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N和^(18)O在桂林岩溶水氮污染源示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开然 郭芳 +1 位作者 姜光辉 边红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3-2230,共8页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选择桂林东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共27个采样点,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严重,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雨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浓度为12....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选择桂林东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共27个采样点,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严重,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雨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浓度为12.5mg/L,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下水饮用标准界限(10mg/L);旱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含量为8.8mg/L,虽有明显的降低,但也濒临超标.而少数地表水采样点由于受到直接排污影响,NH4+和NO2-浓度较高,其余离子浓度均较低.该区地下水中硝酸盐的δ15N值范围在5‰~25‰,δ18O值范围在5‰~10‰,表明该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为家畜粪便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有土壤有机氮和化肥的混合,并发生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产生同位素分馏.其中一部分采样点NO3-的N、O同位素比值在1.3~2.1的变化范围内,而另有一部分采样点NO3-的N、O同位素比值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表明该区地下水中反硝化作用并不明显,存在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氮污染 迁移转化 桂林东区 岩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O-二烷基)磷酰化丙氨酸与醇的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保忠 章广韬 赵玉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6-499,共4页
本文研究了N-(O,O-二烷基)磷酰化丙氨酸(DRP-Ala)在温和条件下与多元醇的反应,经31P-NMR、FAWMS证实,发生了成肽,成酯和酯交换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磷酰化丙氨酸 成肽 成酯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O′-二烃基 N-[α-芳氧乙 (丙 )酰基 ]硫代磷酰肼的合成与除草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德清 刘军安 +1 位作者 刘小鹏 王今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23,共5页
通过芳氧乙 (丙 )酸与 O,O′-二烃基硫代磷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 8个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 ,其中化合物 3a、3... 通过芳氧乙 (丙 )酸与 O,O′-二烃基硫代磷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 8个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 ,其中化合物 3a、3b、3g和 3h对单子叶植物稗草和双子叶植物油菜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 ,其效果接近、有些甚至优于对照化合物 2 ,4 -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氧羧酸 o o′-二烃基n-[α-芳氧乙(丙)酰基]硫代磷酰肼 合成 除草活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O-二异丙基)磷酰化丝氨酸成肽反应的立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建军 巨勇 赵玉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研究了 N-( O,O-二异丙基 )磷酰化 -L-(或 D-)丝氨酸和 L-(或 D-)组氨酸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及其与 L-(或 D-)组氨酸甲酯在 DMSO中的反应 .用 SDS作对离子试剂 ,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所有反应体... 研究了 N-( O,O-二异丙基 )磷酰化 -L-(或 D-)丝氨酸和 L-(或 D-)组氨酸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及其与 L-(或 D-)组氨酸甲酯在 DMSO中的反应 .用 SDS作对离子试剂 ,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所有反应体系中均有丝组二肽生成 ,而 L-L和 D-D型丝组二肽的生成量约是 L-D和 D-L型产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o-二异丙基)磷酰化丝氨酸 丝组二肽 立体选择 成肽反应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5
作者 胡东来 赵梓岐 +3 位作者 李元 杨丽 雷艳丽 楚元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键。多项研究表明,微RNA(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有报道显示,miRNA-485-5p(miR-485-5p)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仍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究miR-485-5p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与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和qRT-PCR检测发现,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明,转染miR-485-5p模拟物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证实,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是miR-485-5p的一个下游直接靶标。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显示,OGT在前列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OGT的siRNA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同时有效逆转转染miR-485-5p抑制物所发挥的促癌作用。综上所述,miR-485-5p可以通过负向调控OGT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可为寻找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5-5p 前列腺癌 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蛋白基本单元的合成-O-乙基-UMP-丙氨酸甲酯
6
作者 赵玉芬 张保忠 章广韬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5期600-604,共5页
在合成磷酰蛋白的模型化合物体N-(O,O-二烷基)磷酰化氨基酸(1)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有机磷生命化学的模型化合物──核蛋白基本单元N-(O-烷基,O-核苷)磷酰化氨基酸(2),并对上述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比较了两... 在合成磷酰蛋白的模型化合物体N-(O,O-二烷基)磷酰化氨基酸(1)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有机磷生命化学的模型化合物──核蛋白基本单元N-(O-烷基,O-核苷)磷酰化氨基酸(2),并对上述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比较了两种模型的合成方法。这对在小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磷酰基的参与作用和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相作用机理提供了较好的模型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酰化蛋白 核蛋白 基本单元 磷酰化 丙氨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酰化丝氨酸六配位磷中间体的结构及其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波 钟儒刚 +2 位作者 万荣 赵玉芬 戴乾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用 MNDO方法对磷酰化丝氨酸仿生化反应机理中所形成的六配位磷中间体 ( 3 )可能的 3个异构体的结构及其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 .在六配位磷中间体 3的 6根键中 ,丝氨酸的羧基氧 O3与磷之间的键最弱 ,最易断裂生成新的五配位磷中间体 4 ,4的... 用 MNDO方法对磷酰化丝氨酸仿生化反应机理中所形成的六配位磷中间体 ( 3 )可能的 3个异构体的结构及其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 .在六配位磷中间体 3的 6根键中 ,丝氨酸的羧基氧 O3与磷之间的键最弱 ,最易断裂生成新的五配位磷中间体 4 ,4的 P_ N键断裂得到磷酰基的 N→ O转位反应产物 5.对于六配位磷中间体 3中的两个异丙氧基 ,位于丝氨酸侧链羟基 O6对面的异丙氧基较另一个易于离去 (约低 3 7k J/mol)并得到中间体 6,接着甲醇从 O6对面新产生的空隙进攻中间体 6中的磷 ,生成磷上酯交换产物 9.六配位磷中间体机理比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所发现的磷酰化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配位磷中间体 MnDo 磷酰化丝氨酸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对4-HPR抑制HepG2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玲 魏翔 +2 位作者 张素梅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对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4-HPR)抑制肝癌细胞HepG2体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PMA单独或联合4-HPR处理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药物对生长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 目的观察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对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4-HPR)抑制肝癌细胞HepG2体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PMA单独或联合4-HPR处理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药物对生长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迁移相关蛋白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表达和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程度。结果 PMA联合4-HPR处理组细胞密度小,形态更为细长;二者联合处理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减少,而PMA单独处理细胞迁移距离增加(P <0. 05);抑制细胞迁移过程中,N-cadherin、MLCK表达减少,MLC磷酸化亦降低(P <0. 05)。结论 PMA联合4-HPR可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相比4-HPR组能更显著减少MLCK的表达和MLC的磷酸化,为进一步探讨4-HPR联合PMA治疗肝癌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肉豆蔻佛波醇 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神经钙黏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肝癌HEPG2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