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longing charge carrier lifetime via reinforcing molecular stacking for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1
作者 BAI Ya-hui WANG Ke +5 位作者 WU Xiang-xi HE Dan LI Xiao-jun ZHANG Jian-qi LI Yong-fang ZHAO Fu-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307-4318,共12页
Limited charge carrier lifetime(τ)leads to the short charg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L_(D))and thus impedes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Herein,anthracene(AN)as t... Limited charge carrier lifetime(τ)leads to the short charg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L_(D))and thus impedes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Herein,anthracene(AN)as the additive is introduced into classical donor:acceptor pairs to increase theτ.Introducing AN efficiently enhances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PM 6:BTP-eC 9+blend film to reduce the trap density and increase theτto 1.484μs,achieving the prolonged L_(D).The prolonged L_(D) enables the PM 6:BTP-eC 9+blend film to gain weaker charge carrier recombination,reduced leakage current,and shorter charge carrier extraction time in devices,compared with PM 6:BTP-eC 9 counterparts.Therefore,PM 6:BTP-eC 9+based OSCs achieve higher PCEs of 18.41%±0.16%than PM 6:BTP-eC 9 based ones(17.08%±0.11%).Moreover,the PM 6:L 8-BO+based OSC presents an impressive PCE of 19.14%.It demonstrates that introducing AN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increase theτfor prolonged L_(D),boosting PCEs of O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charge carrier lifetime molecular stacking organic solar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resolved Electroluminescence of Charge Carrier Dynamics in Multiple-emitting-layer White QLEDs with Polyethyleneimine Interlayers
2
作者 YAN Shanshan WANG Shen +2 位作者 LIANG Wencheng LIU Weiwei KONG Youchao 《发光学报》 2025年第10期1851-1861,共11页
The charge carrier transport and recombination dynamics in the quantum dots-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s)featuring multiple emitting layers(M-EMLs)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ice performance.In this work,QLEDs b... The charge carrier transport and recombination dynamics in the quantum dots-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s)featuring multiple emitting layers(M-EMLs)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ice performance.In this work,QLEDs based on M-EMLs separated by polyethyleneimine ethoxylated(PEIE)layer with different stacking sequences of blue(B),green(G),and red(R)QDs layer were used to intuitively explore the injection,transportation and recombination processes of the charge carriers in QLEDs by using the time-resolved electroluminescence(TrEL)spectra.From the TrEL spectra mea-surements,green and red emissions were obtained first in the QLEDs with the EMLs sequences of G/PEIE/B/PEIE/R and B/PEIE/R/PEIE/G alo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respectively.While the QLEDs adopt EMLs sequences of B/PEIE/G/PEIE/R,the blue,green and red emissions were obtained nearly at the same time.The above phenomenon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charge carrier transmission and radiation recombination process in the EMLs due to different valence band offsets and conduction band offsets between R-,G-and B-QDs by using different sequences of EMLs.White emission with coordi-nates of(0.31,0.31)and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of 5916 K was obtained in the QLEDs with the EMLs se-quences of B/PEIE/G/PEIE/R,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lative uniform emission of B-,G-and R-QDs due to the effec-tive injection and radiation recombination of charge carriers in each of the EMLs.The above result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QLEDs with M-EM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QLEDs multiple emitting layers TrEL spectra charge carrier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关断过程载流子耗散特性的晶闸管数字建模方法
3
作者 李国庆 赫羽朋 +2 位作者 王拓 辛业春 江守其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晶闸管动态关断过程复杂且受多因素主导,直接影响换相失败的准确评估,而电磁暂态仿真中定关断时间的晶闸管模型无法精确反映晶闸管动态关断过程。为实现对晶闸管关断过程的精确建模,分析关断过程载流子耗散特性,提取电流过零点变化率、... 晶闸管动态关断过程复杂且受多因素主导,直接影响换相失败的准确评估,而电磁暂态仿真中定关断时间的晶闸管模型无法精确反映晶闸管动态关断过程。为实现对晶闸管关断过程的精确建模,分析关断过程载流子耗散特性,提取电流过零点变化率、正向电流和结温等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各因素对晶闸管关断特性影响机理;计及关断过程不同阶段载流子耗散特性差异,建立晶闸管非线性分段数学模型;在PSACD/EMTDC中构建了晶闸管动态关断仿真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建立换流器仿真模型。通过与PLECS晶闸管模型及综合测试台关断实验对比,验证了建立的晶闸管模型的准确性;同LCC物理动模平台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换流器模型的准确性;与传统换流器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换相动态过程及换相失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 载流子耗散特性 动态关断特性 换流器仿真模型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挂储能控制的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压波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史小军 于铄航 +1 位作者 王伟 公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94,共8页
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因负载变化造成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通常在直流母线处设置储能装置予以解决。现有的储能装置控制策略使得装置负担过重,且未考虑其荷电状态。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侧直挂储能拓扑,提出一种抑... 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因负载变化造成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通常在直流母线处设置储能装置予以解决。现有的储能装置控制策略使得装置负担过重,且未考虑其荷电状态。针对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侧直挂储能拓扑,提出一种抑制母线电压波动的储能装置控制策略。经分析确定直挂储能装置工作于定功率模式,通过加入母线电压反馈进而调整储能装置出力的方式改进传统定功率控制策略,从而减小系统的不平衡功率;采用载波移相调制策略,以降低电流纹波;以荷电状态为对象进行排序均压,保证各储能子模块均匀充放电。在PSCAD/EMTDC中搭建煤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仿真模型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切除电动机或纯阻性负载突变情况下,母线电压波动率分别减小约70%和90%,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可有效抑制母线电压波动,且蓄电池充放电速率为0.628C,满足快速响应要求。在实时数字仿真实验平台中进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供电系统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直挂储能 电压波动抑制 定功率控制 载波移相调制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掺杂SnO_(2)强化界面电荷传输用于三乙胺检测
5
作者 刘锦梅 冯韶涵 +3 位作者 孙丽霞 李子萱 廖丹葵 孙建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5,共12页
为了促进SnO_(2)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界面电荷传输和表面反应,基于贵金属掺杂策略,通过溶剂热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钯掺杂SnO_(2)微球复合材料(Pd-SnO_(2)),成功在Pd-SnO_(2)复合材料上构建了Pd活性物种并用于三乙胺气体传感。结果表明... 为了促进SnO_(2)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界面电荷传输和表面反应,基于贵金属掺杂策略,通过溶剂热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钯掺杂SnO_(2)微球复合材料(Pd-SnO_(2)),成功在Pd-SnO_(2)复合材料上构建了Pd活性物种并用于三乙胺气体传感。结果表明:由于Pd活性物种有效促进了界面电荷转移并显著加速了材料表面反应动力学,优化后的质量分数为5%的Pd-SnO_(2)的复合材料显示出了多重传感优势。具体地,在132℃的操作温度下,其对质量浓度为50 mg/L三乙胺显示了超大的响应值(1 406),是SnO_(2)响应值(26)的54倍。此外,5%Pd-SnO_(2)还显示出了优越的选择性、超低的检测限和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钯掺杂 三乙胺 气敏特性 电荷载流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载体的电荷屏蔽和靶向递送策略
6
作者 刘馨澳 陈沁颖 +2 位作者 陈大力 涂家生 孙春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9,共9页
阳离子载体因其优异的载药能力和递送性能,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其高密度正电荷引发的系统毒性与非特异性摄取等问题仍是临床转化的关键障碍。近年来,电荷屏蔽与刺激响应策略的兴起为其生物相容性与靶向性调控提供了... 阳离子载体因其优异的载药能力和递送性能,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其高密度正电荷引发的系统毒性与非特异性摄取等问题仍是临床转化的关键障碍。近年来,电荷屏蔽与刺激响应策略的兴起为其生物相容性与靶向性调控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系统回顾了化学修饰、天然高分子包覆及仿生膜策略在电荷屏蔽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p H、酶、ROS等内源性以及光、超声等外源性刺激响应机制在精准激活释放中的作用。在多模块协同与智能平台构建方面,阳离子载体正逐步从实验室探索迈向临床转化。本文对相关研究工作的临床转化前景及关键技术瓶颈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下一代智能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载体 电荷屏蔽 刺激响应 智能递送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Cl_(2)界面修饰全无机CsPbBr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殷逍遥 朱文昊 +5 位作者 施谱垚 李宗盛 王艺超 朱能敏 汪杨 孙伟海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9,共11页
为了解决全无机CsPbBr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严重的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现象限制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的问题,通过在TiO_(2)电子传输层表面旋涂质量浓度为1.5 mg·mL^(-1)的SnCl_(2)溶液来有效改善钙钛矿薄膜的结晶性和表面形貌,从而降... 为了解决全无机CsPbBr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严重的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现象限制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的问题,通过在TiO_(2)电子传输层表面旋涂质量浓度为1.5 mg·mL^(-1)的SnCl_(2)溶液来有效改善钙钛矿薄膜的结晶性和表面形貌,从而降低光生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提高载流子的提取和传输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TiO_(2)表面施加SnCl_(2)进行修饰后,器件最高开路电压(open-circuit voltage,V_(OC))达到1.59 V,短路电流密度(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J_(SC))达到7.62 mA·cm^(-2),同时获得了81.35%的填充因子(fill factor,FF),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也从8.01%提高至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无机CsPbBr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载流子 TiO_(2) 非辐射复合 SnCl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作用下材料体电阻率变化规律
8
作者 周帅 刘尚合 +2 位作者 胡小锋 王雷 王莹莹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85-3796,共12页
针对多物理场环境下材料体电阻率变化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首先搭建了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及电场综合作用下的实验系统,然后分析了典型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体电阻率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非金属复合材料体电阻率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减小,在... 针对多物理场环境下材料体电阻率变化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首先搭建了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及电场综合作用下的实验系统,然后分析了典型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体电阻率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非金属复合材料体电阻率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减小,在实验电场强度范围内减小幅度均保持1个数量级;材料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降低2~4个数量级。湿度环境下,材料体电阻率因水分渗透与离子解离显著下降,逾渗阈值出现在相对湿度40%~60%区间,且压力协同作用会进一步降低逾渗阈值。压力通过压缩能带间隙使体电阻率降低,但其影响幅度(<1个数量级)弱于温度与相对湿度。在实验条件下的多物理场耦合中,温度与相对湿度对体电阻率的影响权重显著高于压力,且高温-高压或高湿-高压的协同作用会加速体电阻率下降。该文研究结果为复杂环境下装备的材料选择设计与性能评估提供了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体电阻率 载流子 热缺陷 三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碳化硅涂覆环氧树脂直流沿面闪络特性
9
作者 张健 刘贺千 +5 位作者 高禾 李中原 杨洪达 张朋 王磊 李枕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3,共9页
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抑制电网电压波形畸变和表面电荷积聚引发的沿面闪络对材料绝缘特性破坏的关键问题,表面涂覆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材料的绝缘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环氧/碳化硅(EP/SiC)涂料对EP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及沿面... 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抑制电网电压波形畸变和表面电荷积聚引发的沿面闪络对材料绝缘特性破坏的关键问题,表面涂覆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材料的绝缘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环氧/碳化硅(EP/SiC)涂料对EP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及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通过表面电位衰减测试(SPD),表面电导及沿面闪络电压等实验测试,探究了其电学特性变化。研究表明,SiC粒子主要控制EP中的浅陷阱,SiC含量越多,浅陷阱密度越高、能级越低,表面电荷越容易消散。添加SiC粒子后,浅陷阱能级和密度均发生改变,在二者的作用下,电荷在试样表面沉积量明显减少,随着表面电荷积聚量减少,电场畸变程度下降,沿面闪络电压最高可提升19.37%。EP的绝缘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EP/SiC 浅陷阱能级 浅陷阱密度 表面电荷 沿面闪络 绝缘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离电荷影响的电荷输运模型研究
10
作者 贡新浩 赵军涛 +5 位作者 贺逸飞 张梓轩 朱铎坤 刘海钧 梁郑钊 吴锴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电缆接头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的关键附件,其绝缘性能决定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为验证仿真模型计算电缆接头电场分布中的电荷输运模型有效性,本文通过阻挡实验计算注入载流子迁移率和电离电荷电导率,提出了同时考虑注入电荷和电离电... 电缆接头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的关键附件,其绝缘性能决定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为验证仿真模型计算电缆接头电场分布中的电荷输运模型有效性,本文通过阻挡实验计算注入载流子迁移率和电离电荷电导率,提出了同时考虑注入电荷和电离电荷作用的电荷输运模型,并简化了输运模型中的待定参数。然后利用仿真模型对XLPE-EPDM双层结构的电场分布进行模拟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LPE-EPDM双层结构的界面电荷极性随着场强的增加发生反转,仿真模型计算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电离电荷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介质中的冲击极化效应研究进展
11
作者 常孟周 范飞高 +7 位作者 唐恩凌 贺丽萍 郭凯 崔化鹏 陈闯 韩雅菲 王睿智 曹洪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共33页
冲击波在固体介质内传播时,内部电荷随冲击波作用向两极迁移形成电势差并对外输出电压/电流的极化效应称作冲击极化效应。针对晶体、金属、陶瓷以及聚合物等典型固体介质的冲击极化效应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现阶段发展的冲击极化测试方... 冲击波在固体介质内传播时,内部电荷随冲击波作用向两极迁移形成电势差并对外输出电压/电流的极化效应称作冲击极化效应。针对晶体、金属、陶瓷以及聚合物等典型固体介质的冲击极化效应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现阶段发展的冲击极化测试方法,分析了落锤/摆锤、SHPB、轻气炮以及炸药爆轰等加载方式诱发固体介质极化响应的差异;概述了有限元方法、分子动力学、近场动力学方法以及相场分析方法在固体介质冲击极化数值模拟领域的应用;围绕Allison理论、张裕恒理论、冲击挠曲电理论以及冲击波相关理论,总结了固体介质冲击极化的宏观唯象理论,并从固体介质微观结构、载流子输运模式、输运模型、迁移率以及态密度等方面说明了冲击极化的微观机理;分析了冲击极化效应在传感器、俘能器以及致动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固体介质冲击极化效应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极化 固体介质 载流子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化膜自愈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12
作者 齐红斌 吴致远 +3 位作者 戴亚妮 刘尚书 刘靖舟 王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1,共9页
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具有工作可靠性高、可自愈、低介质损耗等特点,然而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期承受强直流电场和高温热场的联合作用,致使聚丙烯电介质薄膜内部容易积累空间电荷,导致其电气绝缘性能退化失效。本文搭建了金属化聚丙烯... 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具有工作可靠性高、可自愈、低介质损耗等特点,然而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期承受强直流电场和高温热场的联合作用,致使聚丙烯电介质薄膜内部容易积累空间电荷,导致其电气绝缘性能退化失效。本文搭建了金属化聚丙烯薄膜自愈模型,通过金属层蒸发模型研究不同自愈发展时间和外施电压下自愈点的自愈面积变化,并利用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研究不同自愈发展时间、外施电压和温度下放电通道内的空间电荷密度变化,以此探究金属化薄膜自愈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金属化膜金属层蒸发面积与自愈发展时间呈现线性关系;随着外施直流电压和温度的升高,放电通道内部的电荷迁移过程加强,放电通道内部的电子和空穴更容易发生迁移并与相反极性的电荷发生复合;并且随着自愈过程的进行,注入放电通道中的电荷数量逐渐增多,电荷向放电通道两端迁移的行为加剧,造成放电通道内部的电势分布不均匀,放电通道内会发生电场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膜电容器 空间电荷 自愈面积 聚丙烯 双极性载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MOS器件中热载流子产生缺陷局域分布的表征
13
作者 马丽娟 陶永春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本文针对纳米小尺寸CMOS器件,提出了一种根据表面势模型表征热载流子产生电荷陷阱和界面态局域分布的方法。热载流子注入(Hot Carrier Injectione,HCI)应力会在栅氧化层和Si/SiO_(2)界面中产生电荷陷阱和界面态,随着应力时间递增,这些... 本文针对纳米小尺寸CMOS器件,提出了一种根据表面势模型表征热载流子产生电荷陷阱和界面态局域分布的方法。热载流子注入(Hot Carrier Injectione,HCI)应力会在栅氧化层和Si/SiO_(2)界面中产生电荷陷阱和界面态,随着应力时间递增,这些缺陷的增多引起阈值电压等器件参数的漂移,在漏致势垒降低(Drain Induced Barrier Lowering,DIBL)效应下,可以选取表面势最大值处的阈值电压偏移量来表征沟道相应位置处HCI致电荷陷阱和界面态。研究发现,通过测量施加HCI应力前后器件阈值电压偏移量随源/漏极电压的分布,结合表面势模型计算出源/漏极电压随沟道表面势峰值的分布,可以得到HCI致电荷陷阱和界面态沿沟道的局域分布。利用此方法,精确地表征了在32 nm CMOS器件中HCI应力引起的电荷陷阱和界面态沿沟道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HCI效应的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器件 热载流子注入 界面态 电荷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MCSPWM多电平逆变器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小东 余佶成 +3 位作者 刘俊杰 梁思远 刘俭 王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1-869,I0031,I0032,共11页
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具备系统惯量支持和电压支撑的优势,可利用各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在该系统中,多电平逆变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及基于高频的多重载波正弦脉宽调... 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具备系统惯量支持和电压支撑的优势,可利用各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在该系统中,多电平逆变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及基于高频的多重载波正弦脉宽调制(multi-carrier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MCSPWM)策略,该逆变器在开关数量、管压应力、升压能力和控制难度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文分析了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抑制电容充电电流尖峰的方法,在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新型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实验样机。样机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拓扑在高频调制策略下具有输出2倍升压、双向功率流的能力,开关电容可自动均压,开关管电压应力不超过输入直流源电压Uin,并且开关电容纹波电压的峰峰值小于2V。新型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在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 多重载波正弦脉宽调制 高频调制 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 工作模态 预充电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CNTs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有杰 王远港 赵显一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1-256,262,共7页
为改善TiO_(2)催化剂的降解性能,扩大其在染料污水中的应用,采用化学还原结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银-二氧化钛/碳纳米管(Ag-TiO_(2)/CNTs)复合催化剂,以质量浓度20mg/L亚甲基蓝(MB)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使用A... 为改善TiO_(2)催化剂的降解性能,扩大其在染料污水中的应用,采用化学还原结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银-二氧化钛/碳纳米管(Ag-TiO_(2)/CNTs)复合催化剂,以质量浓度20mg/L亚甲基蓝(MB)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使用Ag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对TiO_(2)进行改性,利用CNTs优异的导电性、吸附性和分散性,与Ag粒子协同作用,使得TiO_(2)的带隙减小,对可见光的利用范围增大,同时大幅度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并增大了载流子的生成。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掺杂量为0.7%(质量分数)时,Ag-TiO_(2)/CNTs复合催化剂比TiO_(2)拥有更长的光生载流子寿命和更强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均表现出极高的光催化活性,对MB的降解率达到9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载流子 电子-空穴 光生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知宇 桑丽霞 +2 位作者 孙彪 张晓敏 马重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35-2940,共6页
采用声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无机溶剂(H3PO4+NaF水溶液)和有机溶剂(NH4F+水+乙二醇)体系电解液中加20V直流电压制得TiO2纳米管(TNT)阵列,其中无机溶剂样品(记为TNT-A)的管长为650nm,有机溶剂样品(记为TNT-E)的管长为2μm.基于X射线衍射(X... 采用声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无机溶剂(H3PO4+NaF水溶液)和有机溶剂(NH4F+水+乙二醇)体系电解液中加20V直流电压制得TiO2纳米管(TNT)阵列,其中无机溶剂样品(记为TNT-A)的管长为650nm,有机溶剂样品(记为TNT-E)的管长为2μm.基于X射线衍射(XRD)图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的表征和电流-时间(I-t)曲线、Mott-Schottky图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分析可知,在空气中经500℃煅烧后,TNT-E的吸光性能明显好于TNT-A的吸光性能.在紫外光((365±15)nm)辐照下,测得TNT-E的平均光电流密度与TNT-A的仅差0.05mA·cm-2,这是由于管长的增长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并使得传质路径增长,增大了反应所需克服的势垒,降低了电极的反应速率,两者的电荷载流子密度分别为5.31×1020与9.86×1020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电荷转移电阻 动力学特性 电荷载流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C电池高光电转换效率原因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戴松元 王孔嘉 +1 位作者 邬钦崇 王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纳米晶体太阳电池(简称NPC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和低成本获得人们的关注,并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对其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同时指出今后发展中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NPC电池 光电转换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荷特性与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9
18
作者 张晓茹 林艳红 +2 位作者 张健夫 何冬青 王德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33-2738,共6页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掺杂量的TiO2(N-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PL)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溶液的脱色降解...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掺杂量的TiO2(N-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PL)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分别考察了N-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光催化活性.利用表面光伏(SPV)和瞬态光伏(TPV)技术研究了N-TiO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荷的产生和传输机制,并探讨了光生电荷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N含量的增大,TiO2表面光伏响应阈值红移,可见光部分光电压响应强度逐渐增强,瞬态光伏响应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亦有着不同程度的延迟.这表明适量的N掺杂能够提高TiO2纳米粒子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相应地延长载流子的传输时间,增加光生电荷的寿命,从而促进其光催化活性;而过量的N掺杂则增加了TiO2纳米粒子中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抑制其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TIO2 表面光伏 瞬态光伏 光生电荷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的热刺激电流测试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屠幼萍 何洁 +3 位作者 王倩 刘美 徐光亮 丁立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16-121,共6页
热刺激电流(thermally stimulated current,TSC)技术是研究各种电介质缺陷及其特性的有效手段,开展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的TSC特性研究对于研制高性能氧化锌电阻片有重要意义。开展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的热释电电流以及不同极化电压、不同极化... 热刺激电流(thermally stimulated current,TSC)技术是研究各种电介质缺陷及其特性的有效手段,开展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的TSC特性研究对于研制高性能氧化锌电阻片有重要意义。开展氧化锌压敏电阻片的热释电电流以及不同极化电压、不同极化时间、不同极化温度和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TSC特性的试验研究,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氧化锌压敏电阻的陷阱电荷量、陷阱能级等的变化情况,初步认为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的TSC是通过陷阱电子表现出来的。在上述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种合适的氧化锌压敏电阻TSC试验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 热刺激电流 载流子 陷阱电荷 氧化锌压敏电阻 热释电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的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EPDM/LDPE界面电荷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进 梁虎成 +3 位作者 杜伯学 宋鹏先 孔晓晓 李忠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3-1449,共7页
高压直流塑料电缆是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装备,作为其重要连接环节的直流电缆附件由于介质的不连续性,容易产生界面电荷积聚,威胁电缆输电系统安全。为此,通过设置界面特性相关的表面态、界面势垒和载流子迁移率等参数,利用双极性载流子... 高压直流塑料电缆是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装备,作为其重要连接环节的直流电缆附件由于介质的不连续性,容易产生界面电荷积聚,威胁电缆输电系统安全。为此,通过设置界面特性相关的表面态、界面势垒和载流子迁移率等参数,利用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界面条件下空间电荷在乙丙橡胶(EPDM)/低密度聚乙烯(LDPE)双层介质中的注入和输运特性,并分析了界面电荷累积对复合绝缘系统电场分布的影响。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材料表层的深陷阱能级、较高的界面势垒以及两种介质间较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差异均能造成界面电荷密度的增大,同时界面电荷积累也使电场分布畸变更加严重。因此可以从改善材料表面态分布,降低界面势垒和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匹配程度等方法出发,以解决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界面电荷积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附件 界面电荷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表面态 界面势垒 载流子迁移率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