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o-sensitive polymer nanospheres as a smart plugging agent for shale gas drilling operations 被引量:12
1
作者 Wei-Ji Wang Zheng-Song Qiu +2 位作者 Han-Yi Zhong Wei-An Huang Wen-Hao Da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Emulsifier-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styrene) [P(MMA-St)] nanospher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were synthesized in an isopropyl alcoholwater medium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Then, through radica... Emulsifier-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styrene) [P(MMA-St)] nanospher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were synthesized in an isopropyl alcoholwater medium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Then, through radical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thermo-sensitive mono- mer N-isopropylacrylamide (NIPAm) and hydrophilic monomer acrylic acid (AA) onto the surface of P(MMA- St) nanospheres at 80 ℃, a series of thermo-sensitive polymer nanospheres, named SD-SEAL with different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s (LCST), were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mole ratio of NIPAm to AA.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alysis.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behavior was studied by light transmittance tests, while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pressure transmission tests with Lungmachi Formation sha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a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had apparent LCST values which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hydrophilic monomer AA.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its LCST value, SD- SEAL played a dual role of physical plugging and chemical inhibition, slowed down pressure transmission, and reduced shale permeability remarkably. The plugged layer of shale was changed to being hydrophobic, 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shal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plugging agent Polymermicrospheres thermo-sensitive polymer Wellborestability - Shale gas - Drilling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ull-heading water control technique of thermo-sensitiv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被引量:4
2
作者 LIU Pingde WEI Falin +3 位作者 ZHANG Song ZHU Xiuyu WANG Longfei XIONG Chunm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3期536-543,共8页
Aimed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secondary damage to oil layers caused by the conventional bull-heading water control technique, a thermo-sensitiv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for water control was synthesized by water solu... Aimed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secondary damage to oil layers caused by the conventional bull-heading water control technique, a thermo-sensitiv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for water control was synthesized by water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and applied in the field with a new secondary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ique. The 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rmo-sensitiv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optimized formula is as follows:(6%-8%) acrylamide +(0.08%-0.12%) ammonium persulfate +(1.5%-2.0%) sepiolite +(0.5%-0.8%) poly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 The thermo-sensitiv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is suitable for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70-90 ?C, it has high temporary plugging strength(5-40 k Pa), controllable degradation time(1-15 d), the apparent viscosity after degradation of less than 100 m Pa?S and the permeability recovery value of simulated cores of more than 95%.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econdary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ique was used in a horizontal well in the Jidong Oilfield. After treatment, the well saw a drop of water cut to 27%, and now it has a water cut of 67%, its daily increased oil production was 4.8 t, and the cumulative oil increment was 750 t, demonstrating that the technique worked well in controlling water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oi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l-heading water control TECHNIQUE thermo-sensitIV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secondary TEMPORARY plugging TECHNIQUE thermal degradation property RESERVOIR 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transient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e–shell ZnSe/ZnS/L-Cys quantum-dot-sensitized TiO_2 thin-film
3
作者 Kui-Ying Li Lun Ren Tong-De S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15-423,共9页
Photoanodic properties greatly determin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quantum-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QDSCs). In the present report, the microdynamic behaviors of carriers in the nanocomposite thin-film, a Zn Se QD... Photoanodic properties greatly determin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quantum-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QDSCs). In the present report, the microdynamic behaviors of carriers in the nanocomposite thin-film, a Zn Se QD-sensitized mesoporous La-doped nano-TiO2 thin-film,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photoanode, are probed via nanosecond transient photovoltaic(TPV)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L-Cys ligand has a dual function serving as a stabilizer and molecular linker. Large quantities of interface states are located at the energy level with a photoelectric threshold of1.58 eV and a quantum well(QW) depth of 0.67 eV. This QW depth is approximately 0.14 eV deeper than the depth of QW buried in the Zn Se QDs, and a deeper QW results in a higher quantum confinement energy. A strong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of the interface stat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xcellent TP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otoanode. For example, the peak intensity of the TPV response of the QD-sensitized thin-film lasts a long time, from 9.40 × 10^(-7) s to 2.96 × 10^(-4) s,and the end time of the PTV response of the QD-sensitized thin-film is extended by approximately an order of magnitud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TiO2 substrate and the QDs. The TP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D-sensitized thin-film change from p-type to n-type for the QDs before and after sensitizing. These properties strongly depend on the extended diffusion length of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s and the reduced recombination rate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 resulting in prolonged carrier lifetime and an increased level of electron injection into the TiO2 thin-film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itIZATION core-shell ZnSe quantum dots mesoporous Ti02 thin-film time-resolution photo- volt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送带温敏改性方法及火灾早期预警指标气体研究
4
作者 陆伟 叶文钢 +3 位作者 李金亮 钱冠雨 张青松 李金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矿用输送带火灾在发生过程中主要产生CO和烟雾等指标气体。然而,以CO作为指标气体易受到干扰,而烟雾产生时表明输送带已经达到较高温度,此时往往容易错失最佳灭火及人员逃生时机。为此,创新性地提出温敏改性输送带的方法:通过在输送带... 矿用输送带火灾在发生过程中主要产生CO和烟雾等指标气体。然而,以CO作为指标气体易受到干扰,而烟雾产生时表明输送带已经达到较高温度,此时往往容易错失最佳灭火及人员逃生时机。为此,创新性地提出温敏改性输送带的方法:通过在输送带覆盖层中添加温敏材料以进行物理改性,再借助程序升温氧化炉、综合热重分析仪、输送带滚筒摩擦试验机等设备对输送带改性前后产生指标气体的初始温度、分解产气速率及体积分数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温敏材料物理改性的方法对输送带原有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也不会增加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改性前,输送带最早产生的指标气体CO的温度为110℃左右,但是其产生体积分数和释放速率较低且易受到矿井内不同来源CO的影响,从而造成误判;而改性后的输送带最早在70~80℃时即可探测到覆盖层内的温敏材料分解产生矿井中不存在的指标气体,与改性前相比,不仅初始指标气体产生的温度提前了30℃左右,而且指标气体释放时速率快、体积分数高,从而更容易被监测。此外,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进一步证明了物理改性方法的可行性,证实了温敏材料分解产生的指标气体不受矿井内其他材料氧化所产生气体的干扰,因此保障了输送带火灾早期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带火灾 温敏材料改性 指标气体 精准监测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构筑SnO_(2)/rGO复合材料及其UV光的敏感特性
5
作者 崔乐 王博林 +2 位作者 李春 南宁 于灵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使得纯SnO_(2)对UV光的敏感性较弱。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成功制备了SnO_(2)/rGO复合材料,并采用悬涂工艺将SnO_(2)/rGO浆料涂覆到叉指电极上,制成厚膜型光敏传感器器件,通过SEM、XRD和Raman分析了样品的...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使得纯SnO_(2)对UV光的敏感性较弱。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成功制备了SnO_(2)/rGO复合材料,并采用悬涂工艺将SnO_(2)/rGO浆料涂覆到叉指电极上,制成厚膜型光敏传感器器件,通过SEM、XRD和Raman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物相及缺陷类型,并研究其对紫外(UV)光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rGO较为均匀地分布在SnO_(2)颗粒之间,有效抑制了SnO_(2)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SnO_(2)/rGO复合材料中的空位缺陷增多。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或UV光强度的降低,其响应值均减小。较纯SnO_(2),SnO_(2)/rGO复合纳米材料对UV光的响应值提高了153.39%,响应时间由51 s缩短至28 s。SnO_(2)/rGO复合材料对UV光响应的增强是基于样品中空位缺陷浓度的增大以及rGO对SnO_(2)能级的改变和提供的载流子传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rGO复合材料 微波辅助法 光敏性能 UV光 响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Thermo-TRP通道结合人体生理指标在室内热环境营造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百战 姚润明 +3 位作者 杜晨秋 刘红 杨旭 喻伟 《暖通空调》 2022年第5期61-67,共7页
营造舒适健康室内热环境,提升建筑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尽可能实现建筑节能减碳,是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确定室内热环境舒适区间,保障人员健康安全的室内热环境如何设计,由于传统热环境设计和舒适评价主... 营造舒适健康室内热环境,提升建筑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尽可能实现建筑节能减碳,是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确定室内热环境舒适区间,保障人员健康安全的室内热环境如何设计,由于传统热环境设计和舒适评价主要依靠主观问卷,缺少科学量化的回答,尤其是一直欠缺对人体热舒适和人员热健康的客观度量。笔者及其课题组从建筑室内热环境绿色营造的工程问题出发,通过选择表征人体热舒适敏感的生理指标,实现人体热舒适从主观评价到科学度量的根本转变,解决了人体热舒适客观度量的科学问题;进而引入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生化指标测量,探索了温度敏感瞬时受体通道Thermo-TRP(thermal sensitiv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在不同温度暴露下的激活和响应特性,确定了人体舒适温度区间和健康安全阈值。人体生理热调节是营造室内舒适健康热环境的基础,而分子生物学从微观层面揭示机体调节机理,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弥补建筑环境中对人体热舒适机理认识不足和热环境参数设计健康安全阈值不明确的不足,为建筑环境领域引入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应用基础科学成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案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通空调设计 温度敏感瞬时受体通道(thermo-TRP) 人体生理指标 室内热环境 人体热舒适 热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储罐底部摩擦系数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薛义鸣 赵伟 +3 位作者 贺志宝 王迎春 赵登云 陈康 《西北水电》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光热发电的优势在于储能,其中储换热系统中的介质为高温熔盐,其存储设备为熔盐储罐。根据基础型式和材料的不同,罐底板与基础间的摩擦系数取值会发生变化,摩擦系数作为影响接触面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大小直接影响到熔盐储罐的应力分... 光热发电的优势在于储能,其中储换热系统中的介质为高温熔盐,其存储设备为熔盐储罐。根据基础型式和材料的不同,罐底板与基础间的摩擦系数取值会发生变化,摩擦系数作为影响接触面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大小直接影响到熔盐储罐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因此针对熔盐储罐底部摩擦系数的分析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进一步分析摩擦系数对熔盐储罐的影响,探究罐底与基础摩擦系数取值的敏感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以青海省某光热项目的熔盐储罐设计为基础,对高温熔盐储罐与基础间摩擦系数的参数敏感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对罐壁、大角焊缝、罐底板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不影响仅受静力作用的储罐应力,由于高温产生的膨胀是摩擦系数对罐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在热力耦合作用下,摩擦系数对于第一层壁板和大角焊缝区域应力分布的影响较大,且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基础对于底板的横向膨胀变形的约束作用增强,导致大角焊缝处脱离基础顶面,并且脱离高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熔盐储罐 有限元分析 热力耦合 摩擦接触 参数敏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合成的温敏材料上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培养
8
作者 王伟 张鹏飞 +2 位作者 陈春霞 钱莉 陈建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索以电子加速器合成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PNIPAAm)及接枝有PNIPAAm水凝胶的培养皿的方法,及兔角膜基质细胞在温敏材料PNIPAAm水凝胶上的生长条件及特性,以及利用PNIPAAm水凝胶获得的细胞片。方法:55%N-异丙... 目的:探索以电子加速器合成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PNIPAAm)及接枝有PNIPAAm水凝胶的培养皿的方法,及兔角膜基质细胞在温敏材料PNIPAAm水凝胶上的生长条件及特性,以及利用PNIPAAm水凝胶获得的细胞片。方法:55%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单体和0.5%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异丙醇溶液70μL,加入到35 mm培养皿上,电子加速器下辐射合成温敏材料(PNIPAAm),后续处理后,接种兔角膜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结果:按本实验中的单体配方以及辐射合成方案,能够在培养皿表面合成PNIPAAm,角膜基质细胞能在部分接枝了PNIPAAm的培养皿上生长,并能成片脱离。结论:使用辐射合成温敏培养皿能够获得单层及多层无载体的角膜基质细胞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PNIPAAm) 温敏材料 细胞片 角膜基质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凝胶催化剂在合成乙酸正龙脑酯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会茹 张苗苗 徐智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1-287,共7页
乙酸正龙脑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广泛用途。无论是传统工艺的酸性催化剂,还是离子液体催化剂都存在催化剂与反应物有效分离困难、不易循环使用的缺点。将具备温敏性的离子液体凝胶作为乙酸正龙脑酯的新型催化剂,可突破离子液体催化酯... 乙酸正龙脑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广泛用途。无论是传统工艺的酸性催化剂,还是离子液体催化剂都存在催化剂与反应物有效分离困难、不易循环使用的缺点。将具备温敏性的离子液体凝胶作为乙酸正龙脑酯的新型催化剂,可突破离子液体催化酯化反应工业化的技术瓶颈。本工作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聚乙烯醇、单宁酸为原料,基于超分子组装原理,制备了温敏性离子液体凝胶催化剂。采用流变仪、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离子液体凝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VA-Ta-[BMIM]HSO4离子液体凝胶中存在羧酸酯键和氢键,是由咪唑环和苯环的π-π堆积作用构成的混合双网络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以乙酸正龙脑酯为反应模型,考察了离子液体凝胶催化剂的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离子液体凝胶催化剂合成乙酸正龙脑脂的反应条件,得到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 h,α-蒎烯与冰醋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温度产生可逆相变响应,高温时反应体系为均相,保证了催化效率,反应结束后降温凝固成为凝胶并析出。离子液体凝胶的催化活性与酸性离子液体的活性差别不大,重复使用五次后,α-蒎烯转化率保持在75%以上,乙酸正龙脑酯的选择性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 离子液体凝胶 催化剂 双网络聚合物 乙酸正龙脑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TiO_(2)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光热协同催化丙烷和丙烯氧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锐杰 康磊磊 +8 位作者 李林 潘晓丽 王华 苏杨 李广亿 程鸿魁 李仁贵 刘晓艳 王爱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7,共2页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AC)可以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各种催化反应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然而,与纳米催化剂相比,贵金属SAC在烃类氧化反应中通常被认为是不活泼的。在本文中,证明了WO_(3)-TiO_...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AC)可以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各种催化反应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然而,与纳米催化剂相比,贵金属SAC在烃类氧化反应中通常被认为是不活泼的。在本文中,证明了WO_(3)-TiO_(2)负载的Pt SAC(Pt1/WO_(3)-TiO_(2))在光热协同催化氧化C3H8和C3H6这两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表现出比相应的纳米催化剂(PtNP/WO_(3)-TiO_(2))高得多的活性。研究发现,Pt1/WO_(3)-TiO_(2)和PtNP/WO_(3)-TiO_(2)都可以通过克服氧中毒来提高光热协同催化C3H8氧化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Pt1/WO_(3)-TiO_(2)的反应速率达到了3792μmol∙gPt−1∙s^(−1),这对C3H8氧化是一个新的突破。更有趣的是,由于C3H6在PtNP/WO_(3)-TiO_(2)上的强吸附导致催化剂C3H6中毒,因此PtNP/WO_(3)-TiO_(2)上的光热协同催化C3H6氧化无法进行。但是,得益于C3H6和Pt单原子之间适中的相互作用,Pt1/WO_(3)-TiO_(2)上的C3H6中毒在光照下可以被克服。因此,Pt1/WO_(3)-TiO_(2)在光热协同催化C3H6氧化中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这项工作表明,SAC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贵金属,还在于可以根据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发现新的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光热协同催化 氧化反应 氧中毒 丙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花粉育性的影响
11
作者 童博 陈种凯 +5 位作者 吕丹 廖志杰 郑冉 刘雨晴 田丰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育性、雄穗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光温敏无雄穗系育性转换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苗期的日均高温;I17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6期间;I478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3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2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5期间;I17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1—6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I478适合在播期1、2、8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5—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2—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2适合在播期1和播期2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3—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相比I17、I478和Ptvt2具有繁殖产量高、生育期长等优点,且不育特性稳定,适合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温敏 无雄穗 播种期 花粉育性 生育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型抗菌水凝胶保鲜膜的制备及其在生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12
作者 袁嘉男 罗威翼 +5 位作者 马晓宜 崔龙凤 刘格 王琼 刘善鑫 康卷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2期170-176,共7页
以嘉峪关生鲜烤肉为研究对象,研究温敏型水凝胶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壳聚糖、葡苷聚糖、天蚕素抗菌肽、银离子投料比为1500∶2000∶0.02∶20。对保鲜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说明水凝胶保鲜膜结构中氨基和羟基与银离子交联... 以嘉峪关生鲜烤肉为研究对象,研究温敏型水凝胶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壳聚糖、葡苷聚糖、天蚕素抗菌肽、银离子投料比为1500∶2000∶0.02∶20。对保鲜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说明水凝胶保鲜膜结构中氨基和羟基与银离子交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利用制备的抗菌水凝胶对生鲜烤肉进行涂层保鲜。在20 (±5)℃、相对湿度75%~90%贮藏条件下,对样品进行15 d保存实验,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水分、风味物质、维生素D为参考项,分别对比保鲜前后含量变化。其中菌落总数量增加0.4%、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增加3%、水分含量增加0.7%、风味物质总量减少0.5%。肉质仍然保持鲜嫩,烤制后与新鲜烤肉的风味及口感无明显差异,均显著优于-20℃冷冻保存和4℃冷藏保存的对照组试验,说明制备的水凝胶保鲜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和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峪关生鲜烤肉 温敏型 抗菌 水凝胶 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聚酰亚胺(BTDA-TMMDA)的光控取向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涛 彭增辉 +3 位作者 乌日娜 阮圣平 张力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利用不同波段的线偏振紫外波长照射PI(BTDA TMMDA)膜,发现光化学反应度有较大的差别,短波长的紫外光和高光功率密度有利于增大反应度和提高取向度。在氮气和有氧条件下光照,发现有氧氛围更易于反应。
关键词 光控取向 光敏聚酰亚胺 光化学反应度 取向度 BTDA—TMMDA 液晶 高分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响应型智能高分子凝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莉 韩永良 赵义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3-87,共5页
结合智能高分子凝胶的发展现状介绍笔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由温度敏感型N 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氯化三甲基 3 丙烯酰胺丙基胺(DMAPAA Q)构成的共聚阳离子凝胶具有LCST特性和很好的溶胀性能,而半互穿温敏凝胶PDMAPS/PAMPS显示UCST特性... 结合智能高分子凝胶的发展现状介绍笔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由温度敏感型N 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氯化三甲基 3 丙烯酰胺丙基胺(DMAPAA Q)构成的共聚阳离子凝胶具有LCST特性和很好的溶胀性能,而半互穿温敏凝胶PDMAPS/PAMPS显示UCST特性,且在UCST附近不发生体积变化;将侧链含偶氮苯基的丙烯酰胺基偶氮苯单体(AAAB)与丙烯酸(AA)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P(AA co AAAB),具有pH和光双重响应性能;合成的导电聚(3 羧甲基噻吩)(P3TAA)水凝胶具有pH敏感性,且用高氯酸作掺杂剂对水凝胶的掺杂行为进行研究发现,高氯酸极易使聚噻吩凝胶掺杂,而且一旦掺杂则在掺杂状态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响应 智能高分子 温敏水凝胶 光敏水凝胶 导电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高温对异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明 刘烨 +6 位作者 张海清 刘爱民 肖层林 唐荣 杨永标 蒋凌云 李雪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7-352,共6页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别为1.96、2.12、1.74、1.94;培矮64S、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异交结实率最高,分别为58.87%、54.22%、50.50%,Y58S在27℃处理时异交结实率最高,为58.96%;33℃处理时,4个不育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36℃处理时,4个不育系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综合以上结果,培矮64S育性敏感期以24℃处理较好,Y58S、广占63–2S、H638S育性敏感期以27℃处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敏感期 温度 异交特性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敏感性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凝胶的制备 被引量:7
16
作者 舒静 李小静 +2 位作者 赵大飙 冯晓荟 郑丽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153,共4页
以壳聚糖(CS)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了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的CS/PVP水凝胶。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P∶CS(质量比)=10∶1,0.3%(质量分数,下同)交联剂(相对... 以壳聚糖(CS)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了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的CS/PVP水凝胶。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P∶CS(质量比)=10∶1,0.3%(质量分数,下同)交联剂(相对于PVP),2.5%引发剂,60℃反应10 h的条件下,获得的水凝胶在55℃的pH=4.0溶液中可达到的溶胀率超过1700%。温度敏感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CS/PVP凝胶具有很好的温度敏感性,55℃时具有最大溶胀率。pH敏感性实验表明,当pH=4时,溶胀率最大;pH在4~7之间,溶胀率变化较小;7~13之间,溶胀率迅速减小;pH超过13后,变化趋势再次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吡咯烷酮 水凝胶 温度敏感性 PH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敏感型纤维素水凝胶及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景占鑫 孙晓锋 +1 位作者 王海洪 王广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8,共6页
综述了纯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与有机无机物共混制备纤维素水凝胶的方法,并且综述了温敏性、pH敏感性、磁响应性纤维素水凝胶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纤维素水凝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纤维素 水凝胶 温敏性 PH敏感性 磁响应性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pH敏感性聚乙烯醇/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胜 杨黎明 +3 位作者 陈捷 孙婕 李志军 王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2,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壳聚糖(CMCh)为原料,采用^60Co-γ射线辐照交联制备聚乙烯醇/羧甲基壳聚糖(PVA/CMCh)水凝胶;研究了PVA与CMCh的配比、温度,pH及离子强度等对PVA/CMCh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配比的PVA/CMC... 以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壳聚糖(CMCh)为原料,采用^60Co-γ射线辐照交联制备聚乙烯醇/羧甲基壳聚糖(PVA/CMCh)水凝胶;研究了PVA与CMCh的配比、温度,pH及离子强度等对PVA/CMCh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配比的PVA/CMCh水凝胶具有一定的温度,pH及离子敏感性。该水凝胶在5~20℃时具有较高的溶胀率,温度在20℃以上溶胀率较低,并且有一定的可逆性;水凝胶在pH较低(pH〈4.O)和较高(pH〉6.0)时溶胀率均较大,而当pH为4.0~6.0时溶胀率较小,显示出一定的pH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聚乙烯醇 水凝胶 温度敏感性 PH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恒蔚 周瑞阳 +1 位作者 徐俐 王荣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为研究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光周期处理,并对自然光温变化与PFSR雌性育性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荆州(30°24′N)6至7月,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为1... 为研究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光周期处理,并对自然光温变化与PFSR雌性育性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荆州(30°24′N)6至7月,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为13h20min/d至13h30min/d.曙、暮光对雌性育性的调节起作用;雌性育性主要由日照长度控制,温度没有明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光敏感雌性不育性 临界日长 光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力耦合结构灵敏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顾元宪 赵红兵 +1 位作者 陈飚松 亢战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5-691,共7页
研究稳态/瞬态热传导灵敏度分析、以及热与机械荷载同时作用的热结构应力灵敏度分析问题.考虑了温度场随设计变量的变化及其对热应力的影响,提出温度场与结构热应力耦合问题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特别指出了热-应力耦合灵敏度分析中温... 研究稳态/瞬态热传导灵敏度分析、以及热与机械荷载同时作用的热结构应力灵敏度分析问题.考虑了温度场随设计变量的变化及其对热应力的影响,提出温度场与结构热应力耦合问题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特别指出了热-应力耦合灵敏度分析中温度场导数的影响;说明了在热-应力耦合结构灵敏度分析中必须考虑耦合灵敏度.在应用软件系统JIFEX中实现了所提出的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灵敏度算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 热传导 热应力 热结构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