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icalein causes alternation in dopamine metabolism in PC12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COMT and DAT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1-202,共2页
Aim Baicalein is the major flavonoid obtained from the Scutellaria root.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 onstrated that baicalein has a clear positive effect on recovery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Parkinsonism. The pu... Aim Baicalein is the major flavonoid obtained from the Scutellaria root.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 onstrated that baicalein has a clear positive effect on recovery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Parkinsonism. The put- 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baicalein in modulating dopamine (DA) metabolism in PC12 cells and to explor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its actions. Methods The intracellular content and extracellular release of DA in both rotenone-treated and untreated PC12 cells were examined. Second, PC12 cells were first pretreated with baicalein ( 10 μmol · L^-1 ) for 10 rain, and then incubated with or without ionomycin (5 μmol · L^-1 ) for 10 rain to test wheth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baicalein affected calcium-dependent or spontaneous DA release. Third, th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contents of DA and its related metabolites were examined. After treatment with baica- lein for 24 h, the The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monoamine oxidase B (MAOB),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 and dopamine transporter (DAT) were detected by immunoblot analysi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icalein prevented rotenone-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A content in both rotenone- treated and untreated PC12 cells. Furthermore, it had no effect on ionomycin-induced or spontaneous DA release after short-term exposure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A content in a time-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after treat- ment for 6 h. Baicalein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homovanillic acid (HVA) content but increased the intracellular 3,4-dihydroxy phenylacetic acid (DOPAC) content. Finally, baicalein sig- 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OMT and DAT,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TH and MAOB.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acalein has the ability to increase DA content and modulate DA metabolism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COMT and DAT.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baicalein may be a potential anti- PD drug that merit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CALEIN Parkinson' s disease pc12 cells ROTENONE dopamine metabo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Xiang-You-Fang protects PC12 cells against OGD/R-induced autophagy via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2
作者 MA Hui-xia CHEN Ai-ling +3 位作者 HOU Fan LI Ting-ting ZHU Ya-fei ZHAO Qi-pe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2-743,共2页
OBJECTIVE Mu-Xiang-You-Fang(MXYF)is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Hui medicine,composed of five herbs,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ischemic stroke for many years.However,the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MXYF r... OBJECTIVE Mu-Xiang-You-Fang(MXYF)is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Hui medicine,composed of five herbs,whi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ischemic stroke for many years.However,the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MXYF remain unclear.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MXYF and its role in modulating autophagy via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PC12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injury model.METHODS MXYF was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apparatus.PC12 OGD/R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for 2 h and reperfusion for 24 h.The effects of MXYF on the viability and cytotoxicity of PC12 cell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cell counting kit(CCK-8)assay.Colorimetric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LDH leakage rate.The calcium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hemical fluorescence method and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as determin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Monodansylcadaverine(MDC)staining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autophagosome formation.The expression of LC3,Beclin1,p62,p-AMPK,ULK1,p-mTOR and p-p70s6k proteins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es.RESULTS MXYF(1,2 and 4 mg·L^-1)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ell viability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while decreased the release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PC12 cells.Mechanistic studies showed that MXYF reduced the LC3-II/LC3-I ratio and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p-AMPK and ULK1.In comparison,the expres⁃sion of p-mTOR,p-p70s6k and p62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CONCLUSION MXYF inhibits autophagy after OGD/Rinduced PC12 cell injury through AMPK-mTOR pathway,thus MXYF might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reating the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Xiang-You-Fang pc12 cells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AUTOPHAGY AMPK/mTOR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肉灵芝水提物促进PC-12细胞分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熊川 陈诚 +3 位作者 陈祖琴 李强 林杨 黄文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5-1138,1143,共5页
评价白肉灵芝促进PC-12细胞分化效果,并探索作用机制。采用体外培养未分化PC-12细胞,观察其在白肉灵芝水提物诱导下突起生长情况,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分化率,通过加入细胞分化作用中关键节点特异性抑制剂探索作用机制。在设定范围内,... 评价白肉灵芝促进PC-12细胞分化效果,并探索作用机制。采用体外培养未分化PC-12细胞,观察其在白肉灵芝水提物诱导下突起生长情况,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分化率,通过加入细胞分化作用中关键节点特异性抑制剂探索作用机制。在设定范围内,白肉灵芝水提物处理组分化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浓度为200μg/m L时效果最佳,分化比例8.73±0.91%。添加TrkA、MEK/ERK1/2和PI3K/Akt的抑制剂,能显著降低白肉灵芝水提物处理组分化细胞数目。白肉灵芝水提物通过增强TrkA、MEK/ERK1/2和PI3K/Akt通路能有效促进PC-12细胞分化,具有神经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水提物 灵芝 白肉 免疫荧光染色 TRKA 体外培养 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诱导PC-12细胞凋亡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亚利 宋天保 +1 位作者 路明 许琨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 用β 淀粉样蛋白 (Aβ2 5- 35)诱导PC 1 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 1 2细胞 ,以不同浓度Aβ2 5 - 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 ,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 ,Fura 2 /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 目的 用β 淀粉样蛋白 (Aβ2 5- 35)诱导PC 1 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 1 2细胞 ,以不同浓度Aβ2 5 - 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 ,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 ,Fura 2 /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Hoechst332 5 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Aβ2 5- 35作用于PC 1 2细胞后 ,细胞活力逐渐下降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同时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上升 ;不同浓度Aβ2 5 - 35作用后 ,PC 1 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该时间比Ca2 +浓度上升约晚 6~ 1 2h。结论 Aβ2 5- 35诱导后PC 1 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 +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培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卷柏的肽类化学成分及对低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龙红萍 李福双 +7 位作者 杨中保 徐康平 李静 赵兰芳 喻凯 谭蕾红 彭军 谭桂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7-951,956,共6页
采用聚酰胺、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分离方法对卷柏属植物兖州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1个化合物:aurantiamide(1)、aurantiamide acetate(2)、Nbenzoyl-L-phenylalaninol... 采用聚酰胺、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分离方法对卷柏属植物兖州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1个化合物:aurantiamide(1)、aurantiamide acetate(2)、Nbenzoyl-L-phenylalaninol(3)、neoechinulin A(4)、5,7-二羟基色原酮(5)、3-(3-羟基-苯基)-丙酸(6)、3-(3-羟基-苯基)-丙酸甲酯(7)、肉桂酸(8)、(1H-indol-3-yl)oxoacetamide(9)、3-甲醛-1H-吲哚(10)、3-甲酸-1H-吲哚(11),以上11个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得到。采用Hoechst Staining法评价化合物1~4四个肽在低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4个肽类化合物在低氧复氧诱导的PC-12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对低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呈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兖州卷柏 化学成分 二肽 低氧 复氧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对去血清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香琴 刘天庆 +2 位作者 朱蕾蕾 葛丹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4-970,共7页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cells)去血清后,其凋亡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有许多共同之处,今通过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对去血清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为N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相应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将正常培养的PC1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cells)去血清后,其凋亡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有许多共同之处,今通过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对去血清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为N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相应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将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与NSCs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去血清共培养,观察PC12细胞的形态,检测PC12细胞的活性,计算PC12细胞的存活率,同时检测培养基中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浓度,分析不同培养方式下NSCs对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的作用以及NSCs与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培养后,其分泌GDNF的能力。结果表明:①去血清诱导PC12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去血清72h后,PC12细胞存活的比率为44.25%;②NSCs培养基对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③NSCs培养上清及NSCs对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NSCs与去血清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培养后,分泌GDNF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pc12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凋亡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姜恩平 李红 +1 位作者 纪影实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蒺藜皂苷高(GSTT1)、低(GSTT2)...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蒺藜皂苷高(GSTT1)、低(GSTT2)剂量组。用H2O2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凋亡,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 33258荧光核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亚二倍体峰比率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组随着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P<0.01),凋亡细胞减少,凋亡比率下降(P<0.01),Bcl-2表达增加(P<0.05),而Bax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蒺藜皂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及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pc12细胞 H2O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itin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对PC12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树军 赵臣 +4 位作者 狄建军 穆莎茉莉 仙玲玲 于娜 黄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8-152,共5页
旨在构建Neuritin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大量有活性的Neuritin蛋白,研究其神经生物学功能。PCR扩增编码neuritin基因cDNA序列,并纯化回收,通过酶切和连接插入穿梭载体pPIC9K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neuritin-pPIC9k重组质粒经PCR与测序... 旨在构建Neuritin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大量有活性的Neuritin蛋白,研究其神经生物学功能。PCR扩增编码neuritin基因cDNA序列,并纯化回收,通过酶切和连接插入穿梭载体pPIC9K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neuritin-pPIC9k重组质粒经PCR与测序鉴定后,使用SalⅠ酶切使其线性化,电击转化酵母菌GS115,经筛选与鉴定,成功构建了Neuritin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结果表明,使用甲醇诱导其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得到11 kD的Neuritin蛋白,纯化的Neuritin蛋白加入PC12细胞培养液中,能促进其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N PPIC9K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对L-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金红 康白 +1 位作者 胡雅儿 夏宗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8-1259,共2页
关键词 梓醇 pc12细胞 L-谷氨酸 M2受体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诱导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艳 倪鑫 +2 位作者 鲍璇 王成海 路长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 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 38与PACAP27 在PC12 细胞突起生长中的作用,并探讨介导其作用的受体和细胞内第二信使机制。方法 采用PC12细胞分散培养法,观察接种72 h 时PC12 细胞突起生... 目的 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 38与PACAP27 在PC12 细胞突起生长中的作用,并探讨介导其作用的受体和细胞内第二信使机制。方法 采用PC12细胞分散培养法,观察接种72 h 时PC12 细胞突起生长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当PACAP38 和PACAP27 的浓度为1 ×10- 7 ~1 ×10- 11 mol·L-1 之间时,均能诱导PC12细胞突起生长,其中以1×10 -9 mol·L- 1 的浓度作用最明显,量效曲线呈“钟”形。PACAP Ⅰ型受体拮抗剂PACAP6~38和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RpcAMPS 能显著地抑制PACAP诱导PC12 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而蛋白激酶C 抑制剂H7 却没有这个作用。结论 PACAP38 和PACAP27均能诱导PC12 细胞突起生长,该作用是由PACAP Ⅰ型受体介导的,是通过细胞内c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肽 PACAP pc12细胞 垂体 腺苷酸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活性成分对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红 赵宇红 +3 位作者 陈伟强 罗少洪 金桂芳 潘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异黄酮活性成分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大豆中提取纯化异黄酮活性成分,以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为细胞模型,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MTT法、LDH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异黄酮活性成分对PC12细胞... 目的探讨异黄酮活性成分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大豆中提取纯化异黄酮活性成分,以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为细胞模型,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MTT法、LDH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异黄酮活性成分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异黄酮活性成分能有效地改善PC12细胞的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保护组LDH活性低于损伤组(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活性成分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活性成分 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枝柑皮多糖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小英 周林 +3 位作者 黄庆华 游明霞 周子雄 源瀚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研究茶枝柑皮多糖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10... 目的:研究茶枝柑皮多糖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100μmol/L H2O2诱导PC12细胞4h,细胞呈现明显损伤形态,细胞内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茶枝柑皮多糖可明显改善PC12细胞损伤,显著降低细胞MDA含量,极显著提高SOD和GSH-Px活性。结论:茶枝柑皮多糖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皮多糖 抗氧化 pc12细胞 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PC_(12)细胞AchE和Ch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晓华 黄其林 张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73-2176,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 (RA)诱导PC1 2 细胞呈现拟胆碱能神经元表型 ,以及不同RA浓度对PC1 2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 1~ 5 0 μmol L浓度RA诱导PC1 2 细胞 ,MTT法、流式细胞仪、TUNEL法、分光光度法和放射酶学...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 (RA)诱导PC1 2 细胞呈现拟胆碱能神经元表型 ,以及不同RA浓度对PC1 2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 1~ 5 0 μmol L浓度RA诱导PC1 2 细胞 ,MTT法、流式细胞仪、TUNEL法、分光光度法和放射酶学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细胞凋亡情况、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变化。结果 ① 1,5 ,10 ,2 0 μmol L浓度RA均明显增加ChAT活性 ,以 10 μmol L浓度时ChAT活性最高 ,超过该浓度后ChAT活性呈下降趋势。RA对AchE活性无明显诱导作用。②当浓度大于 10 μmol L后RA诱导PC1 2 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增强。③ 1~ 5 0 μmol L浓度RA均能抑制PC1 2 细胞增殖 ,RA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明显 ,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④RA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于G1 →S期。结论 RA具有诱导PC1 2 细胞呈现拟胆碱能神经元表型的作用 ,10μmol L 是最佳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pc12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多肽可能通过ERK1/2途径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颖 于舒 +4 位作者 沈卫星 赵华龙 吴泓枢 顾晓松 丁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研究牛膝多肽(ABPP)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初步探讨ABPP作用于PC12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观察在低血清的情况下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μg/ml)诱导PC12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 目的:研究牛膝多肽(ABPP)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初步探讨ABPP作用于PC12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观察在低血清的情况下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μg/ml)诱导PC12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丝蛋白(NF-H)在ABPP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BPP(1.0μg/ml)加药后不同时间段(0、6、12h和1、2、3、7d)和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μg/ml)加药2 d后对PC12细胞ERK1/2活性的影响,同时应用ERK1/2特异性拮抗剂PD98059与ABPP共培养PC12细胞,分析ABPP对PC12细胞的作用与ERK1/2通路的关系。结果:ABPP处理3 d后,部分PC12细胞开始出现神经元样的形态。随着加药时间延长具有神经元样的细胞逐渐增多,到7 d时,可以见到神经生长因子(NGF)和ABPP处理组PC12细胞的突起都显著增多,能形成网络;14 d时,这种现象愈发显著。加药后7 d和14 d,ABPP各浓度组的细胞分化率以及细胞突起长度均明显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加药第7天和第14天,ABPP高剂量组与NGF组的PC12细胞均出现NF-H标记阳性的分化细胞。ABPP对ERK1/2的激活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以1.0μg/ml作用2 d为最大。当用PD98059抑制ERK1/2的活化时,ABPP对ERK1/2的激活作用被部分阻断。结论:ABPP具有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性分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肽 pc12细胞 神经元性分化 ERK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曼中毒诱导PC_(12)细胞STATs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吉清 董兆君 +1 位作者 恽榴红 阮金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 研究梭曼中毒PC1 2 细胞中STAT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梭曼中毒 2、6、12及 2 4h的PC1 2 细胞的STAT1、3、5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梭曼中... 目的 研究梭曼中毒PC1 2 细胞中STAT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梭曼中毒 2、6、12及 2 4h的PC1 2 细胞的STAT1、3、5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梭曼中毒后 2h组PC1 2 细胞中STAT1、3、5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 ,在中毒后 12h组达最高 ,中毒后 2 4h组的表达量低于 12h组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RT 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片断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相同。结论 梭曼中毒增强PC1 2 细胞中STATs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 pc12细胞 信号转导 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减轻氧糖剥夺对PC12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舰 张扬 +3 位作者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顾大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对低氧缺血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阴性对照序列+OGD组、miRNA-21 inhibitor+OGD组和miRNA-21 mimic+OGD组。通过采用CCK-8、re...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对低氧缺血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阴性对照序列+OGD组、miRNA-21 inhibitor+OGD组和miRNA-21 mimic+OGD组。通过采用CCK-8、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探讨miRNA-21对OGD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结果:降低miRNA-21的表达,受OGD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增加miRNA-21的表达,受OGD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明显增加。进一步发现miRNA-21促进OGD损伤PC12细胞的AKT磷酸化。结论:miRNA-21明显增加OGD损伤PC12细胞的活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PI3K/AKT信号通路 氧糖剥夺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ClC-3寡核苷酸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宁 丘钦英 关永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8-650,共3页
目的:研究反义ClC-3寡核苷酸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分别转染6.25,12.5,25.0,50.0,100.0及200.0mg/L的CIC-3反义寡核苷酸,50mg/LCIC-3正义寡核苷酸,50mg/LClC-3随义寡核苷酸,以转染10mg/LLipofecta... 目的:研究反义ClC-3寡核苷酸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分别转染6.25,12.5,25.0,50.0,100.0及200.0mg/L的CIC-3反义寡核苷酸,50mg/LCIC-3正义寡核苷酸,50mg/LClC-3随义寡核苷酸,以转染10mg/LLipofectamine2000和未转染细胞作对照。利用MTT以及[3H]-胸腺嘧啶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及DNA合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未转染细胞组比较,反义ClC-3寡核苷酸可以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并抑制[3H]-胸腺嘧啶掺入到DNA,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均<0.05)。而转染脂质体、正义及随义ClC-3寡核苷酸对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DNA合成及细胞周期均无影响(P>0.05)。结论:反义ClC-3寡核苷酸通过使PC12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pc12细胞 增殖 CLC-3 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曼中毒诱导PC_(12)细胞JAKs表达
18
作者 赵吉清 董兆君 +1 位作者 恽榴红 阮金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 研究梭曼中毒PC1 2 细胞中JAK1、JAK2、JAK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梭曼中毒 2、6、12、2 4h的PC1 2 细胞的JAK1、JAK2、JAK3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 目的 研究梭曼中毒PC1 2 细胞中JAK1、JAK2、JAK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梭曼中毒 2、6、12、2 4h的PC1 2 细胞的JAK1、JAK2、JAK3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梭曼中毒后 2h组PC1 2 细胞中JAK1、JAK2、JAK3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 ,在中毒后 12h组达最高 ,中毒后 2 4h组的表达量低于 12h组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RT 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片断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相同。结论 梭曼中毒增强PC1 2 细胞中JAKs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 pc12细胞 JANUS激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启动子与GFP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19
作者 刘洁生 杨维东 +3 位作者 车军 吴春利 江天久 甄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93-97,共5页
 目的:构建c-fos启动子与GFP的重组质粒载体,并使其在体外培养哺乳动物pc12细胞中表达.方法:XbaI、HindIII双酶切含c-fos启动子的HF443质粒,纯化后与同样双酶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体外培养哺...  目的:构建c-fos启动子与GFP的重组质粒载体,并使其在体外培养哺乳动物pc12细胞中表达.方法:XbaI、HindIII双酶切含c-fos启动子的HF443质粒,纯化后与同样双酶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体外培养哺乳动物pc12细胞.结果:加入Na+通道激活剂乌头碱后,转染后的pc12细胞可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结论:c-fos启动子与GFP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可用于哺乳动物活细胞c-fos基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β-淀粉样肽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朱瑞霞 张朝东 王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β-淀粉样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O组。细胞培养24h后,EPO组加入终浓度为25U/ml的EPO预处理8h,再与模型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Aβ25-3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β-淀粉样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O组。细胞培养24h后,EPO组加入终浓度为25U/ml的EPO预处理8h,再与模型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Aβ25-35,继续培养48h,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利用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运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MTT显示EPO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中剂量存活率最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EPO组线粒体数量多,结构比较完整;Westernblot显示EPO组Bcl-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胞浆Cyt-C表达较EPO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EPO可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其机制为稳定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Cyt-C释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Β-淀粉样肽 pc-1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