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何莹莹 王红霞 +1 位作者 李佳 唐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4-1858,共5页
目的:探讨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9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肝阳上亢型PP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9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肝阳上亢型PP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头晕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对肝阳上亢型PPPD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病人头晕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病人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刮痧 五行音乐疗法 肝阳上亢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焦虑 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芳 吴月峰 +2 位作者 马兰 陈芳 冯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调查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0例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测评,记录照顾者性别、学历、与患者... 目的调查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0例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测评,记录照顾者性别、学历、与患者的关系、照顾者家庭收入、患者家庭人口及患者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照顾者55%存在焦虑障碍,48.4%存在抑郁障碍。照顾者为女性(OR>6.870,P<0.05)、患者家庭人口(OR<0.233,P<0.05)、患者年龄(OR<0.294,P<0.05)是影响照顾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因素。结论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照顾者存在焦虑、抑郁,女性更易发生,患者家庭人口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最小意识状态 照顾者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马学款 符娇兰 曹殿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5-803,共9页
利用地面常规与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卫星云图、NCEP FNL全球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12—14日海南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带低压、冷空气以及副热带高压三者的相互作用,导致海南低空出现持续的东(东南)风急流,该急... 利用地面常规与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卫星云图、NCEP FNL全球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12—14日海南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带低压、冷空气以及副热带高压三者的相互作用,导致海南低空出现持续的东(东南)风急流,该急流在海南东部沿海形成的向岸风辐合及地形强迫抬升是MCS的重要触发机制,其暖湿输送作用是暴雨区不稳定能量得以循环建立的主要途径。南海东北风冷涌前沿强辐合、潜热加热以及高空强辐散有利于热带扰动的发展与维持。热带低压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导致大气斜压性增强,地转强迫作用与惯性振荡机制使得低压北侧东北风急流加强。东北与东南急流之间的形变与辐合导致持续锋生过程,锋生强迫产生的热力直接环流上升支与低空急流左前侧次级环流上升支是对流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触发机制,低空强潜热加热也有利于对流向更高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暴雨 热带低压 冷锋 低空急流 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心理性头晕 被引量:8
4
作者 朱翠婷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54-858,共5页
长期以来,没有明确前庭功能障碍疾病的慢性头晕被称作精神心理性头晕。既往提出的恐惧性姿势性眩晕、视觉性眩晕不能解释慢性头晕患者精神性症状的范围,且没有提出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了更好地定义被称为"精神心理性头晕"... 长期以来,没有明确前庭功能障碍疾病的慢性头晕被称作精神心理性头晕。既往提出的恐惧性姿势性眩晕、视觉性眩晕不能解释慢性头晕患者精神性症状的范围,且没有提出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了更好地定义被称为"精神心理性头晕"的疾病实体,描述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发病机制,相关学者在2004-2005年提出了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概念,2014年在慢性主观性头晕和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的基础上更新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这一概念,本文将详细讨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认识过程,阐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功能性头晕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秀平 梁建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初发AMI住院并接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110名患者分为三组:持续性ST段压低组(1组)26例,一过性ST段压低组(2组)48例,无ST段压低组(3组)36例,随访30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初发AMI住院并接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110名患者分为三组:持续性ST段压低组(1组)26例,一过性ST段压低组(2组)48例,无ST段压低组(3组)36例,随访30个月,观察3个组患者的存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关系。结果 AMI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持续性ST段压低组的长期存活率(73%)显著低于2组(91.6%)和3组(91.7%)(P<0.05);而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NYHA)发生率显著高于2组和3组(P<0.05)。结论 统计学分析表明非梗死相关导联持续性ST段压低是AMI溶栓治疗后长期存活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非梗死相关导联 持续性ST段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