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杀菌作用初步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蓝江林 周先治 +1 位作者 卓侃 吴珍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报道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L.)抗菌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K88)的作用过程.电镜观察表明,美洲大蠊抗菌肽首先使细菌的外层及细胞质膜损伤,形成开口,导致内容物外泄而死亡,最后菌体崩解成碎片.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菌肽 大肠杆菌 细胞质膜 杀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认定 被引量:25
2
作者 薛生国 叶晟 +4 位作者 周菲 田守祥 王钧 徐圣友 陈英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44-6347,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锰超富集植物商陆属(Phytolacca)植物名称混乱的状态,在重新审查锰超富集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野外标本和温室培养植物的基础上,比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标本馆的腊叶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正... 针对目前国内锰超富集植物商陆属(Phytolacca)植物名称混乱的状态,在重新审查锰超富集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野外标本和温室培养植物的基础上,比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标本馆的腊叶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正确认定锰超富集累植物的学名。结果表明,湘潭锰矿尾矿废弃地原生的锰超富集植物实为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中出现的商陆和美洲商陆实为垂序商陆的同物异名。这一植物名称的认定,将对避免锰超富集植物研究重复进行、保证相关研究正常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富集植物 商陆 垂序商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一种新的Mn积累植物 被引量:30
3
作者 铁柏清 袁敏 唐美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0-343,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锰在美州商陆体内积累情况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并鉴定出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 ericana L.)是一种新的M n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美洲商陆对土壤中高含量的锰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叶片中... 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锰在美州商陆体内积累情况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并鉴定出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 ericana L.)是一种新的M n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美洲商陆对土壤中高含量的锰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叶片中M n含量为5160 ̄8000m g·kg-1,平均为6490m g·kg-1。营养液培养试验证明,美洲商陆对生长介质中的M n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当生长介质中M n浓度高达10m m ol·L-1,叶片中M n含量达到11.76g·kg-1,植株仍生长正常。地上部M n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M 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介质中M n浓度为50m m ol·L-1时,叶片中M n含量达到47.06g·kg-1。结果表明,美洲商陆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M n积累植物,为今后探明植物积累M n的机理和M n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商陆 MN 积累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根系差异表达蛋白筛选
4
作者 高利臣 肖璐 +7 位作者 冯涛 向言词 刘雨芳 王海华 严明理 易俗 曾荣今 许中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7,61,共6页
某铀尾矿区生长着大量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目前还未见美洲商陆耐受及富集铀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为了找到铀耐受及富集表达相关蛋白,建立了铀尾矿区和对照区2种不同生境美洲商陆根系蛋白质组研究技术。通过全蛋白... 某铀尾矿区生长着大量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目前还未见美洲商陆耐受及富集铀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为了找到铀耐受及富集表达相关蛋白,建立了铀尾矿区和对照区2种不同生境美洲商陆根系蛋白质组研究技术。通过全蛋白质制备条件优化、2DE电泳条件摸索以及染色方法选择,得到了重现性好、分离效果和清晰度都很高的美洲商陆根系双向电泳差异凝胶图谱。经软件分析,筛选出了铀耐受及富集相关蛋白24个,上调表达11个、下调表达1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商陆 蛋白制备 双向电泳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3LL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5
5
作者 蒋永新 王熙才 +5 位作者 金从国 陈晓群 李佳 伍治平 刘光明 李树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88-491,共4页
背景与目的美洲大蠊系列昆虫药品康复新在体外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系发生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3LL肺癌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荷3LL肺癌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低... 背景与目的美洲大蠊系列昆虫药品康复新在体外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系发生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3LL肺癌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荷3LL肺癌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分析、TUNEL分析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的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1.24%及81.08%。流式细胞术检测美洲大蠊提取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随着药物剂量的增高,其凋亡率也升高,S期及G2/M期细胞数大量减少,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流式细胞术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流式细胞法分析3LL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显示,无论是低剂量组还是高剂量组,美洲大蠊提取物均能上调Fas、FasR、p53等凋亡基因表达,下调Bcl-2抑制凋亡基因表达。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LL肺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提取物 3ll肺肿瘤 凋亡 FAS FasR P53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优化
6
作者 杨梦菲 刘衡 +3 位作者 徐柳 陈林伟 张成桂 陈志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优化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含醇量为影响因素,干膏质量、多肽质量、IC_(50)、TNF-α抑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 目的优化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含醇量为影响因素,干膏质量、多肽质量、IC_(50)、TNF-α抑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0℃,含醇量60%,静置时间36 h,综合评分为95.21分。结论以收膏量、多肽质量及体外活性为导向,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能更精准地筛选出收率高、活性强、成本低的蜚蠊提取物制备工艺,从而为该资源合理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提取物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7
作者 张可鑫 李东芮 +3 位作者 罗琴 张天园 程永现 晏永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528,共8页
对美洲大蠊肠道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挖掘,采用固体发酵、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薄层色谱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数据鉴定分离纯化的化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从美洲大蠊肠道真菌Aspergillus jensenii ZLY0... 对美洲大蠊肠道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挖掘,采用固体发酵、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薄层色谱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数据鉴定分离纯化的化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从美洲大蠊肠道真菌Aspergillus jensenii ZLY01菌株发酵物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iolaceol Ⅱ(1)、violaceol Ⅰ(2)、5-(3-hydroxy-5-methylphenoxy)-3-methyl-2-(3-methylbut-2-en-1-yl)-phenol(3)、brevianamide V(4)、brevianamide K(5)、brevianamide R(6)、emodin(7)和diorcinol(8);从美洲大蠊肠道真菌Aspergillus sydowii ZLY02菌株发酵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iolaceol Ⅱ(1)、violaceol Ⅰ(2)、acremolin(9)、hydroxysydonic acid(10)、11-dehydrosydonic acid(11)、sydonic acid(12)、3-hydroxy-4-(5-hydroxy-5-methyl-1-methylenehexyyl)-benzoic acid(13)、engyodontiumone Ⅰ(14)和(7R)-7-O-methylsydonic acid(15).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美洲大蠊肠道真菌A. jensenii中分离得到的二酮哌嗪类生物碱.研究结果丰富了美洲大蠊肠道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化学 美洲大蠊 肠道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药渣替代豆粕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马诗月 刘蒙龙 +3 位作者 许尚伟 王选玉 杨云川 李慧英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3,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美洲大蠊药渣替代饲粮中豆粕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4日龄健康的三黄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用美洲大蠊药渣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25%和... 试验旨在探讨美洲大蠊药渣替代饲粮中豆粕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4日龄健康的三黄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用美洲大蠊药渣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25%和50%的豆粕。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B组和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末重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C组肌肉pH24 h值极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B组的C20∶2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肌肉C20∶3n6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B组和C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使用美洲大蠊药渣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可提高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肉品质,以25%的替代比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药渣 三黄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2Aa亚基在美洲大蠊断肢再生中的功能
9
作者 刘嘉玮 李琳 +2 位作者 吴镓琳 张雪 张小帅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10,共7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蛋白磷酸酶2A支架亚基a(Protein phosphatase 2A subunit a,PP2Aa)在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断肢再生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PP2Aa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以及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 本研究旨在阐明蛋白磷酸酶2A支架亚基a(Protein phosphatase 2A subunit a,PP2Aa)在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断肢再生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PP2Aa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以及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了PP2Aa在美洲大蠊断肢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断肢后3~120 h内PP2Aa表达量上调,断肢240 h后PP2Aa表达量下降,暗示PP2Aa参与了美洲大蠊断肢再生过程中的基芽形成和形态建成。通过注射PP2Aa dsRNA以干扰其表达,发现抑制PP2Aa表达严重抑制了美洲大蠊的断肢再生,表明PP2Aa在美洲大蠊的断肢再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利用EdU和DAPI染色技术证实干扰PP2Aa后,细胞增殖过程受到抑制,并且断肢处没有明显的再生腿出现,说明PP2Aa通过调控细胞增殖来促进断肢再生的进程。PP2A是一种广泛存在并且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高等哺乳动物有限的再生能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2Aa 美洲大蠊 断肢再生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不同炮制品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晏丞 曾陈娟 +4 位作者 何文楷 顾健 谭睿 任艳 次仁巴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下美洲大蠊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实验组按炮制给药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原药组、清炒组、盐炙组、麸炒组、米炒组、联苯双酯组。连续给药1周后,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下美洲大蠊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实验组按炮制给药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原药组、清炒组、盐炙组、麸炒组、米炒组、联苯双酯组。连续给药1周后,除空白组外,各实验组腹腔注射0.2%CCl_4橄榄油溶液,禁食不禁水24 h后,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取肝脏测肝脏系数,固定于10%的甲醛溶液中,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考察。然后采用索式提取器测定各炮制组油脂含有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炮制组蛋白质含有量,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组多糖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炮制组与原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系数,各炮制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P<0.01),而原药组对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表明麸炒组病变最轻。与原药组比较,各炮制组油脂含有量下降;蛋白质含有量以盐炙组最低,原药组最高;多糖含有量在盐炙组、清炒组均较高,在原药组、麸炒组、米炒组均较低。结论美洲大蠊各炮制品均能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以米炒、麸炒组效果最佳,原药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炮制品 急性肝损伤 油脂 总蛋白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有氧堆肥研究
11
作者 孔令芳 李文萍 +1 位作者 李云飞 朱缘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2-35,51,共5页
为开发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设置了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和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秸秆2个堆肥处理,系统监测了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动... 为开发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设置了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和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秸秆2个堆肥处理,系统监测了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经添加秸秆堆肥处理后,升温效果好,最高温度可达67℃;堆肥结束后,2个处理堆体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降低,堆肥产品均完全腐熟,种子发芽指数和蛔虫卵死亡率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其中养殖废弃物+秸秆处理的产品有机质含量达71.36%,总养分含量达11.81%(全氮5.60%、全磷3.69%、全钾2.52%),可高效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养殖废弃物 秸秆 堆肥腐熟 种子发芽指数 堆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肛漏创面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的lncRNA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心甜 马乐 +2 位作者 耿越飞 沈咏梅 曾娟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7-1155,共9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预测美洲大蠊提取液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的顺、反式lnc RNA及Pathway。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肛漏患者术后创面12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术后创面组(A组)和6例术后创面应...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预测美洲大蠊提取液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的顺、反式lnc RNA及Pathway。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肛漏患者术后创面12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术后创面组(A组)和6例术后创面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创面组(B组)中lnc RNAs和m RNAs表达,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lnc RNA-m RNA的共表达网络图,并通过Cis-及Trans-预测与创面愈合相关lnc RNA。结果实验组差异表达的lnc RNAs2242个(上调649个,下调1593个),m RNAs有13186个(上调5162个,下调8024个)。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 RNA-cis主要富集在表皮细胞分化、上皮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差异表达的lnc RNA-trans主要富集在细胞代谢过程、蛋白质结合、细胞内部分等。通过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条通路:IBD、MAPK signalingpathway、AMPK signaling pathway;lnc RNA靶标基因预测中最终筛选出3个lnc 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ENST00000620167),进行PCR验证,lnc 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可能通过lnc 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顺式及反式调控靶标基因,影响表皮细胞分化、上皮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功能以及影响IBD、MAPK signalingpathway、AMPK signaling pathway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肛漏 美洲大蠊提取液 创面愈合 lncRNA M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菌株WA5-1-7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13
作者 汪洁 余田甜 +4 位作者 陈雪琴 赵嘉怡 刘文彬 马艳 金小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9,共9页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过其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发酵后经乙酸乙酯溶剂萃取获得粗提物,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HPLC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数据与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菌株WA5-1-7初步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从粗提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SF2738F(1)、SF2738D(2)、环(脯氨酸-亮氨酸)二肽(3)、SF2738A(collismycin A,4)、环(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5)、SF2738C(6)、1H-吲哚甲醛(7)、大豆黄酮(8)、放线菌素X2(9)、放线菌素D(10),其中化合物4、9和10有较强抗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从美洲大蠊肠道来源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深入探索美洲大蠊肠道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提取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婷婷 王政力 +3 位作者 闫佳许 马艳 朱建军 申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2-608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选取100只5龄美洲大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以大肠杆菌为诱导源诱导美洲大蠊产生抗菌肽,诱导组注射1μL 1×10^(8) CFU/kg的... 本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选取100只5龄美洲大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以大肠杆菌为诱导源诱导美洲大蠊产生抗菌肽,诱导组注射1μL 1×10^(8) CFU/kg的大肠杆菌,对照组注射1μL的生理盐水,分别在诱导后12、24、36、48、60和72 h提取美洲大蠊抗菌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确定美洲大蠊抗菌肽的分子质量,通过BCA试剂盒测定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通过药敏片法测定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反复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1)美洲大蠊抗菌肽的分子质量在7.5 ku左右。诱导后12、24、36、48、60、72 h,诱导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诱导后48 h时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最高,因此选择48 h时诱导产生的美洲大蠊抗菌肽进行后续的抑菌试验。2)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极显著升高(P<0.01)。美洲大蠊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L,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L。3)与对照组相比,经75、85、95、100℃水浴加热后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直径显著降低(P<0.05),冻融2、4、6、8、10次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P<0.05),pH为1、3、7、9、11溶液处理后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大肠杆菌诱导后48 h为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同时具备浓度高、热稳定性强和耐酸碱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抗菌肽 抑菌活性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心仪 张美铃 +5 位作者 王丽丽 林婉真 许惠凤 李琦 胡筱 余丽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实验在室温下合成了以Zn作为金属中心,2-甲基咪唑作为连接剂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ZIF-8,以Fe_(3)O_(4)@ZIF-8作为固体基质,通过建立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法,实现了美洲大蠊小分子多肽... 本实验在室温下合成了以Zn作为金属中心,2-甲基咪唑作为连接剂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ZIF-8,以Fe_(3)O_(4)@ZIF-8作为固体基质,通过建立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法,实现了美洲大蠊小分子多肽IPMTAPGL-NH_(2)、LTAPGL-NH_(2)、SLMTGPGL-NH_(2)、SLHTAPGL-NH_(2)的快速检测。实验优化了基质浓度、检测限和点样方法等条件,考察了该基质对美洲大蠊多肽IPMTAPGL-NH_(2)的质谱信号影响。与传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法(MALDI-MS)相比,Fe_(3)O_(4)@ZIF-8-SALDI-MS法检测背景更干净,目标多肽响应更强,检测灵敏度更高。该法可应用于血样中美洲大蠊多肽IPMTAPGL-NH_(2)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Fe_(3)O_(4)@ZIF-8 美洲大蠊 小分子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氧化钛-壳聚糖复合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美洲大蠊多肽
16
作者 付仰志 齐烨迪 +1 位作者 陈荣林 余丽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3-688,共6页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电化学检测美洲大蠊多肽1(IPMTAPGI-NH_(2))的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_(2)-CS)复合物作为信号放大材料用于修饰电极,通过壳聚糖包埋法将抗体固定在修饰有Ag-TiO_(2)-CS纳米复合物的金电极上,通过...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电化学检测美洲大蠊多肽1(IPMTAPGI-NH_(2))的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_(2)-CS)复合物作为信号放大材料用于修饰电极,通过壳聚糖包埋法将抗体固定在修饰有Ag-TiO_(2)-CS纳米复合物的金电极上,通过多肽和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制备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验表明,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所设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线性范围为1~25 ng/mL,检测限可低至0.83 ng/mL。将所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美洲大蠊制剂康复新液中该多肽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4.97%~108.1%之间,回收率良好。本研究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美洲大蠊制剂中该多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多肽 电化学 纳米材料 康复新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及其药渣影响鸡肠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国雨 王萍萍 +2 位作者 赵永飞 李慧英 赵天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2-170,共9页
美洲大蠊是一种我国南方常见的蟑螂品种,有较高的食用、药用、饲用价值;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菌、组织修复、保护肠黏膜等生物学功能,且富含氨基酸、优质蛋白质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性物质,因此被开发利用作为家禽优质蛋白质饲料或饲料... 美洲大蠊是一种我国南方常见的蟑螂品种,有较高的食用、药用、饲用价值;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菌、组织修复、保护肠黏膜等生物学功能,且富含氨基酸、优质蛋白质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性物质,因此被开发利用作为家禽优质蛋白质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本文对美洲大蠊及其药渣的价值,鸡肠道功能,鸡肠道免疫的评估指标,美洲大蠊及其药渣对鸡肠道免疫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美洲大蠊及其药渣在鸡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肠道免疫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药渣替代膨化豆粕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免疫、肠道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思财 欧国雨 +3 位作者 赵永飞 王萍萍 李慧英 赵天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7-5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美洲大蠊药渣替代膨化豆粕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免疫、肠道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将300只30日龄的三黄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D组、E组和F组分别用4.20%、8... 试验旨在研究美洲大蠊药渣替代膨化豆粕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免疫、肠道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将300只30日龄的三黄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D组、E组和F组分别用4.20%、8.28%、12.32%、16.40%、20.58%的美洲大蠊药渣替换基础饲粮中的膨化豆粕。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6 w。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F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D组、F组三黄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显著提高(P<0.05),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提高(P<0.05)。各组肠道黏膜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F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显著降低(P<0.05),D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美洲大蠊药渣可以作为动物的功能性蛋白饲粮,推荐三黄鸡饲粮中美洲大蠊药渣的添加量为1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屏障功能 三黄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糖蛋白对2种益生菌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19
作者 李开伶 王宝宇 +3 位作者 李维俊 张敬宇 肖培云 杨永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9-146,共8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糖蛋白(PAG)对植物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在含不同浓度PAG的培养基(MRS培养基中PAG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mL;TPY培养基PAG浓度分别为1.0、2.0、4.0、8.0 mg/mL)中...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糖蛋白(PAG)对植物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在含不同浓度PAG的培养基(MRS培养基中PAG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mL;TPY培养基PAG浓度分别为1.0、2.0、4.0、8.0 mg/mL)中培养有益菌,并以菊粉为阳性对照,测定菌液的OD600值、pH以及代谢产物乳酸、短链脂肪酸(SCFAs,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PAG添加量达1.0 mg/mL时,促植物乳杆菌生长达到最佳,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达到最佳时PAG浓度为2.0 mg/mL。添加PAG;1.0 mg/mL)的植物乳杆菌菌液的OD600值、乳酸和SCFAs产量较同浓度菊粉升高,而pH显著(P<0.05)降低。添加PAG(2.0 mg/mL)的青春双歧杆菌菌液的OD600值、丙酸和丁酸产量较同浓度菊粉升高,乳酸产量12 h优于菊粉,乙酸产量24 h优于菊粉,而pH降低,提示PAG促青春双歧杆菌产乳酸和SCFAs的效果与菊粉不相同。结论:PAG能够促进植物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和有机酸量的生成,效果优于菊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糖蛋白 植物乳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粪便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20
作者 官婷婷 许文慧 +2 位作者 肖光帅 杨大松 杨银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0-1199,共10页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代谢产物对6种病原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抗菌活性;通过16S rDNA和ITS rDNA基因测序鉴定抗菌活性菌株,并利用邻接法构建抗菌活性菌株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出真菌17株,放线菌19株。共有6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真菌EPAF15-EPAF17及放线菌EPAA12和EPAA1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隶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生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隶属于链霉属Streptomyces。【结论】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其中的抗菌活性真菌和放线菌的发现不仅能作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新型抗菌活性天然药物的重要微生物储备资源,也为特境微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粪便 真菌 放线菌 抗菌活性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