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 transfer in high density electronics packaging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Jie min 1, YANG Ying 1, DENG Sheng xiang 1, YI Zheng ming 1, WANG Xi tao 2, CHEN Liu 2, Johan Liu 2 (1.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and Heat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Department of Production 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4期278-282,共5页
In order to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and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Packaging"(SIP), a new solution of electronics packaging, a heat transfer model of SIP was... In order to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and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Packaging"(SIP), a new solution of electronics packaging, a heat transfer model of SIP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heat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tempe 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electronics. The affecting parameters under consideration include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trates, the coefficient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he thickness of the chip, and the density of power dissipation. ALGOR, a kind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was used to do the mode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eat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resistance, criteria for the thermal design were established and possible measurement for enhancing power dissipation was pro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model provides a new and effective way to the thermal design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SIP and to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for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S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s packaging thermal reliability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duction mechanism studies on electron transfer of disordered system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慧 宋祎璞 李新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Using the negative eigenvalue theory and the infinite 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eigenvectors of disordered system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igenvectors change from the extended ... Using the negative eigenvalue theory and the infinite 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eigenvectors of disordered system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igenvectors change from the extended state to the localized stat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ite points and the disordered degree of the system. When electric field is exerted, the electrons transfer from one localized state to another one. The con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electron transfer. The authors derive the formula of electron conductivity and find the electron hops between localized states whose energie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whereas localized position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greatly. At low temperature the disordered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 of the negative differential dependence of resistivity an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ordered system localized state electron transfer D.C.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es of Macrocyclic Compounds by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N-Fuctionalized Tetrachlorophthalimied
3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36-436,共1页
关键词 Syntheses of Macrocyclic Compounds by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N-Fuctionalized Tetrachlorophthalimi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MoS_(x)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诺氟沙星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张永霞 梁庚 +2 位作者 梁涵 谢佳瑶 王子晗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7,共7页
采用一步油浴法制备了Ni掺杂的a-MoS_(x)的催化剂(Ni-a-MoS_(x)),并将其用于诺氟沙星(NOR)的降解。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2%Ni-a-MoS_(x)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体系中对诺氟沙星(NOR)30 min内的降解效率达到94.21%。这是由于大量的Mo^(... 采用一步油浴法制备了Ni掺杂的a-MoS_(x)的催化剂(Ni-a-MoS_(x)),并将其用于诺氟沙星(NOR)的降解。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2%Ni-a-MoS_(x)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体系中对诺氟沙星(NOR)30 min内的降解效率达到94.21%。这是由于大量的Mo^(4+)位点导致电荷分布重新排列,促进了更多的电子转移,显著增强了PMS活化能力。牺牲剂和EPR实验表明,单线氧(^(1)O_(2))是体系中NOR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DFT计算发现,PMS在Ni-a-MoS_(x)表现出更低的吸附能垒,这有利于缩短电子转移途径和促进PMS解离。同时,2%Ni-a-MoS_(x)较小的阻抗表明了其强电子转移能力。此外,在不同污染物和连续的循环降解实验中,2%Ni-a-MoS_(x)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和稳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掺杂 过氧单硫酸盐 诺氟沙星 电子转移 单线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BTC增强硫化物抑制下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与机制
5
作者 刘春爽 李召悦 +3 位作者 戚树霖 王文娜 石一凡 刘辰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6,共10页
在Fe-BTC制备及结构表征基础上,研究其缓解厌氧氨氧化过程S2-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50 mg/L硫化物会对厌氧氨氧化体系造成明显抑制,总氮去除率降低了48.82%;Fe-BTC表现出良好的缓解硫化物对厌氧氨氧化过程抑制的作用,投加量为1 g/L,氨氮... 在Fe-BTC制备及结构表征基础上,研究其缓解厌氧氨氧化过程S2-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50 mg/L硫化物会对厌氧氨氧化体系造成明显抑制,总氮去除率降低了48.82%;Fe-BTC表现出良好的缓解硫化物对厌氧氨氧化过程抑制的作用,投加量为1 g/L,氨氮去除率可提高32.9%,氨氮去除速率提高1.75倍,总氮去除率(fTNRE)达到80.69%,比空白组提高1.18倍;投加Fe-BTC后,通过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加快体系中硫化物去除,减少S2-抑制时间;厌氧氨氧化微生物(EPS)含量增加,PN提高15.8%,PS提高14.2%,细胞色素c质量分数提高38.80%;体系电容和交换电流密度增大,增强了反应体系电化学特性,降低了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阻力,提高了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Fe-BTC 脱氮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阴极催化层的孔隙网络模拟
6
作者 罗马吉 秦超超 +1 位作者 陈黎 陈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为了探究催化层内部的水气传输和电子传导现象,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池阴极催化层的孔隙网络模型,获取了传输参数(渗透率、扩散率)以及电化学参数(电导率、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随催化层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催化层内部,随着... 为了探究催化层内部的水气传输和电子传导现象,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池阴极催化层的孔隙网络模型,获取了传输参数(渗透率、扩散率)以及电化学参数(电导率、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随催化层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催化层内部,随着水饱和度的降低,催化层不同方向上的气体相对扩散率和相对渗透率均逐渐增大,且当水饱和度为0~0.61时具有较佳的水气传输特性;催化层电导率随着铂颗粒半径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铂颗粒半径由5 nm增大到20 nm时,电导率增大了55.7%;电导率随孔隙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较小;催化层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随着铂颗粒半径或者孔隙直径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且减小程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 阴极催化层 孔隙网络模型 传输特性 电子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调控过硫酸盐直接电荷转移氧化草甘膦及其机制
7
作者 王颖 张驰 +3 位作者 王佳琪 陈亚松 安晓强 兰华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11-3117,共7页
针对高级氧化降解草甘膦过程中原位产生无机磷淬灭自由基而影响去除效率问题,开发出投加NaOH调节pH值实现过硫酸盐直接电荷转移氧化草甘膦的新策略.通过反应物浓度调控、自由基捕获及电子顺磁共振表征等手段,深入考查了NaOH投加量对草... 针对高级氧化降解草甘膦过程中原位产生无机磷淬灭自由基而影响去除效率问题,开发出投加NaOH调节pH值实现过硫酸盐直接电荷转移氧化草甘膦的新策略.通过反应物浓度调控、自由基捕获及电子顺磁共振表征等手段,深入考查了NaOH投加量对草甘膦去除的重要贡献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溶液pH值影响草甘膦和PMS的存在形态,进而导致草甘膦的去除率有所差异.碱性条件下,草甘膦的降解遵循直接电荷转移机制,而自由基对草甘膦分解的贡献较小,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反应过程中原位生成的无机磷对自由基氧化过程的不利影响.在PMS和NaOH浓度分别为5mmo/L和6mmol/L的条件下,反应5min即可实现10mg/L草甘膦的完全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过一硫酸盐(PMS) 草甘膦 无机磷 电子转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炭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军 王书琛 张津铭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74,共12页
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是处理废弃生物质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AD存在停滞期长、微生物活性受阻等问题。水热炭是一种新型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经水热炭化(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HTC)制备的多功能炭基材料,其具有可回收、... 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是处理废弃生物质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AD存在停滞期长、微生物活性受阻等问题。水热炭是一种新型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经水热炭化(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HTC)制备的多功能炭基材料,其具有可回收、制备成本低和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点,在AD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国内对水热炭在AD中综述较少,为填补这方面的空白,首先总结了水热炭的理化性质和木质纤维素在HTC过程中的反应机制,发现温度是影响水热炭理化特性的关键因素以及水热炭相较于热解炭具有更小的比表面积,但水热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丰度比热解炭更高;其次,梳理了目前水热炭在AD中的研究进展,发现在AD系统中添加水热炭可有效缩短停滞期、缓解抑制作用、富集功能微生物、提高甲烷产量和产率,对AD有综合强化效果;最后,探讨了水热炭强化AD的微观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促进种间电子传递、富集AD功能微生物和缓解AD体系抑制。综述有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展水热炭在AD和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未来应在当前研究基础上,着重研究不同来源的水热炭在不同底物和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对AD的影响,深挖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对AD的促进机制以及对水热炭在AD中的影响机理展开进一步探索,以为水热炭在AD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热炭 厌氧消化 甲烷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lexation and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Bay-site Carboxyl Modified Perylene Dimide with Calcium Ion 被引量:2
9
作者 GU Dandan ZHAO Haoru +4 位作者 JIANG Xiaoze QI Haohan LIAO Zuogui CHEN Jia SUN Bin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485,共12页
Bay-site carboxyl functionalized perylene diimide derivative 1,7-COOH-PDI-C_(12)(PDI-COOH)was synthesized and distinct enhanced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through combining with calcium ion(Ca^(2+))in THF/H_(2)O soluti... Bay-site carboxyl functionalized perylene diimide derivative 1,7-COOH-PDI-C_(12)(PDI-COOH)was synthesized and distinct enhanced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through combining with calcium ion(Ca^(2+))in THF/H_(2)O solution.The assembly and fluorescence behavior of PDI-COOH/Ca^(2+)were studied in detail by changing hydration stat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assembly morphology and stoichiometric ratios of PDICOOH/Ca^(2+),we proposed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mechanism of PDI-COOH/Ca^(2+)in THF/H_(2)O and THF,respectively.This work reveals a novel strategy of aggregated stat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and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water in molecular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assem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xyl functionalized fluorescence behavior perylene diimid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effect calcium 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介导沉积物中菲的微生物降解机制
10
作者 王鸿洋 尤佳 +2 位作者 晏再生 江和龙 叶华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22,共15页
制备两种不同形态的磁铁矿(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对不同形态磁铁矿介导下沉积物中PAHs的生物降解影响进行了探究.在有氧条件下,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未明显降低沉积物PAHs总含量.为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氧化还原... 制备两种不同形态的磁铁矿(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对不同形态磁铁矿介导下沉积物中PAHs的生物降解影响进行了探究.在有氧条件下,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未明显降低沉积物PAHs总含量.为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磁铁矿对PAHs的厌氧生物降解影响,以菲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富集和培养沉积物中的相关降解菌群落,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投加两种形态的磁铁矿进行培养实验,发现投加Fe_(3)O_(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菲的厌氧生物降解.在没有外加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微米Fe_(3)O_(4)能显著促进菲的降解,而在硫酸盐或硝酸盐处理组中纳米Fe_(3)O_(4)对菲降解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菲降解速率常数是对照组的1.39倍.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结果表明,投加Fe_(3)O_(4)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呼吸活性.纳米Fe_(3)O_(4)处理组和微米Fe_(3)O_(4)处理组的ETS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41.7%~511.2%和113.8%~141.1%.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投加Fe_(3)O_(4)增加了芳香化合物降解菌Hydrogenophaga及Ignavibacterium的丰度;相对于微米Fe_(3)O_(4),纳米Fe_(3)O_(4)提高了PAHs降解菌Achromobacter和Ensifer的丰度.另外,纳米Fe_(3)O_(4)可能通过释放更多的Fe(Ⅱ)和Fe(Ⅲ)来介导微生物间的电子转移.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磁铁矿在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污染沉积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物种对NiMo基催化剂的调控及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晓倩 任申勇 +3 位作者 刘璐 杨驰 申宝剑 徐春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7-878,共12页
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铁溶液处理的Y分子筛作为载体,以硝酸镍和钼酸铵为活性金属前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气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 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铁溶液处理的Y分子筛作为载体,以硝酸镍和钼酸铵为活性金属前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气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方法对Y分子筛及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表征。以二苯并噻吩为探针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Fe物种的引入提高了Y分子筛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改善了Y分子筛的酸性,减弱了NiMo金属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调变了NiMo的电子结构,从而使硫化态催化剂具有更短的MoS_(2)平均片晶长度和更高的平均堆垛层数、更高的金属Ni和Mo硫化度及NiMoS活性相比例,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NiMo/0.12MFe-Y催化剂在260℃时的加氢脱硫转化率达81%,比NiMo/USY催化剂提高了18百分点,并且具有更高的直接脱硫路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催化剂 电子转移 活性相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烷过程铁氧化物和天然有机质在种间电子传递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帅 郭瑛瑛 +7 位作者 杨佩杰 刘艳伟 阴永光 张庆华 胡立刚 刘广良 蔡勇 江桂斌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49-2159,共11页
甲烷(CH_(4))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全球约60%的CH_(4)排放来自厌氧产甲烷菌,其通过种间电子传递与其他微生物协作是CH_(4)生成的主要途经.铁氧化物和天然有机质(NOM)是调节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过程的重要环境介质,但... 甲烷(CH_(4))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全球约60%的CH_(4)排放来自厌氧产甲烷菌,其通过种间电子传递与其他微生物协作是CH_(4)生成的主要途经.铁氧化物和天然有机质(NOM)是调节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过程的重要环境介质,但其在CH_(4)生成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构建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与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的共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铁氧化物(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和NOM(泥炭土壤有机质和蒽醌-2,6-二磺酸二钠(AQDS))对种间电子传递及其产CH_(4)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氧化物可同时通过电子穿梭作用和导电特性促进CH_(4)生成;尽管模型醌小分子AQDS可通过电子竞争机制抑制CH_(4)生成,但泥炭土壤有机质(等量醌含量)可显著促进CH_(4)生成,提示在种间电子传递过程中,NOM还存在其他可促进CH_(4)生成的机制.这为理解和控制缺氧环境CH_(4)排放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电子传递 互营产甲烷 天然有机质 铁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酶催化CO_(2)转化生产化学品的研究展望
13
作者 夏猛 赵雪冰 +2 位作者 蒋国强 卢滇楠 刘铮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25-2833,共9页
酶催化CO_(2)转化生产化学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与选择性高的潜在优势,为化学工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途径,但需要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强化电子传递过程以及调控CO_(2)水合反应以提高产能。固定化酶技术... 酶催化CO_(2)转化生产化学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与选择性高的潜在优势,为化学工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途径,但需要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强化电子传递过程以及调控CO_(2)水合反应以提高产能。固定化酶技术提供了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中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电-酶催化集成了电场在能量供给和酶催化在CO_(2)活化与反应选择性中的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CO_(2)还原酶的底物结合、CO_(2)活化和电子传递特性,介绍了近期发展的酶催化和电-酶催化CO_(2)合成化学品技术、以电催化为酶供能的两类电子传递过程和电-酶催化中的过程强化策略,从分子工程和过程工程层面探讨了电-酶催化CO_(2)合成化学品的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创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生物催化 酶催化 电-酶催化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屑对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宁冰玉 刘海林 +1 位作者 朱德锐 韩睿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2,共11页
零价铁可以强化厌氧消化过程,铁屑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零价铁。为评估铁屑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中温批式厌氧消化为基础,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0、2%、6%、10%、14%)的铁屑(粒径4 mm),探讨其... 零价铁可以强化厌氧消化过程,铁屑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零价铁。为评估铁屑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中温批式厌氧消化为基础,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0、2%、6%、10%、14%)的铁屑(粒径4 mm),探讨其对厌氧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①铁屑的添加提高了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的产甲烷性能,当添加浓度为6%时,累积甲烷产量最高,为389.67 mL/g(以挥发性固体计),较未添加铁屑的对照(CK)提高了22.39%;且该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②微生物分析显示,与CK相比,细菌类群中,具有水解酸化功能的DMER64和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以及与产甲烷菌存在互营关系的unclassified_Synergistaceae、Syner-01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等类群的相对丰度在添加铁屑各处理样品中较高;古菌类群中,添加铁屑各处理样品中的乙酸营养型古菌类群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同时,铁屑的添加还通过促进参与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微生物(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Methanothrix和Methanosarcina)的富集,强化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这可能是甲烷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③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共66种代谢物可能与铁屑添加有关,且铁屑的添加影响了共消化系统的代谢途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次生胆酸生物合成(Secondary bile acid biosynthesis)、细菌趋化性(Bacterial chemotaxis)、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等代谢通路。研究显示,铁屑的添加可以通过加速发酵启动、提高微生物活性、强化微生物间的DIET和促进关键代谢过程等来提升共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 共消化 微生物群落 种间直接电子传递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调控呼吸代谢和能量状态延缓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劣变
15
作者 刘欣淼 孙闽子 +6 位作者 汪莹 赵佳佳 陈发河 陈东晓 何凡 张珅 林艺芬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57-367,共11页
为探究H_(2)S延缓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的作用机制,以0.9 mmol/L硫氢化钠溶液释放的H_(2)S气体对莲雾果实进行熏蒸处理,于4±1℃贮藏12 d,研究H_(2)S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呼吸代谢和能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_(2)S处理的莲雾果实... 为探究H_(2)S延缓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的作用机制,以0.9 mmol/L硫氢化钠溶液释放的H_(2)S气体对莲雾果实进行熏蒸处理,于4±1℃贮藏12 d,研究H_(2)S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呼吸代谢和能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_(2)S处理的莲雾果实维持了较高的硬度,呼吸速率显著(P<0.05)较低,絮状绵软指数缓慢升高,在贮藏末期比对照组低17.56%;同时,H_(2)S处理组果实具有较高的ATP和葡萄糖含量以及能荷水平,在贮藏12 d时能荷值较对照组高7.89%。H_(2)S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果实线粒体膜H+-ATP酶活性,抑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此外,H_(2)S处理抑制了NAD和NADH水平,显著(P<0.05)提高了NADH/NAD比值、NAD激酶活性以及NADP和NADPH含量。综上,H_(2)S处理通过抑制采后莲雾果实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和电子传递途径降低了果实呼吸,延缓了底物消耗,同时维持了较高的能量和物质合成代谢活力,从而延缓莲雾果实的衰老和絮状绵软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莲雾 呼吸代谢 能量 电子传递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阵超声的高精度微量移液平台
16
作者 张扬 黄友塔 +3 位作者 王彦 张志强 于妍妍 邱维宝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在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单阵元聚焦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技术,因换能器制作工艺简单及能量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单阵元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方式因为...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在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单阵元聚焦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技术,因换能器制作工艺简单及能量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单阵元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方式因为换能器焦距固定需要机械移动换能器实现不同高度液体的转移,导致移液效率较低、通量低。环阵换能器可以采用电子聚焦的方式实现焦点在轴向上动态调节,能够克服单阵元换能器焦距固定的缺点,有望提高超声移液效率。因此,该文自主设计并制作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五通道高精度超声信号发射系统,采用定制的五阵元环阵超声换能器搭建了一套基于环阵超声的高精度超声移液平台。该移液平台可以实现超声焦点动态精准调节,并在不同焦距情况下实现纳升级液滴精准转移,可以有效提高超声移液效率和通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聚焦 环阵超声换能器 FPGA 超声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氧化还原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7
作者 熊娟 方静 +1 位作者 许运 谭文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6,共15页
腐殖质作为土壤和沉积物普遍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至关重要。腐殖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醌基等活性官能团赋予腐殖质氧化还原特性,使之在环境污染物转化、土壤肥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准确评价腐... 腐殖质作为土壤和沉积物普遍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至关重要。腐殖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醌基等活性官能团赋予腐殖质氧化还原特性,使之在环境污染物转化、土壤肥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准确评价腐殖质的氧化还原能力是深入探究其环境行为和功能机制的基础。目前,评估腐殖质氧化还原能力的主要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等。本文综述了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的原理、实验和应用范围,深入剖析了各方法评价腐殖质氧化还原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氧化还原滴定法操作简单但受终点判定方式影响,定量精度受限;电化学法灵敏度高但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微生物法能较好模拟自然条件但分析周期较长。进一步探讨了腐殖质氧化还原能力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原位测量技术的优化以及多技术联用策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有机质 土壤 氧化还原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像差测量数据集的构建及优化
18
作者 杨威威 郭惠 +5 位作者 陈桂森 李德响 王翰为 何玉涛 明文全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44,共14页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准确测量像差参数对波函数重构、高分辨率三维电子断层成像及图像定量模拟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像差的方法通常需要在已知球差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平均算法估算其他低阶像差参数。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非线性图像...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准确测量像差参数对波函数重构、高分辨率三维电子断层成像及图像定量模拟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像差的方法通常需要在已知球差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平均算法估算其他低阶像差参数。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非线性图像分析工具,理论上可通过监督学习从大量功率谱图中直接检测像差参数(包括球差)。然而,实验获取的二维功率谱图易受衰减和噪声影响,往往无法准确呈现环形特征,且实验中获取大量图像费时繁琐,这使得构建庞大且高质量的数据集成为该方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功率谱图数据集构建程序及可视化用户操作界面。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只需输入一张待检测的二维功率谱图,即可自动生成所需的数据集,并自动确定各项像差参数的范围、删除重复项以及排除采样伪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衬度传递函数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铁氨氧化功能微生物的驯化与AQDS强化作用
19
作者 朱丹阳 刁思圆 +1 位作者 宫徽 戴晓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35-3741,共7页
利用厌氧消化污泥,通过添加含氨氮和Fe(Ⅲ)的配水富集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功能微生物,并评估其长期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第66d出现Feammox活性,并在后续批次中保持稳定;Feammox潜在功能菌Geobacter和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 利用厌氧消化污泥,通过添加含氨氮和Fe(Ⅲ)的配水富集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功能微生物,并评估其长期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第66d出现Feammox活性,并在后续批次中保持稳定;Feammox潜在功能菌Geobacter和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457倍和11.6倍.宏基因组分析显示,3条与亚硝氮转化相关的途径功能基因总相对丰度显著提升,包括氨氮氧化为亚硝氮(amo、hao),亚硝氮反硝化为氮气(nirSK、norB、nosCZ)和亚硝氮还原为铵(nirABD、nrfAH).添加电子穿梭体蒽醌-2,6-二磺酸(AQDS)后可促进细胞外电子转移,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脱氮 厌氧铁氨氧化 AQDS 胞外电子传递 宏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发酵液作外加碳源处理电镀废水的效能探究
20
作者 蔡玲 黄显怀 王坤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3,共8页
电镀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高浓度的硝酸盐氮,需要投加大量的碳源来脱氮及维持微生物生长。将厨余垃圾发酵液(R1)与常用碳源葡萄糖(R2)处理电镀废水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1对总氮、硝酸盐氮、氨氮、COD、混合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电镀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高浓度的硝酸盐氮,需要投加大量的碳源来脱氮及维持微生物生长。将厨余垃圾发酵液(R1)与常用碳源葡萄糖(R2)处理电镀废水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1对总氮、硝酸盐氮、氨氮、COD、混合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均优于R2。在混合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下,R1与R2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量大量增加,其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明显,在第90天,R1中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含量约为R2的1.2倍;混合重金属离子的长期存在激活了抗性机制微生物生成更多的TB-EPS,而TB-EPS会络合重金属离子降低传质速度来阻碍重金属离子直接作用于细胞。在第15天,R1的抑制率达46.8%,R2的抑制率高达87%。对90 d的混合重金属离子污泥负荷进行检测,发现单位质量SS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污泥负荷为(0.74±0.23)mg/g,R1抑制率稳定在31.6%左右,R2抑制率稳定在37.3%左右。厨余发酵液的投加降低了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处理系统对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所以厨余发酵液可以作为一种优质外加碳源处理电镀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厨余发酵液 胞外聚合物 电子体系传递活性 混合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