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枝条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苏艳 马双喜 +2 位作者 瞿素萍 彭绿春 王丽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679-1681,共3页
以黄柏枝条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不同激素对黄柏枝条初始萌发的表现,筛选黄柏最佳培养基新配方,结果表明:最适宜黄柏茎段萌动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mg/L,最适宜... 以黄柏枝条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不同激素对黄柏枝条初始萌发的表现,筛选黄柏最佳培养基新配方,结果表明:最适宜黄柏茎段萌动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3 mg/L+IAA 0.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枝条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薛娟 黄明畅 +4 位作者 李磊 刘龙江 梁珊珊 魏晴 王立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1-105,共5页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柏中多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选择多糖提取中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柏中多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选择多糖提取中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考察对象,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柏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黄柏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评价黄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54 min、超声功率59 W、液料比23 mL/g,此时黄柏多糖得率为达到3.19%。黄柏多糖浓度为5 g/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1%和39%。研究表明,优化得到的黄柏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黄柏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黄檗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刘玉慧 王文超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1,共8页
采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方法从黄檗树皮中提取3种生物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首先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离子液体的种类和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考察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3种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应用Box-Beh... 采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方法从黄檗树皮中提取3种生物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首先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离子液体的种类和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考察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3种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嗅盐([Bmim][Br])溶液对生物碱的提取效率最高,最佳提取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为0.31 mol/L,温度为94℃,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药根碱得率为0.047%±0.003%,巴马汀得率为0.421%±0.011%,小檗碱得率为1.150%±0.028%。与传统水加热回流法相比,提取效率分别高出9.3%、12.8%和23.6%。该研究表明,利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黄檗树皮中提取生物碱,为提取黄檗中活性成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微波 黄檗 生物碱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秦彦杰 张玉红 +1 位作者 王洋 阎秀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115-118,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黄檗 (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 :采用日本KYAHIQsilC 18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乙腈 /水溶液 (10 0 0mL溶液中含磷酸二氢钾 3.4 ...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黄檗 (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 :采用日本KYAHIQsilC 18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乙腈 /水溶液 (10 0 0mL溶液中含磷酸二氢钾 3.4 g及十二烷基磺酸钠 1.7g) 1∶1,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345nm ,进样量 10μL。样品制备以 6 3%的乙醇作溶剂 ,在 4 1℃下超声波提取黄檗茎皮 6 4min。用HPLC分别测定了黄檗根皮、茎皮和叶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的含量 ,结果表明 :小檗碱和药根碱在根皮中的含量最高 ,茎皮次之 ,叶最低 ,而掌叶防己碱在茎皮中的含量最高 ,根皮次之 ,叶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生物碱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波罗不同种源对育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宁波 张玉波 +3 位作者 龙作义 李雪 李红莉 逄宏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9,共2页
对黄波罗不同种源的种子质量和育苗的苗木质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波罗种源以柴河最好,海林次之,而穆棱较差;苗木质量也表现相同,种源柴河最好,海林与山河屯次之,而穆棱较差。
关键词 黄波罗 种源 育苗 苗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种源黄檗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志强 胡燕妮 +3 位作者 彭英丽 孙铭隆 张玉红 刘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作为分布最广泛的菌根类型,在植物生长和环境改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也证实,丛枝菌根能够影响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使次生代谢产物发生变化。本实验选用了3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sp...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作为分布最广泛的菌根类型,在植物生长和环境改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也证实,丛枝菌根能够影响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使次生代谢产物发生变化。本实验选用了3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spp.)进行接菌实验,同时选取了吉林、黑河和太空育种3个种源的黄檗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菌种和不同种源的结合,来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檗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以及这种影响作用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黄檗幼苗生长情况及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3种生物碱含量都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在黄檗幼苗的生长和生物碱含量的积累方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面,对小檗碱和药根碱含量影响作用最显著的是摩西球囊霉,对掌叶防己碱含量的影响作用最显著的是根内球囊霉。同时,从实验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本实验选取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檗幼苗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对黄檗幼苗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受到黄檗种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不同种源 黄檗 小檗碱 药根碱 掌叶防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与育苗密度对黄波罗苗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龙作义 张玉波 +2 位作者 李雪 李红莉 逄宏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3,31,共3页
对黄波罗育苗中的播种量和育苗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垄作和床作中应采用播种系数为4,0的播种量,其效果可以满足育苗密度的需求;育苗密度在垄作中以60~70株/m、床作中以80~90株/m^2为优。
关键词 黄波罗 育苗 播种量 播种系数 育苗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檗野生种群生存现状及化学表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志鹏 张阳 +4 位作者 张昭 齐耀东 张本刚 索风梅 陈瑶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我国常用中药关黄柏的基原,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在20世纪60-90年代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且至今种群规模未得到很好的恢复。本文对我国燕山、千山、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5条山脉黄...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我国常用中药关黄柏的基原,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在20世纪60-90年代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且至今种群规模未得到很好的恢复。本文对我国燕山、千山、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5条山脉黄檗野生种群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径级结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黄檗野生种群年龄结构呈纺锤形,幼龄级、青壮级个体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3.9%和68.0%,表明幼龄植株储备匮乏,天然更新不足,总体呈严重的衰退趋势,受威胁状况严峻;千山种群的小檗碱、巴马汀、黄柏碱含量及生物碱总量最高,而小兴安岭种群最低,且二者与其他三条山脉黄檗种群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黄檗种群分布区缩小,年龄结构呈衰退趋势,部分种群个体数量极少,即使在保护状态下也难以自我恢复;千山黄檗种群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较高,在开展药材生产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分布 种群结构 化学表征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地区天然黄檗生物碱含量对季节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玉红 徐丽娇 +2 位作者 邱静珺 孙铭隆 周志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6,共8页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不仅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还是我国著名中药材"关黄柏"的药源植物,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而被过度开采。本研究采用HPLC检测不同植被地区天然黄檗种群中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和小檗碱等生物...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不仅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还是我国著名中药材"关黄柏"的药源植物,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而被过度开采。本研究采用HPLC检测不同植被地区天然黄檗种群中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和小檗碱等生物碱的含量,分析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对生物碱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药根碱在黄檗各部位的分布为:根皮>茎皮>多年生枝>一年生枝>叶片。掌叶防己碱含量分布为:茎皮>多年生枝皮>根皮>一年生枝>叶片。小檗碱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根皮>茎皮>多年生枝>一年生枝>叶片。根皮和茎皮中的药根碱含量随着春、夏、秋季节的推移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而多年生枝皮、一年生枝、叶片中的药根碱则是秋季>春季>夏季。各部位的掌叶防己碱均随着季节推移而升高,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根皮、茎皮和多年生枝皮中小檗碱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一年生枝中小檗碱在夏季降低,而到了秋季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植被地区 生物碱 季节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黄檗幼苗叶片可见伤害及气孔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伟 邓莉兰 +5 位作者 徐胜 何兴元 陈玮 赵诣 张娜 苏丽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
以4年生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s)模拟法,设置了4个处理(O3摩尔分数为40×10-9(对照)、60×10-9、80×10-9和120×10-9)的气体熏蒸试验,观测了不同摩尔分数臭氧对黄檗叶片的... 以4年生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s)模拟法,设置了4个处理(O3摩尔分数为40×10-9(对照)、60×10-9、80×10-9和120×10-9)的气体熏蒸试验,观测了不同摩尔分数臭氧对黄檗叶片的可见伤害及叶片气孔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叶伤害面积比和单株叶可见伤害比随O3摩尔分数升高而增加(P<0.01),摩尔分数为120×10-9下熏蒸6 d时黄檗叶片出现坏死斑等伤害症状。O3摩尔分数为80×10-9和120×10-9处理组下表皮气孔密度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增加37.26%和35.12%,两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气孔宽度、开度、周长和面积也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O3摩尔分数为60×10-9时除气孔宽度和开度降低外,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P>0.05)。气孔比随O3摩尔分数升高而增大,并在80×10-9时达到最大为3.52,随后降低。黄檗叶片气孔大小参数与O3摩尔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方程较好地描述。推测摩尔分数为(80±10)×10-9时是黄檗幼苗臭氧胁迫忍耐性的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臭氧 叶片 可见伤害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血液代谢组学研究关黄柏生物碱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晖 李先娜 +4 位作者 张颖 李瑞芳 岳姝崎 张爱华 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709-171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关黄柏生物碱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干预作用,从血液代谢组学角度阐释关黄柏生物碱对CNP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本研究应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关黄柏生物碱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干预作用,从血液代谢组学角度阐释关黄柏生物碱对CNP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关黄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量较高的关黄柏生物碱富集物,采用前列腺注射辣椒素的方法制备CNP模型大鼠,应用UPLC-Triple TOF-MS/MS联用技术建立CNP血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鉴定CNP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确定关黄柏生物碱对CNP干预作用的代谢途径。结果:确定了与CNP密切相关的18个生物标记物及14个代谢通路。关黄柏生物碱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的调节,可显著对各项指标及12个CNP生物标记物产生回调作用。结论:关黄柏生物碱可以有效干预CNP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为抗CNP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柏 生物碱 代谢组学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玉红 曲伟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39,256,共5页
以黄檗带顶芽和腋芽的茎段为材料,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黄檗组培苗的快速繁殖,以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6-BA0·8mg·L^(-1)为培养基,浓度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黄檗茎段8min,其组培苗生... 以黄檗带顶芽和腋芽的茎段为材料,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黄檗组培苗的快速繁殖,以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6-BA0·8mg·L^(-1)为培养基,浓度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黄檗茎段8min,其组培苗生长最旺盛,成活率可达92·8%。以M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20mg·L^(-1),pH值5·8对黄檗组培苗的壮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快速繁殖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落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戴灵超 斯建勇 +1 位作者 刘琰璐 张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0-902,927,共4页
从黄檗落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hellodenol-A(1),茵芋苷(skimmin,2),phellodenol E(3),黄檗苷(amurensin,4),黄柏苷(phellamurin,5),(2R)-phellodensin-F(6)和clerost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7)。其... 从黄檗落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hellodenol-A(1),茵芋苷(skimmin,2),phellodenol E(3),黄檗苷(amurensin,4),黄柏苷(phellamurin,5),(2R)-phellodensin-F(6)和clerost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水提物联合抗菌药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素萍 刘增援 +6 位作者 吴永继 梁政 潘婕 孙燕杰 宋剑武 黄凯 司红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黄柏水提物与抗菌药联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黄柏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倍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黄柏水提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 【目的】探讨黄柏水提物与抗菌药联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黄柏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倍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黄柏水提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黄柏水提物与抗菌药联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黄柏水提物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MIC为500 mg/m L,黄柏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头孢噻呋钠、头孢他啶、氟苯尼考、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噻肟联用后的FICI为0.50~2.01,其中,黄柏水提物与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痢菌净联用存在相加作用,与氟苯尼考联用存在协同作用,与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间为无关作用,与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联用呈拮抗作用。【结论】黄柏水提物与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痢菌净、氟苯尼考联用是通过相加或协同作用提高药物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但不宜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抗菌药 产ESBLs大肠杆菌 联合用药 微量棋盘稀释法 FI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叶片内酚酸质量分数的时序变化及其抗虫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凯 王琪 +4 位作者 何冬明 李媛媛 严善春 曲凤静 宋大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林龄的健康和受害黄檗,在不同生长时期(6月、7月和8月)内雌、雄植株叶片酚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研究了酚酸质量分数与黄檗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树龄、健康状况和生长时期对黄檗叶片内酚酸总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P&... 通过测定不同林龄的健康和受害黄檗,在不同生长时期(6月、7月和8月)内雌、雄植株叶片酚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研究了酚酸质量分数与黄檗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树龄、健康状况和生长时期对黄檗叶片内酚酸总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P<0.05)。健康和受害植株的酚酸总量均表现为7月份>8月份>6月份的变化趋势,且不同月份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雌株的酚酸总量均极显著高于雄株(P<0.01);37年生的黄檗总酚酸含量显著高于56年生(P<0.01),不同树龄的受害植株在所测定的各月份其酚酸总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不同树龄之间酚酸总量的差异也极显著。黄檗叶片内共检测出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水杨酸、苯甲酸、苯乙酸、阿魏酸和肉桂酸9种酚酸类物质,受害植株的酚酸种类显著高于健康植株。说明性别、树龄、健康状况和发育时期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黄檗叶片酚酸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而影响黄檗抗虫性强弱。因此,可以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对抗性较弱的黄檗,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维护林木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叶片 酚酸 时序变化 组成抗性 P hellodendor N amurense ru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中小檗碱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玉红 温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研究了黄檗树皮中小檗碱的萃取工艺。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黄檗中小檗碱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验证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夹带剂乙醇体积分数95...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研究了黄檗树皮中小檗碱的萃取工艺。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黄檗中小檗碱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验证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夹带剂乙醇体积分数95%。在此条件下,小檗碱提取率为67.56%(得率0.5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小檗碱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波罗的愈伤组织培养 被引量:8
17
作者 亓磊 詹亚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5,23,共3页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NAA、NAA与6-BA组合、培养基类型、培养基pH值、蔗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及继代次数对黄波罗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NAA时,以1.0mg.L-1愈伤组织生长率最高;NAA与6-BA组合,以0.3mg.L-16-BA+...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NAA、NAA与6-BA组合、培养基类型、培养基pH值、蔗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及继代次数对黄波罗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NAA时,以1.0mg.L-1愈伤组织生长率最高;NAA与6-BA组合,以0.3mg.L-16-BA+1.0mg.L-1NAA最好,其生长量明显大于单独使用NAA的处理。黄波罗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体系为:NT+0.3mg.L-16-BA+1.0mg.L-1NAA,培养基pH值为6.3左右,蔗糖质量浓度为20g.L-1,接种量0.4g,继代时间为20d,愈伤组织生长量在培养4代后达到最大,达2.14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 愈伤组织 继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彦杰 王洋 阎秀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2-66,共5页
对黄檗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在成树、幼树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檗树干韧皮部中3种生物碱含量均随着树干位置增高而降低,成树在地面至1.5m高度内随位置增高而急剧下降,超过1.5m后趋于平稳... 对黄檗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在成树、幼树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檗树干韧皮部中3种生物碱含量均随着树干位置增高而降低,成树在地面至1.5m高度内随位置增高而急剧下降,超过1.5m后趋于平稳,而幼树随位置增高近线性下降,幼树近地面20cm茎段韧皮部中的小檗碱含量相当于成树;黄檗成树韧皮部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而生长2年的黄檗幼树韧皮部中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根是7月含量较高,茎是6月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药用成分 部位差异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炙前后关黄柏多糖基本含量测定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婕 张宏伟 王秋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比较盐炙前后关黄柏多糖中总糖、蛋白及糖醛酸含量,考察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关黄柏多糖组分的盐炙机理。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总糖、蛋白及糖醛酸含量,采用经典小鼠免疫实验以检测盐... 目的:比较盐炙前后关黄柏多糖中总糖、蛋白及糖醛酸含量,考察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关黄柏多糖组分的盐炙机理。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总糖、蛋白及糖醛酸含量,采用经典小鼠免疫实验以检测盐炙前后总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盐炙前后关黄柏多糖总糖、蛋白及糖醛酸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关黄柏多糖中剂量及盐炙品多糖中、高剂量能降低小鼠碳粒廓清指数;盐炙关黄柏多糖中、高剂量对DNF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炙关黄柏多糖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且呈量效关系。结论:关黄柏经盐炙后多糖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且盐炙前后关黄柏多糖能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盐炙后效果更显著,说明关黄柏方法中盐炙对于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有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柏 多糖 总糖含量 蛋白质含量 糖醛酸含量 盐炙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内过程的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配伍环境下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先娜 邹迪 +5 位作者 李冰冰 闫广利 王美佳 刘志东 张爱华 孙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730-1739,共10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关黄柏在特定配伍环境下血中移行成分与功效取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应用UPLC-HD-MS/MS联用技术建立关黄柏及知柏地黄丸等类方口服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关黄柏在特定配伍环境下血中移行成分与功效取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应用UPLC-HD-MS/MS联用技术建立关黄柏及知柏地黄丸等类方口服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阐明不同的方剂配伍环境下关黄柏体内成分表达的差异,探索与关黄柏功效显著相关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中出现了23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OPLS-DA分析充分挖掘了7个与关黄柏退虚热功效显著相关的血中移行成分及6个与关黄柏清热燥湿功效显著相关的血中移行成分。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中体内成分分析方法,初步阐明了关黄柏在类方中的配伍规律及其发挥退虚热及清热燥湿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柏 清热燥湿 退虚热 血中移行成分 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