化收获质量和效率,对小米椒的物理及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测量,小米椒在15天内的含水率为86%~90%,且中部最高、首部次之、尾部最低。通过拉伸试验,确定小米椒断裂时的抗拉强度为0.679 MPa±0.03 MPa。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确定了加载速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极显著,小米椒直径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加载速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轴向压缩和剪切试验,确定了小米椒首部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62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72 MPa;中部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64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3.17 MPa;尾部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61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64 MPa,小米椒剪切强度平均值为0.3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椒 力学特性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处理对橡胶木抗菌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倩 吕蕾 +1 位作者 周亚菲 尚欣宇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11,共12页
以橡胶木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方式对橡胶木防霉耐腐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比研究对照材、热处理材、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材、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材的防霉性能、耐腐性能、干缩湿胀性能,通过... 以橡胶木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方式对橡胶木防霉耐腐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比研究对照材、热处理材、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材、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材的防霉性能、耐腐性能、干缩湿胀性能,通过电镜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手段揭示不同改性处理方式对木材理化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最优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60℃、热处理时间2.5 h、载银量1.5%、改性剂质量浓度1.5 mg/mL,真空浸渍时间60 min,此时改性材对黑曲霉和桔青霉的防治效力最大,均为100%,改性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影响下的质量损失率最小,分别为2.36%、1.90%。与对照材、热处理材、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材对比,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材的湿胀率和干缩率均为最低,径向、弦向和体积吸水湿胀率较对照材降低31.34%~36.36%,径向、弦向和体积吸湿湿胀率较对照材降低41.06%~61.7%,径向、弦向和体积气干干缩率较对照材降幅可达23.28%~32.24%。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浸渍热处理方式可实现载银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木材内的均匀负载,综合提升木材的防霉防腐和尺寸稳定性,实现了优异的木材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 热处理 防霉耐腐性能 湿胀性能 木材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人造板无损检测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邹红艳 洪问轩 +4 位作者 赵茂程 王军 王正 齐亮 谢为俊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造板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凭借着较高检测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之一,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能有效检测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表面以及内部...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造板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凭借着较高检测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之一,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能有效检测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表面以及内部缺陷,为人造板质量与安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不同检测原理(脉冲反射法、脉冲透射法、衍射时差法、共振法)、不同探头数量(单个探头、双探头、多个探头)、不同波形(Lamb法、横波法、纵波法、表面波法)以及不同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液浸法、电磁耦合法、干耦合法、空气耦合法)对超声波检测方法进行概括分类。从物理力学性能检测与缺陷检测深入分析了国内外超声波在人造板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影响超声波检测效果的原因和不同人造板在检测方法、内容上的差异。提出今后应着重关注4个方面研究重点:非接触式技术推动检测智能化与自动化;深度学习算法提升力学性能评估效率;高分辨率成像实现缺陷可视化;化学材料引入对性能检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人造板 无损检测 物理力学性能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90杨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8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唐洁 黎蕾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究湿心材与对照材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以13年生南方型黑杨(XL-90杨)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湿心材与对照材的木材密度、干缩率、湿胀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照材密度(气干、基本、全干)、干缩率(气干、全干)和湿胀性(气干、饱水)均高于湿心材,且对照材和湿心材的径向干缩率、湿胀性均低于弦向,其中对照材的径向、弦向、体积气干干缩率分别较湿心材提高1.123%、2.335%、3.292%,径向、弦向、体积气干湿胀性分别提高0.916%、3.475%、4.221%。对照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及径向、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分别较湿心材降低5.617、1862.853、8.200、0.496、0.426 MPa,湿心材端面、径面、弦面硬度较对照材分别提高613.333、702.917、692.500 N,且对照材与湿心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硬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XL-90杨湿心材密度、干缩率和湿胀性等物理性能均低于对照材,而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均高于对照材,该研究结果可为XL-90杨在木材加工利用方面提供应用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90杨 湿心材 对照材 物理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干缩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媛 张磊 +4 位作者 刘正兴 邱峙嵩 蒋兴成 卢翠香 陈建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0,共7页
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个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气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全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分析不同无性系间及不同树高部位干缩性能的变异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干和全干... 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个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气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全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分析不同无性系间及不同树高部位干缩性能的变异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干和全干2种状态下的弦向、径向、体积和差异干缩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干缩率性状沿树干高度向上变异趋势不一致,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干缩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桉树无性系木材差异干缩程度为2~3级,属于干缩率中等的树种。14号无性系在气干与全干状态下的差异干缩最小,可培育为高质量家具用材。桉树无性系干缩性质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干缩性能 差异干缩 木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后白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10
作者 赵奎 沈德康 +4 位作者 曾鹏 杨贤达 熊良锋 龚囱 李从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25,共10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次数与冻融时长对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白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种冻融时长与5种冻融循环次数的冻融试验,并对冻融循环后的白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重点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时长对白砂岩物理力学...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次数与冻融时长对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白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种冻融时长与5种冻融循环次数的冻融试验,并对冻融循环后的白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重点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时长对白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白砂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主频多重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冻融时长的增加,白砂岩的质量、纵波波速、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逐渐减小,孔隙度与峰值应变逐渐增加;②冻融循环对白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T2谱总面积的显著增长和大孔的快速扩展,且冻融时间的增加会加剧岩石内部的孔隙扩展和结构破坏;③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阶段上凹程度减弱,弹性阶段斜率逐渐减小,屈服阶段非线性变形加剧,破坏阶段变形量增大,且较长冻融时长,导致岩样结构劣化显著;④声发射事件率变化可划分为初始活跃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和陡增高峰阶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累计声发射事件率不断增加,随着冻融时长的增加,累计声发射事件率增长更显著;⑤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冻融时长的增加,声发射多重分形参数Δα减小,Δf增大,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降低了声发射信号差异性,随着冻融时长的增加,声发射信号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冻融时长 物理力学性质 声发射(AE)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对木材常见菌种抑菌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倩 吕蕾 +2 位作者 周亚菲 时兰翠 张晔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0-74,共5页
针对木材易受真菌侵蚀导致劣化的问题,本研究以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为环保型防腐剂,系统评价其对木材常见腐朽菌种黑曲霉、桔青霉、白腐菌和密粘褶菌的抑菌性能。通过牛津杯抑菌圈试验分析不同浓度改性剂的抑菌效果,结合扫描电镜和傅立叶... 针对木材易受真菌侵蚀导致劣化的问题,本研究以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为环保型防腐剂,系统评价其对木材常见腐朽菌种黑曲霉、桔青霉、白腐菌和密粘褶菌的抑菌性能。通过牛津杯抑菌圈试验分析不同浓度改性剂的抑菌效果,结合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材料特性,并探讨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浓度为0.1%时综合抑菌性能最优,对密粘褶菌、白腐菌和黑曲霉的抑菌率均达85%以上,且抑菌圈直径最大(27.13 mm);0.2%浓度虽实现完全抑制,但抑菌效率趋于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银 木材保护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栽鹿茸菇菌棒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李超 阮培英 +3 位作者 郭洪恩 张玉浩 刘霞 何青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1,共6页
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迅速,部分品种食用菌已经开始采用袋栽方式进行养殖,并且栽培品种和作物产量等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对食用菌脱袋设备的需求增加。为给菌棒脱袋设备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以袋栽鹿茸菇菌棒为试验对象,对其物理力学特... 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迅速,部分品种食用菌已经开始采用袋栽方式进行养殖,并且栽培品种和作物产量等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对食用菌脱袋设备的需求增加。为给菌棒脱袋设备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以袋栽鹿茸菇菌棒为试验对象,对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利用排沙法测定鹿茸菇菌棒密度,利用斜面法测得菌棒—橡胶层、菌棒—不锈钢的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菌袋黏附强度和菌袋撕脱力,以及对鹿茸菇菌棒进行径向压缩试验,并得出在加载速度为10 mm/min时,菌棒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为0.949 MPa,泊松比的平均值为0.177。为鹿茸菇菌棒脱袋装备关键部件设计及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菌棒 物理力学特性 弹性模量 泊松比 脱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种与心边材含量对超薄高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杨春梅 王婷婷 +2 位作者 田心池 闵德秀 孙成文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树种与心边材含量对超薄高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树种(杨木、桉木和松木)及大径级杨木的心材与边材纤维为原料,以酚醛树脂(PhenolFormaldehyde,PF)为胶黏剂制备超薄高密度纤维板,深入探究不同树种与心边材... 目的研究树种与心边材含量对超薄高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树种(杨木、桉木和松木)及大径级杨木的心材与边材纤维为原料,以酚醛树脂(PhenolFormaldehyde,PF)为胶黏剂制备超薄高密度纤维板,深入探究不同树种与心边材含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心材含量、边材含量与超薄高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结果在不同树种中,杨木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最优,其静曲强度为54.61 MPa,弹性模量为4.967 G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27.87%,表面粗糙度为2.361μm。在本实验范围内,当心材含量为30%、边材含量为50%时,超薄高密度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最佳,其静曲强度为57.69MPa,弹性模量为5.812G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27.43%,表面粗糙度为2.719μm。上述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超过《超薄高密度纤维板》(T/CNFPIA 3007—2019)规定的性能标准。结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板材的树种和心边材含量,制备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的超薄高密度纤维板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高密度纤维板 树种 心边材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构造岩石学、物理力学特性及地质灾害效应
14
作者 李洪梁 田尤 张佳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38-6251,共14页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造混杂岩孕灾机制研究,以北澜沧江结合带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精细解剖构造混杂岩构造岩石学特征,查明物理力学特性,揭示其地质灾害效应。结果表明: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作为非能干层夹持于西...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造混杂岩孕灾机制研究,以北澜沧江结合带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精细解剖构造混杂岩构造岩石学特征,查明物理力学特性,揭示其地质灾害效应。结果表明: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作为非能干层夹持于西南侧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北东侧火山-沉积岩之间,主要岩石类型为千枚岩、板岩夹少量玄武岩、灰岩和硅质岩岩块,具明显“混杂堆积”特征,在构造隆升-差异风化-河流侵蚀的耦合作用下,逐渐演化为高山深切峡谷地貌,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在构造岩石学方面,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表现出“一弱三强”的特点,即弱变质、强变形、强蚀变和强定向,导致岩石严重劣化,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源条件;在物理力学特性方面,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表现为一套易滑软岩“地层”,富含黏土矿物,具高孔隙度和吸水率、低抗压和抗剪强度,在斜坡内易形成软弱层或软弱带,进而长期蠕变演化为滑带,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结构构造条件;北澜沧江结合带区域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作用强烈,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动力学条件。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造混杂岩的孕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混杂岩 构造岩石学 物理力学性质 地质灾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心梓木与滇楸生长性状及材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智佳 于晓池 +6 位作者 肖遥 杨桂娟 张明刚 易飞 张鹏 王军辉 麻文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目的】比较黄心梓木与滇楸生长、解剖结构及材性的差异,评价黄心梓木材质的优异性,为黄心梓木材性改良和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同一生境下树龄25 a的滇楸和黄心梓木各3株,通过树干解析获取解析圆盘直径等生长数据,使用... 【目的】比较黄心梓木与滇楸生长、解剖结构及材性的差异,评价黄心梓木材质的优异性,为黄心梓木材性改良和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同一生境下树龄25 a的滇楸和黄心梓木各3株,通过树干解析获取解析圆盘直径等生长数据,使用显微镜观测黄心梓木与滇楸的木材微观构造特征,测定两树种心材(第10年轮)、边材(倒数第2个年轮)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腔径比等解剖结构指标,并按照国家标准(GB/T 1927.2-2021)测定木材材性指标,即物理性质指标(密度、干缩性)、力学性质指标(硬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抗剪强度、冲击韧性)及颜色指标(亮度值L^(*)及色相值a^(*)、b^(*)),使用SPSS和Sigma Plot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①树龄25 a的黄心梓木与滇楸同处于速生期,黄心梓木生长速度较滇楸慢。黄心梓木心材呈黄褐色,滇楸心材呈灰白色,二者心材在树高0~8 m处占比均大于75%。②根据木材微观构造特征,黄心梓木与滇楸均为环孔材,黄心梓木与滇楸的心材纤维长度分别为805.58和824.21μm,纤维长宽比均大于35,壁腔比均小于1,黄心梓木纤维形态指标优于滇楸。③黄心梓木与滇楸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47和0.46 g/cm^(3),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37%和0.33%,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43.11和40.09 MPa,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1.03和10.00 GPa,抗弯强度分别为70.56和64.11 MPa,冲击韧性分别为54.70和49.88 kJ/m^(2),黄心梓木材性整体优于滇楸。【结论】黄心梓木生长速度较滇楸慢,木材材性优于滇楸,其心材率高且为黄褐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心梓木 滇楸 生长性状 木材材性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粉化学成分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熵权-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浩 夏玉蓉 +4 位作者 费海林 陈良军 任晓健 程峥明 赵令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以前期研究成果盾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与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盾粉替代50%滑石粉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使用熵权-... 以前期研究成果盾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与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盾粉替代50%滑石粉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使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盾粉,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好,使其被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包裹,马来酸酐基团能够与盾粉表面的—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增强了界面相容性。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氧化钙)>Fe_(x)O_(y)(铁氧化合物)>MnO(氧化锰)>P_(2)O_(5)(五氧化二磷)>SiO_(2)(二氧化硅)>MgO(氧化镁)>Al_(2)O_(3)(三氧化二铝)>SO_(3)(三氧化硫);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Fe_(x)O_(y)>MnO>P_(2)O_(5)>SiO_(2)>MgO>Al_(2)O_(3)>SO_(3);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Fe_(x)O_(y)>P_(2)O_(5)>MnO>SiO_(2)>Al_(2)O_(3)>MgO>SO_(3)。说明盾粉中CaO,Fe_(x)O_(y)是提高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成分,而SO_(3)则对性能提高起负面影响。为盾粉的配方设计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即提高CaO和Fe_(x)O_(y)含量,并减少SO_(3)含量,以提升木塑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粉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熵权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浆黑液提取物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琬淇 杨翠平 +2 位作者 郝俊尧 倪红梅 赵俭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8-1775,共8页
为高效利用棉浆黑液,本研究以棉浆黑液提取物为填料,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后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采用红外(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吸水率、水接触角、热重量分析(TGA)、弯曲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分... 为高效利用棉浆黑液,本研究以棉浆黑液提取物为填料,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后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采用红外(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吸水率、水接触角、热重量分析(TGA)、弯曲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的形貌、吸水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并与传统的玉米秸秆、木质素基木塑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棉浆黑液提取物基木塑复合材料表面光滑,密度为1.057g/m^(3),水接触角为97.75°,吸水率为0.95%,均符合国家标准;起始分解温度为213℃,500℃下的残炭量达12.04%,耐热性提高;弯曲强度显著优于玉米秆和木质素基木塑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介于二者之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浆黑液提取物 共混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波 晏骐 +5 位作者 赵京轲 马晓峰 蔡美荣 段衍筠 伍根生 罗振扬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90,共16页
作为天然可再生高分子材料,木质材料具有环境友好以及加工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许多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木质材料遇到的摩擦磨损问题制约了其高端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木质材料摩擦学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作为天然可再生高分子材料,木质材料具有环境友好以及加工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许多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木质材料遇到的摩擦磨损问题制约了其高端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木质材料摩擦学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中介绍了木质材料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特性,分析了基础物理性质及工艺条件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木质材料相关摩擦学性能在木材加工、土木工程、家居行业和复合材料行业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先进木质材料在高强度材料、光管理材料、热管理材料和工程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木质材料摩擦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木质材料摩擦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材料 工艺性质 摩擦学 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氢还原工艺制备超细Cu-20W复合粉末及其烧结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光 李革民 +3 位作者 魏邦争 许荡 陈鹏起 程继贵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制备了Cu-20%W(质量分数)超细粉末,经压制烧结获得Cu-20W复合材料。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并考察烧结温度对Cu-20W烧结体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结...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制备了Cu-20%W(质量分数)超细粉末,经压制烧结获得Cu-20W复合材料。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并考察烧结温度对Cu-20W烧结体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可制备出平均粒度小于100 nm的Cu-20W复合粉末;随烧结温度的升高,Cu-20W烧结体试样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1080℃烧结所得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7.20%,电导率(IACS)、热导率、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91.73%、351.52 W·m^(−1)·K^(−1)、HV 96.1和431.03 MPa;在100~400℃温度范围内,Cu-20W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在14.871×10^(−6)~17.422×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0W超细粉末 溶胶-凝胶法 烧结性能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木浆打浆特性及其对铝电解电容器隔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王健 徐姚梦丽 +5 位作者 杨清 宋欢 黎勇 杨宇 荣智 王绪崇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8,共6页
为研究绝缘木浆打浆过程中纤维特性及其对电解电容隔膜性能的影响,通过Valley打浆机获得不同打浆度的纤维用以制备电解电容隔膜,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及电气性能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绝缘木浆的打浆度提高,纤维长度降低... 为研究绝缘木浆打浆过程中纤维特性及其对电解电容隔膜性能的影响,通过Valley打浆机获得不同打浆度的纤维用以制备电解电容隔膜,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及电气性能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绝缘木浆的打浆度提高,纤维长度降低,帚化度上升。随着打浆度的提高,所制备的隔膜表面孔隙结构明显减少,隔膜的紧度、抗张强度及电气强度提高。此外,随着打浆度的提高,隔膜的吸液性能下降,单位厚度的等效串联电阻(ESR)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木浆 打浆 纤维特性 电解电容隔膜 隔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