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突变体对黄曲霉侵染的抗性鉴定
1
作者 崔梦杰 陈琳杰 +5 位作者 郭腾达 郭敬坤 黄冰艳 董文召 韩锁义 张新友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以理化诱变花生“远杂9102”种子获得的60份高代(M12)稳定突变体为试材,采用室内接种法对不同“环境”下繁殖的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以期为花生黄曲霉抗性新品种培育及遗传研究奠定种质基础。结果表明,大部分突变体材料侵染... 以理化诱变花生“远杂9102”种子获得的60份高代(M12)稳定突变体为试材,采用室内接种法对不同“环境”下繁殖的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以期为花生黄曲霉抗性新品种培育及遗传研究奠定种质基础。结果表明,大部分突变体材料侵染指数较高,表现为中感或高感黄曲霉侵染;而三个“环境”下繁殖收获材料“C461”(Co60诱变突变体)的侵染指数均低于15,为稳定高抗材料。方差分析显示,侵染指数在“环境”间、基因型间、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间差异极显著,遗传力为0.7051,表明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显著影响,且表型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 突变体 抗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52的基因克隆及其广谱抗病性分析
2
作者 黄涛 魏兆根 +8 位作者 陈玘 程泽 刘欣 王广达 胡珂鸣 谢文亚 陈宗祥 冯志明 左示敏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目的】类病斑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nt,LMM)是研究植物细胞死亡和抗病机制的理想材料,可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育种材料。【方法】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52的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并利用CRISPR/Cas9敲除... 【目的】类病斑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nt,LMM)是研究植物细胞死亡和抗病机制的理想材料,可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育种材料。【方法】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52的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并利用CRISPR/Cas9敲除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同时鉴定了lm52对水稻对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并分析其抗性机制。【结果】突变体lm52从4叶期开始逐渐出现褐色点状病斑,成熟期病斑扩展至全叶;ATP酶基因LOC_Os06g03940上的单碱基突变(G1440A)是lm52产生类病斑表型的原因;lm52显著增强了对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且这与突变体中活氧性(ROS)的过度积累和防御基因的激活表达有关。【结论】ATP酶基因LM52的突变增强了水稻对不同类型病原菌的抗性,为水稻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潜在的靶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病斑突变体 图位克隆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45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
3
作者 王秋雨 赵梦灿 +11 位作者 卫航航 卢奕成 谭毓丹 李鑫荧 刘晶巧 钱奕明 王少忠 刘冰洋 张美洁 杨佳程 蒋文昌 张长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旨在对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45进行详细鉴定,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类病斑突变体的抗病机制。采用EMS诱变处理Xinong 1B,筛选出类病斑突变体,多代自交后形成spl45。对突变体spl45进行表型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光合特性分析、遮光处理、组织化... 旨在对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45进行详细鉴定,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类病斑突变体的抗病机制。采用EMS诱变处理Xinong 1B,筛选出类病斑突变体,多代自交后形成spl45。对突变体spl45进行表型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光合特性分析、遮光处理、组织化学染色、生理指标检测、抗病性鉴定及基因定位等一系列试验。利用spl45与Jinhui 10杂交得到F_1代,再自交获得F_2代,用于基因定位。结果发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45三叶期时开始出现褐色斑点型类病斑,且类病斑表型随植物生长不断增长最终分布于整个植株的叶片和叶鞘。spl45植株与野生型相比矮化显著,产量显著降低。spl45叶片斑点受光诱导,其叶片的光合色素明显低于野生型,叶绿体出现严重受损现象。台盼蓝染色、 DAB染色、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及TUNEL检测发现突变体spl45植株叶片中有H2O_(2)积累及大量PCD信号,并且POD、 CAT、 SOD活性显著降低。通过抗病性鉴定,发现病斑突变体spl45与野生型比较,其稻瘟病抗谱范围拓宽,同时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也有所提升。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上的65 kb区间内,只有LOC_Os12g37870基因的第5个外显子经历了单碱基突变(由A突变为T),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缬氨酸,因此把LOC_Os12g37870作为候选目的基因(OsSPL45)。qRT-PCR结果显示,在突变体spl45叶片中部分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OsSPL45基因在水稻根、茎、叶、鞘、穗中均有表达。研究结论:OsSPL45与OsSPL30互为等位基因,且基因突变导致突变体spl45存在褐色类病斑斑点,抗病相关基因表达被激活,对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病斑突变体 突变体spl45 抗病性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旱品种长6990的EMS突变体库构建及重要性状材料筛选
4
作者 王泽宇 王闪闪 +6 位作者 温宏伟 王裕智 张晋辉 单皓 闫金龙 张俊灵 杨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4-1763,共10页
为加快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了小麦长6990突变体库,并对其表型性状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系统筛选。通过对M_(2)群体中20331个单株进行田间表型性状统计... 为加快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了小麦长6990突变体库,并对其表型性状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系统筛选。通过对M_(2)群体中20331个单株进行田间表型性状统计分析,共发现3244个突变单株,涵盖茎秆、叶片、芒、穗型、育性和生育期等方面田间表型特征,总突变率为15.96%。此外,对收获的2064份突变材料进行籽粒表型分析,筛选出25份籽粒突变材料,占突变材料的1.21%,突变类型包括粒长、粒色和饱满度等。通过对2064份突变材料进行SDS-PAGE鉴定,共筛选出23份HMW-GS缺失突变材料,占突变材料的1.11%,表现为Glu-B1和Glu-D1位点中Bx7、By9、Dx5、Dy10单亚基缺失。本研究采用EMS诱变技术,创制了类型丰富的表型突变体和HMW-GS突变材料,有效消除了遗传背景差异对小麦品质性状的潜在干扰,为旱地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并为深入理解小麦品质性状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诱变 突变体库 表型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抗旱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5
作者 赵明 龙芳 +7 位作者 武鹏 莫天利 黄相 苏祖祥 魏守兴 邹瑜 张欣 林志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50,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 【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标,从宝岛蕉早花突变后代中筛选优良株系,以宝岛蕉为对照,按照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优良突变株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鉴定,测定分析植株球茎生长点部位碳、氮营养累积以及成花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差异,通过ISSR分子标记检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以宝岛蕉和主栽品种(桂蕉6号及巴西蕉)为对照,利用伤根浸菌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在广西和海南开展区域种植试验及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获得优良突变株系0523(简称0523),其新植蕉平均株高280.0 cm,假茎基围80.5 cm、中围60.0 cm,较宝岛蕉分别减小14.0%、5.8%和11.8%,新抽总叶片数26~29片;果实营养品质和单株产量与宝岛蕉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0523球茎生长点碳氮比较宝岛蕉显著提高19.0%(P<0.05,下同),GA和IAA含量显著降低24.8%和22.6%,ABA和ZR含量与宝岛蕉相比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显示0523为中抗且偏强,抗性水平与宝岛蕉相比略有提高,桂蕉6号为高感。突变株系0523与宝岛蕉的多态性比率为8.8%,遗传相似系数为0.95,二者存在差异。0523在广西和海南各试验点第1、2造蕉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5%和3.5%,较主栽品种降低87.8%和94.1%,各试验点发病率均显著低于主栽品种。0523第1、2造蕉的生育期较宝岛蕉显著缩短,与主栽品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突变株系0523具有抗枯萎病、早熟、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可用来培育大面积推广的香蕉新品种,或作为亲本育种材料应用于香蕉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突变体 抗枯萎病 选育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冷季型草坪草的EMS诱变及突变体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卢苗苗 谢明芳 +2 位作者 白邦琴 眭顺照 马婧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Accent’)和高羊茅‘赤道’(Festuca arundinacea‘Equator’)种子的最佳条件,获得性状稳定的突变材料和后代。利用不同浓度EMS在不同时间下诱变两个草坪草种,根据...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Accent’)和高羊茅‘赤道’(Festuca arundinacea‘Equator’)种子的最佳条件,获得性状稳定的突变材料和后代。利用不同浓度EMS在不同时间下诱变两个草坪草种,根据半致死浓度确定诱变组合。通过形态学、SCoT分子标记和生理指标测定筛选M1和M2代突变苗。结果表明:使用0.8%EMS溶液处理两个草坪草种36 h后播种,发芽率接近50%,诱变效果最佳。以该参数大规模诱变后,M1代两个草坪草种诱变株移栽成活933株,再经短期干旱胁迫,共筛选出18株耐旱单株。对M2代诱变株形态学分析发现,有叶面狭窄型和根长增长型两种突变类型。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验证M2代诱变株发现,筛选的5条SCoT标记引物对20份草坪草样品扩增后,多态性比率为84.09%。其中SCoT-35引物扩增产物条带最为清晰稳定,诱变株与野生型差异明显。M2代三叶期变异单株经干旱、高温胁迫处理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呈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终得到两株多年生黑麦草耐旱突变体A5和A8,1株高羊茅耐旱突变体B9;两株多年生黑麦草耐热突变体A8和B9,1株高羊茅耐旱耐热突变体B9。本研究结果为草坪草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化学诱变 种子萌发 形态学分析 SCoT分子标记技术 突变体 耐旱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的水稻不同位点突变体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佳伟 王歆凯 +2 位作者 唐兆成 凌溪铁 张保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稻田杂草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高效解决稻田杂草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华占水稻进行化学诱变,创建突变体,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咪唑烟酸(20 g/hm 2,有效成分)对... 稻田杂草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培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高效解决稻田杂草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华占水稻进行化学诱变,创建突变体,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咪唑烟酸(20 g/hm 2,有效成分)对突变体进行筛选,获得抗甲咪唑烟酸突变体材料,并对上述突变体的OsAL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明确其突变类型。最后对不同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交互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占水稻经EMS诱变和甲咪唑烟酸筛选后共获得11株抗甲咪唑烟酸突变体材料,其突变类型为Pro171Leu、Ser627Cys、Ser627Asn和Gly628Glu 4种。其中,Ser627Cys为首次发现的突变类型。4种突变类型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Ser627Asn、Ser627Cys、Pro171Leu、Gly628Glu突变类型的抗性指数分别为8.71、5.16、3.28和3.69。4种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er627Asn突变类型对甲氧咪草烟的抗性最高,抗性指数为20.57,Gly628Glu对甲基二磺隆抗性最高,抗性指数为5.11。综上,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了4种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华占水稻突变类型,并鉴定了其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差异及对甲氧咪草烟和甲基二磺隆的交互抗性,为进一步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培育和除草剂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EMS诱变 抗除草剂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S诱变的济麦22抗旱节水突变体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亚萍 武银玉 +6 位作者 刘博 吉俊龙 原茶英 李世平 范绍强 王艳芳 郑海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2,共8页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定突变体223份,采用旱地增产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筛选出18份抗旱增产突变体;经旱作胁迫和节水性鉴定,12份突变体具有极强抗旱性(抗旱指数DI≥1.300)、10份突变体具有极强节水性(节水指数WSI≥1.400),其中7份突变体同时具有极强抗旱性和极强节水性,编号分别为22-3、22-4、22-5、22-9、22-13、22-16和22-17,可以作为抗旱型和节水型优异种质加以利用;此外,突变体22-1、22-10、22-11、22-12和22-14可以作为抗旱种质,22-2、22-7和22-18可以作为节水种质。经相关性分析,突变体在雨养生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可作为小麦抗旱种质的筛选指标,突变体穗粒数以及在节水生境下的单位产量可作为小麦节水种质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22 突变体 抗旱性 节水性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耐药突变体减弱人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与华法林的结合能力
9
作者 王雯琪 沈滟 +1 位作者 李晓明 沈国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9-1635,共7页
目的探讨人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C1)耐药突变体对华法林耐药的机制。方法利用与华法林结合导致VKORC1电泳迁移率变化的原理进行电泳迁移实验,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VKORC1的活性和华法林抑制VKORC1的半抑制浓度(IC_(50)),评... 目的探讨人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C1)耐药突变体对华法林耐药的机制。方法利用与华法林结合导致VKORC1电泳迁移率变化的原理进行电泳迁移实验,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VKORC1的活性和华法林抑制VKORC1的半抑制浓度(IC_(50)),评价VKORC1耐药突变体与华法林的结合能力。结果华法林与VKORC1结合后,保护其柔性跨膜螺旋1(TM1)中的一个半胱氨酸免受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的修饰,从而增加VKORC1的电泳迁移率。增加华法林浓度可以增加具有快速迁移效应的VKORC1。与野生型VKORC1相比,华法林耐药突变体的快速迁移效应减弱或消失,表明华法林与耐药突变体的结合能力减弱;且突变体快速迁移效应越弱,其对华法林的耐药性越强。结论VKORC1耐药突变体与华法林的结合能力减弱是华法林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耐药 电泳迁移实验 维生素K 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 华法林耐药突变体 华法林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作物抗性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龑 禹娟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129-137,共9页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因周期短、效率及精确度高、载体构建简单等优点,成为目前作物抗性品种选育的最佳分子育种工具。概述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总结了该系统在作物抗旱性、抗盐性、抗冷性、抗重金属盐及抗除草...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因周期短、效率及精确度高、载体构建简单等优点,成为目前作物抗性品种选育的最佳分子育种工具。概述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总结了该系统在作物抗旱性、抗盐性、抗冷性、抗重金属盐及抗除草剂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选育更多优质作物抗性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 作物育种 突变体 抗逆性 基因编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2 位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及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戊唑醇 抗药性 诱导 抗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咪唑啉酮油菜种质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建芹 浦惠明 +7 位作者 戚存扣 张洁夫 龙卫华 胡茂龙 陈松 陈新军 陈锋 顾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9-373,共5页
在喷施豆施乐除草剂的大豆试验田,发现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自生油菜突变株,经连续3年自交纯合和抗性鉴定,该突变体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浓度是除草剂有效杀草浓度的2倍以上,抗性性状稳定、抗性效应明显。该材料的发现对于开发具有自主... 在喷施豆施乐除草剂的大豆试验田,发现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自生油菜突变株,经连续3年自交纯合和抗性鉴定,该突变体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浓度是除草剂有效杀草浓度的2倍以上,抗性性状稳定、抗性效应明显。该材料的发现对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新基因,选育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油菜新品种,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酮 油菜 抗性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梅清 喻婷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1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和耐药频率。结果万古霉素单用对上述10株MRSA的选择指数为16~64;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选择指数下降为2~16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2~32倍,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利福平 磷霉素 联合用药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耐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rd40的抗病性与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建军 朱旭东 +3 位作者 王林友 张利华 薛庆中 何祖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由中花11经γ射线诱变获得的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rd40,是一个对环境不敏感的全生育期表达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lrd40 的类病变性状为1个隐性位点控制,与已报道的类病变突变体lrd38、lrd39、lrd42 是非等位的。经多点接种试验,lrd40 对... 由中花11经γ射线诱变获得的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rd40,是一个对环境不敏感的全生育期表达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lrd40 的类病变性状为1个隐性位点控制,与已报道的类病变突变体lrd38、lrd39、lrd42 是非等位的。经多点接种试验,lrd40 对水稻白叶枯病2个菌系PXO99A和DY89031都表现抗病。lrd40 与野生型杂交F2 接种结果证实,lrd40 的抗白叶枯病与类病变的表现是一致的。锥虫蓝(trypan blue)染色观察到lrd40 的类病变发生可能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经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 benzidine,DAB)染色检测到lrd40 的类病变表达时,叶片上产生H2 O2 沉淀。细胞学观察结果说明,lrd40 的类病变发生类似于植物防卫反应的早期特征,如细胞死亡和过敏反应导致的氧迸发(oxidative bur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 水稻 突变体 抗病性 菌系 接种试验 全生育期 植物防卫反应 程序性细胞死亡 抗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多菌灵和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及抗药性变异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1 位作者 邵振润 梁桂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 2 0 0 0年采自中国广东、广西、安徽和江苏四省 12 9株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和多菌灵的抗药性频率。稻瘟病菌对生产上已停用 10年左右的异稻瘟净的抗药性频率仍高达 79.1% ;在广东省高要市检测到了一例多菌灵抗药性菌... 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 2 0 0 0年采自中国广东、广西、安徽和江苏四省 12 9株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和多菌灵的抗药性频率。稻瘟病菌对生产上已停用 10年左右的异稻瘟净的抗药性频率仍高达 79.1% ;在广东省高要市检测到了一例多菌灵抗药性菌株GY5 ,频率为 0 .78%。利用抑制菌丝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 (MIC)离体检测了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稻瘟病菌黑色素的生物合成对三环唑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性基因水平 ,但没有观察到上述MIC值与活体条件下测定的防治稻瘟病的EC50 间存在相关性。用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变的方法都获得了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突变体和抗多菌灵突变体 ,但未能获得抗三环唑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异稻瘟净 多菌灵 三环唑 敏感性 抗药性 区分剂量法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齐永志 李海燕 +1 位作者 苏媛 甄文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166株小麦纹枯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072±0.022)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加菌落角变的方法获得了5株抗噻呋酰胺突变体,其抗药性水平介于5.5~18.9倍之间;药剂驯化未能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突变体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与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菌丝干重、菌核形成数量和菌核干重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除突变体HD7-7 U对石新828的致病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他突变体对石新828和良星99的致病力均明显减弱;5株突变体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井冈霉素、咯菌腈、三唑酮、丙环唑和多菌灵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噻呋酰胺 敏感性 抗药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及其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卫松 韩秀英 +4 位作者 齐永志 王文桥 马志强 张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7,共7页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μ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双炔酰菌胺 敏感性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及其室内抗药突变体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范昆 曲健禄 +3 位作者 李林光 王涛 秦旭 李晓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0-656,共7页
【目的】为明确苹果主产区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现状,并评价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风险,【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1株采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通过紫外线诱变野生敏感菌株获得抗药... 【目的】为明确苹果主产区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现状,并评价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风险,【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1株采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通过紫外线诱变野生敏感菌株获得抗药性突变体,进一步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他一些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51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EC50值分布于0.0111~0.7264 mg.L-1,平均EC50值(0.2541±0.0151)mg.L-1,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通过紫外线诱变野生敏感菌株获得9株抗性突变体,抗性倍数在11.00~67.88。抗性菌株UV-TS1-10对丙环唑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药性。9株抗戊唑醇突变体继代培养至第9代,抗性倍数逐渐下降,表明所获抗性不能稳定遗传。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而菌丝干重却与亲本菌株相比显著性降低。【结论】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具有中度至高度抗药性风险,生产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抗药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37
19
作者 管斌 孙艳玲 +1 位作者 谢来苏 隆言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0,23,共4页
该文通过利用紫外线、亚硝基胍等对里氏木霉进行诱变处理 ,采用低剂量、反复多次复合诱变处理方法 ,用“以 2 -脱氧葡萄糖作为降解产物阻遏物”的高效筛选方法 ,选育得到一株抗分解代谢阻遏的突变株 。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高产菌株 选育 筛选 里氏檑 诱变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斯香蕉8818及其抗枯萎病突变体的细胞学与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玉林 谢江辉 +2 位作者 江新华 左雪冬 周红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0,共4页
为了比较威廉斯香蕉8818及其抗枯萎病突变体8818-1在细胞学和组织解剖学上存在的差异,对这2种香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气孔保卫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根系细胞结构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818和8818-1染色体数目均分布在28~37,属三倍... 为了比较威廉斯香蕉8818及其抗枯萎病突变体8818-1在细胞学和组织解剖学上存在的差异,对这2种香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气孔保卫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根系细胞结构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818和8818-1染色体数目均分布在28~37,属三倍体,其整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x=33,8818和8818-1体细胞中的整倍体个数分别占观察总数的41%和52%,除整倍体外,2者体细胞中还存在大量的非整倍体;8818-1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与宽度,气孔密度均比8818大,而2者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差异不明显;8818-1的根系中导管直径和两穿空板间的距离均显著比8818小,而单位面积上的导管数和薄壁细胞数目比8818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香蕉 抗病突变体 细胞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